第二十四章 金陵賣佛

關燈
當較一般門派中的弟子為廣,這對老夫在述說那段故事時頗有幫助,蓋如此當老夫提到某些人和事時,老夫就不須多加解釋了。

    ” 葛品揚點點頭,老病漢繼續說道:“别的不說,首先你就會比一般與你年事相仿的青年人多知道一些有關當年那位身兼‘醫毒’奇術,被譽為掌握陰陽的一位奇人的事迹。

    ” 葛品揚惑然脫口道:“掌握陰陽是醫聖毒王之師,不是早在六十多年之前就作古了麼?” 老病漢連連點頭道:“是的,掌握陰陽早作古人了。

    但是,這個故事卻必須自這位奇人活着的時期開始。

    ” “掌握陰陽的衣缽傳人,大家都清楚,叫做司徒求,外号醫聖毒王,但是,有一件事卻未為一般人所知,那便是掌握陰陽一生收徒實有兩人,而并非隻司徒求一人! “另外的那一個,也是複姓,姓司馬,叫司馬浮。

     “外人不知道這一點,自是不足為怪的,一個人成了名,煩惱必須随之而來,尤其是醫道馳名如當時之掌握陰陽者。

     “假如他不與世隔絕,他便将無一時一刻之安甯,醫者固應以救人濟世為旨,可是,人有幾等之分,你救好人之餘,對那些壞人又怎麼辦呢?救吧,非所願也,拒絕吧,勢将結怨! “掌握陰陽所精者系醫毒術,武功方面卻并非當時之最,一旦仇家多了,豈不立陷自身難保之境? “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掌握陰陽在隐遁後仍是一件很大的煩惱。

     “司徒求是首徒,次徒司馬浮則入門較晚,然而,論資質,次徒司馬浮卻在首徒司徒求之上。

     “掌握陰陽之所以再收司馬浮為次徒,便是看中司馬浮這一點,覺得天生異才,棄之未免可惜。

     “可是,在他收錄司馬浮之後,馬上就後悔了! “為什麼呢?因為這時他才發現到一個嚴重問題,自己的衣缽,究竟傳給誰呢? “也許有人要說:‘兩個都傳不就得了麼?’“是的,這話聽來似乎很有理,然而在一位以秘術獨擅天下的宗師來說,事情可不如想象的那麼容易處理,這道理對一般俗人當然很難解說,但隻要稍明世故和事理的人,就不難會心颔首了。

     “想想看,自古以來,這種情形會傾覆過多少王朝? “可是,怎辦呢?次徒司馬浮明明比首徒司徒求強呀,依掌握陰陽的本心,實有将一身秘學傳給次徒司馬浮之意,但是掌握陰陽經過再三深思熟慮後,最後卻仍将一身秘學傳給了首徒司徒求!” “如此決定的理由也很簡單:首徒司徒求資質雖稍遜,心地卻較次徒司馬浮更加寬厚純良些,他要傳的是‘醫’而兼‘毒’,如想絕學不失傳,而又不慮後代以此濟惡的話,還是這樣做比較穩當。

    ” 葛品揚聽至此處,不禁輕輕一歎,微喟道:“可惜做師父的卻看錯了人……” “這樣決定之後,有一段時期,掌握陰陽實在有點寝食難安,不過情形還好,次徒司馬浮于獲情之後,并無不滿之表示,他覺得他本是個流浪兒,如非蒙師父收留,生死都難預蔔,如今能獲傳一身不算太低的武功,以及一身遠非一般江湖郎中所能望其項背的醫術,縱然不及師兄,卻也應夠滿足了,這種情形,掌握陰陽看在眼裡,自是大感快慰。

     “誰知道,這僅是表面現象,俗雲知人知面不知心,事實上,次徒司馬浮并非真的心悅誠服。

     “這就是司馬浮的生性深沉處,他知道師父一日在世,争也徒然,樂得處之泰然,橫豎時日還長,徐而圖之尚不為晚。

     “終于,有一天,機會來了。

     “他們師徒三人隐居的地方是中條山靈龍峰,那天,掌握陰陽帶首徒司徒求到王屋山采藥,家中隻留下次徒司馬浮及一仆一婢。

     “這種情形是常有的,掌握陰陽帶首徒或次徒出門,而将另一位留在家中。

     “然而這次,留在家中的次徒司馬浮起先也沒有起什麼壞念頭,他在師父書房中随意翻看一些藥經消遣、由于這些藥經都是他們兄弟早已修讀過的,看來看去,不免意味索然。

     “但為了解悶,他便将手中藥經放回原處,而改自書架最上面信手取下一本唐人的詩集,關于這一類的書,書架上面有的是,平常師父也并不禁止他們看,隻是一定要向師父借閱,而每次借閱師父也從來沒有拒絕過。

