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六 章
關燈
小
中
大
家又是一脈單傳,你應該早點成家,快點給我養個孫子,也别太挑剔了,隻要女孩兒人品好。
家世清白,就是家道差一點也沒關系,我知道你不願意要官宦人家的女兒,那怕就是種田人家的女兒都行,隻要你喜歡的,娘就喜歡。
” 這番話在他每次回去時,母親一定要提一遍的,當時聽起來似乎母親已經完全放開了手,聽任自己作主了,但是仔細想想,母親還是有條件的。
人品好,那是一般普通的要求,而且也沒有一定的标準,這個條件可有可無,是順口說說而已。
家世清白,這才是主要的條件,說起來母親的要求實在不高,家世清白,也是最低起碼的條件,一千個女子中,至少有九百九十九個能符合的。
偏偏譚意哥的條件就不夠,倡優店腳牙,這是公認的賤業之流,連讨飯的乞丐,流品都較他們為高尚。
雖然世俗也有笑貧不笑娼的說法,那隻是一些憤世嫉俗的風涼話,或者是窮瘋了的人家。
母親是絕不會同意譚意哥做張家媳婦的。
本來還可以打算等譚意哥脫籍後再迎娶回家的,瞞住母親不說,就股問題了,可是譚意哥偏又很執着,一定要事先說明了才肯下嫁。
這就成為難題了,使得張玉朗實在很煩,越煩就越難以入睡,一夜不眠,居然難以合眼。
幹脆坐了起來,坐在譚意哥的妝台前,呆呆地想着心事,回憶剛才譚意哥對鏡梳妝的那付曼妙的情形,不禁又心動了,那實在是一個好得不能再好的女孩子,更難得的是玉潔冰清,才華出衆。
張玉朗知道:如果漏過了她,世上再也找不到第二個更可愛的女子了。
可是又怎麼樣才能夠跟她順利地結成連理呢? 張玉朗簡直不知該如何才好,信手打開了抽屜,裡面是一本薄薄的絹冊,簪化小榜,以絹秀而清麗的字體,寫着“可人吟草”四個字。
可人是譚意哥自己起的小字,可人小也是以此為号的,他随便翻開了幾頁,就被迷住了。
譚意哥的詩的确好,才情高,用句精練,哀婉蘊藉,卻不帶一點閨閣氣。
張玉朗自己承認,做不出這麼好的詩來,幾乎每一字,每一句,都是絕世之作。
吟哦再三,反覆低誦回味,他整個人都沉入了詩境中,想找一兩首來和她的。
可是想了很久,都未能和成一首,一首絕句,已經得了三句,結果還是無法終篇。
因為他再讀了原句後,看看自己用眉筆信手塗在桌面上的和句,晦澀枯燥,比起人家來實在差得太遠!一生氣,幹脆又抹掉了,卻已弄出了一身大汗。
從入學之後,張玉朗一向自負倚馬才華,認為自己隻要肯下場,進士及第如俯拾之易,說不定一甲都有望,隻有在此刻,他才知道自己的差勁。
一面想,一面慚愧,頭上的汗水流下來,在鏡子裡看來十分狼狽,他忙用手去擦汗。
“這是幹嗎呀!一個人悶在屋裡,出了這身汗也不曉得打開窗子透透氣!” 是丁婉卿的聲音,但也把張玉朗吓了一大跳,像是一個當場被人捉住的小偷。
狼狽的回過身來,看見丁婉卿端了個盆子,裡面是一盆清水,連忙上前接過,道:“不敢當,婉姨,怎麼敢勞動你的大駕呢!” 丁婉卿笑笑道:“沒什麼關系,我本來是想叫小丫頭送上的,後來想想又怕不妥。
” 張玉朗先還有點莫名其妙,叫小丫頭送淨面水來,又有什麼不妥呢? 繼而往深處一想,他才明白丁婉卿的意思,不由讪然地道:“婉姨,你想得太多了,我跟意娘雖然情投意合,但是相互卻非常恭敬的。
” 丁婉卿道:“這倒的确是我想偏了,意哥這丫頭的繡房平時絕不準人上來的,她雖然能把你留在屋裡,連更衣都不避忌,我以為你們已經……” 她說到這兒,臉也有點紅了,張玉朗道:“沒有的事,我們雖已不避形迹,那是有原因的,我替她治過病,她昏迷時,我也招呼過她,就是那點緣份而已。
” 丁婉卿笑道:“那已經是很了不起的緣份了,玉少爺,意丫頭是個很死心的女孩子,她雖然操着這個行業,卻一直是很自重的,因此在山上回來後,她向我說得很坦白,這一輩子也不會作第二人想了。
