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悠悠知客鐘
關燈
小
中
大
家會晤敝派掌門人,何事見教?’他沒理睬,眼一眨,忽然注目問道:‘人不在,是嗎?’嫦娥隻好點點頭道:“是的,出去了。
”他注目接着問道:‘去了什麼地方知不知道?’嫦娥微笑道:‘雲深不知處……’他聞言一怔,嫦娥含笑接着說道:‘長者如果一定要會見家師他老人家,白嫦娥無能為力,但如果長者要找的僅是敞派掌門人,白嫦娥願意就此受教!’” 一塵子忙問道:“他怎麼表示?” 金劍丹鳳道:“他失聲一啊,目注嫦娥,似甚驚訝,同時也顯得有點失望,嘴唇開合着,數度欲言又止,猶疑了好半晌,這才輕歎一聲,無可奈何地道:‘好,就交給你罷。
’” 一塵子忙又問道:“于是他留下一支如意?” 金劍丹鳳道:“是的,他口中說着,同時伸手自懷中摸出一隻錦盒,往地上輕輕一放,用手指了指,立即掉身下峰而去。
” 心鏡大師忽然問道:“白掌門人有無注意他下峰時的身法?” 金劍丹鳳點點頭道:“就是大師不問,嫦娥也正要說到呢,這一點,嫦娥已經留意過了!” 衆人眼中精光一閃全都注目屏息而待。
金劍丹鳳玉指一指藍衣秀士,含笑說道:“那人身法之輕靈美妙,幾可媲美昆侖絕學……” 藍衣秀士忙欠身遜謝道:“白掌門人好說。
” 金劍丹鳳笑意一斂,皺眉接着說道:“可是,那人雖有着一身上佳的輕身功夫,但于峰頂與白嫦娥對答之間,卻全未能控制内心喜怒哀樂之情,予以一種極為強烈的涵養欠缺之感,諸位想想看,在一位有着數十年内功修為的武林高手來說,這種情形應該有嗎?” 衆人聽了,不住點頭。
金劍丹鳳臉色一整,肅容又接道:“白嫦娥承命接掌敝派華山,受命之初,曾經恩師他老人家投帖普告天下武林同道,縱有不周之處,但武林中血脈相通,即憑傳聞,也不應有不知之理,所以,白嫦娥當時就不禁懷疑:紫玉如意乃少林一派之威信表記,如非與少林一派有着深厚淵源之人,絕不可能受到少林如此重托,而如今有人身負超絕武功,手持少林如意信符,居然對他将要送達信符的華山派近況一無所知,甯非異事?” 衆人異口同聲應道:“是呀!” 金劍丹鳳緊接着說道:“根據上述諸端可疑之處,再參證剛才諸位所說各派接獲如意信符的時間,請恕白嫦娥冒昧,對今日事件,白嫦娥現在忽然想到兩項頗有可能性的大膽假定。
”衆人齊聲一哦,再度注目屏息。
金劍丹鳳有力地肅容接着說道:“第一,向五派傳送如意信符者,可能同屬一人。
第二,假如白嫦娥沒料錯,斯人年事之輕,可能更在白嫦娥之下!” 衆人不住點頭,一塵子忽然皺眉道:“除了貧道及冷婆婆之外,五派中曾有三人見過那人之面,北邙銀須老二為人粗直,容或有所失察,而以藍掌門人藍老弟之精細,尤其白掌門人白女俠您自己,不僅與來人相對最久,而且經過一段相當不短的對答,如說那人系以易容之術改變了本來面目,加以白掌門人說他年事可能甚輕,細細推敲起來,這裡面豈不……” 冷婆婆冷冷一哼,接口道:“老婦記得,十年前貴派武當,曾于一天之中連接三位賓客,結果證屬先後均是一人,前例不遠,何足為奇?” 一生子臉孔一紅,争辯道:“武林中有幾個名列十二奇絕的千面俠?” 冷婆婆一聲嘿,正待再說什麼時,遠遠突然傳來一聲低沉而有力的佛号,佛号餘音未了,如來殿前,面向涼棚這邊,已然出現三位僧人。
兩僧在前比肩而立,一僧稍稍偏後。
前面兩僧身材一般的枯瘦矮小,各披一件大紅描黃袈裟,合掌肅然而立,後面一僧,身材中等,身披一襲玄黃袈裟,合掌俯首,身軀微躬。
烈日如火,而三僧袈裟重披,居然神态從容,毫不為意。
心鏡大師精目一掃,手撫胸前醬玉珠串,臉色端凝,神色嚴肅無比地自座中緩緩将身立起。
