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六 章

關燈
何尋回心法,你好生着量。

    ” “是!”魏塵絕隻覺得全身一熱,血沖百脈,大聲道:“晚輩會記住每一個字。

    ” “你這小子怎麼又說了這話?”大悲和尚翻着白眼哼道:“聽過最好就忘了。

    ” 囗囗東周景王二年,即西元前五四三年釋迦牟尼逝世前,将禅宗最上心法以拈花微笑的印證傳之于大迦葉尊者。

     其後,傳至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羅。

     般若多羅弟子中,最為欣賞南天竺國國王第三個兒子。

    并且傳承為第二十八祖。

     此人即是後來中國禅宗的始祖菩提達摩。

     達摩在天竺大悟後,連戰六外道,即有相宗、無相宗、定慧宗、戒行宗、無得宗、寂靜宗。

     六外道在他開示後皆大悟,達摩乃于般若多羅恩師死後六十七年由南海登陸中國。

     是時,梁武帝普通八年丁未歲九月二十一日。

     十月一日,梁武帝請達摩大師到金陵問佛。

     此段公案,是為中國史上最著名的史例。

     梁武帝先問:“朕即位以來,造寺、印經、度僧不計其數,有何功德?” 達摩簡單四字:“并無功德。

    ” 梁武帝再問:“為何沒功德?” “求天保佑的功德,隻是福田深植,并非我佛實在功德!” “如何才是真功德?” “洋智空寂的功德,用世俗的方法求,根本求不到。

    ” 梁武帝沉吟良久,方又問:“什麼是佛聖的第一深奧佛理?” “沒有佛聖!”達摩語破天驚的一句,正是禅宗至上了悟自性最為深邃的義理。

     梁武帝不懂,再問道:“沒有佛聖,那我天天相對禮拜的佛像是誰?” “不認識!” 囗囗大悲和尚拍了拍他那顆大光頭,哈哈笑道:“小子,你可明白達摩祖師爺對話的含意?” 魏塵絕沉吟了片刻,忽然想起那一天在武當山和俞傲對坐于房内的情景。

     不着半語,卻是心台互通中的奇妙感覺。

     因為,他們都是學刀的武者。

     而且是頂尖中的幾個人之一。

     魏塵絕輕輕噓一口氣,臉色表情淡然中有一股真誠,道:“或許祖師要啟示的是不著文字不執外相。

    ” “知道是知道了一點!”大悲和尚搖頭道:“不過,說這些話太像迂腐的儒生,未見性。

    ” 囗囗達摩和梁武帝話不投機,便自去了嵩山少林寺面壁。

     直到九年之後方有一名叫神光的和尚參見。

     達摩不理,神光為了求法,站在外面恭候,天有大雪,已至及膝蓋。

     神光求法心切,以刀斬手斷臂以明其心,達摩終于收為門下,是為二祖慧可。

     而後二祖傳予三祖僧璨,再傳至四祖道信、五祖弘忍。

     當年達摩祖師傳法衣、法缽時曾言,兩百年後佛禅将會大盛,自是衣、缽不用再傳。

     弘忍接于道信四祖時,已是一百五十餘年。

     即是衣缽最後傳人當止于六祖之手。

     而在那個時候,亦有了一段禅宗裡最著名的公案。

     當時,弘忍的首座門徒,亦是論講三十二本經論的教授師神秀上座題辭于壁雲。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 此偈,五百名弟子皆曰善。

     偏偏目不識丁的惠能另請人書寫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落塵埃?” 惠能夜半得弘忍付托衣缽,當夜急趕南下。

     寺中弟子數日後得知,紛紛怒而追趕。

     囗囗大悲和尚雙眸深邃,自回憶中拉轉回醒,朝眼前魏塵絕嘿聲道:“這段六祖南逃之事,你該知道吧?” “是!” “好!”大悲和尚點點頭,笑道:“衆徒追圍六祖惠能之事,後來如何了?” 魏塵絕一愣,旋即淡笑道:“據傳那時第一個追上六祖的是一個将軍,乃是五祖弘忍的在家弟子……” “後來呢?” “六祖将衣缽放于路上,自己躲入草叢之中。

    ”魏塵絕的聲音也忍不住尊敬道:“那位将軍數度取舉不起,乃知六祖果真是得道高人。

    是以,高呼請六祖出現,并且跪拜事以師禮。

     六祖當面予以論佛,登時點悟了那位将軍。

    ” “那位将軍姓奚,名永智。

    ”大悲和尚忽的一喝,道:“正是大禅一刀門七百八十四年前創門人奚永明的胞兄!” 這一喝,魏塵絕隻覺得全身大大一震,瞠目結舌。

     “那位奚永智将軍回歸故裡後,曾将禅宗義理告之以胞弟明白……”大悲和尚緩緩道: “奚永明經過一十八年的苦思坐禅,終于有所徹悟而開創了“大禅一刀門”。

    ” 大禅一刀門的心法,原來就是本源于禅宗頓悟! 難怪大悲和尚說“大禅一刀門”會毀。

     原來經過了近八百年的流傳,最後隻剩下殺人的刀術,而忘卻了最重要的心法。

     慈悲! 魏塵絕在歎氣。

     他是想起了一個人,想起了一樣武器,想起了一種至上的心法。

     蘇小魂、天蠶絲、大勢至無相般若波羅密神功。

     一個隻救人的人、的兵器、的心法。

     他知道自己錯在什麼地方。

     大悲和尚的眼中有了一份嘉許,道:“你明白了?” “是!” “這條路很難走!” 因為,有太多的人要殺他。

     “我知道,但是……”魏塵絕輕輕的笑了,看看刀鞘,沉穩穩的每個字:“這也是唯一的一條路,不是嗎?” “小子有種!哈哈哈……”大悲和尚這會可是愉快的站了起來,說道:“總算不枉費和尚我千裡迢迢的由洛陽趕到這裡。