” 張玉朗紅着臉道:“是的!我們自己也談過了。
” 丁婉卿道:“玉少爺,我相信你們也談過了,而且一定有了結果,因為我看見意丫頭出門時,臉上喜孜孜的,好像有了什麼大喜事,你準備在什麼時候接她回去呢?” 張玉朗沒想到問題會來得這麼直接,一時之間沒有準備,給結巴巴地道:“這……這倒還沒說起過。
” “你們也真是的,這還有什麼好拖的呢,你們都老大不小了,你還不快作個決定,難道還要意丫頭在這圈子裡多待下去呀?” 張玉朗道:“是呀!我也跟意娘說過,勸她脫籍,而且還願意幫她盡力。
” 丁婉卿道:“玉少爺,這個你可别操心,我這個做娘的最好說話,一文錢也不用你的,還有一份陪嫁,絕不會寒伧到那兒去的。
意哥雖不是我的親生女兒,可是比親生的還疼呢,我不會指望着從她身上得什麼好處,隻要她有個好歸宿,我就安心了。
脫籍的問題你不必管,你今天決定了日子,我保證明天就能辦妥。
” 張玉朗有點招架不住的感覺,連忙道:“婉姨,不是這個,我問過意娘,她說的是官場上難以同意。
” 丁婉卿笑道:“那是一定的,她現在正紅,許多官場酬酢都少不了她,自然是不肯放了,不過她隻要肯下了勁苦求,再加上及老博士跟她老師的說項,相信還是不會太成問題,實在不行,我們就徼銀子贖身好了。
” 張玉朗隻有讷讷稱是,丁婉卿道:“我是特地來問你一聲,你們的事如果說定了,我們就立刻設法從事脫籍,也免使你太難堪。
” 張玉朗道:“是的,越早脫籍固然越好,不過也不必求之太急,我過兩天就要到京師去送茶去,這一耽擱就要三四個月,等我回來,才能着手辦意娘的事。
” 丁婉卿道:“你要走了。
” 張玉朗道:“小侄是世襲的茶官,每年送新茶入京,是例行的工作,趁着夏秋之際,天高氣爽,正好送貨,若是到了雨季,路上會耽擱不打緊,茶挑子可不能沾了潮氣,發了黴就糟了。
” 丁婉卿道:“那是正事,倒是不能躲誤的。
這也好,等你回來,意哥也正好脫了籍了,再辦你們的事。
” 張玉朗心裡在叫苦,口中隻有答應着,幸好一個穿着月白儒衫的少年哥兒,一直沖上樓來,把他們的談話給打斷了。
丁婉卿連忙下去攔住那小夥子道:“這位少爺,此地是小女的卧房,您家請前廳用茶。
” 說着要攔他下去,誰知那少年卻道:“沒關系,我知道這是意娘的繡房,是她叫我到這兒來等她的。
” 丁婉卿因為張玉朗在房中,唯恐被他聽見了誤會,連忙道:“這位少爺恐怕弄錯了,小女款待客人,一向都在前面的花廳,她的卧房從來也沒人去過。
” 那少年道:“我知道,但是意娘跟我的交情不同,我們情同一體,無分你我,絕無避忌。
” 丁婉卿臉色一變道:“這位少爺,妾身怎麼不認識你呢,你是什麼時候見到小女的?” 那少年笑道:“不久之前,大娘如果不信,可以問問樓上的那位張公子,我們約好了一起出去玩的。
” 丁婉卿聽他提到了張玉朗,不由得半信半疑地問道:“請教少爺貴姓大名?” 這時張玉朗在樓上已經聽見了,而且也張望了一陣,探頭笑道:“婉姨,這位少兄弟是我跟意娘的好朋友,你讓他上來好了,意娘絕不會生氣的。
” 張玉朗既然有了話,丁婉卿自然不便再攔人家,側身子放他上去了,張玉朗很親熱地走出兩步,握着少年的手,把他牽進去了。
丁婉卿卻站在樓下發怔,她覺得這少年很眼熟,好像見過多少次面似的,卻又一時想他不起。
她再聽聽樓上傳出了一陣大笑聲,張玉期的笑聲洪亮,而那少年的笑聲輕脆悅耳,根本就是譚意哥的聲音,這才想起那少年的臉形也像是譚意哥。
如果說譚意哥有了相知,自己斷無不知之理,而且譚意哥一向潔身自愛,有了張玉朗,也絕不會再對第二個男人好。
再在深處一想,那少年就是譚意哥,隻是換了一身男裝而已。
想到這兒,她也忍不住笑了,一面罵自己糊塗,一面罵意哥淘氣,又跑上了樓。
