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起床沒有?小湘!” 雷熾在心裡為這一廂情願的男人哀悼,因為尹湘連半點反應都沒有。

     不過聽男人說話的内容,他與尹湘的關系應該還算親密吧!那種半帶寵溺的語氣……莫非打電話來的這個男人是尹湘的情人? “算了,反正待會兒你自然會起床,我也不想再羅唆;總之,你快點上課去吧!記得晚上别太晚回家,知道嗎?”男人繼續發表無意義的叮咛,接着電話便挂斷了。

     雷熾搖搖頭又歎了口氣,心想依尹湘的樣子,恐怕睡到下午都不成問題呢! 不過這麼看來,他今天是鐵定來不及趕到公司上班了,不知道旭會不會大發雷霆?等會兒還是編個好借口,然後打電話去知會少陵一聲比較恰當…… ♂♀ 叽—— 機械運轉聲突如其來地冒出,雷熾轉頭往房内四周探看,瞧見電視螢幕已經自動打開,連錄放影機都自動開啟了。

     “定時裝置?”雷熾挑了挑眉,想看看尹湘到底放些什麼片子在裡頭。

     英文字幕浮現在電視螢幕上,說明這是前年的方程式賽車回顧集,緊跟着便是幾輛方程式賽車閃過畫面的鏡頭。

     雷熾正為尹湘一大早定時放映這個片子的原因感到好奇的時候,尹湘卻突然翻了個身,伸了伸懶腰,像隻剛睡醒的小貓一樣打了個大大的呵欠,然後才坐起身、睜開雙眼。

     敢情她是拿這玩意兒當鬧鐘?雷熾忍不住失笑。

     他的笑聲引起尹湘的注意,尚在半夢半醒之間的她揉揉惺忪睡眼,甩了甩腦袋,好不容易讓視線所及之處不再模糊不清,卻正眼對上雷熾那雙冰藍色的瞳眸。

     “嗨!早安哪,湘。

    ”雷熾好整以暇地靠坐在床上,狀似優閑地朝尹湘道了聲早安。

     尹湘瞪大眼,用力眨了眨眼睛,然後捏了捏自己的臉頰,當她發覺這不是夢,雷熾真的躺在她床上時,她楞楞地指着他問道:“你為什麼……”好半晌,她空白一片的腦子根本找不到話可以說。

     她和雷熾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雷熾為何會躺在她床上呢?她明明記得自己和雷熾談得很投機,所以相約去喝酒,而且雷熾還半開玩笑地承諾要跟她當一對好哥兒們啊! 怎麼一覺醒來,世界卻風雲變色,一切全走了樣? 尹湘下意識地低頭看了看自己,又擡頭看看一臉賊笑的雷熾,她發現兩個人身上的衣服都還穿得很規矩,隻是稍嫌淩亂了點,但那不過是多幾道皺褶罷了,想來她與雷熾之間應該什麼事都沒…… “放心吧,我可沒饑不擇食到吞了自個兒的好兄弟。

    ’雷熾隻消看尹湘一眼,就可以猜出她的心事。

     看來尹湘與她的情人還沒進展到上床的地步嘛!說不定到現在還停留在牽牽手的咖啡館小約會,否則昨晚那個很普通的臉頰吻,怎麼會讓她慌成那樣?實在太不尋常了。

     而且,在得知兩人之間并沒有暖昧行為發生時,她那副心頭大石落下的表情,也證實了尹湘并不如她平時表現出來的那般開放。

     她開朗外向,但不代表她與每個人深交,她隻是當大夥兒都是好友,倒沒去深思男女有别的意義,所以她像個男孩子般率直随性,卻也在同時保留了一份女孩子該有的内向羞怯。

     多麼可愛又有趣的尹湘,真是讓他舍不得放下她呀!瞧瞧,這麼特别的女孩子要到哪裡找去?所以他當然要好好照顧她了。

     “我說湘,你想這麼跟我大眼瞪小眼到兒點?今天不用上課嗎?”在長達一分半鐘的沉默之後,雷熾很好心的出聲提醒她。

     尹湘這才如臨大敵似的從床上跳起來,“糟了!我今天要考試。

    ” 略帶幾分女性味道的尖叫過後,尹湘丢開棉被,連滾帶爬的跳下床鋪,接着她匆匆自衣櫃裡抽出簡便的襯衫和牛仔褲,連跟雷熾打聲招呼都來不及,便沖人浴室裡開始梳洗。

     雷熾看着她匆忙的樣子,心想她等會兒八成是遲到定了,于是他認命地從床上爬起來,借了尹湘的電話預先叫來計程車,然後整整自個兒身上的衣服,接着因為沒事可做,于是他很體貼地幫尹湘關掉電視。

     五分鐘過去,以飛快的速度梳洗完畢的尹湘從浴室裡沖了出來,抱起散落在電腦桌旁的課木和背包後,她慌張地看了壁鐘一眼。

     “九點了!”尹湘倒抽了一口冷氣,“我九點半要開始考試耶!” “我替你叫了計程車。

    ”雷熾一把拉過着急的尹湘,不由分說地将她抱進懷裡,輕聲安慰道:“别那麼着急,告訴我到學校要多久?” “坐計程車最快要二十分鐘。

    ”尹湘貼在雷熾的胸膛上,隻覺得一陣陣規律的心跳聲像是附和着節拍的安眠曲,讓她漸漸感到平靜。

     “還來得及不是嗎?”雷熾拉着尹湘的手往外走去,“今天考什麼科目?” “英文會話。

    ”被雷熾緊握着的手傳來初冬時節最需要的溫暖,讓尹湘有絲舍不得放手。

     “你的英文能力應該還不錯吧?”否則那卷全是英文報導的賽車介紹她怎能聽得懂? “馬馬虎虎。

    ”尹湘乖乖跟着雷熾步出大門,并将家門上鎖,又随着雷熾鑽人計程車内。

     雷熾勾過尹湘的身子在她前額輕吻了下,像哄小孩似的柔聲道:“很好,那你就不用那麼緊張,不是嗎?來.告訴司機學校在哪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