     “一打開扉頁,是唐人的兩句絕句:四海無遠志,一溪甘遂心! “司馬浮看了,當時不禁眉峰微皺,心想:這兩句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卻錄在第一頁上,書中内容蓋可想見了,再翻第二頁,果然又沒有什麼,全頁也隻寫了東漢張藉一首《答鄱陽客》詩後半首:子夜吟詩向松桂,心中萬事豈君知?于是,他将全集合攏,送上架頂……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一道靈光突然自司馬浮心頭掠過,他哺哺重複着:四海無遠志……一溪甘遂心……子夜吟詩向松桂……心中萬事豈君知……蓦然間,司馬浮跳了起來,脫口叫道:“一定是的了!” “你知道司馬浮為什麼叫麼?原來他忽然想起這四句詩句中全嵌着藥名:“松桂’、‘君知’、‘遠志’、‘甘逐’!” 葛品揚不禁啊了一聲道:“也是本藥典?” “掌握陰陽所有藥典中最重要的一部!” 葛品揚有點不解道:“既然是這樣重要的一部書,掌握陰陽為什麼不好好收藏,卻将它随便放置于書架上呢?” “暗室誨淫,秘藏誨盜,如此簡單的道理你都不懂麼?放在最顯目之處的東西,有時候并不一定最容易被人發現,掌握陰陽一代奇才,心機方面自也高人一等,他這樣做,并不是他的疏忽,隻不過事有湊巧罷了。

    ” 葛品揚點點頭道:“怪不得平時他不許兩徒随便翻動呢。

    ” “再說,藥典乃随時需用之物,盡管他自己已經記熟,然在傳方與首徒司徒求時,卻必須常翻開講解,如不斷從某一隐秘所在取進取出的,又哪有自書架上信手抽用來得方便而不惹眼?” 葛品揚點頭道:“有道理,這樣縱或為次徒撞見,亦可以指導文事為掩飾。

    ” 稍頓,不禁注目追問道:“後來呢?” 老病漢歎了口氣道:“由于那部藥典概括掌握陰陽有關醫毒兩門的全部精髓,因此掌握陰陽雖隻将秘學傳與首徒一人,事實上,首二兩徒所得到的完全一樣!” “掌握陰陽對此事始終都不知道?” “到去世為止。

    ” “司馬浮人呢?” “學成後偷偷溜了。

    ” “為什麼要溜?” “他怕師父或者師兄發覺呀,哼哼,這一點恐怕要算是他姓司馬的一生中最大的一件遺憾呢!” “為什麼?” “因為他離開後不到一個月,掌握陰陽便與世長辭了,他要是知道這一點,說什麼也不會離開了。

    ” 葛品揚想了想,忽然又問道:“那個司馬浮如今還在不在人世?” “不但在,而且活得很好。

    ” “凡是司徒求所下的毒,要是找着了那位司馬浮,是不是都能解得了?” “應該沒有問題。

    ” 葛品揚一挺身,欲言又止,他以無比的克制力暫忍住心頭的激動,輕輕一咳,改口又問道:“師弟司馬浮尚在人世的事,那位師兄司徒求知不知道?” “知道得很清楚!” 葛品揚頗感意外,訝視着又嘗試地道:“司徒求之所以能容司馬浮并存人世,是念在同門之誼,抑或是因為後者已另遇變故?咳,咳,譬如說,是的,晚輩隻是打比方說,譬如說衰老無能啦,或者得了什麼不治之症,近乎殘廢啦……” 老病漢搖頭冷冷地道:“應該不是。

    ” “那為什麼?” “心有餘而力不足!” 葛品揚暗哼道:已成了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老病漢,居然還這樣大言不慚,如此看來,那位“醫聖毒王”為人盡管邪氣,似尚不無可取之處,至于你這種欺師劣徒,我葛品揚如不是将有求于你,不好好搶白你一頓才怪! 老病漢哂然側目道:“怎麼不說話了?” 葛品揚淡淡一笑道:“我正在為那位師兄何以會對他師弟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思索一個比較合理的解答呢!” “何不問老夫?” “那麼請教了。