譚意哥跟張玉朗還在相對大笑,丁婉卿也笑着道:“丫頭,看你瘋成什麼樣子了,怎麼好好地弄了這身衣服穿上,還不快脫下來!” 譚意哥忍住了笑道:“娘,我本來還怕不像呢,那知一路上進來,把每個人都騙過了,連你也看不出來,大概股問題了。
” 張玉朗笑道:“可是沒有逃過我的法眼。
” 譚意哥哼了一聲道:“你是已經知道我要着男裝了,否則我不相信你會看得出來。
” 張玉朗道:“喬裝容易,要想騙過我這個老江湖是不可能的,不過你已經裝得很不錯了,行了,就這樣子上妙貞觀去,應該可以唬得過去了。
” 丁婉卿道:“你們要上妙貞觀去?” 譚意哥道:“是的,玉朗要帶我去,我聽說那個地方很久了,就是沒去過。
” 丁婉卿沉下臉道:“胡鬧,你們上那兒去幹嗎?” 譚意哥道:“這可是為了你的事兒,你不是說要幫楊大年一個忙,看看他家裡究竟有什麼不愉快嗎?玉朗說楊大年的娘子常上妙貞觀去,而且跟那兒的女道士妙貞很要好,所以我們才去深入了解一下。
” 丁婉卿一怔道:“真有這回事?” 張玉朗道:“是真的,楊大年侵占徐家祖産的事,我師兄就是從妙貞觀得到的消息,因此要了解楊大年的家庭底細,有上那兒去。
” 丁婉卿沉吟道:“那你們可得小心些,聽說那兒不是什麼好地方,有很多人都在那兒弄得傾家蕩産,身敗名裂,聽說太守要抄掉那個地方,不知怎的又緩了下來。
” 張玉朗道:“那自然是有人說話的緣故,妙貞觀的确不是什麼好地方,但是也不過是吃喝嫖賭、酒色财氣而已,隻要把握得住自己,上那兒也不會怎麼樣的,就怕人控制不了自己,那又不見得要上妙貞觀去,在那兒也一樣能垮掉的。
” 譚意哥笑道:“至于我,就更不用擔心了,至少色字那一關是迷不倒我的。
” 張玉朗笑道:“你也别太嘴硬,妙貞觀中,有許多女子前往,而且還樂此不疲,像楊大娘子就是其中之一,可見一定有什麼迷人之處,隻不過你跟着我去,可以放一百二十個心,我絕。
不會讓你吃虧的。
” 說着譚意哥又侍候着張玉朗穿了衣服,形迹之親熱,就像是一個妻子對待丈夫,可把丁婉卿弄糊塗了。
她在張玉朗的口中那吞吞吐吐的神情看來,知道他們之間的婚事并沒有談得十分妥當,可是從譚意哥的神情看來,竟像是已經嫁過去似的。
但是丁婉卿知道譚意哥是個很執着而又很自愛的人,除非是有什麼絕對的保證,她很不容易會輕舍自己的感情的,若說是張玉朗騙了她,這也不可能。
張玉朗不是騙人的人,譚意哥也不是容易受騙的人。
丁婉卿越想越迷惑,她為這兩個人的事感到不解,也決定要等譚意哥回來時好好的問一下。
譚意哥的終身大事,也是它的終身所倚,她必須要問問清楚,雖然在學識上她不如譚意哥,但是在人生的經驗上,她比譚意哥又老練多了,可是她的确對這兩個年輕人之間的感情不明白。
豈止是丁婉卿不明白,連當事人之一的張玉朗也一樣的不明白。
譚意哥隻跟他談了個起頭,雖以終身相許,但是并沒有進一步談下去。
自己的母親會不會同意,張玉朗都沒有把握,可是譚意哥卻已經想到了不會很順利地同意的,她又有什麼可高興的? 然而看看譚意哥的高興又不像是假的,因此張玉朗忍不住問道:“意娘,你看來很高興!” 譚意哥笑笑道:“是啊!我有高興的理由。
” “你有高興的理由?” 譚意哥道:“今天我去參加魯禦史的粥會,座上都是一些斯文名士,免不了即席聯詩,二十四韻詠秋海棠,結果是我一個人搶詠了十四韻奪得了魁首。
” 張玉朗有點意興索然地道:“那些老頭子怎麼能趕得上你的捷才,當然是你行。
” 譚意哥道:“也不能這麼說,他們都是些文壇宿将,用句老成凝練,逐字推敲,成句雖慢,卻可見火候,我的十四韻中,隻有一首被評在第二,一首被評在第四,一首被評在第十去了,加起來才列為魁首。
” “奪得一個魁首又能怎麼樣呢?” 譚意哥笑道:“他們這個粥會決定成立海棠詩社,每月舉行一次,輪流做東,我被舉為副社長,下個月就該我做東,在家中舉行吟詩聯唱。
