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千金重諾
關燈
小
中
大
人家若将他這番出神之狀誤解起來,豈不有口難辨,無地可容?
一急之下,連忙說道:“不,我,我是在想……”
淩波仙子似乎并未誤解,這時輕輕歎了口氣,接着說道:“隻要有救就好。
白石先生和八指駝叟曾建議去找龍門棋士古大俠設法,而我總以為先向令師求教比較合适,百了禅師和謝塵道長也贊成我的主張,所以才有日前的君山之會;多蒙令師滿口慨允,白素華感激不盡,唉唉,以後的事,也隻有留待以後再說了……” 一聽到龍門棋士這四個字,葛品揚心頭一亮,淩波仙子底下的話,他根本沒有留意。
這時他心跳着,好不容易等淩波仙子将話說完,忙定了定神,肅容說道:“這位師姐所傷部位,已在家師意料之中。
” 淩波仙子驚喜地“呵”了一聲,道:“白素華果然做對了!” 葛品揚見人家這樣尊敬和信賴自己的師父,心情又不禁沉重起來;當下頓了一頓,肅容接着道:“不過,有一點卻必須請白掌門人諒解,目前尚無法立刻着手施救,須要稍等一段時日才行。
” 淩波仙子微覺意外地道:“要等多久呢?” 葛品揚約略思索了一下道:“快則三月,遲則半年,家師手頭上缺少幾品要藥,晚輩必須在這段期中去各處搜集。
” 淩波仙子輕輕噓出一口氣道:“那也不算太久。
” 葛品揚躬身一揖道:“就這麼說,晚學要告辭了!” 淩波仙子默默點了點頭,未加挽留;葛品揚一揖轉身,大步走出卧室;望着葛品揚修長灑脫的背影離去,淩波仙子微微一歎,暗忖道:要是“雲絹”将來能許配他,倒是因禍得福呢! 而大步向外走去的葛品揚,卻一路憂心忡忡地想着:半年之期來不來得及呢?萬一找不着怎生是好?就算找着了,他真的有辦法嗎?就算他有辦法,誰又敢擔保他一定答應幫忙呢? 葛品揚要找的自然是“龍門棋士”古今同了。
那麼這位龍門棋士古今同,究竟是怎麼樣的一位人物,居然使葛品揚一經淩波仙子提及這個名号,便有如在昏夜中突然遇見一線曙光般急急離開終南,去登門求教呢? 嘿,說起來,話可長了。
這位龍門棋士,非但一身武功玄奧莫測,即于文事方面,諸如詩詞書畫,星相蔔算等等,也都無一不精,無一不曉;尤其對江湖上各門各派的曆史變遷,以及各門各派的武功源流,更是了如指掌,如數家珍。
為舉世公認的一代萬能怪傑,其在當今武林中之名望,幾與天龍堡主不相上下。
而在當今武林中,人們隻要看到棋盤棋子,甚至于隻要談到或聽到一個“棋”字,誰都不免要會心一笑,而連帶地想起這位“棋士”來。
原來此公之号為“棋士”,乃出于自封,說到“棋藝”,卻偏偏是此公諸般藝能中最弱的一環。
據武林中精于此道者透露,此公之棋,非僅“豆腐”,簡直就“臭不可聞”。
好笑,就好笑在這裡了;此公除了棋,可說樣樣都比人強,可是,此人無論到哪裡,偏就是非棋不樂。
他認為:一個人别的可以不論,棋,卻是非懂不可;不懂棋,俗人也;俗人者,不可耐之人也。
一聲龍門棋士,心花怒放,遠勝任何恭維。
要打商量麼?不難,且對上一局再說;隻要使他棋瘾過足,天大的問題皆可代為解決。
不過,話雖如此,如想與此公下棋下得“恰到好處”,卻也大非易事。
先決條件是,你可萬萬赢他不得;赢棋,就是赢麻煩,一盤又一盤,死纏不休尚屬小事,另外還得接受:“胡殺亂砍,簡直不成章法”“棋品不高,味道不夠,實在懶得赢”等等,諸如此類,他自稱為“老實說”或者“平心而論”的“花錢難買的批評”—— 直到他赢過你,哈哈大笑為止。
他數說時,你如不開口,他會這麼不斷問你:“怎麼樣?承受了吧?你說老夫批評得對不對?” 如果你受不了,還他幾句呢?那麼,也就比較簡單了,大袖一拂,去也,而今而後,一切免談。
