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假戲真做
關燈
小
中
大
如此之念?”茶屋斷然道。
本多正信猛地坐正。
茶屋不明他何以突然正襟危坐——難道是我的話太尖刻,使他理屈詞窮了? 茶屋正這麼想,正信忽然拜了下去。
“大人可使不得!”茶屋急伸手相扶。
可正信依然一言不發,他身體平伏,低垂着頭,肩膀微微地顫抖,五體投地。
“本多大人,您這可是折殺鄙人了。
”正信無言,拜伏在地。
“本多大人!您這是怎的了?本多大人!” 茶屋拉起正信,方發現他正在流淚。
他愈加不解了。
正信剛才還侃侃而談,突然就哭了起來,難怪茶屋摸不着頭腦。
“我錯了!”正信呻吟着擡起上身,“先生見諒。
我不當疑您。
” “疑我?” “我故意說淺井小姐,其實心中甚是羞恥。
這實非我的小聰明能駕馭得了的。
” “大人不必……” “不,先生不愧德川親信,我可放心告訴您大事了。
” 茶屋大驚:前面的話不過是試探!正信快速以手抹抹眼睛,又垂下頭去,“我有很多事要向先生請教,可對先生不甚了解,不敢輕易開口,因此有所冒犯,還望恕罪。
” “本多大人,請有話照直說來。
” “剛才的話,且把它忘掉!先生且聽我說,也請大膽說出您的看法。
”正信臉上浮出詭秘的神色,繼續道,“第一事,我聽說今年六月十九,關白令洋教二十日内退出日本國,此言當真?當然,這麼一來,才有可能從他們手中收回長崎。
”正信認真得令人吃驚。
茶屋屏息盯着他。
正信突然由男女之事轉到洋教,令他有些措手不及。
“我聽說,那是為了日後打算,先生可聽說過?” “正是。
” “那麼,九州的大名未有異議?” “還沒有……” “不,恐是心懷不滿,卻不敢明言。
關白禁令的具體内容,先生可清楚?” “那不過是堺港的傳聞。
” “先生恐還未究其真僞吧。
那麼,我不妨告訴先生,希望先生辨别一下。
有消息說,普通百姓不許信奉洋教,隻有俸祿兩千貫以上的武士在獲得許可後,方可入教。
又,大名不可強迫家人及領民信奉洋教。
這會引起天下騷亂,若處理不當,定會影響大局。
而且,現已有人僞裝成信徒,把天皇子民販賣到大明國、西洋、高麗為奴。
另,還嚴禁殺牛宰馬……” 茶屋四郎次郎愣愣看着正信,心頭疑窦叢生:為何駿府的正信會比堺港的自己更熟知天下之事?此人果然不簡單! “關白發出這個禁令,乃是因為認為洋教是邪教,更惡劣者,它慫恿人破壞神社佛寺,施前所未有之暴行。
這些先生可聽說過?” “聞所未聞。
” “當然,關白若知把天皇子民賣到他國為奴,定會勃然大怒。
可是,關白家臣也有加人洋教為惡的,關白定不允許,先生說呢?” “以他的個性,絕不會置之不理。
” “可是,有些信仰洋教的大名卻心懷不滿。
我便想請先生留心此事。
一向宗的暴亂、日蓮宗教徒的騷動……這是信長公和主公都有過的痛苦經曆。
同樣的事,在關白治下也已出現。
這些,我豈能坐視?”正信别有深意地笑道。
茶屋四郎次郎不知為何突覺心驚肉跳。
對方看似忠厚,卻滿臉奸笑;先怒後哭,剛剛還盛氣淩人,轉眼又步步謹慎,真是千面奇人。
他琢磨着正信的真意。
秀吉果真如正信所說,對洋教嚴加限制,把傳教士驅逐出國,但這和德川氏有何關系? 正信卻似看到了茶屋的迷惑。
他低聲道:“你不明此事甚是自然。
誠如主公和你所說,德川氏若不嚴密監視關白,海内便可能大亂。
對于天下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必須切切關注才是,先生以為呢?” “确有必要。
” “不僅有必要,還要念念不忘,防患于未然。
同時,也可利用此事來牽制關白。
”正信眼中閃着狡黠的光,仿佛要穿透茶屋的心。
本多正信定是想與因洋教而對秀吉産生反感的人結為盟友。
“先生似是明白了。
”正信又笑。
此笑不像先前那麼陰沉,似是松了一口氣。
“大人的眼光獨到,在下如夢方醒。
德川大人實在沒有看錯大人。
” “哈哈哈,先生謬獎。