    ” 魏塵絕也站了起來,臉上充滿了尊敬,道:“大師不知是禅宗第幾祖?” “我?”大悲和尚指着自己的鼻子,大笑道:“小子,你是在消遣我?” 這一笑,連魏塵絕也大笑了起來。

     魏塵絕是個會大笑的人? 還是因為心境改變了? 人,還是這個樣子,這個相貌。

     但是心變了,眼睛也會變。

     如果你曾經看過魏塵絕冰冷譏诮的眼瞳,你一定會相信他現在的眼睛裡充滿了熱火。

     “你打算怎麼做?”大悲和尚問。

     “去天竺。

    ” “去天竺?”大悲和尚當真吓了一大跳,道:“你瘋了?” “沒有!”魏塵絕笑道:“我知道我在做什麼。

    ” 囗囗“我們的事情可能會有漏洞。

    ”安西重皺着眉在說話,道:“澡堂就是其中之一……” 他歎了一口氣,自己問着自己,也在問别人,道:“那天魏塵絕到澡堂裡做什麼?” 第二個問題是:“見無一定知道那裡有一座澡堂。

    ” 孤主令的臉色也很不好看,道:“澡堂的木料我們已經清理掉,沒有了證據,倒是第一個問題……” 那時候他們太急了,根本沒有留意這個問題。

     “除非有什麼特别的事故,否則魏塵絕不會闖入澡堂要殺貝玉笙這個女人!” 陳相送的眼瞳中也有了一絲憂慮,道:“會是什麼事?” 這時,他們發現門檻内人影一閃,是章兒鈴、見無、武年年三個人走過了前庭的廊道。

     武年年? 她一直跟着魏塵絕,甚至一道兒失蹤。

     那麼魏塵絕那時沖入澡堂是為了她? “那一夜,我們沒有看到人是不是?”陳相送看了丈外的那群人一眼,低聲道:“會不會隻是我們沒看到?” 沒看到并不代表着人不在那兒。

     孤主令的瞳孔收縮,沉沉道:“如果她知道是我們殺了她爹……” “她絕對不會善罷幹休!”安西重歎了一口氣,道:“更重要的,我相信大悲大師已經遇見了魏塵絕。

    ” 因為,方才的三人中并沒有大悲和尚。

     而且武年年的出現,幾乎可以說魏塵絕也已經出現。

     怎麼做下一步? 他們的眼光互接,俱是相互詢問着。

     “如果大悲大師相信,天下最少會有十之八九人相信。

    ”陳相送輕輕一歎道:“所以,我主張看大悲大師的意思。

    ” 不相信是最好。

     就算相信,他們目前在厚坡城的能力亦足以自保。

     蕭輪玉和宋飛唐走了過來,招呼道:“三位前輩可有什麼特别的看法?” “魏塵絕一定還在裡面!”孤主令嘿道:“而且,已經和大悲大師見了面。

    ” 宋飛唐雙目一閃,淡淡道:“那是不是太危險了?” 太危險了? 這句話最少有兩種可能的含義。

     孤主令的雙眉一沉,嘿道:“宋公子之意是……” “誰也不知道魏塵絕會用什麼手段做出什麼事來。

    ”他笑道,聳了聳肩,又道:“所以,我們應該“關心”一下。

    ” 所謂“關心”,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進去裡頭看一看。

     孤主令當然不反對。

     所以,八路英雄中的孤主令、安西重、陳相送、蕭輪玉等都當先進去了,剩下的人那裡還會怠慢? 宋飛唐輕輕笑着,笑裡有很奇特的含義。

     當然。

    他知道那些進去的人中,有一個人的肚子也正在笑。

     這個世界。

    除了你設計别人以外,還不一樣是有很多人設計你? 宋飛唐嘿的一聲,正想跨步進入門檻内。

     忽然。

    他看見了一樣東西。

     一樣很特别的東西正在頭上飛舞着。

     蝴蝶。

     蝴蝶本來不是奇怪的東西,但是黑色的大蝶和一個人聯想起來的時候就很奇怪了。

     “這種黑蝶有一個很美的名字!”宋飛唐緩緩轉身,朝左端屋檐下的一個女人笑道: “它叫做“黑發”。

    ” 緊接着一句是:“而你就是它的主人,殺手一界中最奇妙的“蝴蝶”。

    ” “不愧是杭州十六懷古堂的少堂主!” 人漂亮,聲音更曼妙,宋飛唐好像充滿了興趣,說道:“隻可惜不知道姑娘如何稱呼? “蝴蝶沒有名字。

    ” “是,蝴蝶是沒有,但是人有!” “蝴蝶隻有美麗和死亡!”黑蝶衣笑着,自己接自己的話,道:“好美的感覺,美麗和死亡!” 宋飛唐的臉色變了。

     他忽然間覺得呼吸急迫了起來,甚至腫紅了臉。

     毒,“蝴蝶”下了毒。

     她是怎麼做到的?雙方最少隔了五丈。

     囗囗沉寂的廊道,沉寂的風。

     這一行十八個人,那一個不是叫得出名号的人物? 但是,在這刻裡他們卻小心的調整每一個落步。

     好輕的步子,就像風。

     微微的有如半凝止的呼吸,是出于内心的甯靜和尊敬。

     他們沒有看到大悲和尚,但是武年年、章兒鈴和見無倚桌而坐,啜着龍井的茗茶。

     “大師呢?”章單衣對着女兒問話,道:“大悲大師呢?” 回答的卻是武年年,她盯着安西重,也盯着孤主令、陳相送,每一個字都很用力。

    道: “想知道大悲大師的下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