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樹上開花

關燈
經曆一場大病之後,德川家康悟到:神佛既不偏袒豐臣秀吉,也不偏袒家康,而是為了天下,站在公正的裁決者的位置。

    成了關白的秀吉,則已不再把家康放在眼裡,想要大展宏圖了。

     天正十三年七月末,他們分别開始行動。

     首先,剛剛病愈的家康出發去駿府,親自指揮部隊。

     秀吉則從石川數正處獲知,家康對要家老做人質之事感到意外和不滿。

     “這就難辦了!家康既然這麼認為,我還需要什麼人質?”他幹脆地收回了成命。

     未幾,本多作左衛門又提出:“本多仙千代之母病笃,希望允許仙千代馬上返回。

    ” 秀吉明知這是家康在試探他,還是笑答:“哦,當然可以。

    人最重要的是有孝心。

    應該回去好好看護母親。

    ” 因此,家康不但沒有再送人質,連仙千代都要了回來。

    秀吉好像中了家康的計。

    其實,他的頭腦并不那麼簡單。

    他沒有索要人質,卻使家康的隊伍集結在了一個地方,并不妨礙他征伐佐佐成政。

    秀吉隻是讓越後的上杉景勝去唆使信州上田城的真田昌幸父子背叛家康。

    這個辦法,可能比拒絕人質要好得多。

     綜觀全局,現在德川氏最堅定的友方,乃是家康之女督姬所嫁之小田原北條氏直,以及氏直之父氏政。

    可是,此時北條氏和上田城真田昌幸之間有了分歧——北條氏要真田父子把其親手取得的上川沼田城交出。

     真田父子斷然拒絕。

    此時家康出面,巧妙地在雙方間周旋,想用另一處代替沼田城。

    可頗有心計的秀吉不會錯失這次良機,他馬上讓上杉景勝做了真田昌幸的後盾。

     若上杉氏的援軍一到,昌幸應不會聽從北條氏。

    而由于北條氏乃是家康現在唯一的盟友,真田如對此表示出不滿,家康絕不會袖手旁觀,定會出兵讨伐。

    但家康若攻打上田城,秀吉就可比手中握着兩三個人質更安心地去征伐佐佐成政了。

    這個妙招使得大病初愈的家康毫不遲疑地先秀吉一步,趕到駿府,在攻打上田城的戰鬥中親自籌劃。

    不過,這并不意味家康勢力日蹙,這可以從當天前往駿府的路上,家康一直面帶笑容、勇往直前得到證明。

     秀吉有秀吉的策略,家康有家康的打算。

    他們的鬥争中,雙方經常都有獲利。

    對秀吉來說,家康把主力集結上田城,對他攻打佐佐成政是絕好良機。

    而秀吉的利益,對家康而言也不是絕對沒有益處。

     家康回頭對騎馬緊跟在後面的本多正信道:“形勢有利!” “是的。

    ”正信也笑。

     “這些事,秀吉做得不錯。

    ” “嗯,這樣一來,便可不讓北條父子産生懷疑,正大光明地修築駿府城了。

    ”這些年來,家康一直想徹底地改造駿府城,以鞏固甲、信。

    亂世中的友方,不一定是真正的友方。

    現在氏政之子氏直雖然是家康的女婿,可是督姬已嫁過去四年,氏政也沒有讓氏直再見家康一面。

    表面上雙方是很好的盟友,背地裡卻從未放松警惕。

    這一次攻打上田城,當然也是本着義理,才采取行動的。

    因此改造駿府城,不隻是為了鞏固甲、信,就算為了防備北條氏,也是絕對必要。

     “不用說,在秀吉讨伐成政時,我們不得不袖手旁觀了!” “是!” “這一次戰争,我歸結起來,有三個收獲。

    ” “隻有三個?” “對!第一是改造駿府城,第二,鼓舞了士氣,鞏固了甲信之地。

    ” “第三呢?” 這時,正信從腰間取出一個青竹筒交給家康,“汗流得太多了,請喝水。

    ” “嗯,我正覺得口渴。

    ”家康喝一口水,把竹筒還給了正信,“第三,是讓秀吉覺得我們好合作。

    ” “那麼,還有第四嗎?” “呵呵,第四是什麼?” “北條父子會佩服堅守義理的主公,這個收獲可不小!” “哈哈!”家康大笑。

    道路幹燥,塵土飛揚,後面的軍隊都看不見了。

    沒有風,也沒有雲。

    道路兩側的田裡,仿佛源源不斷地湧出滾滾熱浪。

     “另,在下有一事想問主公。

    ” “還有第五個收獲?” “不是。

    主公真的想滅掉真田父子嗎?” 家康聽了,慌忙環視左右,“噓!别說可笑的話,正信!” 正信也看了看四周。

    他們的對話似無人聽見,跟在後面的阿部正勝和牧野康成正指點北方的山脈,不知在說着什麼。

     “休要随便提起滅亡之類的話,影響了士氣怎麼辦?” “主公見諒!” “這事……”家康驅馬靠近正信,“非得把真田父子滅掉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