關白一旦提出要德川氏改換領地,就必有洋教徒和大名支持。
本多正信猛地坐正。
茶屋不明他何以突然正襟危坐——難道是我的話太尖刻,使他理屈詞窮了? 茶屋正這麼想,正信忽然拜了下去。
“大人可使不得!”茶屋急伸手相扶。
可正信依然一言不發,他身體平伏,低垂着頭,肩膀微微地顫抖,五體投地。
“本多大人,您這可是折殺鄙人了。
”正信無言,拜伏在地。
“本多大人!您這是怎的了?本多大人!” 茶屋拉起正信,方發現他正在流淚。
他愈加不解了。
正信剛才還侃侃而談,突然就哭了起來,難怪茶屋摸不着頭腦。
“我錯了!”正信呻吟着擡起上身,“先生見諒。
我不當疑您。
” “疑我?” “我故意說淺井小姐,其實心中甚是羞恥。
這實非我的小聰明能駕馭得了的。
” “大人不必……” “不,先生不愧德川親信,我可放心告訴您大事了。
” 茶屋大驚:前面的話不過是試探!正信快速以手抹抹眼睛,又垂下頭去,“我有很多事要向先生請教,可對先生不甚了解,不敢輕易開口,因此有所冒犯,還望恕罪。
” “本多大人,請有話照直說來。
” “剛才的話,且把它忘掉!先生且聽我說,也請大膽說出您的看法。
”正信臉上浮出詭秘的神色,繼續道,“第一事,我聽說今年六月十九,關白令洋教二十日内退出日本國,此言當真?當然,這麼一來,才有可能從他們手中收回長崎。
”正信認真得令人吃驚。
茶屋屏息盯着他。
正信突然由男女之事轉到洋教,令他有些措手不及。
“我聽說,那是為了日後打算,先生可聽說過?” “正是。
” “那麼,九州的大名未有異議?” “還沒有……” “不,恐是心懷不滿,卻不敢明言。
關白禁令的具體内容,先生可清楚?” “那不過是堺港的傳聞。
” “先生恐還未究其真僞吧。
那麼,我不妨告訴先生,希望先生辨别一下。
有消息說,普通百姓不許信奉洋教,隻有俸祿兩千貫以上的武士在獲得許可後,方可入教。
又,大名不可強迫家人及領民信奉洋教。
這會引起天下騷亂,若處理不當,定會影響大局。
而且,現已有人僞裝成信徒,把天皇子民販賣到大明國、西洋、高麗為奴。
另,還嚴禁殺牛宰馬……” 茶屋四郎次郎愣愣看着正信,心頭疑窦叢生:為何駿府的正信會比堺港的自己更熟知天下之事?此人果然不簡單! “關白發出這個禁令,乃是因為認為洋教是邪教,更惡劣者,它慫恿人破壞神社佛寺,施前所未有之暴行。
這些先生可聽說過?” “聞所未聞。
” “當然,關白若知把天皇子民賣到他國為奴,定會勃然大怒。
可是,關白家臣也有加人洋教為惡的,關白定不允許,先生說呢?” “以他的個性,絕不會置之不理。
” “可是,有些信仰洋教的大名卻心懷不滿。
我便想請先生留心此事。
一向宗的暴亂、日蓮宗教徒的騷動……這是信長公和主公都有過的痛苦經曆。
同樣的事,在關白治下也已出現。
這些,我豈能坐視?”正信别有深意地笑道。
茶屋四郎次郎不知為何突覺心驚肉跳。
對方看似忠厚,卻滿臉奸笑;先怒後哭,剛剛還盛氣淩人,轉眼又步步謹慎,真是千面奇人。
他琢磨着正信的真意。
秀吉果真如正信所說,對洋教嚴加限制,把傳教士驅逐出國,但這和德川氏有何關系? 正信卻似看到了茶屋的迷惑。
他低聲道:“你不明此事甚是自然。
誠如主公和你所說,德川氏若不嚴密監視關白,海内便可能大亂。
對于天下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必須切切關注才是,先生以為呢?” “确有必要。
” “不僅有必要,還要念念不忘,防患于未然。
同時,也可利用此事來牽制關白。
”正信眼中閃着狡黠的光,仿佛要穿透茶屋的心。
本多正信定是想與因洋教而對秀吉産生反感的人結為盟友。
“先生似是明白了。
”正信又笑。
此笑不像先前那麼陰沉,似是松了一口氣。
“大人的眼光獨到,在下如夢方醒。
德川大人實在沒有看錯大人。
” “哈哈哈,先生謬獎。
關白一旦提出要德川氏改換領地,就必有洋教徒和大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