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陰陽脂粉玄蜘教
關燈
小
中
大
百獸千禽,一齊低頭,心下暗想,若非親眼目睹,這等景象随便說與任何人,也難信其為真,佛門廣大,實非虛語。
老和尚這一篇經,足足念了頓飯時分才罷,飄身下了石旬,未見如何行動,身形已至侯老俠等人面前。
諸葛玉堂方欲開口,侯老俠已搶先說道:“此時沒有工夫說話,先幫着上人布施要緊。
” 說着,忙走至一邊,拿起藤籮,将那半青半黑的食物,倒在地上,老白亦是縱跳如飛,幫着動手,諸葛玉堂與藝兒亦趕緊上前幫忙。
不一會工夫,所有食物都已倒在地上,共分四堆,形如小丘。
這時滿山遍的禽獸,就像孩子見了好吃東西一般,無不注目流涎,但似都有所顧忌,不敢上前。
一微上人舉目四顧,踏出一步,手裡揀了很大一塊食物,擡手叫藝兒過來,囑咐道:“你拿這給那最大的一頭獅子吃,别怕!” 藝兒還未答言,站在身後的諸葛玉堂卻吓得心驚肉跳。
擡眼一看,百獸前面,果然站着一頭大獅子,金毛玉爪,圓目仰鼻,形态好不驚人。
心裡埋怨老和尚太也不知輕重,萬一獸性一發,無論如何搶救不及,藝兒豈不膏了獅吻。
正在急得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萬分尤急為難之時,隻見藝兒已自捧了那塊食物,走上前去。
行至半途,回身望了一下,諸葛玉堂以為藝兒膽怯,剛要張口呼喚藝兒回來,侯老俠緊着一扯他的衣服,方把要喊的話,咽了回去。
就這一頓挫間,藝兒已走近那頭獅子,雙手伸了出去,似在等候獅子前來食用。
偏那獅子迳自看着不動,這一僵持,諸葛玉堂的一顆心直懸在喉嚨口,心想孩子真不懂事,把食物悄悄放在地上,轉身回來,不就完了嗎? 藝兒見獅子不動,便又迎上前去,把食物直送到獅子口邊。
哪知獅子尚未張嘴,旁邊突然跳出來一頭淘氣的小豹子,倏地撲了上來,藝兒一驚,撲跌在地,群獸頓時一陣蠢動,諸葛玉堂大驚失色,急切間不暇多作考慮,雙手一揚,便欲飛身上前,搶救藝兒。
侯老俠一看諸葛玉堂身形飛起,心說一聲:“要糟!”匆忙間運足真力,氣貫雙掌,向後一揮。
這是侯老俠獨創絕學“空空手”,自那年少林方奪一微上人師兄一塵的秘記奏效以後,深知“空空手”的妙用無窮,幾十年來加意修為,雙掌後揮,無異一陣倒卷狂飙,生生卸脫了諸葛玉堂一沖之力,踉跄跌落。
侯老俠更不怠慢,左足疾滑,伸右手接住諸葛玉堂左臂,輕輕喝道:“藝兒與那些獸類,都無機心,萬無妨礙。
你這出手一擊,豈非搞得天下大亂!” 諸葛玉堂恍然大悟,愧感交集的說道:“真的,誤了大事。
” 侯老俠用手一指,說道:“你看,藝兒不是安然回來了!” 諸葛玉擡眼一看,果見藝兒飛奔回來,後面由那頭大獅子領頭,諸禽百獸,共分四路,向前而來,行至食物堆旁,各卸一塊,向另路行去。
老白是一微上人得力助手,守在要路照着,白鶴秋雪,在天空回翔盤旋,四下監察,若有争先恐後的情形發生,立即疾飛而下,長喙一啄,便即安靜,以故秩序井然。
諸葛玉堂看得目眩神搖,侯老俠趁這時将“忘我消寒會”的來曆,細細告知。
原來一微上人蔔居剪雲小築不久,大雪封山,七日七夜,夜間獸啼,聲音凄慘,心中甚為不忍,踏雪尋遍全山,才知野獸因饑餓難當,故發哀鳴,但老和尚縱有舍身飼虎的大慈悲心,無奈野獸太多,亦屬無濟于事,隻好嗟歎—番,仍回洞府。
尋思數日,老和尚得了計較。
次年開春,特上廬山五老峰,訪尋老友七妙居士孫寒冰,孫寒冰拳、劍、詩、琴、書、畫、醫,号稱七絕,腹笥淵博,足智多謀,當下替一微上人參照古傳防饑之法,參以武林療傷祛寒之藥,拟成一個方子。
一微上人,攜了這個方子,欣然告辭,轉往關中,在四大首富之家,募了數萬石糧食,按年分運上山,一面親自采集藥材,在三伏期中,照方制成幹糧,烈日曬幹,甯藏備用。
這幹糧名為“九九無糕”,意謂數九寒天,服了這塊糕,便可不尤饑寒。
頭數年,由老和尚在大雪封山時,親自往各處尋覓散發,漸漸的有那通靈性的獸類,不召自來,因此,一微上人索性定下每年冬至,發放幹糧,已成例規。
說到這裡,諸葛玉堂聽見藝兒在身後笑喚:“爺爺!” 回身一看,隻見藝兒紅撲撲的臉,眉開眼笑的撲到諸葛玉堂的懷裡,一頭狗樣大的小花豹,正自一縱一跳的追了過來,追到面前,舉起前爪來撩撥藝兒。