” 張玉朗道:“隻可惜我那時不在,否則也可以給你來捧捧場,隻不過這都不是什麼值得高興的事呀。
” 譚意哥道:“你耐心聽下去呀,他們準備下一次把太守也邀來,因為他也雅好此道,大家準備即席為我請求脫籍。
” 張玉朗忙道:“他們能夠說得動嗎?” 譚意哥道:“絕對沒有問題,因為他們準備邀我的老師陸象翁老爺子出面擔任社長,魯禦史跟我兩人居副,這個詩社将來長期聯會,成為三湘地方的一大雅集,每次吟唱的詩篇,都刊刻了印集分贈各地的詩社而為三湘的盛事,這對太守的政聲也有好處,他一定高興,而詩社中有一個歌伎,究竟不是什麼好事,我想太守一定會同意的。
” 張玉朗笑道:“這倒是,京師中也有類似的集社,聽說兩位相國是主幹,有時連官家高興了也會去參加的,你的詩如果傳到京中去,說不定還會名動公卿,連官家都要召見你一下,見識一番你這位才女呢。
這樣吧,你們這次的吟稿先抄一份給我,我趁着上京之便,帶了去先為你們吹噓開來,預先打個底子。
” 譚意哥道:“魯禦史就是這個主意,你居然也想到了。
” 張玉朗笑道:“這就是先造成聲勢,做得欲罷不能,到時候太守如果不答應,就可以利用清議的力量來左右他了,這種局勢的運用,我怎麼會不懂呢。
” 譚意哥道:“我在黃太守一到任的時候,就向他請求過了,他對我很愛惜,倒是一口答應了,可是後來幾度酬酢,他發現我在場上很有用,又舍不得放我走了,這次我們動用那些斯文的清流力量,他就沒得說了。
” 張玉朗一歎道:“這也是多才之害,你若是平平庸庸的一個女孩子,他就不會留你了。
” 譚意哥道:“那也很難說,跟我同一條街上,也有幾個是官伎,做了十幾年,仍然沒湊齊贖身的官項,想要從良嫁人都辦不到,也是夠可憐的。
” 張玉朗憤然道:“這個官伎制度,也不知道是誰興起的,簡直該殺,父兄犯了法,怎麼牽累到妻女姊妹發配為官伎,來受折磨。
” 譚意哥道:“這是對做官的人一種警惕,要他們謹慎從事,不可貪墨誤民,否則就會殃及妻女家小,也是懲治貪官的一種條款,官吏牧民,嚴禁貪墨,立法的用意不為不佳。
” 張玉朗道:“你自己是身受其苦的人,怎麼會贊同這個方法呢?” 譚意哥道:“我是頂了娘的名籍,而且在娘的養育下長大,雖然承繼了她的伎籍,還是沒有受過苦,聽娘說起她少年時剛被發配入官伎養成所的情形,那才叫苦呢。
” 張玉朗道:“你縱未身受,也多少受了點影響,為什麼你不恨這種制度呢?” 譚意哥道:“因為我見過更多的做官的人,為了貪污陷害良民,輕則财産被剝奪,重則家破人亡,罪孽之深,尤為令人發指。
” 張玉朗道:“淩遲碎剮,罪上一身,不必殃及妻孥呀!這是報過于罪了。
” 譚意哥道:“一個做官的貪污,他的妻子家小,多少要負點責任,若不是家人奢侈,求過于供,他就不會貪贓枉法,那個時候享受得舒服,犯了事就應該受苦,這種情況娘身受最清楚,她在小的時候,父親做一個縣令,居然有二三十口人,還有着幾十個婢仆,若是正正當當的居官,怎麼養得活那一大家人的,她自己還記得,她是第六妾所出,姊妹兄弟有十個人,每個人都有個乳母領着,她的母親喜歡吃鴨掌,每天至少要十幾付,就得殺十幾隻鴨子,隻取其掌,其餘的鴨肉棄置了狗,這種窮奢極侈的生活,都是民脂民膏所積,小時候她不懂事,習以為常,長大後自己受了苦,她也不怨人,認為這是該受的。
” 譚意哥歎了口氣,又道:“有一次,她接了一個客人,那個客人并不富有,卻很大方,指明要她陪宿,到了房裡,卻将她拳打腳踢,毆辱一陣後,揚長而去,臨去時,說明以前被她父親害得家破人亡,他是來報複的。
” 張玉朗道:“這簡直豈有此理……” 譚意哥歎道:“娘心中并不怨恨,認為這是自己該受的,她告訴我說,朝廷立此條款;不僅是給做官的一個警惕,也是為宣民怨。
” 張玉朗道:“婉娘倒是想得深遠,我都不知道這官伎制度還有這一層作用。
