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幽殿枯屍
關燈
小
中
大
力一猛,忽覺腳下一沉,好好一塊地面竟被踏裂一個窟窿,身子筆直下墜。
這一連串的意外,驚得羅端幾乎暈了過去,急雙手抱頭,将身子屈成一個圓球,以免落地受傷,耳邊尚聞頭頂上一陣雜亂塌塌的聲音,還未想出是怎麼一回事,又感覺身于微微一震,已經到達地底,上面的斷木、污泥紛紛灑落。
羅端這一驚非同小可,跌進深窟,再被泥土掩埋,那還會有命在? 但他覺得這事甚奇,他自己估計跌到地底,最少也有四五十丈高低,他既未學會提氣減速的方法,理應跌成肉餅才對,為甚隻受到極輕微的震動? 因為頭上泥落如雨,迫使羅端不得不急躲一旁,延長被窒息而死的時間,不料手一撐地,立覺地面柔軟如綿,一掌竟能插進數尺,這才知道竟是蔓草如茵,交結成網,不但說四五十丈高低難得受傷,縱使再高數倍,也未必能夠跌死。
在這荊棘叢中的絕地,居然有此等良好設備,那還不是前輩高人隐居處所? 他精神為之一震,立刻摸索周圍,竟探得一個足可匍匍而行的小洞,探頭一望,似見遠處閃耀着一點藍星。
到底那點藍星是獸眼還是蛇目,情急之下,也無暇計及,筆直向裡爬行。
那點藍星漸來漸大,羅端一瞬不瞬地注視那點藍星,恐防變起倉卒,待相距五六丈,才看出是米粒大小的綠珠,但那珠光螢螢,也還照得丈許方園的小屋纖毫畢現。
這小屋高約丈許,與其說是“屋”,還不如說是那神殿來得恰當。
居中一座神龛,橫額大書“雲水關情”四個大字,兩邊懸着一付對聯,上面刻的是:“孽海本無邊,繡佛幾時能渡厄;情河原有岸,世人何不早回頭。
” 這付對聯,筆力蒼勁如松,一看便知出自名家之手。
神龛裡面端坐着一尊神像,目眶深陷,鼻梁瘦直,皮色幹枯黝黑,罩着一件灰色長袍,已經有好幾十個補丁,端的灰敗不堪,神龛前面,并沒有燒過香燭錢紙的痕迹。
“這是什麼神像?”羅端所見過的神像也有好幾十尊,可就沒有見過象這尊古怪的神像。
别處的神龛,橫額上不是大書“國泰民安”就是寫着“有求必應”、“風調雨順”這一類歌功頌德的字眼,那有用這種“雲水關情”不尴不尬的話? 羅端精通文墨,思索橫額與對聯的真意所在,隻覺它包含無限玄機,決非一時能夠領悟。
唯一可猜測的是:可能由于一對情侶遠别,或情海翻波,男的失意灰心,又懷念舊侶不絕,才觸景生情,寫下這種橫額、楹聯,常作心情的寄托。
到底他這一猜測是否猜中,那是日後自明,他當時牢牢記住那橫額和盈聯上面的字句,再向神像仔細端祥,哪知這一端祥,竟把他吓了一跳。
原來那并不是一尊什麼神像,竟是一具瘦得隻剩皮包骨頭的坐屍,長發披肩,須髯似戟,若非一具真正的屍體,頭發、睫、眉,怎能長得這般均勻、清秀? 一個人能夠坐化,确是不簡單。
無數老僧老道苦練坐功幾十年,到頭來還是痛苦呻吟而死,可見死前需要何等的定力,才能安詳坐化。
這尊神像在生前自能安排身後事,坐得這般安詳,除了瘦癟幹枯,皮毛分毫未損,比那些冒牌的老道、禅師,不知要強了多少倍。
羅端起初雖是心驚,旋念到此人定力高深,敬仰之心頓時湧起,慌忙後退一步,正對神像跪倒、下拜。
當他拜畢起身,即将移步,頭頂突然“蔔”的一聲,掉下一個精制的錦盒。
羅端拾起一看,盒面上大書:“先服盒中毒藥,再往森羅殿上。
” “這位前輩真怪,既說明盒裡是毒藥,誰又肯服毒藥去見森羅?”羅端捧着錦盒,心裡不禁發笑。
但他旋又想到,自從聞那笑聲而開始逃生,哪一件不是奇事! 上面的荊棘屋,标明有靈藥佳果,确是遍地死人,這盒上标明是毒藥,說不定真正是靈藥。
否則自己朝那神像跪拜,無論内心、外表,都已對他尊敬盡禮,為何反要毒死景仰他的人? 羅端越想越覺大有蹊跷,當他将盒蓋揭開,裡面又有一個紙包,他一層一層,将包拆開,漸聞清香撲鼻,而後這種清香,與上面那種異果的濃香截然不同。
及至拆盡最後一層,才見裡面有一個拇指大的蠟丸,既以蠟丸包裝,而清香仍能外溢,不是靈藥,還是什麼毒藥? 羅端心裡一喜,又回身對着神像曲膝下拜。
