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個月《KEN》的讀者反應,到時我會再與你聯絡,商讨志願擔任模特兒的人選。

    ”如果照片真的能吸引大衆的話。

     老實說,她對這個企劃并沒多大信心。

     “為什麼不回答我?”他委實不明白這個中的原因,更無法接受她态度的改變。

     “那不是公事,我們隻是暫時的工作同事,請你明白。

    ”她終于擡眼看他。

     “我不能關心一下‘同事’嗎?”他詢問的口氣不自覺地透露着明顯的暖昧意味,“我隻是希望能拉近彼此的距離,以便容易達成共識。

    ” 這個理由很鼈腳,他知道;可是他目前隻能想到這個理由。

     “每個與你共事的人都得先被你調查一番嗎?” “因人而異。

    ” “那為什麼我就得——”她猛地刹住口,轉移話題,“你放心,我不會胡亂安排你的工作行程。

    ”别開臉,她旋身就走。

     纖細的身影慢慢消失在走廊轉彎的地方,丁孟平沒有追上去,他隻是不解她的态度而呆愣住。

     他把剛才放回口袋的香煙取出點燃,深吸了一口,吐出一陣白蒙蒙的煙霧;然後,又深歎了口氣,他的心底忽然升起錯愕的情緒。

     為什麼會歎氣? 他搔搔頭,望了李遠欣離去的方向一眼,然後朝反方向走。

     為什麼歎氣?他似乎被這問題困住。

     www.4yt.net☆www.4yt.net☆www.4yt.net☆ “關于下一期《KEN》的排版,各位有沒有什麼意見?有的話就請提出來。

    ”缪郁明看了看四周,做交付印刷前最後一次确認。

     廣告組的小狄舉了手。

     “請說。

    ” “為什麼這期的廣告全排在最後,一反我們每期排列的順序?”隻為了那麼一項新企劃就改變早已固定的排序,這要怎麼向刊登廣告的客戶交代? 缪郁明倚向椅背,右手食指往上方的天花闆一指,“去問譚主編,這是她的命令。

    ” 頓時全場陷入一片寂靜。

     在座的衆人面面相觑,仿佛都聽見這主編太後的可怕笑聲—— 喔呵呵、喔呵呵呵呵…… 頭痛啊! 一提起上頭那位主編,他們就全身酸痛—老是出一些怪點子來虐待他們;要不是有缪郁明敢反對她不少離經叛道的企劃案,可就害慘他們喽! “至于每個月固定的聚會——”缪郁明頓了一下,才繼續說道:“和下個月一起開,各位有沒有意見?” 每回隻要結束一期的工作,缪郁明都會帶着同組的工作人員去慶祝,久而久之,已成了習慣。

     而這回他之所以提出延後,在場的人都心知肚明,要等這期《KEN》的讀者反應;所以,下個月的聚會隻有兩種情況—一是慶功宴,慶祝讀者反應熱列;二是哀悼會,可憐這期的銷售量創最低。

     人大多往悲觀的一面想,出席會議的工作人員也不例外,誰教那位譚主編千惠大人給他們的形象太差,導緻大夥兒對她的信心不夠? “小洪,由你通知印刷廠動工;沒有異議的話,散會。

    ”缪郁明說道。

     随即,大多數人紛紛離座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隻剩下少部分的人。

     而那少部分隻有兩個——缪郁明與李遠欣。

     “你開會的時候精神不集中,發生了什麼事?”缪郁明說出觀察了一整個會議時間的結論。

     “沒什麼,隻是有點累。

    ”李遠欣将散落額角的幾根發絲撥至耳後。

     “累?”打從認識她到現在,從沒聽過她喊累。

    這還是他頭一回聽見。

     “嗯。

    ”她應了聲。

     “為什麼?”他問。

     “我說不上來。

    ”她從未覺得身心如此疲累過,隻覺得今天對任何事情都不怎麼熱衷,甚至連最愛的工作也提不起勁。

     “和丁孟平起了争執?還是身體不舒服?”他推敲種種的可能性。

    對她,他向來關心;她是他看過最認真的女人,也是與他配合得最好的夥伴。

     丁孟平? 一想到他,她就渾身不對勁。

     他一直強迫要她解放自己,不要委屈自己。

    可她一點也不覺得自己被壓迫,甚至委屈了自己,而他偏偏又像個推銷員似的,非得把東西賣出去不可。

     “或許就是這原因。

    ”她喃喃自語。

     “什麼原因?”他不明白,她說得沒頭沒尾,誰聽得懂? 她不答反問:“缪大哥,你會強迫别人接受你的生活觀點嗎?” 缪郁明愣了一下,“你問這個做什麼?” “沒什麼,隻是想知道你會這麼做嗎?”她故作好奇地問。

     “我不知道。

    從來沒有強迫别人接受我的生活觀點的念頭,所以我無法回答。

    ” “你認為我很壓抑自己、委屈自己嗎?” “你自己覺得呢?”他反問。

     “我……”她想回答“一點也不”,可是話到嘴邊卻說不出口。

     “與其煩惱這些子虛烏有、完全抽象的事,不如去擔心現實的問題。

    ”他向來實際,所以絕對沒法子像張老師、生命線之類的人去安慰或鼓勵别人。

     “現實的問題?” “對,現實的問題。

    ”他點頭,“像這期《KEN》發刊後讀者的反應。

    ” 的确,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