藝兒一面笑一面躲,鬧了一陣,忽地跳将出來,兩手一圈,抱住小花豹的脖子,左腳一墊,整個身子撲上豹背。
小花豹咻咻吼着,想回頭來咬藝兒,隻因脖子為人所制,無法辦到,掙紮一陣,雙雙倒地,藝兒仍舊抱着豹脖子不放,翻翻滾滾,隻要工夫大了,小花豹非氣閉而死不可。
侯老俠和諸葛玉堂都含笑看得有趣,暫時不加阻止。
藝兒玩得夠了,一松雙手,右掌趁勢在小花豹後股一擊,翻身躍起,微微喘息。
小花豹吃了一掌,翻出兩丈多遠,方始站了起來,睜大了圓鼓的一雙眼睛,含怒而視,藝兒卻毫不畏懔,慢慢向小豹花走近,諸葛玉堂剛要出聲阻止,隻見藝兒猛然一跳,右手飛快的又圈住豹脖子,同時蹲下身去,左手捧住豹頭,親在臉上。
侯老俠笑道:“藝兒這一擒一縱,倒大有武侯兵法的遺意呢!” 後面有人說道:“我卻愛他心地淳厚!” 諸葛玉堂趕緊回身,隻見一微上人慈眉善目,隐含笑意,神情極為愉快,便笑道:“佛門廣大,信非虛語,弟子有緣參與這場大功德,真不知何神修來?” 一微上人單掌立胸答道:“正是,還要仰仗諸葛大俠歧黃妙手。
” 說罷,手指起處,隻見山坪另一面,還有一群獸類,大都神氣委頓,靜伏在地,其中一隻斑毛白額虎正在一瘸一拐的行走,諸劃分玉堂恍然大悟,原來一微上人所說要屈他同做主人,意思是請他幫着為獸類療傷。
當下提起藥箱,欣然跟随一微上人至那群病獸面前,好在大多都是些為荊棘所刺,毒蟲所咬的外傷,以諸葛玉堂的高明手法,刀圭兼施,不一刻皆已完事。
這時群獸皆已散盡,獨有那頭小花豹還在追逐藝兒為戲。
藝兒幫着老白,拿那些空藤籮搬回洞去,小花豹也要跟着。
遠遠另有一頭大金錢豹,昂首靜立,想是小花豹的母親,正在等候愛子。
不一會空藤籮均已搬回,一微上人招呼大家進洞,小花豹要跟着藝兒進來,老白阻攔不許,藝兒也向小花豹說道:“快回去吧!你娘正在叫你呢!”神情宛如大人哄小孩一般,惹得一微上人也莞爾笑了。
那小花豹猶自賴着不走,惹得老白性起,一把抱了起來,挾在肋下,飛縱到大豹面前,放下小豹,不住向外揮掌,似是呼喝快走之意。
大金錢豹終于帶着小花豹走了,藝兒呆呆望着,神情之間,依依不舍。
一微上人撫着他的頭頂,慈愛的說道:“進來吧!明天我叫老白去找了它來,再陪你玩。
” 這一說,藝兒才又高興起來.拉着一微上人的大袖說道:“師父,你真好!” 進入洞内,一微上人将侯老俠和諸葛玉堂延至庋藏經典的“浮青書屋”内,相将落坐,一微上人向侯老俠說道:“師弟可知,我何以一定要藝兒在冬至以前趕到山上?” 侯老俠答道:“自然是為了讓他趕上這場‘忘我消寒坐’。
” 一微上人點頭道:“正是為了這一會。
但可不是讓他來趕熱鬧,一則,藝兒長居此間,山上猛獸甚多,如果照顧不到,難免發生意外,有了今天這一重因緣,彼此都可免去猜忌,将來藝兒的行動,就可方便得多。
” 諸葛玉堂心下佩服一微上人的籌劃,實非常人所及,但不知此外還有什麼用意? 一微上人接着又說:“再則,我想試一試藝兒的資質。
我與藝兒隻有八年的因緣,八年之後,修為在他個人……” 說到此處,侯老俠急急問道:“八年之後,師兄便怎麼了?” 一微上人微笑擺手道:“到時自知,賢弟不必多問,且先安排藝兒要緊。
我幾番盤算,武學一道,入手的功夫最要緊,八年之間,即令我傾囊相授,藝兒也不過學了我一兩成的功夫,學藝不精,反足緻禍,豈不是我愛之适足以害之。
” 說到此處,一微上人凝神不語,侯老俠和諸葛玉堂皆知老和尚這番話中,大有深意,不敢打岔,屏聲靜聽下文。
一微上人星目微張,緩緩說道:“為此之放,老衲定下‘因材施教’四字,為栽培藝兒的方針。
一分資質,學二分本事,尚非所難,一分資質要學七分本事,恐非人力所能勉強。
諸葛大俠文武雙全,你道老衲這活,是與不是?” 諸葛玉堂點頭答道:“是!” 一微上人又道:“自然‘人定可以勝天’,又道是‘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無奈老衲隻有八年的時間,這短短八年,必得善加利用。
如果藝兒天性不宜習武,我讓他棄武就文,武學一道,隻字不提。