” 譚意哥道:“也有受過這種報複的人,才會體會到的,隻可惜那警惕作用還是不太大,許多做官的人,對于我們視若無睹,貪者照貪,除非報應到他們身上,他們才會覺悟。
” 張玉朗憤然道:“我若是遇上了那種官兒……” 譚意哥忙道:“玉朗!你那一百件功德是受了師門之托,不可言而無信,所以我不加勸阻,而且還幫助你完成,但是你不能再做下去了,行俠仗義固然不錯,但不可違法。
” 張玉朗道:“可是法律不夠公平,使那些作奸犯科的人,逍遙法外。
” 譚意哥道:“法律是公平的,有些人行不義而未遭受懲罰,是人謀之不臧,而不是法律的漏失,再說冥冥之中,仍有天譴……” 張玉朗笑道:“那一套可騙不了我,隻有楊大年那種人才相信,什麼冥報,那是我做成的。
” 譚意哥道:“我可不這麼想,娘也說了,雖屬人為,未嘗不是天意使然,假手人為,楊大年如果沒做虧心事,你那一套就吓不了他,可見他怕的是天而不是你。
” 張玉朗道:“如果上天假手于我以行天心,就應該讓我繼續施行下去。
” 譚意哥道:“天心不是人意可以預測的,你若刻意行之,便是逆天而為了;你究竟不是神明,也不可以自己作主,代天行道。
” 張玉朗無言以對,可是心中仍有一股不平之氣,譚意哥道:“你如果看見誰作了不法之事,可以檢舉出來,告到官裡,我相信官方會給他懲罰的。
” 張玉朗道:“那需要證據,空口說白話,官中不會相信,犯法的人也不會承認的。
” 譚意哥道:“假如沒有證據,你更不能輕易施懲,萬一你冤枉了别人呢。
” 張玉朗道:“我相信不會的,我要懲誡一個人時,必是事先多方求證了,隻差沒有直接的人證或物證,就像楊大年這件強占人産的事件,如果不是我們來上這一手,他肯承認嗎?” 譚意哥道:“這件事已經做過了。
我也不便多說了。
事後我想,未必就不能平反的,徐家還有個孤兒在,仍然可以申告,州府不通,告到京裡去,徐家既然在當地務農數代,鄰近的人都可以作證的。
” 張玉朗歎道:“打官司那有這麼簡單的,一般的老百姓都怕見官,那些鄰居并非不知道實情,可是要他們到官裡去作證,他們就搖頭不敢了。
案子判下來,徐老頭也曾動過反告的主意,求鄰居們跟他到京裡去告狀,卻沒人肯去,他才活活氣死的。
” 譚意哥想想也是實情,老百姓怕見官,自古皆然,為了别人的事,迢迢千裡去為告狀作個見證,的确沒人肯幹,何況還有層顧慮,萬一告不倒,自己反而吃誣告僞證的官司,那才更為犯不着呢。
因此她深深地歎了口氣道:“玉朗,這也難怪,官府的确是令一般老百姓畏縮不前,可是也不是每個做官的都如此,也有很多平易親民的好官的。
” 張玉朗道:“這個我承認,隻是多少的問題,十官九貪,真正一清如水、愛民如子的好官又有幾個?我之所以答應師兄,代他行道江湖,也是為了這個緣故;我所報應的那些人,大多數是貪官或其家人。
” 譚意哥道:“玉朗!世界上不能沒有官,否則天下将會更亂,這一點你是必須承認的。
再者,是朝廷的俸祿太少了,論句良心話,任何一個官兒,如果他一清如水,半點不沾,完全靠朝廷的俸祿過日子的話,四品以下的官兒,五口之家,每年至少有兩個月就要餓肚子,可見官吏俸祿,已不足以養廉,那是必須要蒙混一下才能過日子了,而且也等于是勢所必然的。
” 張玉朗道:“沒有這麼糟吧,要是如此的話,還有那麼多的讀書人,拼了命去博求個出身嗎?” 譚意哥道:“我說的是真話,一位七品縣太爺,年俸才一百四十兩。
” 張玉朗道:“那會這麼少?” 譚意哥笑道:“這是明文所載,我可比你清楚。
” 張玉朗道:“好吧,就算是如此,每個月平均過日子,也有十一兩多銀子,五口之家,尚可溫飽。
