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懇,“金伯伯很照顧我,我們不能懷疑他。

    ” 邵絮為他夾菜的手頓了頓,最終仍是将菜放入他碗中。

     她看錯了?他終究是條睡蟲,獵豹隐斂利爪與尖牙的揣測,隻是她一時眼花所産生的錯覺?那他說要讨論工作,是哪項工作? 心直口快的方允濰一聽,馬上劈哩啪啦地丢出一串話,“嗄?如果真的是他惡意中傷你,你也不管?要知道耶,現在沒幾個人對你有好感,你再不澄清謠言,或是做出點成績,可是會被董事會開除的!” 晉尚阙黯然地捧起飯碗,小口小口地吃飯,“那我也沒辦法。

    ” “啊咧!你真沒——”用! “允濰!”邵絮截斷她的話,聲音低低的,卻帶着不容忽視的警告。

     方允濰一咽,悶悶地嘀咕,“忠犬。

    ” 歐陽淩和段延瑞相視一眼,心照不宣地達成有默契的共識。

     今天是他上班的第七天,上星期的五天都在睡覺,這星期的兩天,一天用來失去主管們的信心,一天用來失去秘書的信心? 這不是他們所認識的晉尚阙,他沒用得太徹底,也太令人生疑…… 段延瑞垂下眼,隐去眼中的了然,“就這麼辦吧!”而後眼含深意地看向晉尚阙,“從你回台灣到現在,我們都還沒登門拜訪,是不是有點失禮呢?” 段延瑞閑話家常的話語,引得晉尚阙眼皮一跳,心知躲不過,他歎口氣,“失禮倒不至于,要來的話,最好晚一點。

    ” 段延瑞眼底閃過一絲笑意,“好,那就今天喽,我們會帶小禮物去的。

    ” 晉尚阙無奈地笑笑,雖然他覺得自己一個人就足以對付老狐狸,但這兩人似乎不這麼覺得。

     歐陽淩瞄一眼舉匙喝湯的他,轉開話題,“邵小姐有結婚的打算嗎?”他對秘書的心意很明顯了,自己不如來敲個邊鼓,也算是獎勵他工作得如此“辛勞”。

     方允濰搶着回答,“她是工作狂啦!連男朋友都沒有,跟誰結婚?” “咳!咳咳!”晉尚阙猛地嗆到,咳個不停,眼裡卻閃着竊笑。

     “允濰!”邵絮睨好友一眼,小手輕拍他的背。

     “好嘛。

    ”方允濰聳聳肩,明白她不喜歡在公司裡談及私事,但為了好友的幸福着想,還是多嘴地補上一串,“這女人遲鈍得很,想追她的男人可要準備好無限大的耐心。

    ” “允濰!”邵絮紅了臉,尴尬地猛瞪多嘴的好友。

     晉尚阙卻很有興趣地追問:“很多人追她?”雖說她像個工作機器,長相清麗卻是明擺着的事實,有人追求并不令他意外。

     然而,方允濰尚未來得及回答,嘴巴就被一塊肥豬肉塞了個實實在在,發不出聲音的她,不顧邵絮惡狠狠的警告目光,用力對晉尚阙點頭。

     嘿嘿,不過那都是她們讀大學時的事了,自從她當了秘書,生活圈縮小了不說,還成天端着機器人一般的表情,這五年來,有意追求她的人,不是被她疏離的态度逼到場外,就是沒那個膽子表達愛慕之意。

     “幾個?”晉尚阙估量的眼光落在那張漲紅的俏臉上,緊張地問道:“可有你看上眼的?” 邵絮狼狽地躲開他緊緊黏上來的目光,故作鎮定地夾塊魚刺多過肉的清蒸魚肉放進他碗裡,“不勞總經理費心。

    ” 段延瑞興味地笑了,“對啊,總經理,人家邵小姐可是一流的好秘書,老是在睡覺的上司,可引不起她的興趣。

    ” 聞言,邵絮的臉更紅了。

    他這話是什麼意思?難道……她紅着臉偷瞄困窘的晉尚阙,他該不會…… “邵絮,有些事是不方便攤開來說的,你明白的吧?”晉尚阙期期艾艾地望着她,眼底的哀求似是在尋求她的諒解。

     “但有些事明明白白攤開來也無妨啊!”段延瑞似是嫌他不夠困窘,語帶玄機地又說:“會不會是你想太多了?你不說,她怎麼會知道你睡得有理、沒用得多費心思?” 邵絮越聽越迷糊,狐疑的視線在兩人之間繞來繞去。

     他這話又是什麼意思?這人說話怎麼老是話中有話?好像他們進行着她所不知的計畫,而晉尚阙還打算瞞她到底。

     這個想法令她不快,雖然自己也在懷疑,但這樣直接地感受到自己被排斥在外的感覺,着實教人郁悶,而且不知怎的,她還在這份郁悶中,嘗到一股酸酸的滋味,他眼底的哀求反而令她更加郁悶。

     “段大哥。

    ”晉尚阙為難地拉拉他的袖子,轉個方向發射哀求。

     “好好好,你有你的打算是吧!我不說了,吃飯吃飯。

    ”段延瑞捧起飯碗,快速将飯菜掃進大嘴。

    說是不說了,卻透露更多訊息。

     而晉尚阙不安地瞟了眼邵絮逐漸凝肅的俏臉,一句話也不敢多說的埋頭吃飯。

     方允濰揪住好友,附在她耳邊低語,“反中傷聯盟功敗垂成,你有何打算?要不要調回來?”主子被炒鱿魚,忠犬也會受傷的。

     邵絮闆着臉,不理會心裡亂七八糟的郁悶,“秘書手冊第二條:盡忠職守。

    ” “上司至上主義?”情況危急,她還這麼固執?真想燒了她自編的秘書手冊! “領人薪水,替人辦事。

    ”秘書手冊第一條,沒得商量。

     方允濰聽得氣力全失,隻好放開手的任她去了,“真服了你的死心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