兩位請看,浮青書屋這三千卷圖書,盡夠藝兒十年窗下了吧?” 侯老俠等兩人,舉目四顧,果見四壁琳琅,盡是經史子集,佛經武典,卻隻占十分之一不到。
侯老俠心下一轉,微微笑道:“師兄可真想得周到,這三千卷圖書,收集卻也不易,就隻怕藝兒并無多大用處,卻是可惜了。
” 一微上人知道侯老俠已知他的心意,也即點頭笑道:“藝兒骨相,清奇渾厚,兼而有之,可真難得。
今天‘忘我消寒會’,我命他給獅子喂食,居然一無所懔,臨危不驚,更且心地淳厚光明,像這樣的資質,老衲百年之中,尚屬初見。
” 侯老俠和諸葛玉堂這才知一微上人,竟乘百獸大會之機,來試藝兒的膽量魄力,再聽老和尚一說試驗的結果,都不由得心頭一震,同聲呼出一個“嗷”字,凝神細聽老和尚下面說些什麼? 一微上人也是須眉微動,顯得内心激蕩不已,兩手作勢,朗聲說道:“我原以為藝兒再好的資質,也不過學得我五成的功夫,今天一看,才知不然。
遇非常之入,必出以非常的手段,藝兒練功,入手之初,我相授以呼吸吐衲之法,以天機活潑的純陽之體,有五年苦功,縱不能到達‘三花聚頂’的境界,‘精化為氣’諒可有成。
然後以三年的功夫,學我幾件獨創的玩藝,事半而功倍,師弟,你看可使得?” 這番話不用說諸葛玉堂聽得目瞪口呆,就是侯老俠也覺心下懾恒。
呼吸吐衲之法,乃是至高無上的内功,盡有武林高手,須眉皆白,尚不能窺知其門徑,一個八九歲的孩子,入手就以上乘内功劄根基,實所罕見。
侯老俠遲疑了半晌答道:“隻怕孩子心猿意馬,靜不下心來,豈非徒耗時日!” 一微上人輕拍一掌說道:“師弟看事好透澈。
不過我也有個計較,若能将小五台山清虛觀靈虛道長的清心境借用一年,藝兒便得益不淺。
” 清虛觀靈虛道長龍入雲的名頭,諸葛玉堂久有所聞,不知所謂“清心鏡”卻是何物?正要動問,侯老俠皺眉說道:“靈虛老道對那年天壹較藝一重公案,始終耿耿于懷,近年走火入魔,門下又不争氣,脾氣越加乖僻,尤其師兄你我要借他的鎮觀之寶,怕更不行。
” 一微上人點頭道:“老衲正以此躊躇。
” 這時諸葛玉堂插言道:“清虛觀靈虛道長與弟子的盟弟有舊,或可輾轉商求,但不知清心鏡是何寶器,何以名重武林的兩位老前輩要向他商借,反更不行?” 侯老俠矍然道:“不是老弟提起,我倒忘了,‘關中三極’的‘太級無雙劍’陳建元,是靈虛老道最談得來的棋友。
事不宜遲,下山以後,老弟就去找一趟你的老把弟吧!” 接下來,侯老俠細訴清心鏡的來曆,以及何以一微上人和侯老俠,要向靈虛道長商借清心鏡反更不行的道理。
原來清心鏡乃是西藏雪山之下,萬年寒晶制成,為元末明初雪山神尼了慧師太的遺物,當初為靈虛道長的師父寶玑子發現以後,大戰護鏡靈蛇,斷去一隻左掌方能到手。
此鏡善半能鎮懾心靈,洞澈表裡,無論正邪兩途練功之人,一得此鏡,妙用無方,對修習内功,有絕大的益處,因此成為清虛觀鎮觀之寶。
自寶玑子逝世以後,由靈虛道長龍入雲接掌清虛觀。
龍入雲志大才高,有意光大清虛觀的武學,與武當派分庭抗禮,它為三清教下的兩大支派。
論靈虛道長的功夫,有是當時武當派中的頂尖高手,但江湖之上,隻聞“六強”之說,靈虛道長不與其列。
“六強”之由來,即是侯陵所說的“天壹較藝一重公案”。
二十多年前,七妙居十孫寒冰與九指神偷侯陵在南昌百花洲不期而遇,酒酣之際,數天下英雄,兩人一時興坐所至,柬約一微上人和武當派掌門人天玄真人梅叔瀛、富貴幫幫主追命俏羅刹潘七姑、陰山活判沙風子,在八月中秋,天壹山月下較藝。
此訊一傳,武林高手無不想目睹為快,紛紛趕到浙東壹州。
靈虛道長龍入雲,得知天壹較藝,他竟不與其列,大為不悅,本想親自去看個動靜,俟機下手攪局,出卻胸頭一口悶氣,又怕以一敵六,落個鍛羽而歸,如果僅作壁上觀而不出手,以自己的性格,又萬萬忍耐不住,想來想去,決定遣他第二個徒弟小靈虛邢式陽前去觀摩,哪知臨到動身前一日,邢式陽死了父親,奔喪要緊,隻好遣他大徒弟金鈎羽士劉式安前往。
到了八月中秋,較藝六強,如約而至。
一微上人與世無争,隻說前來觀光,不肯出手,下餘諸人因他至少大了三十歲以上,齒德俱尊,便也不勉強他,隻公推他做個見證。
這一來便變成了五強較藝,力拼五天五夜,互拆兩千餘招,凡是武林絕學,隻要聽說過名兒的,幾乎樣樣出現,直把躲在四周悄悄作壁上觀的上百高手,看得目瞪口呆,大歎眼福不淺。