” 譚意哥笑道:“一年下來的人情應酬,三班衙役的節賞,幕内師爺三節的炭敬,統應支付起來已經不夠了;何況家裡多少還得用一兩個人……” 張玉朗笑道:“這些開銷那能也算進去,那是衙門中公帑上開銷的,連縣太爺家中的油監柴米,都有公支,那一百四十兩的年俸是他的淨廉,如果公帑用得省一點,還不止此數呢。
” 譚意哥歎道:“玉朗!你這個賬就算得糊塗含混了,縣太爺養家活口,是他自己的私事,真要一清如水,就不能動支公帑,一切凡屬私人的事項,都得自己掏腰包,那隻有一種人能做,就是未仕之前,家中帶着萬貫家财來貼補的,否則很難做到一清似水,絕對清廉。
” 張玉朗道:“你這是擡,我說的清,不是這樣子算賬的,隻要居官存心不在為财,能夠為老百姓身上着想,無偏無私,就是好官。
” 譚意哥道:“這種官就太多了,至少大部份看來都是這個樣子的,因為多少總有點不幹不淨,就沒有一定的标準了,你總不能定下個尺度,說是年長公帑多少兩以上的是貪官,多少兩以下就是清官吧。
” 張玉朗笑了起來道:“意娘,你真能擡,我說過了,世事本來就不能執着不變的,隻有以自己的良心為标準,該怎麼着就怎麼着,這雖然沒有一定的尺度,但是清濁好壞,大家仍然一望而知。
” 譚意哥道:“我不是喜歡擡,我隻是說明天下事,不能由表面去看的,必須推究到内裡根本,有些事雖然道理上是對的,卻不可為,有些事,雖然情有可原,卻法無可追,就以你頂着你師兄的名義……” 張玉朗一笑道:“我知道你的目的,就是要引到這個上面來。
” 譚意哥笑道:“你倒有先見之明。
” 張玉朗道:“那還用多說嗎,你一張口,我多少已經能夠揣摸到了,無非是勸告我,盜行之不可為。
” 譚意哥道:“不!盜行義舉,非不可為,像你師
家世清白,就是家道差一點也沒關系,我知道你不願意要官宦人家的女兒,那怕就是種田人家的女兒都行,隻要你喜歡的,娘就喜歡。
” 這番話在他每次回去時,母親一定要提一遍的,當時聽起來似乎母親已經完全放開了手,聽任自己作主了,但是仔細想想,母親還是有條件的。
人品好,那是一般普通的要求,而且也沒有一定的标準,這個條件可有可無,是順口說說而已。
家世清白,這才是主要的條件,說起來母親的要求實在不高,家世清白,也是最低起碼的條件,一千個女子中,至少有九百九十九個能符合的。
偏偏譚意哥的條件就不夠,倡優店腳牙,這是公認的賤業之流,連讨飯的乞丐,流品都較他們為高尚。
雖然世俗也有笑貧不笑娼的說法,那隻是一些憤世嫉俗的風涼話,或者是窮瘋了的人家。
母親是絕不會同意譚意哥做張家媳婦的。
本來還可以打算等譚意哥脫籍後再迎娶回家的,瞞住母親不說,就股問題了,可是譚意哥偏又很執着,一定要事先說明了才肯下嫁。
這就成為難題了,使得張玉朗實在很煩,越煩就越難以入睡,一夜不眠,居然難以合眼。
幹脆坐了起來,坐在譚意哥的妝台前,呆呆地想着心事,回憶剛才譚意哥對鏡梳妝的那付曼妙的情形,不禁又心動了,那實在是一個好得不能再好的女孩子,更難得的是玉潔冰清,才華出衆。
張玉朗知道:如果漏過了她,世上再也找不到第二個更可愛的女子了。
可是又怎麼樣才能夠跟她順利地結成連理呢? 張玉朗簡直不知該如何才好,信手打開了抽屜,裡面是一本薄薄的絹冊,簪化小榜,以絹秀而清麗的字體,寫着“可人吟草”四個字。
可人是譚意哥自己起的小字,可人小也是以此為号的,他随便翻開了幾頁,就被迷住了。
譚意哥的詩的确好,才情高,用句精練,哀婉蘊藉,卻不帶一點閨閣氣。
張玉朗自己承認,做不出這麼好的詩來,幾乎每一字,每一句,都是絕世之作。
吟哦再三,反覆低誦回味,他整個人都沉入了詩境中,想找一兩首來和她的。
可是想了很久,都未能和成一首,一首絕句,已經得了三句,結果還是無法終篇。
因為他再讀了原句後,看看自己用眉筆信手塗在桌面上的和句,晦澀枯燥,比起人家來實在差得太遠!一生氣,幹脆又抹掉了,卻已弄出了一身大汗。