心鏡大師起身離座後,首由前列紅衣兩僧躬身說道:“監院值日,心通、心明奉谕谒見掌門師兄!” 跟着後面黃衣僧也是一躬說道:“玉庫常住僧悟非,奉召觐見掌門人!” 心鏡大師先向紅衣兩僧和聲說道:“心通、心明兩位師弟,請先到如來偏殿稍事休息。
” 紅衣兩僧,合掌微躬而退。
紅衣兩僧退去,心鏡大師臉色一寒,向黃衣僧沉聲道:“悟非聽着,本寺玲珑如意有無短缺,火速返轉玉庫,清點具報!” 黃衣僧微微一怔,跟着合掌一躬,趨退出院。
心鏡大師俟黃衣僧去遠,注目一聲長歎,頹然坐下,其他諸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除了皺眉,也是無話可說。
不消盞茶光景,玉庫常住僧悟非和尚去而複回。
悟非和尚二次現身,身披大紅袈裟的監院兩長老,心通,心明,也立即自如來偏殿緩步下階。
并肩合掌,改立在悟非僧身後。
這時,那兩位監院長老的神色雖然平靜如前,但悟非僧的臉色,卻已與先前大不相同了。
隻見他臉色灰白,額汗如豆,身軀也微微顫抖着,宛似中暑一般,其狀極為凄恻堪憐。
心鏡大師目光至處,臉色立即大變。
其餘的五位掌門人見了,臉色也全都為之一變,當下不約而同地紛紛離座而起,目注院心不稍一瞬! 院上院下,一片死寂。
現在,每個人所能聽到的,除了自己的鼻息和心跳外,便隻有院外那排濃蔭古柏梢頭的煩人蟬聲了! 慢慢,慢慢的,心鏡大師的臉色逐漸平複過來。
它回複到先前的嚴肅,也回複了先前的端凝,這時長眉一掀,雙目精光如電般地射在院心悟非臉上,以一種極低沉慘痛、恍若響自天夕的聲音,向院心緩緩而靜靜地問道:“悟非,短缺五支,是嗎?” 悟非和尚俯首顫聲答道:“是的……五支……罪僧萬死。
” 心鏡大師臉色一沉,又問道:“玉庫乃本寺重地之一,五年來全由你一人職掌,現在出了差錯,你可有什麼話說?” 悟非和尚俯首顫聲答道:“禀掌門人……悟非……知罪。
” 心鏡大師雙目陡張,擡臉向悟非身後的監院兩老一揮手,注目厲聲道:“悟非僧怠忽職守,遺本寺以千古之羞,着即發交監院按律從嚴議處,随移戒院依議執行!” 兩位身披大紅描黃袈裟,為少林心悟智慧中,與掌門人輩分平行的心字輩監院長老,受命躬身,齊聲肅應道:“敬領掌門法谕!” 心鏡大師又是一揮手,三僧相率合掌一躬,默默退去。
目注三僧背影消失,心鏡大師緩緩轉過身軀,神情肅穆地向五位掌門人合掌深深一躬,語音微顫,低聲說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如今真象已白,心鏡無話可說,謹以待罪之身,這廂靜候各位公議,雖死不辭。
” 于短暫的沉默之後,武當一塵子,突然仰天哈哈大笑。
笑了好一陣,這才激動地大聲說道:“為怕誤了時辰,奔馳于如火烈日之下,顧不得口渴如焚,顧不得腳底生煙,可說是我窮道士自上屆昆侖武會後,十年來所吃到的最大一次苦頭,而于剛進寺門的那一刹那,目睹寺中安閑氣派,不由得既驚且怒,無名之火暴熾,當時真恨不得一掌将門口那兩個小和尚劈死,再找你大和尚拼命,那裡想到,我窮道士慘固慘矣,而你們這批少林的和尚竟比咱們五個更慘十倍!公議?議誰?是議誰有罪?抑或議準最可憐?哈,哈,哈!” 哈哈一笑,複接道:“一網打盡,一個不留,輕輕一筆,六派除名,快哉,快哉,好不令人歎服的筆力呵!” 語畢又是一陣哈哈大笑。
眼前這位武當掌門人,由于刺激過度,顯已怒火攻心,笑聲如狂,語似癫呼,連整座棚架,亦為之簌簌欲傾! 不是麼?目下座中六人,分别代表着當今武林的六大名派,人人均貴為一派掌門之尊,而今竟同時遭了别人的愚弄,面面相觑于一堂,不知其人為誰,不知其人此舉之目的何在! 試問,天底下還有什麼事比這更為令人難堪,更為令人憤怒的呢? 一塵子為發洩内心郁火而以自嘲方式喊出來的這番道白,正代表着其他幾位受患者的共同感受。