這五天五夜拼下來,兀自不分勝負,最後各以數十年修為的内功,作生死一發間的博鬥,虧得一微上人調停其間,最後發大慈悲心,拼耗一紀壽元,施展“降心魔雷音禅唱”,較藝五強,頓覺躁矜俱去,心地清涼,各個懸崖勒馬,一笑歇手,才免去一場震滅武林的慘劇發生。
這金鈎羽士劉式安天性涼薄,看了六強的功夫,傾倒不已,對師父便有藐視之心,回去回油添醋一說,把靈虛道長氣得臉色發白。
不久,有那在天壹目睹絕藝的人,又編出一首歌來,道是: 正大儒釋道,古怪侯與潘,若要性命在,遠避陰山判。
儒釋道自是指七妙居士孫寒冰、一微上人、天玄真人梅叔瀛等三人。
這首歌的意思是,招數正大光明得推儒釋道三人,刁鑽古怪是侯陵與潘七姑,陰狠毒辣則推陰山活判沙風子。
自此以後,武林六強之名,不胫而走,其餘再有天大的本事,也隻算得第二等角色了。
這些談論傳到龍入雲耳朵裡,引為奇恥大辱,立意要打敗六強,出一口惡氣,至于濟也要鬥倒一兩個,叫江湖上知道靈虛道長手下并不弱于六強。
龍入雲有了這番打算,便自己重下苦功,揉和井拳功與一指撣兩種陰柔的功夫,獨創秘藝稱為“靈虛指”。
龍入雲一共隻有兩個徒弟,向來對二徒弟小靈虛邢式陽比較寵愛,練“靈虎指”時,也把刑式陽中在身邊侍奉,這一來金鈎羽士劉式安更覺得師父偏心。
苦練五年,龍入雲終地把靈虛指練成,心下盤算,一微上人不可侵犯,陰山活判已經死去,下餘三人,潘七姑和孫寒冰不甚相熟,侯陵卻是老朋友,柬約較藝,竟忘了他這一号,未免太不夠朋友,決意先找九指神偷侯陵見個高下。
侯陵因為一時疏忽,得罪了老朋友,内疚神明,便故意避讓,好得他耳目靈通,兼且四海為家,并無定處,所以十幾年來一直沒有跟龍入雲對面。
龍入雲找了兩年沒有找到侯陵,跑到鳳陽府找上追命俏羅刹潘七姑,正值潘七姑新喪愛子,自然不便談動手過招的話,反而備了香燭上門祭奠,隻是臨走之時,露了一手,在潘七姑門前的照牆上,用靈虛指臨空镂出一個“奠”字。
潘七姑見龍入雲的功夫,如此了得,也隻好暫且忍一口氣。
離了鳳陽,南下上廬山,正好找孫寒冰。
孫寒冰跟侯陵一樣的主意,不願多事,龍入雲迳自逼迫,終于動了,鬥得兩敗俱傷,不過孫寒冰傷得輕,龍入雲傷得重,孫寒冰有心釋怨,命弟子給他服了秘制傷藥,送回小五台山。
孫寒冰的傷藥,隻能保持一時,要根治複原,還得靠龍入雲自己的運氣,用本身真力化解。
正當大功将要告成之際,忽然得到消息,說是小靈虛邢式陽上五台山采藥,失足落入山澗斃命,一驚之下,氣不歸穴,走火入魔,雙腿就此廢了。
金鈎羽士劉武安,一見師弟橫死,師父下盤殘廢,大權在握,漸漸跋扈,龍入雲反而仰他鼻息,幾次想下手制逆徒于死命,又怕清虛觀無人主持,就此瓦解,隻好暫且忍耐。
不過清虛觀鎮觀雙寶,清心鏡和龜甲龍泉劍,始終不肯交出,劉式安也因為想騙這兩件寶器,所以暫時還不得不拿龍入雲當尊長看待。
侯老俠所說這段故事,諸葛玉堂約略有所聞,當下嗟歎一番,各自歸寝。
又盤桓了一兩日,侯老俠與諸葛玉堂告辭下山,約定不管借得清心鏡與否,兩月之後,侯老俠再來一趟。
諸葛玉堂原想照侯老俠暗示,向一微上人讨教幾手絕藝,繼而一想,以後拜見機會還多,不必丞丞,反顯得小家氣,因此,這一趟諸葛大俠是如入寶山空手而回。
不一日到了廬氏縣,在興隆客棧養病的丁四,早已複原,耽擱一夜,迤逦入陝。
一到潼關,侯老俠帶着丁四,打尖過後,迳赴長安安平镖局,應北鞭嶽胄、伏虎将陶世泉和孫仲武之約,取回太乙神鈎。
諸葛玉堂拍馬來至北關,在振源皮貨号下馬,早有人通報老掌櫃,太極無雙劍陳建元急急迎了出來。
當下歡然道故,陳建元的妻子兒女都來見過了禮,擺上酒肴,老哥倆,暢叙别情。
諸葛玉堂把藝兒投入一微上人門下和亟需清心鏡等事,大緻說了一遍。
太極無雙劍陳建元笑道:“巧倒是巧,小弟正要上一趟張家口,定下明年的皮貨,順道彎一趟小五台山,算不了什麼。
”說到這裡,又皺眉道:“不過,大哥,你看靈虛道長肯把清心鏡借給咱們嗎?有一次我說想瞧一瞧,他都像怪舍不得似的。
” 諸葛玉堂也皺眉道:“賢弟量力而為吧!我也知道八成是不行,但總得試一試!” 陳建元點點頭道:“就這麼說,不管成與不成,我盡快回來。
” 第二天哥兒兩又喝了一天酒,諸葛玉堂告辭回長安。