這一拜下去,神龛一聲怪響
這一連串的意外,驚得羅端幾乎暈了過去,急雙手抱頭,将身子屈成一個圓球,以免落地受傷,耳邊尚聞頭頂上一陣雜亂塌塌的聲音,還未想出是怎麼一回事,又感覺身于微微一震,已經到達地底,上面的斷木、污泥紛紛灑落。
羅端這一驚非同小可,跌進深窟,再被泥土掩埋,那還會有命在? 但他覺得這事甚奇,他自己估計跌到地底,最少也有四五十丈高低,他既未學會提氣減速的方法,理應跌成肉餅才對,為甚隻受到極輕微的震動? 因為頭上泥落如雨,迫使羅端不得不急躲一旁,延長被窒息而死的時間,不料手一撐地,立覺地面柔軟如綿,一掌竟能插進數尺,這才知道竟是蔓草如茵,交結成網,不但說四五十丈高低難得受傷,縱使再高數倍,也未必能夠跌死。
在這荊棘叢中的絕地,居然有此等良好設備,那還不是前輩高人隐居處所? 他精神為之一震,立刻摸索周圍,竟探得一個足可匍匍而行的小洞,探頭一望,似見遠處閃耀着一點藍星。
到底那點藍星是獸眼還是蛇目,情急之下,也無暇計及,筆直向裡爬行。
那點藍星漸來漸大,羅端一瞬不瞬地注視那點藍星,恐防變起倉卒,待相距五六丈,才看出是米粒大小的綠珠,但那珠光螢螢,也還照得丈許方園的小屋纖毫畢現。
這小屋高約丈許,與其說是“屋”,還不如說是那神殿來得恰當。
居中一座神龛,橫額大書“雲水關情”四個大字,兩邊懸着一付對聯,上面刻的是:“孽海本無邊,繡佛幾時能渡厄;情河原有岸,世人何不早回頭。
” 這付對聯,筆力蒼勁如松,一看便知出自名家之手。
神龛裡面端坐着一尊神像,目眶深陷,鼻梁瘦直,皮色幹枯黝黑,罩着一件灰色長袍,已經有好幾十個補丁,端的灰敗不堪,神龛前面,并沒有燒過香燭錢紙的痕迹。
“這是什麼神像?”羅端所見過的神像也有好幾十尊,可就沒有見過象這尊古怪的神像。
别處的神龛,橫額上不是大書“國泰民安”就是寫着“有求必應”、“風調雨順”這一類歌功頌德的字眼,那有用這種“雲水關情”不尴不尬的話? 羅端精通文墨,思索橫額與對聯的真意所在,隻覺它包含無限玄機,決非一時能夠領悟。
唯一可猜測的是:可能由于一對情侶遠别,或情海翻波,男的失意灰心,又懷念舊侶不絕,才觸景生情,寫下這種橫額、楹聯,常作心情的寄托。
到底他這一猜測是否猜中,那是日後自明,他當時牢牢記住那橫額和盈聯上面的字句,再向神像仔細端祥,哪知這一端祥,竟把他吓了一跳。
原來那并不是一尊什麼神像,竟是一具瘦得隻剩皮包骨頭的坐屍,長發披肩,須髯似戟,若非一具真正的屍體,頭發、睫、眉,怎能長得這般均勻、清秀? 一個人能夠坐化,确是不簡單。
無數老僧老道苦練坐功幾十年,到頭來還是痛苦呻吟而死,可見死前需要何等的定力,才能安詳坐化。
這尊神像在生前自能安排身後事,坐得這般安詳,除了瘦癟幹枯,皮毛分毫未損,比那些冒牌的老道、禅師,不知要強了多少倍。
羅端起初雖是心驚,旋念到此人定力高深,敬仰之心頓時湧起,慌忙後退一步,正對神像跪倒、下拜。
當他拜畢起身,即将移步,頭頂突然“蔔”的一聲,掉下一個精制的錦盒。
羅端拾起一看,盒面上大書:“先服盒中毒藥,再往森羅殿上。
” “這位前輩真怪,既說明盒裡是毒藥,誰又肯服毒藥去見森羅?”羅端捧着錦盒,心裡不禁發笑。
但他旋又想到,自從聞那笑聲而開始逃生,哪一件不是奇事! 上面的荊棘屋,标明有靈藥佳果,确是遍地死人,這盒上标明是毒藥,說不定真正是靈藥。
否則自己朝那神像跪拜,無論内心、外表,都已對他尊敬盡禮,為何反要毒死景仰他的人? 羅端越想越覺大有蹊跷,當他将盒蓋揭開,裡面又有一個紙包,他一層一層,将包拆開,漸聞清香撲鼻,而後這種清香,與上面那種異果的濃香截然不同。
及至拆盡最後一層,才見裡面有一個拇指大的蠟丸,既以蠟丸包裝,而清香仍能外溢,不是靈藥,還是什麼毒藥? 羅端心裡一喜,又回身對着神像曲膝下拜。
這一拜下去,神龛一聲怪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