開始時,五位貴賓,幾乎人人都在誤會着主人心鏡大師,而現在,事實告訴他們,身為地方的少林一派,比起他們遭遇來,竟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以,一切正與心鏡大師的自責相反,他,心鏡大師,固無罪可待,同時,此事件離真象大白還早,一切都才隻是一個開始! “輕輕一筆,六派除名。
” 一塵子最後所說的這幾個字,每一個字都不啻一支利箭,密密而深深地,刺進了每個人的心窩。
一塵子的話,一點也不誇張。
因為這次事件顯系出自蓄意的人為,所以,誰都明白,問題隻是早晚而已,而它已沒有避免張揚之可能;像這種事一旦傳出江湖,六派得來不易的盛舉,自必蕩瀉無餘。
這時候,約摸午末未初光景,驕陽正烈,悶熱如蒸。
這時候,由于誰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涼棚中又回歸于一片沉靜。
也就在這個時候,達摩院那邊的一排古柏濃蔭中,蓦地射出一道疾如怒箭的黑影淩空直瀉如來殿前。
涼棚中一片驚噫同時而起,六雙露芒如電的目光,迅向殿前射去。
如來殿前,半空中微微一暗,那塊先前曾為少林三僧站立過的地方,六雙電目集射之處,這時已悄沒聲息地出現了一名黑衣少年。
黑衣少年昂然挺立,有如一峰之獨屹! 但見他身穿一襲黑綢長衫,頭戴黑紗文士巾,足登黑緞薄底快履,身後斜背一隻長條形黑布背褡,周身上下,一片黑;年約十八九,雙眉修長入鬓,目如朗星,方口,懸膽鼻,英姿勃發,如臨風之玉樹,潇灑出塵。
不過,這位黑衣少年五官雖然英俊,但一副臉色卻極為憔悴。
其神情,于凜然中透着凄然,眉梢眼角更有一股悲痛之色隐現。
棚中諸人于驚訝之餘,迅速地交換了似有所悟的一瞥,臉色一寒,全自座中再度紛紛立起! 黑衣少年雙目英光湛然,輪流審視了棚中諸人一眼,唇角翕動,欲語又止。
”他注目接着問道:‘去了什麼地方知不知道?’嫦娥微笑道:‘雲深不知處……’他聞言一怔,嫦娥含笑接着說道:‘長者如果一定要會見家師他老人家,白嫦娥無能為力,但如果長者要找的僅是敞派掌門人,白嫦娥願意就此受教!’” 一塵子忙問道:“他怎麼表示?” 金劍丹鳳道:“他失聲一啊,目注嫦娥,似甚驚訝,同時也顯得有點失望,嘴唇開合着,數度欲言又止,猶疑了好半晌,這才輕歎一聲,無可奈何地道:‘好,就交給你罷。
’” 一塵子忙又問道:“于是他留下一支如意?” 金劍丹鳳道:“是的,他口中說着,同時伸手自懷中摸出一隻錦盒,往地上輕輕一放,用手指了指,立即掉身下峰而去。
” 心鏡大師忽然問道:“白掌門人有無注意他下峰時的身法?” 金劍丹鳳點點頭道:“就是大師不問,嫦娥也正要說到呢,這一點,嫦娥已經留意過了!” 衆人眼中精光一閃全都注目屏息而待。
金劍丹鳳玉指一指藍衣秀士,含笑說道:“那人身法之輕靈美妙,幾可媲美昆侖絕學……” 藍衣秀士忙欠身遜謝道:“白掌門人好說。
” 金劍丹鳳笑意一斂,皺眉接着說道:“可是,那人雖有着一身上佳的輕身功夫,但于峰頂與白嫦娥對答之間,卻全未能控制内心喜怒哀樂之情,予以一種極為強烈的涵養欠缺之感,諸位想想看,在一位有着數十年内功修為的武林高手來說,這種情形應該有嗎?” 衆人聽了,不住點頭。
金劍丹鳳臉色一整,肅容又接道:“白嫦娥承命接掌敝派華山,受命之初,曾經恩師他老人家投帖普告天下武林同道,縱有不周之處,但武林中血脈相通,即憑傳聞,也不應有不知之理,所以,白嫦娥當時就不禁懷疑:紫玉如意乃少林一派之威信表記,如非與少林一派有着深厚淵源之人,絕不可能受到少林如此重托,而如今有人身負超絕武功,手持少林如意信符,居然對他将要送達信符的華山派近況一無所知,甯非異事?” 衆人異口同聲應道:“是呀!” 金劍丹鳳緊接着說道:“根據上述諸端可疑之處,再參證剛才諸位所說各派接獲如意信符的時間,請恕白嫦娥冒昧,對今日事件,白嫦娥現在忽然想到兩項頗有可能性的大膽假定。