隔一天,陳建元攜劍跨馬,取道晉北,直往小五台山行來。
不一日到了清虛觀,
老和尚這一篇經,足足念了頓飯時分才罷,飄身下了石旬,未見如何行動,身形已至侯老俠等人面前。
諸葛玉堂方欲開口,侯老俠已搶先說道:“此時沒有工夫說話,先幫着上人布施要緊。
” 說着,忙走至一邊,拿起藤籮,将那半青半黑的食物,倒在地上,老白亦是縱跳如飛,幫着動手,諸葛玉堂與藝兒亦趕緊上前幫忙。
不一會工夫,所有食物都已倒在地上,共分四堆,形如小丘。
這時滿山遍的禽獸,就像孩子見了好吃東西一般,無不注目流涎,但似都有所顧忌,不敢上前。
一微上人舉目四顧,踏出一步,手裡揀了很大一塊食物,擡手叫藝兒過來,囑咐道:“你拿這給那最大的一頭獅子吃,别怕!” 藝兒還未答言,站在身後的諸葛玉堂卻吓得心驚肉跳。
擡眼一看,百獸前面,果然站着一頭大獅子,金毛玉爪,圓目仰鼻,形态好不驚人。
心裡埋怨老和尚太也不知輕重,萬一獸性一發,無論如何搶救不及,藝兒豈不膏了獅吻。
正在急得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萬分尤急為難之時,隻見藝兒已自捧了那塊食物,走上前去。
行至半途,回身望了一下,諸葛玉堂以為藝兒膽怯,剛要張口呼喚藝兒回來,侯老俠緊着一扯他的衣服,方把要喊的話,咽了回去。
就這一頓挫間,藝兒已走近那頭獅子,雙手伸了出去,似在等候獅子前來食用。
偏那獅子迳自看着不動,這一僵持,諸葛玉堂的一顆心直懸在喉嚨口,心想孩子真不懂事,把食物悄悄放在地上,轉身回來,不就完了嗎? 藝兒見獅子不動,便又迎上前去,把食物直送到獅子口邊。
哪知獅子尚未張嘴,旁邊突然跳出來一頭淘氣的小豹子,倏地撲了上來,藝兒一驚,撲跌在地,群獸頓時一陣蠢動,諸葛玉堂大驚失色,急切間不暇多作考慮,雙手一揚,便欲飛身上前,搶救藝兒。
侯老俠一看諸葛玉堂身形飛起,心說一聲:“要糟!”匆忙間運足真力,氣貫雙掌,向後一揮。
這是侯老俠獨創絕學“空空手”,自那年少林方奪一微上人師兄一塵的秘記奏效以後,深知“空空手”的妙用無窮,幾十年來加意修為,雙掌後揮,無異一陣倒卷狂飙,生生卸脫了諸葛玉堂一沖之力,踉跄跌落。
侯老俠更不怠慢,左足疾滑,伸右手接住諸葛玉堂左臂,輕輕喝道:“藝兒與那些獸類,都無機心,萬無妨礙。
你這出手一擊,豈非搞得天下大亂!” 諸葛玉堂恍然大悟,愧感交集的說道:“真的,誤了大事。
” 侯老俠用手一指,說道:“你看,藝兒不是安然回來了!” 諸葛玉擡眼一看,果見藝兒飛奔回來,後面由那頭大獅子領頭,諸禽百獸,共分四路,向前而來,行至食物堆旁,各卸一塊,向另路行去。
老白是一微上人得力助手,守在要路照着,白鶴秋雪,在天空回翔盤旋,四下監察,若有争先恐後的情形發生,立即疾飛而下,長喙一啄,便即安靜,以故秩序井然。
諸葛玉堂看得目眩神搖,侯老俠趁這時将“忘我消寒會”的來曆,細細告知。
原來一微上人蔔居剪雲小築不久,大雪封山,七日七夜,夜間獸啼,聲音凄慘,心中甚為不忍,踏雪尋遍全山,才知野獸因饑餓難當,故發哀鳴,但老和尚縱有舍身飼虎的大慈悲心,無奈野獸太多,亦屬無濟于事,隻好嗟歎—番,仍回洞府。
尋思數日,老和尚得了計較。
次年開春,特上廬山五老峰,訪尋老友七妙居士孫寒冰,孫寒冰拳、劍、詩、琴、書、畫、醫,号稱七絕,腹笥淵博,足智多謀,當下替一微上人參照古傳防饑之法,參以武林療傷祛寒之藥,拟成一個方子。
一微上人,攜了這個方子,欣然告辭,轉往關中,在四大首富之家,募了數萬石糧食,按年分運上山,一面親自采集藥材,在三伏期中,照方制成幹糧,烈日曬幹,甯藏備用。
這幹糧名為“九九無糕”,意謂數九寒天,服了這塊糕,便可不尤饑寒。
頭數年,由老和尚在大雪封山時,親自往各處尋覓散發,漸漸的有那通靈性的獸類,不召自來,因此,一微上人索性定下每年冬至,發放幹糧,已成例規。
說到這裡,諸葛玉堂聽見藝兒在身後笑喚:“爺爺!” 回身一看,隻見藝兒紅撲撲的臉,眉開眼笑的撲到諸葛玉堂的懷裡,一頭狗樣大的小花豹,正自一縱一跳的追了過來,追到面前,舉起前爪來撩撥藝兒。
藝兒一面笑一面躲,鬧了一陣,忽地跳将出來,兩手一圈,抱住小花豹的脖子,左腳一墊,整個身子撲上豹背。