這樣說,故意輸他幾盤不就得了麼?也不行!要知道,此公所差的隻是棋力,而對于察言觀色,揣摩心理,可說誰也比不上他那份精明,不被他瞧出來便罷,要是被他識破你在故意放水,哼哼,你等着挨吧! 葛品揚雖沒見過此人,但由于師兄弟間時常引此為笑談,所以對這位什麼龍門棋士,實比一般人了解得多些。
因此,一路上他想着,又是好笑又是發愁。
論棋,師父天龍老人,可說是真正的一流國手,他們師兄弟自幼受熏陶,在這方面,一個個都已登堂入室,尤其是他和師妹,更比二位師兄強得多多,而他發愁的除了怕遇不到人外,便是:如何輸輸得像真的一樣! 三天後,到達潼關,潼關搭船,湖河而上,經永濟、韓城,到達錯開河。
錯開河為黃河支流,相傳為大禹治水時所誤開,故名。
河床由于長年淤積,早已不具河形;雖然此去龍門山尚有一天水程,不過,葛品揚知道,那位龍門棋士雖以“龍門”傳名,但自迷棋以後,便在這條錯開河附近的“棋山”建有别館,平常雖住龍門,但一有棋局,卻多半要來棋山下。
登岸後,葛品揚很快的便問到了那座徒有棋山之名,卻一點也看不出它究竟像“棋盤” 還是像“棋子”的“棋山”。
這是一個深秋九月,天高氣爽的午後。
葛品揚踏着山徑,經過半天尋訪,最後,終于在一株如蓋古松下,看到了一幕預料中可能看到的情景。
古松下,大戰方酣,二人正在對局。
看清對局二人面貌後,葛品揚不禁舒出了一口氣,忖道:第一個麻煩,總算沒有了。
原來龍門棋士由于“棋名”太盛,人們一提起此公來,笑猶不暇,根本就沒有形容此公生相和裝束的時間,所以,在葛品揚心目中,存在的隻是“龍門棋士”幾個字,至于龍門棋士究竟是如何樣人,卻是一點印象也沒有。
而現在,他用不着為認錯人而擔心了,因為,此刻對局的兩個人,一個須發如銀,另一個唇紅齒白的,卻才十四五左右,這種情形下,誰是誰,自然錯不了。
葛品揚輕輕咳了一聲,這才故作從容地,背手緩步攏過去;其實,他這種小心全屬多餘,那位顯然就是名聞天下的龍門棋士,這時雙掌緊接,兩眼如鈴,勾着上身全神凝注,根本就理會不了這許多;倒是在對面那個紫衣少年行有餘力,聞聲掉過臉來,朝葛品揚擠了擠眼,笑嘻嘻地,偷偷地扮了一個鬼臉。
白石先生和八指駝叟曾建議去找龍門棋士古大俠設法,而我總以為先向令師求教比較合适,百了禅師和謝塵道長也贊成我的主張,所以才有日前的君山之會;多蒙令師滿口慨允,白素華感激不盡,唉唉,以後的事,也隻有留待以後再說了……” 一聽到龍門棋士這四個字,葛品揚心頭一亮,淩波仙子底下的話,他根本沒有留意。
這時他心跳着,好不容易等淩波仙子将話說完,忙定了定神,肅容說道:“這位師姐所傷部位,已在家師意料之中。
” 淩波仙子驚喜地“呵”了一聲,道:“白素華果然做對了!” 葛品揚見人家這樣尊敬和信賴自己的師父,心情又不禁沉重起來;當下頓了一頓,肅容接着道:“不過,有一點卻必須請白掌門人諒解,目前尚無法立刻着手施救,須要稍等一段時日才行。
” 淩波仙子微覺意外地道:“要等多久呢?” 葛品揚約略思索了一下道:“快則三月,遲則半年,家師手頭上缺少幾品要藥,晚輩必須在這段期中去各處搜集。
” 淩波仙子輕輕噓出一口氣道:“那也不算太久。
” 葛品揚躬身一揖道:“就這麼說,晚學要告辭了!” 淩波仙子默默點了點頭,未加挽留;葛品揚一揖轉身,大步走出卧室;望着葛品揚修長灑脫的背影離去,淩波仙子微微一歎,暗忖道:要是“雲絹”将來能許配他,倒是因禍得福呢! 而大步向外走去的葛品揚,卻一路憂心忡忡地想着:半年之期來不來得及呢?萬一找不着怎生是好?就算找着了,他真的有辦法嗎?就算他有辦法,誰又敢擔保他一定答應幫忙呢? 葛品揚要找的自然是“龍門棋士”古今同了。
那麼這位龍門棋士古今同,究竟是怎麼樣的一位人物,居然使葛品揚一經淩波仙子提及這個名号,便有如在昏夜中突然遇見一線曙光般急急離開終南,去登門求教呢? 嘿,說起來,話可長了。