”衆人齊聲一哦,再度注目屏息。
金劍丹鳳有力地肅容接着說道:“第一,向五派傳送如意信符者,可能同屬一人。
第二,假如白嫦娥沒料錯,斯人年事之輕,可能更在白嫦娥之下!” 衆人不住點頭,一塵子忽然皺眉道:“除了貧道及冷婆婆之外,五派中曾有三人見過那人之面,北邙銀須老二為人粗直,容或有所失察,而以藍掌門人藍老弟之精細,尤其白掌門人白女俠您自己,不僅與來人相對最久,而且經過一段相當不短的對答,如說那人系以易容之術改變了本來面目,加以白掌門人說他年事可能甚輕,細細推敲起來,這裡面豈不……” 冷婆婆冷冷一哼,接口道:“老婦記得,十年前貴派武當,曾于一天之中連接三位賓客,結果證屬先後均是一人,前例不遠,何足為奇?” 一生子臉孔一紅,争辯道:“武林中有幾個名列十二奇絕的千面俠?” 冷婆婆一聲嘿,正待再說什麼時,遠遠突然傳來一聲低沉而有力的佛号,佛号餘音未了,如來殿前,面向涼棚這邊,已然出現三位僧人。
兩僧在前比肩而立,一僧稍稍偏後。
前面兩僧身材一般的枯瘦矮小,各披一件大紅描黃袈裟,合掌肅然而立,後面一僧,身材中等,身披一襲玄黃袈裟,合掌俯首,身軀微躬。
烈日如火,而三僧袈裟重披,居然神态從容,毫不為意。
心鏡大師精目一掃,手撫胸前醬玉珠串,臉色端凝,神色嚴肅無比地自座中緩緩将身立起。
心鏡大師起身離座後,首由前列紅衣兩僧躬身說道:“監院值日,心通、心明奉谕谒見掌門師兄!” 跟着後面黃衣僧也是一躬說道:“玉庫常住僧悟非,奉召觐見掌門人!” 心鏡大師先向紅衣兩僧和聲說道:“心通、心明兩位師弟,請先到如來偏殿稍事休息。
” 紅衣兩僧,合掌微躬而退。
紅衣兩僧退去,心鏡大師臉色一寒,向黃衣僧沉聲道:“悟非聽着,本寺玲珑如意有無短缺,火速返轉玉庫,清點具報!” 黃衣僧微微一怔,跟着合掌一躬,趨退出院。
心鏡大師俟黃衣僧去遠,注目一聲長歎,頹然坐下,其他諸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除了皺眉,也是無話可說。
不消盞茶光景,玉庫常住僧悟非和尚去而複回。
悟非和尚二次現身,身披大紅袈裟的監院兩長老,心通,心明,也立即自如來偏殿緩步下階。
并肩合掌,改立在悟非僧身後。
這時,那兩位監院長老的神色雖然平靜如前,但悟非僧的臉色,卻已與先前大不相同了。
隻見他臉色灰白,額汗如豆,身軀也微微顫抖着,宛似中暑一般,其狀極為凄恻堪憐。
心鏡大師目光至處,臉色立即大變。
其餘的五位掌門人見了,臉色也全都為之一變,當下不約而同地紛紛離座而起,目注院心不稍一瞬! 院上院下,一片死寂。
現在,每個人所能聽到的,除了自己的鼻息和心跳外,便隻有院外那排濃蔭古柏梢頭的煩人蟬聲了! 慢慢,慢慢的,心鏡大師的臉色逐漸平複過來。
它回複到先前的嚴肅,也回複了先前的端凝,這時長眉一掀,雙目精光如電般地射在院心悟非臉上,以一種極低沉慘痛、恍若響自天夕的聲音,向院心緩緩而靜靜地問道:“悟非,短缺五支,是嗎?” 悟非和尚俯首顫聲答道:“是的……五支……罪僧萬死。
” 心鏡大師臉色一沉,又問道:“玉庫乃本寺重地之一,五年來全由你一人職掌,現在出了差錯,你可有什麼話說?” 悟非和尚俯首顫聲答道:“禀掌門人……悟非……知罪。
” 心鏡大師雙目陡張,擡臉向悟非身後的監院兩老一揮手,注目厲聲道:“悟非僧怠忽職守,遺本寺以千古之羞,着即發交監院按律從嚴議處,随移戒院依議執行!” 兩位身披大紅描黃袈裟,為少林心悟智慧中,與掌門人輩分平行的心字輩監院長老,受命躬身,齊聲肅應道:“敬領掌門法谕!” 心鏡大師又是一揮手,三僧相率合掌一躬,默默退去。