小花豹咻咻吼着,想回頭來咬藝兒,隻因脖子為人所制,無法辦到,掙紮一陣,雙雙倒地,藝兒仍舊抱着豹脖子不放,翻翻滾滾,隻要工夫大了,小花豹非氣閉而死不可。
侯老俠和諸葛玉堂都含笑看得有趣,暫時不加阻止。
藝兒玩得夠了,一松雙手,右掌趁勢在小花豹後股一擊,翻身躍起,微微喘息。
小花豹吃了一掌,翻出兩丈多遠,方始站了起來,睜大了圓鼓的一雙眼睛,含怒而視,藝兒卻毫不畏懔,慢慢向小豹花走近,諸葛玉堂剛要出聲阻止,隻見藝兒猛然一跳,右手飛快的又圈住豹脖子,同時蹲下身去,左手捧住豹頭,親在臉上。
侯老俠笑道:“藝兒這一擒一縱,倒大有武侯兵法的遺意呢!” 後面有人說道:“我卻愛他心地淳厚!” 諸葛玉堂趕緊回身,隻見一微上人慈眉善目,隐含笑意,神情極為愉快,便笑道:“佛門廣大,信非虛語,弟子有緣參與這場大功德,真不知何神修來?” 一微上人單掌立胸答道:“正是,還要仰仗諸葛大俠歧黃妙手。
” 說罷,手指起處,隻見山坪另一面,還有一群獸類,大都神氣委頓,靜伏在地,其中一隻斑毛白額虎正在一瘸一拐的行走,諸劃分玉堂恍然大悟,原來一微上人所說要屈他同做主人,意思是請他幫着為獸類療傷。
當下提起藥箱,欣然跟随一微上人至那群病獸面前,好在大多都是些為荊棘所刺,毒蟲所咬的外傷,以諸葛玉堂的高明手法,刀圭兼施,不一刻皆已完事。
這時群獸皆已散盡,獨有那頭小花豹還在追逐藝兒為戲。
藝兒幫着老白,拿那些空藤籮搬回洞去,小花豹也要跟着。
遠遠另有一頭大金錢豹,昂首靜立,想是小花豹的母親,正在等候愛子。
不一會空藤籮均已搬回,一微上人招呼大家進洞,小花豹要跟着藝兒進來,老白阻攔不許,藝兒也向小花豹說道:“快回去吧!你娘正在叫你呢!”神情宛如大人哄小孩一般,惹得一微上人也莞爾笑了。
那小花豹猶自賴着不走,惹得老白性起,一把抱了起來,挾在肋下,飛縱到大豹面前,放下小豹,不住向外揮掌,似是呼喝快走之意。
大金錢豹終于帶着小花豹走了,藝兒呆呆望着,神情之間,依依不舍。
一微上人撫着他的頭頂,慈愛的說道:“進來吧!明天我叫老白去找了它來,再陪你玩。
” 這一說,藝兒才又高興起來.拉着一微上人的大袖說道:“師父,你真好!” 進入洞内,一微上人将侯老俠和諸葛玉堂延至庋藏經典的“浮青書屋”内,相将落坐,一微上人向侯老俠說道:“師弟可知,我何以一定要藝兒在冬至以前趕到山上?” 侯老俠答道:“自然是為了讓他趕上這場‘忘我消寒坐’。
” 一微上人點頭道:“正是為了這一會。
但可不是讓他來趕熱鬧,一則,藝兒長居此間,山上猛獸甚多,如果照顧不到,難免發生意外,有了今天這一重因緣,彼此都可免去猜忌,将來藝兒的行動,就可方便得多。
” 諸葛玉堂心下佩服一微上人的籌劃,實非常人所及,但不知此外還有什麼用意? 一微上人接着又說:“再則,我想試一試藝兒的資質。
我與藝兒隻有八年的因緣,八年之後,修為在他個人……” 說到此處,侯老俠急急問道:“八年之後,師兄便怎麼了?” 一微上人微笑擺手道:“到時自知,賢弟不必多問,且先安排藝兒要緊。
我幾番盤算,武學一道,入手的功夫最要緊,八年之間,即令我傾囊相授,藝兒也不過學了我一兩成的功夫,學藝不精,反足緻禍,豈不是我愛之适足以害之。
” 說到此處,一微上人凝神不語,侯老俠和諸葛玉堂皆知老和尚這番話中,大有深意,不敢打岔,屏聲靜聽下文。
一微上人星目微張,緩緩說道:“為此之放,老衲定下‘因材施教’四字,為栽培藝兒的方針。
一分資質,學二分本事,尚非所難,一分資質要學七分本事,恐非人力所能勉強。
諸葛大俠文武雙全,你道老衲這活,是與不是?” 諸葛玉堂點頭答道:“是!” 一微上人又道:“自然‘人定可以勝天’,又道是‘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無奈老衲隻有八年的時間,這短短八年,必得善加利用。
如果藝兒天性不宜習武,我讓他棄武就文,武學一道,隻字不提。
兩位請看,浮青書屋這三千卷圖書,盡夠藝兒十年窗下了吧?” 侯老俠等兩人,舉目四顧,果見四壁琳琅,盡是經史子集,佛經武典,卻隻占十分之一不到。
侯老俠心下一轉,微微笑道:“師兄可真想得周到,這三千卷圖書,收集卻也不易,就隻怕藝兒并無多大用處,卻是可惜了。