    ” “知道嗎?因為司徒求能将一命保住已經算不錯的了!” “此話聽來似乎很費解,前輩能不能再說詳細點?” “當然可以,知道嗎?當時,司馬浮在獲得那本藥典秘密後,不但學成師門醫每兩方面的絕學,且更進一步獲知他師父掌握陰陽一隻百寶箱的藏放地點和開自之法。

    ” “百寶箱内有些什麼東西?” “東西隻有兩件,一分毒藥,一份解藥。

    ” “在掌握陰陽說來,這兩樣東西也算不了什麼呀?” “你也許會懷疑,也許會驚訝,但是,老夫仍得這樣說,它們雖然微不足道,卻随時可以決定整個武林的命運!” “啊?怎麼說?” “那份毒藥從采集材料到熔煉定成,非三年以上不為功,不過,制起來難雖難了點,終究還有法可想,而那份解藥就麻煩了;普通用毒,都是先有毒藥,再有解藥,而那百寶箱中的那兩份藥恰恰相反,是先有解藥,才有毒藥的,換句話說,那種毒,唯有那種解藥才解得了,這就是獨門之秘可怕而又可貴的地方,問題便出在那種解藥隻是一樣東西,千載難逢,可遇而不可求,要煉制,大概隻有神仙才有辦法!” 葛品揚心頭一震,駭忖道:“難道我師父就吃的那種毒藥不成?” “最後,解藥為司馬浮帶走,而毒藥卻全部下在他們師徒合用的,唯一的一口水井中……” 葛品揚一呆,忙攔住道:“且慢!” “什麼事?” “你是說全部?全部下在那口水井中了?” “怎麼樣?” “你何以知道是全部的呢?” “那是一顆藥丸,為一次用量,分做兩份藥效便有不足之虞,他要下毒那有不一次下足的道理?” “你剛才還說過再制不容易是麼?” “也可以說很少有可能,因為其中有一味藥極為罕見。

    據老夫留意的結果,那一味藥在最近的幾十年中似還沒有出現過。

    假如煉制有那麼容易,它也不會被掌握陰陽收藏在百寶箱中了。

    ” 葛品揚點頭不語,心下卻止不住疑惑道:“這麼說我師父又不是吃的那種藥了?既然如此珍貴,醫聖毒王哪會一次給師父服用三顆?” 老病漢接着說下去道:“由于水為日常不可或缺之物,司馬浮人已溜走,留下的師徒倆一時不察,隻以為他臨時有事外出,做師父更沒有想到去開箱檢查,結果,可以想見的不幸事故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葛品揚聽他用“不幸”兩字,心想你這厮總算還有點人性,于是信口問道:“結果一門全部中毒?” “還好,中毒的隻是一個。

    ” “那是誰人?” “司徒求!” 葛品揚詫異地道:“怎會的呢?噢,不,且慢,你剛才不是說那種解藥隻有唯一的一樣東西可以化解麼?那樣東西既已被司馬浮攜走,而你現在又說中毒的是司徒求,那麼,司徒求又怎能安然無恙到今天的呢?” 老病漢仰臉徑自說下去道:“首徒司徒求一早汲水洗臉,因感口渴,便先就桶抄水喝了兩口,井水入腹,感覺有異,彼此均為‘醫毒’高手,自然立即明白到這是怎麼回事,當下自知無藥可救,乃将周身各處要穴時暫護住,奔入禀告師父掌握陰陽。

    掌握陰陽急急開箱查看,箱内果然空空如也……” 葛品揚不禁着急起來道:“連師父也無法可想麼?” 老病漢睨視而笑,微哂道:“你急什麼?剛才你不是還說醫聖毒王活得好好的嗎?這會兒怎又糊塗起來了?” 葛品揚一楞,暗忖道:是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是當年藥效消失,還是經掌握陰陽最後另外想出了其他解救之道? 繼之一想,又覺得這兩種可能實在都不可能。

     如果是藥效消失,當時司徒求決不會在井水入腹後立即感覺異樣。

    至于另想解救之道,如果有那麼容易的話,正如這老東西剛才所說,掌握陰陽當年也不會将它收藏在百寶箱内,同時也不會在知悉此事後那般驚惶失措了。

     葛品揚思忖着,心頭蓦地一亮,忽然指着地上那堆碎玉問道:“那件解毒之物就是這尊玉彌勒佛是麼?” 老病漢點點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