從入學之後,張玉朗一向自負倚馬才華,認為自己隻要肯下場,進士及第如俯拾之易,說不定一甲都有望,隻有在此刻,他才知道自己的差勁。
一面想,一面慚愧,頭上的汗水流下來,在鏡子裡看來十分狼狽,他忙用手去擦汗。
“這是幹嗎呀!一個人悶在屋裡,出了這身汗也不曉得打開窗子透透氣!” 是丁婉卿的聲音,但也把張玉朗吓了一大跳,像是一個當場被人捉住的小偷。
狼狽的回過身來,看見丁婉卿端了個盆子,裡面是一盆清水,連忙上前接過,道:“不敢當,婉姨,怎麼敢勞動你的大駕呢!” 丁婉卿笑笑道:“沒什麼關系,我本來是想叫小丫頭送上的,後來想想又怕不妥。
” 張玉朗先還有點莫名其妙,叫小丫頭送淨面水來,又有什麼不妥呢? 繼而往深處一想,他才明白丁婉卿的意思,不由讪然地道:“婉姨,你想得太多了,我跟意娘雖然情投意合,但是相互卻非常恭敬的。
” 丁婉卿道:“這倒的确是我想偏了,意哥這丫頭的繡房平時絕不準人上來的,她雖然能把你留在屋裡,連更衣都不避忌,我以為你們已經……” 她說到這兒,臉也有點紅了,張玉朗道:“沒有的事,我們雖已不避形迹,那是有原因的,我替她治過病,她昏迷時,我也招呼過她,就是那點緣份而已。
” 丁婉卿笑道:“那已經是很了不起的緣份了,玉少爺,意丫頭是個很死心的女孩子,她雖然操着這個行業,卻一直是很自重的,因此在山上回來後,她向我說得很坦白,這一輩子也不會作第二人想了。
” 張玉朗紅着臉道:“是的!我們自己也談過了。
” 丁婉卿道:“玉少爺,我相信你們也談過了,而且一定有了結果,因為我看見意丫頭出門時,臉上喜孜孜的,好像有了什麼大喜事,你準備在什麼時候接她回去呢?” 張玉朗沒想到問題會來得這麼直接,一時之間沒有準備,給結巴巴地道:“這……這倒還沒說起過。
” “你們也真是的,這還有什麼好拖的呢,你們都老大不小了,你還不快作個決定,難道還要意丫頭在這圈子裡多待下去呀?” 張玉朗道:“是呀!我也跟意娘說過,勸她脫籍,而且還願意幫她盡力。
” 丁婉卿道:“玉少爺,這個你可别操心,我這個做娘的最好說話,一文錢也不用你的,還有一份陪嫁,絕不會寒伧到那兒去的。
意哥雖不是我的親生女兒,可是比親生的還疼呢,我不會指望着從她身上得什麼好處,隻要她有個好歸宿,我就安心了。
脫籍的問題你不必管,你今天決定了日子,我保證明天就能辦妥。
” 張玉朗有點招架不住的感覺,連忙道:“婉姨,不是這個,我問過意娘,她說的是官場上難以同意。
” 丁婉卿笑道:“那是一定的,她現在正紅,許多官場酬酢都少不了她,自然是不肯放了,不過她隻要肯下了勁苦求,再加上及老博士跟她老師的說項,相信還是不會太成問題,實在不行,我們就徼銀子贖身好了。
” 張玉朗隻有讷讷稱是,丁婉卿道:“我是特地來問你一聲,你們的事如果說定了,我們就立刻設法從事脫籍,也免使你太難堪。
” 張玉朗道:“是的,越早脫籍固然越好,不過也不必求之太急,我過兩天就要到京師去送茶去,這一耽擱就要三四個月,等我回來,才能着手辦意娘的事。
” 丁婉卿道:“你要走了。
” 張玉朗道:“小侄是世襲的茶官,每年送新茶入京,是例行的工作,趁着夏秋之際,天高氣爽,正好送貨,若是到了雨季,路上會耽擱不打緊,茶挑子可不能沾了潮氣,發了黴就糟了。
” 丁婉卿道:“那是正事,倒是不能躲誤的。
這也好,等你回來,意哥也正好脫了籍了,再辦你們的事。
” 張玉朗心裡在叫苦,口中隻有答應着,幸好一個穿着月白儒衫的少年哥兒,一直沖上樓來,把他們的談話給打斷了。
丁婉卿連忙下去攔住那小夥子道:“這位少爺,此地是小女的卧房,您家請前廳用茶。
” 說着要攔他下去,誰知那少年卻道:“沒關系,我知道這是意娘的繡房,是她叫我到這兒來等她的。
” 丁婉卿因為張玉朗在房中,唯恐被他聽見了誤會,連忙道:“這位少爺恐怕弄錯了,小女款待客人,一向都在前面的花廳,她的卧房從來也沒人去過。
