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憂患兒女

關燈
來說個明白好了。

    ” 夥計推門而入,遞出了一張紙片,巫雲絹接過一看,不禁皺眉說道:“這種事還是第一次見到的呢。

    ” 葛品揚道:“給我看看。

    ” 巫雲絹丢過去,葛品揚見紙片這樣寫道:“緻昨晚寫對聯的那位夫子:願就西席之位,請去北邙山下,白雲屯,靜雅山莊。

    憑條自有人接待,束-雖萬金不計。

    ” 葛品揚也覺奇怪,心想:北邙離此,不下千裡之遙,這條子上連名姓都沒有寫上,請西席有這樣請的嗎?” 于是,他向夥計問道:“留條的人呢?” 夥計答道:“半夜來,清早就走了。

    他說要到關外有點事,半月左右回去,老爺如願前去屈就,到時他再賠禮。

    ” 巫雲絹接着問道:“什麼樣的人?” 夥計道:“一位少年書生。

    ”眼望巫雲絹,又接道:“一位非常俊秀的書生,跟您差不多,隻是還要年輕些。

    ” 葛品揚蹙額道:“去關外?他一個人?” 夥計道:“是的,騎着馬,還背着一支寶劍。

    ” 二人聽了,不由得迅速地對望了一眼,葛品揚揮手道:“謝謝你,去吧,我們知道啦。

    ” 夥計退去後,巫雲絹道:“不知這人是什麼路數?” 葛品揚沉吟着道:“當今各門各派,以及稍稍有點名氣的武林人物,我可以說沒有見過也聽說過,北邙有個靜雅山莊,可就不太清楚了。

    ” 巫雲絹道:“不會有惡意嗎?” 葛品揚搖搖頭道:“這倒不會。

    ”跟着擡眼笑道:“這事依你如何處理?”接着又一笑,道:“請記取‘萬金不計’呵。

    ” 巫雲絹佯嗔道:“聽你這口氣,心早動了,還問我作甚?” 葛品揚又笑了笑,旋即正容說道:“玩笑歸玩笑。

    絹妹,我看這位留書少年,其身份雖不可知,然從他這種萍水相逢不求先謀一面,即斷然留書的豪放舉動看來,其胸襟必然相當朗闊,遠非一般武林惡少、世家纨-可比。

    絹妹既已倦于奔波,我們就此暫借一枝之栖,詩書修心,琴棋養性,不亦良佳?” 巫雲絹笑道:“逗逗你而已,你的主張,我幾時反對過的?” 于是,“爺兒倆”即日起程,自玉門關折回中原。

     數日後,行抵甘、陝交界的天水,葛品揚稍作考慮,決定道:“這次不走關洛官道,我們坐船順漢水而下吧。

    ” 船行數日,葛品揚忽然指着左岸遠處一座城郭笑道:“這兒登岸進城小遊如何?” 巫雲絹無可無不可,柔順地點點頭道:“随便你。

    ” 二人登岸入城,巫雲絹見城内建築古老,破落不堪,不禁皺眉道:“這是什麼地方?這樣寬坦的街道,怎會這麼冷落?” 葛品揚訝道:“這就是昔日的漢中府,你不知道?” 巫雲絹哦了一聲道:“漢中府?” 葛品揚點頭道:“現名南鄭春秋戰國時,分屬秦、楚,項羽封漢高祖為漢王,即都此城;王莽篡位,改稱新成都。

    後漢張魯據此時,又改名漢甯;蜀先主破魏将夏侯淵,于此自立為漢中王;三國鼎立,蜀将魏廷、蔣琬、姜維,均曾于此屯過重兵呢!” 巫雲絹掩口笑道:“别弄錯,我可不是你那‘萬金不計’的弟子呵。

    ” 葛品揚聽若未聞,呆呆地望着一座剝落的高樓,輕歎着道:“那邊那座樓,古名‘凝雲榭’,昔人有詩雲:“朝雲南山吐,暮雲北山翕,來往高榭中,留者頗堆積。

    ’如今呢?” 巫雲絹一怔,不悅道:“你看你,又來了!” 說着,賭氣徑向一空飯鋪中走去。

    葛品揚又出了片刻神,這才也背手緩緩向飯鋪中踱了進去。

     飯後,二人相偕走出東城。

     步行五六裡,忽于路邊見到一座土丘,巫雲絹見丘上一碑,形式甚古,一時好奇,便走過去俯身欣賞起來。

     看着,看着,她忽然轉身向葛品揚招手笑喊道:“夫子過來,這幾句詩你如能找出典故,我就真佩服你了。

    ” 葛品揚精神一振,走過去一看,見碑上依稀寫的是“漢用亡臣策,登壇援钺時,須知數仞士,曾立太平基!” 看畢,不禁大笑道:“我道是什麼奇經古文,這有何難解之處?詩郁張少愚,這就是當年韓信登壇拜将的将軍台呀!” 巫雲絹玉臉一紅,皺鼻哼道:“什麼将軍台,一堆黃泥罷了!” 葛品揚向左前方一抹山脈指了指,笑道:“那邊山中,有一條著名的山谷,叫子午谷,當年楊貴妃吃的荔枝,便系自該谷快馬傳遞長安。

    詩聖杜甫吟:“百馬死山谷,至今耆舊悲’。

    杜甫吟詩時,健馬已成白骨,今天我們念杜甫,杜甫也已成白骨,須知百十年後的我們……” 巫雲絹神色一黯,跺足叫道:“你再說!你再說!” 葛品揚大笑道:“女兒家,總看不開……”搖搖頭,自己也不知如何下評,大笑化苦笑,苦笑又化為一聲長歎。

     日暮時,二人回城。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