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情絕不尋常

關燈
有一則不是很為世人注意的消息:一批蘇聯太空專家,首次應邀,往美國太空總署的火箭發射控制室,和美國專家一起工作,發射了升向太空的火箭。

     消息被低調處理,沒有大肆宣揚,那是由于事情發生在美國,在自由國家之中,沒有任何消息可以對公衆有所隐瞞,最多隻能以低調處理。

    若是在蘇聯,公衆可能根本不知道有這種事發生過! 事實上,若幹日子之前,确然有一批美國太空專家,在蘇聯中亞細亞的太空探索中心之中,和蘇聯專家一起工作,發射了一枚巨型的火箭。

     事情絕不尋常,雖然說東方集團和西方陣營的關系正在緩和,可是,也沒可能好到這種程度。

    太空探索一直被列為絕對的機密(那多半和軍事發展有關),怎麼忽然之間,竟可以到了互相交流,互相委派專家參加對方工作的程度了呢? 當然,東西方不可能在所有大空探索的項目上都合作,但是那兩枚火箭,雙方都采取了合作的方式,當然這其中有十分秘密的原因存在。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兩枚火箭,一定有着共同的目标——妙的是,在雙方的公布上,對這兩枚火箭所負責的任務,都含糊其詞,說是什麼具有對大氣層之外殒石的散布作進一步的研究雲雲。

    各種殒石不斷在“侵襲”着地球,而地球表面有大氣層保護。

     當殒石在降落的時候,經過大氣層,磨擦産生的高熱,可以把它消減得十之八九,落在地球上的,也就不足為患了。

    到如今為止,地球上發現的最大顆殒石,隻有一萬公斤左右。

     可是,在大氣層之外,殒石卻對各種飛行體造成極大的禍害,人類也一直在研究如何防止禍害的發生,所以公布的理由,倒可算是堂皇。

     可是,各位相信嗎? 從一開始起,到“各位相信嗎”,是一段講話。

    講這段話的人,半秃頭,面色紅潤,年紀約莫五十出頭。

     他說起話來抑揚頓挫,所說的内容又十分有吸引力,所以,聽他說話的人約有十個,都全神貫注地聽着。

    到他問出了那一句話之後,并沒有立刻得到回答,所以,有了大約半分鐘左右的沉默。

     連講那一番話的人在内;數一數,一共是十一個人。

    絕大多數,都已屆中年,隻有兩個,年紀較輕。

    全部是男性,而且看得出,全是在事業上取得了相當程度成功的人物——男人的面貌,有的可能天生十分配陋,可是當他們在自己的事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之後,就自然而然會有一種氣度,表示出他們的成就來,絲毫也不需要造作。

     那些人,确然都是成功人物,包括了世界知名的醫生、物理學家。

    跨國商業機構的主席等等,每個專業人士,都至少有好幾個博士的銜頭。

     這是一個私人性質的會所,參加者來自世界各地,聚會并不定期舉行,也沒有什麼限制,随意聚合。

    會所的總部,在紐約的一幢摩天大廈的第六十二層——是一個跨國商業集團所有,借出來供會所會員作聚會之用,理由是紐約是世界航空交通的中心。

     當然,在世界各地都有分會的會所,會員也可以自由自在地聚會。

     會員資格也沒有嚴格的限制,十分有趣的一項規定是:不能有會員反對。

    如果,即使隻有一個會員,反對一個新人的加入,這個新人就不能成為會員。

    這條規定聽來不算什麼,但實行起來,才知道新人要加入這個聚會,并不是十分容易的事。

     聚會甚至完全沒有固定的目的,上一次可能讨論類固醇對人體肌肉的發展影響,這一次可能讨論中國元代的青花瓷何以制作如此精良,下一次就可能讨論到最近升空的一枚美國火箭,擔任的是什麼任務。

     就像這時一樣。

     十分舒适的起居室中,全是古老形式的巨大真皮沙發,美酒任意品嘗。

    喜歡抽煙的,在有着強力抽氣設備的一角吞雲吐霧;愛喝酒的,自然聚集在酒櫃之前。

     所有的人,都是自然而然出現,事先絕未有任何形式的約定。

     這樣的一個會所——對了,它的名稱是“宇宙會所”,很多人渴望成為會員。

     會員和會員之間,可能大家全認識,所以,若是有什麼人,要作比較深入的或是有目的的發現,就必須自己介紹自己。

     那個面色紅潤的半秃頭中年男子,在說那一番話之前,就這樣自我介紹:“杜良博士,天體生物學家,主持一個由基金會贊助的研究所,從事一般的研究工作,但是對一切奇異的現象,都十分有興趣。

    ” 在他作了這樣的自我介紹之後,所有人都一定以為他肯定會講些和天體生物有關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