” 一微上人知道侯老俠已知他的心意,也即點頭笑道:“藝兒骨相,清奇渾厚,兼而有之,可真難得。
今天‘忘我消寒會’,我命他給獅子喂食,居然一無所懔,臨危不驚,更且心地淳厚光明,像這樣的資質,老衲百年之中,尚屬初見。
” 侯老俠和諸葛玉堂這才知一微上人,竟乘百獸大會之機,來試藝兒的膽量魄力,再聽老和尚一說試驗的結果,都不由得心頭一震,同聲呼出一個“嗷”字,凝神細聽老和尚下面說些什麼? 一微上人也是須眉微動,顯得内心激蕩不已,兩手作勢,朗聲說道:“我原以為藝兒再好的資質,也不過學得我五成的功夫,今天一看,才知不然。
遇非常之入,必出以非常的手段,藝兒練功,入手之初,我相授以呼吸吐衲之法,以天機活潑的純陽之體,有五年苦功,縱不能到達‘三花聚頂’的境界,‘精化為氣’諒可有成。
然後以三年的功夫,學我幾件獨創的玩藝,事半而功倍,師弟,你看可使得?” 這番話不用說諸葛玉堂聽得目瞪口呆,就是侯老俠也覺心下懾恒。
呼吸吐衲之法,乃是至高無上的内功,盡有武林高手,須眉皆白,尚不能窺知其門徑,一個八九歲的孩子,入手就以上乘内功劄根基,實所罕見。
侯老俠遲疑了半晌答道:“隻怕孩子心猿意馬,靜不下心來,豈非徒耗時日!” 一微上人輕拍一掌說道:“師弟看事好透澈。
不過我也有個計較,若能将小五台山清虛觀靈虛道長的清心境借用一年,藝兒便得益不淺。
” 清虛觀靈虛道長龍入雲的名頭,諸葛玉堂久有所聞,不知所謂“清心鏡”卻是何物?正要動問,侯老俠皺眉說道:“靈虛老道對那年天壹較藝一重公案,始終耿耿于懷,近年走火入魔,門下又不争氣,脾氣越加乖僻,尤其師兄你我要借他的鎮觀之寶,怕更不行。
” 一微上人點頭道:“老衲正以此躊躇。
” 這時諸葛玉堂插言道:“清虛觀靈虛道長與弟子的盟弟有舊,或可輾轉商求,但不知清心鏡是何寶器,何以名重武林的兩位老前輩要向他商借,反更不行?” 侯老俠矍然道:“不是老弟提起,我倒忘了,‘關中三極’的‘太級無雙劍’陳建元,是靈虛老道最談得來的棋友。
事不宜遲,下山以後,老弟就去找一趟你的老把弟吧!” 接下來,侯老俠細訴清心鏡的來曆,以及何以一微上人和侯老俠,要向靈虛道長商借清心鏡反更不行的道理。
原來清心鏡乃是西藏雪山之下,萬年寒晶制成,為元末明初雪山神尼了慧師太的遺物,當初為靈虛道長的師父寶玑子發現以後,大戰護鏡靈蛇,斷去一隻左掌方能到手。
此鏡善半能鎮懾心靈,洞澈表裡,無論正邪兩途練功之人,一得此鏡,妙用無方,對修習内功,有絕大的益處,因此成為清虛觀鎮觀之寶。
自寶玑子逝世以後,由靈虛道長龍入雲接掌清虛觀。
龍入雲志大才高,有意光大清虛觀的武學,與武當派分庭抗禮,它為三清教下的兩大支派。
論靈虛道長的功夫,有是當時武當派中的頂尖高手,但江湖之上,隻聞“六強”之說,靈虛道長不與其列。
“六強”之由來,即是侯陵所說的“天壹較藝一重公案”。
二十多年前,七妙居十孫寒冰與九指神偷侯陵在南昌百花洲不期而遇,酒酣之際,數天下英雄,兩人一時興坐所至,柬約一微上人和武當派掌門人天玄真人梅叔瀛、富貴幫幫主追命俏羅刹潘七姑、陰山活判沙風子,在八月中秋,天壹山月下較藝。
此訊一傳,武林高手無不想目睹為快,紛紛趕到浙東壹州。
靈虛道長龍入雲,得知天壹較藝,他竟不與其列,大為不悅,本想親自去看個動靜,俟機下手攪局,出卻胸頭一口悶氣,又怕以一敵六,落個鍛羽而歸,如果僅作壁上觀而不出手,以自己的性格,又萬萬忍耐不住,想來想去,決定遣他第二個徒弟小靈虛邢式陽前去觀摩,哪知臨到動身前一日,邢式陽死了父親,奔喪要緊,隻好遣他大徒弟金鈎羽士劉式安前往。
到了八月中秋,較藝六強,如約而至。
一微上人與世無争,隻說前來觀光,不肯出手,下餘諸人因他至少大了三十歲以上,齒德俱尊,便也不勉強他,隻公推他做個見證。
這一來便變成了五強較藝,力拼五天五夜,互拆兩千餘招,凡是武林絕學,隻要聽說過名兒的,幾乎樣樣出現,直把躲在四周悄悄作壁上觀的上百高手,看得目瞪口呆,大歎眼福不淺。
這五天五夜拼下來,兀自不分勝負,最後各以數十年修為的内功,作生死一發間的博鬥,虧得一微上人調停其間,最後發大慈悲心,拼耗一紀壽元,施展“降心魔雷音禅唱”,較藝五強,頓覺躁矜俱去,心地清涼,各個懸崖勒馬,一笑歇手,才免去一場震滅武林的慘劇發生。
