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寅年寅時

關燈
小豆坂,即已中途潰散。

    ” “哦,他也十六歲?” “父親……孩兒也想上戰場。

    ” “嗯,是啊,我年輕時也跟你一樣……” 忠政突然住了口,一行淚水順着臉上的皺紋流了下來。

     小豆坂一役,松平氏重臣的策略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忠政看來,織田和今川在此戰中可謂旗鼓相當,難分伯仲。

    從駿府千裡迢迢趕過來的治部大輔義元非常狼狽地逃進了岡崎城。

    表面上看來,是織田軍取得了勝利,但織田軍也未能一舉拿下岡崎城,反而遭到松平廣忠的襲擊,慌慌張張撤回了安祥城。

    今川義元在岡崎城看到織田軍業已撤走,便收拾殘兵回到了駿府。

    織田信秀也把孫三郎信光留在安祥,早早撤回了尾張的古渡。

    今川義元的遠征以失敗而終,但織田信秀也是損兵折将,沒有得到任何好處。

    如果說這次戰争留下了什麼,那隻能是在兩軍之間埋下更深的仇。

     忠政突然感到一陣悲哀。

    剛才那侍女說,女人的幸福就是留在自己喜歡的男人身邊。

    平民百姓的希望,或許比這更加渺小。

    但是,武将們卻肆意踐踏着百姓小小的希望,互相争奪領民和土地。

    “罪孽啊,這是罪孽……” 在談論戰争時,忠政竟開始有些恍惚。

    但是年輕的忠近并不顧忌父親的感受,反而越發興緻勃勃。

    “織田信秀大人絲毫沒有懈怠,而是大力擴充軍備,準備攻取上野,給今川氏一點顔色瞧瞧。

    ” “哦?理應如此。

    ” “今川氏的雪齋禅師也在緊鑼密鼓地準備,伺機再次出兵三河,一舉踏平尾張。

    ” “忠近。

    ” “在。

    ” “織田是不是又派來了使者?” “啊……是。

    ” “所以,你今天是來勸說我的,嗯?” “不,這……” 忠近有些驚惶。

    忠政微微睜開雙眼,看了看他,道:“使者定對下野守說,如果水野也加入織田一方,織田定能順利拿下岡崎城。

    如果下一次刈谷仍不與織田配合,他們便拿刈谷祭旗……” “父親!” “怎的了?” “當今這亂世,不允許人坐觀其變。

    孩兒以為,我們必須明确态度,到底是追随織田,還是今川。

    ” 忠政不語,死去的信近和岡崎的於大再次浮現在眼前。

     “父親。

    ”忠近進了一步,繼續說道,“哥哥……下野守……他明确地對使者說,在父親去世之前,不會加盟,請他們原諒。

    但尾張也非常強硬,他們稱不會等到那時。

    ” 忠政肥胖的肩頭顫抖了一下。

    他已經預料到織田氏的使者會說出這樣的話,可是也未免太蔑視刈谷了。

    他怒上心頭。

    “哦?下野守是怎麼回話的?”忠政閉着眼睛,平靜地問道。

     “父親……”忠近再靠近些,道,“這還用問嗎,您心中有數,孩兒不懂父親的意思。

    哥哥隻說了一句:這是小城的悲哀。

    ” 忠政沒有說話。

    風好像停了,也聽不到海潮的聲音,周圍一片寂靜。

    陽光照着隔扇的白紙上,紙白得讓人心悸。

    “好了。

    ”忠政輕聲說了一句,讓正按摩的侍女停了下來。

    “下去吧。

    辛苦了。

    ”侍女施一禮,無聲地退了下去。

    屋子裡又開始沉默。

    過了一會兒,忠政方道:“忠近。

    ” “在。

    ” “你将為父的話好好轉達給下野守。

    ” “是。

    ” “若信元還有一絲孝心,那麼在我尚在人世時,就不可追随織田。

    萬不得已時,就和他們背水一戰。

    這就是我的遺言!” 忠近瞪大雙眼看着父親,不知身體衰弱的父親哪有力氣說如此強硬的話。

    “父親的意思是,即便城破人亡,也不可投靠織田……” 忠政點了點頭。

    “我活着就不行。

    可是,信元也已成人,有自己的意志,如果他已經和對方定下不可更改的條約,答應投靠織田,進攻岡崎,那就讓他先把我殺了。

    你去這麼告訴他。

    ” “啊,父親……” 忠近臉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

    “不行,絕不可以,這等蠢事……” 他使勁搖着頭,道,“父親您下這種決心,一定有原因。

    孩兒想聽聽父親的原由。

    ” 忠政沒有回答他的問題,單是說道:“忠近,把手給我。

    ”他緩緩地躺到褥子上,茫然地看着窗外的陽光。

    “忠近,我想用不同于世間普通武士的方法,來迎接自己的死亡。

    ” “父親?” “普通人都會為了政治或聯姻或殺戮。

    但是,我想通過不同的道路奔赴黃泉。

    ”忠近僵硬地跪在那裡,瞪大了雙眼,眼珠似乎都快進出來了。

     “信元不會放棄追随織田。

    但我作為廣忠的嶽父,真正地擔心女婿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