目注三僧背影消失,心鏡大師緩緩轉過身軀,神情肅穆地向五位掌門人合掌深深一躬,語音微顫,低聲說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如今真象已白,心鏡無話可說,謹以待罪之身,這廂靜候各位公議,雖死不辭。
” 于短暫的沉默之後,武當一塵子,突然仰天哈哈大笑。
笑了好一陣,這才激動地大聲說道:“為怕誤了時辰,奔馳于如火烈日之下,顧不得口渴如焚,顧不得腳底生煙,可說是我窮道士自上屆昆侖武會後,十年來所吃到的最大一次苦頭,而于剛進寺門的那一刹那,目睹寺中安閑氣派,不由得既驚且怒,無名之火暴熾,當時真恨不得一掌将門口那兩個小和尚劈死,再找你大和尚拼命,那裡想到,我窮道士慘固慘矣,而你們這批少林的和尚竟比咱們五個更慘十倍!公議?議誰?是議誰有罪?抑或議準最可憐?哈,哈,哈!” 哈哈一笑,複接道:“一網打盡,一個不留,輕輕一筆,六派除名,快哉,快哉,好不令人歎服的筆力呵!” 語畢又是一陣哈哈大笑。
眼前這位武當掌門人,由于刺激過度,顯已怒火攻心,笑聲如狂,語似癫呼,連整座棚架,亦為之簌簌欲傾! 不是麼?目下座中六人,分别代表着當今武林的六大名派,人人均貴為一派掌門之尊,而今竟同時遭了别人的愚弄,面面相觑于一堂,不知其人為誰,不知其人此舉之目的何在! 試問,天底下還有什麼事比這更為令人難堪,更為令人憤怒的呢? 一塵子為發洩内心郁火而以自嘲方式喊出來的這番道白,正代表着其他幾位受患者的共同感受。
開始時,五位貴賓,幾乎人人都在誤會着主人心鏡大師,而現在,事實告訴他們,身為地方的少林一派,比起他們遭遇來,竟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以,一切正與心鏡大師的自責相反,他,心鏡大師,固無罪可待,同時,此事件離真象大白還早,一切都才隻是一個開始! “輕輕一筆,六派除名。
” 一塵子最後所說的這幾個字,每一個字都不啻一支利箭,密密而深深地,刺進了每個人的心窩。
一塵子的話,一點也不誇張。
因為這次事件顯系出自蓄意的人為,所以,誰都明白,問題隻是早晚而已,而它已沒有避免張揚之可能;像這種事一旦傳出江湖,六派得來不易的盛舉,自必蕩瀉無餘。
這時候,約摸午末未初光景,驕陽正烈,悶熱如蒸。
這時候,由于誰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涼棚中又回歸于一片沉靜。
也就在這個時候,達摩院那邊的一排古柏濃蔭中,蓦地射出一道疾如怒箭的黑影淩空直瀉如來殿前。
涼棚中一片驚噫同時而起,六雙露芒如電的目光,迅向殿前射去。
如來殿前,半空中微微一暗,那塊先前曾為少林三僧站立過的地方,六雙電目集射之處,這時已悄沒聲息地出現了一名黑衣少年。
黑衣少年昂然挺立,有如一峰之獨屹! 但見他身穿一襲黑綢長衫,頭戴黑紗文士巾,足登黑緞薄底快履,身後斜背一隻長條形黑布背褡,周身上下,一片黑;年約十八九,雙眉修長入鬓,目如朗星,方口,懸膽鼻,英姿勃發,如臨風之玉樹,潇灑出塵。
不過,這位黑衣少年五官雖然英俊,但一副臉色卻極為憔悴。
其神情,于凜然中透着凄然,眉梢眼角更有一股悲痛之色隐現。
棚中諸人于驚訝之餘,迅速地交換了似有所悟的一瞥,臉色一寒,全自座中再度紛紛立起! 黑衣少年雙目英光湛然,輪流審視了棚中諸人一眼,唇角翕動,欲語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