這金鈎羽士劉式安天性涼薄,看了六強的功夫,傾倒不已,對師父便有藐視之心,回去回油添醋一說,把靈虛道長氣得臉色發白。
不久,有那在天壹目睹絕藝的人,又編出一首歌來,道是: 正大儒釋道,古怪侯與潘,若要性命在,遠避陰山判。
儒釋道自是指七妙居士孫寒冰、一微上人、天玄真人梅叔瀛等三人。
這首歌的意思是,招數正大光明得推儒釋道三人,刁鑽古怪是侯陵與潘七姑,陰狠毒辣則推陰山活判沙風子。
自此以後,武林六強之名,不胫而走,其餘再有天大的本事,也隻算得第二等角色了。
這些談論傳到龍入雲耳朵裡,引為奇恥大辱,立意要打敗六強,出一口惡氣,至于濟也要鬥倒一兩個,叫江湖上知道靈虛道長手下并不弱于六強。
龍入雲有了這番打算,便自己重下苦功,揉和井拳功與一指撣兩種陰柔的功夫,獨創秘藝稱為“靈虛指”。
龍入雲一共隻有兩個徒弟,向來對二徒弟小靈虛邢式陽比較寵愛,練“靈虎指”時,也把刑式陽中在身邊侍奉,這一來金鈎羽士劉式安更覺得師父偏心。
苦練五年,龍入雲終地把靈虛指練成,心下盤算,一微上人不可侵犯,陰山活判已經死去,下餘三人,潘七姑和孫寒冰不甚相熟,侯陵卻是老朋友,柬約較藝,竟忘了他這一号,未免太不夠朋友,決意先找九指神偷侯陵見個高下。
侯陵因為一時疏忽,得罪了老朋友,内疚神明,便故意避讓,好得他耳目靈通,兼且四海為家,并無定處,所以十幾年來一直沒有跟龍入雲對面。
龍入雲找了兩年沒有找到侯陵,跑到鳳陽府找上追命俏羅刹潘七姑,正值潘七姑新喪愛子,自然不便談動手過招的話,反而備了香燭上門祭奠,隻是臨走之時,露了一手,在潘七姑門前的照牆上,用靈虛指臨空镂出一個“奠”字。
潘七姑見龍入雲的功夫,如此了得,也隻好暫且忍一口氣。
離了鳳陽,南下上廬山,正好找孫寒冰。
孫寒冰跟侯陵一樣的主意,不願多事,龍入雲迳自逼迫,終于動了,鬥得兩敗俱傷,不過孫寒冰傷得輕,龍入雲傷得重,孫寒冰有心釋怨,命弟子給他服了秘制傷藥,送回小五台山。
孫寒冰的傷藥,隻能保持一時,要根治複原,還得靠龍入雲自己的運氣,用本身真力化解。
正當大功将要告成之際,忽然得到消息,說是小靈虛邢式陽上五台山采藥,失足落入山澗斃命,一驚之下,氣不歸穴,走火入魔,雙腿就此廢了。
金鈎羽士劉武安,一見師弟橫死,師父下盤殘廢,大權在握,漸漸跋扈,龍入雲反而仰他鼻息,幾次想下手制逆徒于死命,又怕清虛觀無人主持,就此瓦解,隻好暫且忍耐。
不過清虛觀鎮觀雙寶,清心鏡和龜甲龍泉劍,始終不肯交出,劉式安也因為想騙這兩件寶器,所以暫時還不得不拿龍入雲當尊長看待。
侯老俠所說這段故事,諸葛玉堂約略有所聞,當下嗟歎一番,各自歸寝。
又盤桓了一兩日,侯老俠與諸葛玉堂告辭下山,約定不管借得清心鏡與否,兩月之後,侯老俠再來一趟。
諸葛玉堂原想照侯老俠暗示,向一微上人讨教幾手絕藝,繼而一想,以後拜見機會還多,不必丞丞,反顯得小家氣,因此,這一趟諸葛大俠是如入寶山空手而回。
不一日到了廬氏縣,在興隆客棧養病的丁四,早已複原,耽擱一夜,迤逦入陝。
一到潼關,侯老俠帶着丁四,打尖過後,迳赴長安安平镖局,應北鞭嶽胄、伏虎将陶世泉和孫仲武之約,取回太乙神鈎。
諸葛玉堂拍馬來至北關,在振源皮貨号下馬,早有人通報老掌櫃,太極無雙劍陳建元急急迎了出來。
當下歡然道故,陳建元的妻子兒女都來見過了禮,擺上酒肴,老哥倆,暢叙别情。
諸葛玉堂把藝兒投入一微上人門下和亟需清心鏡等事,大緻說了一遍。
太極無雙劍陳建元笑道:“巧倒是巧,小弟正要上一趟張家口,定下明年的皮貨,順道彎一趟小五台山,算不了什麼。
”說到這裡,又皺眉道:“不過,大哥,你看靈虛道長肯把清心鏡借給咱們嗎?有一次我說想瞧一瞧,他都像怪舍不得似的。
” 諸葛玉堂也皺眉道:“賢弟量力而為吧!我也知道八成是不行,但總得試一試!” 陳建元點點頭道:“就這麼說,不管成與不成,我盡快回來。
” 第二天哥兒兩又喝了一天酒,諸葛玉堂告辭回長安。
隔一天,陳建元攜劍跨馬,取道晉北,直往小五台山行來。
不一日到了清虛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