這位龍門棋士,非但一身武功玄奧莫測,即于文事方面,諸如詩詞書畫,星相蔔算等等,也都無一不精,無一不曉;尤其對江湖上各門各派的曆史變遷,以及各門各派的武功源流,更是了如指掌,如數家珍。
為舉世公認的一代萬能怪傑,其在當今武林中之名望,幾與天龍堡主不相上下。
而在當今武林中,人們隻要看到棋盤棋子,甚至于隻要談到或聽到一個“棋”字,誰都不免要會心一笑,而連帶地想起這位“棋士”來。
原來此公之号為“棋士”,乃出于自封,說到“棋藝”,卻偏偏是此公諸般藝能中最弱的一環。
據武林中精于此道者透露,此公之棋,非僅“豆腐”,簡直就“臭不可聞”。
好笑,就好笑在這裡了;此公除了棋,可說樣樣都比人強,可是,此人無論到哪裡,偏就是非棋不樂。
他認為:一個人别的可以不論,棋,卻是非懂不可;不懂棋,俗人也;俗人者,不可耐之人也。
一聲龍門棋士,心花怒放,遠勝任何恭維。
要打商量麼?不難,且對上一局再說;隻要使他棋瘾過足,天大的問題皆可代為解決。
不過,話雖如此,如想與此公下棋下得“恰到好處”,卻也大非易事。
先決條件是,你可萬萬赢他不得;赢棋,就是赢麻煩,一盤又一盤,死纏不休尚屬小事,另外還得接受:“胡殺亂砍,簡直不成章法”“棋品不高,味道不夠,實在懶得赢”等等,諸如此類,他自稱為“老實說”或者“平心而論”的“花錢難買的批評”—— 直到他赢過你,哈哈大笑為止。
他數說時,你如不開口,他會這麼不斷問你:“怎麼樣?承受了吧?你說老夫批評得對不對?” 如果你受不了,還他幾句呢?那麼,也就比較簡單了,大袖一拂,去也,而今而後,一切免談。
這樣說,故意輸他幾盤不就得了麼?也不行!要知道,此公所差的隻是棋力,而對于察言觀色,揣摩心理,可說誰也比不上他那份精明,不被他瞧出來便罷,要是被他識破你在故意放水,哼哼,你等着挨吧! 葛品揚雖沒見過此人,但由于師兄弟間時常引此為笑談,所以對這位什麼龍門棋士,實比一般人了解得多些。
因此,一路上他想着,又是好笑又是發愁。
論棋,師父天龍老人,可說是真正的一流國手,他們師兄弟自幼受熏陶,在這方面,一個個都已登堂入室,尤其是他和師妹,更比二位師兄強得多多,而他發愁的除了怕遇不到人外,便是:如何輸輸得像真的一樣! 三天後,到達潼關,潼關搭船,湖河而上,經永濟、韓城,到達錯開河。
錯開河為黃河支流,相傳為大禹治水時所誤開,故名。
河床由于長年淤積,早已不具河形;雖然此去龍門山尚有一天水程,不過,葛品揚知道,那位龍門棋士雖以“龍門”傳名,但自迷棋以後,便在這條錯開河附近的“棋山”建有别館,平常雖住龍門,但一有棋局,卻多半要來棋山下。
登岸後,葛品揚很快的便問到了那座徒有棋山之名,卻一點也看不出它究竟像“棋盤” 還是像“棋子”的“棋山”。
這是一個深秋九月,天高氣爽的午後。
葛品揚踏着山徑,經過半天尋訪,最後,終于在一株如蓋古松下,看到了一幕預料中可能看到的情景。
古松下,大戰方酣,二人正在對局。
看清對局二人面貌後,葛品揚不禁舒出了一口氣,忖道:第一個麻煩,總算沒有了。
原來龍門棋士由于“棋名”太盛,人們一提起此公來,笑猶不暇,根本就沒有形容此公生相和裝束的時間,所以,在葛品揚心目中,存在的隻是“龍門棋士”幾個字,至于龍門棋士究竟是如何樣人,卻是一點印象也沒有。
而現在,他用不着為認錯人而擔心了,因為,此刻對局的兩個人,一個須發如銀,另一個唇紅齒白的,卻才十四五左右,這種情形下,誰是誰,自然錯不了。
葛品揚輕輕咳了一聲,這才故作從容地,背手緩步攏過去;其實,他這種小心全屬多餘,那位顯然就是名聞天下的龍門棋士,這時雙掌緊接,兩眼如鈴,勾着上身全神凝注,根本就理會不了這許多;倒是在對面那個紫衣少年行有餘力,聞聲掉過臉來,朝葛品揚擠了擠眼,笑嘻嘻地,偷偷地扮了一個鬼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