” 那少年道:“我知道,但是意娘跟我的交情不同,我們情同一體,無分你我,絕無避忌。
” 丁婉卿臉色一變道:“這位少爺,妾身怎麼不認識你呢,你是什麼時候見到小女的?” 那少年笑道:“不久之前,大娘如果不信,可以問問樓上的那位張公子,我們約好了一起出去玩的。
” 丁婉卿聽他提到了張玉朗,不由得半信半疑地問道:“請教少爺貴姓大名?” 這時張玉朗在樓上已經聽見了,而且也張望了一陣,探頭笑道:“婉姨,這位少兄弟是我跟意娘的好朋友,你讓他上來好了,意娘絕不會生氣的。
” 張玉朗既然有了話,丁婉卿自然不便再攔人家,側身子放他上去了,張玉朗很親熱地走出兩步,握着少年的手,把他牽進去了。
丁婉卿卻站在樓下發怔,她覺得這少年很眼熟,好像見過多少次面似的,卻又一時想他不起。
她再聽聽樓上傳出了一陣大笑聲,張玉期的笑聲洪亮,而那少年的笑聲輕脆悅耳,根本就是譚意哥的聲音,這才想起那少年的臉形也像是譚意哥。
如果說譚意哥有了相知,自己斷無不知之理,而且譚意哥一向潔身自愛,有了張玉朗,也絕不會再對第二個男人好。
再在深處一想,那少年就是譚意哥,隻是換了一身男裝而已。
想到這兒,她也忍不住笑了,一面罵自己糊塗,一面罵意哥淘氣,又跑上了樓。
譚意哥跟張玉朗還在相對大笑,丁婉卿也笑着道:“丫頭,看你瘋成什麼樣子了,怎麼好好地弄了這身衣服穿上,還不快脫下來!” 譚意哥忍住了笑道:“娘,我本來還怕不像呢,那知一路上進來,把每個人都騙過了,連你也看不出來,大概股問題了。
” 張玉朗笑道:“可是沒有逃過我的法眼。
” 譚意哥哼了一聲道:“你是已經知道我要着男裝了,否則我不相信你會看得出來。
” 張玉朗道:“喬裝容易,要想騙過我這個老江湖是不可能的,不過你已經裝得很不錯了,行了,就這樣子上妙貞觀去,應該可以唬得過去了。
” 丁婉卿道:“你們要上妙貞觀去?” 譚意哥道:“是的,玉朗要帶我去,我聽說那個地方很久了,就是沒去過。
” 丁婉卿沉下臉道:“胡鬧,你們上那兒去幹嗎?” 譚意哥道:“這可是為了你的事兒,你不是說要幫楊大年一個忙,看看他家裡究竟有什麼不愉快嗎?玉朗說楊大年的娘子常上妙貞觀去,而且跟那兒的女道士妙貞很要好,所以我們才去深入了解一下。
” 丁婉卿一怔道:“真有這回事?” 張玉朗道:“是真的,楊大年侵占徐家祖産的事,我師兄就是從妙貞觀得到的消息,因此要了解楊大年的家庭底細,有上那兒去。
” 丁婉卿沉吟道:“那你們可得小心些,聽說那兒不是什麼好地方,有很多人都在那兒弄得傾家蕩産,身敗名裂,聽說太守要抄掉那個地方,不知怎的又緩了下來。
” 張玉朗道:“那自然是有人說話的緣故,妙貞觀的确不是什麼好地方,但是也不過是吃喝嫖賭、酒色财氣而已,隻要把握得住自己,上那兒也不會怎麼樣的,就怕人控制不了自己,那又不見得要上妙貞觀去,在那兒也一樣能垮掉的。
” 譚意哥笑道:“至于我,就更不用擔心了,至少色字那一關是迷不倒我的。
” 張玉朗笑道:“你也别太嘴硬,妙貞觀中,有許多女子前往,而且還樂此不疲,像楊大娘子就是其中之一,可見一定有什麼迷人之處,隻不過你跟着我去,可以放一百二十個心,我絕。
不會讓你吃虧的。
” 說着譚意哥又侍候着張玉朗穿了衣服,形迹之親熱,就像是一個妻子對待丈夫,可把丁婉卿弄糊塗了。
她在張玉朗的口中那吞吞吐吐的神情看來,知道他們之間的婚事并沒有談得十分妥當,可是從譚意哥的神情看來,竟像是已經嫁過去似的。
但是丁婉卿知道譚意哥是個很執着而又很自愛的人,除非是有什麼絕對的保證,她很不容易會輕舍自己的感情的,若說是張玉朗騙了她,這也不可能。
張玉朗不是騙人的人,譚意哥也不是容易受騙的人。
丁婉卿越想越迷惑,她為這兩個人的事感到不解,也決定要等譚意哥回來時好好的問一下。
譚意哥的終身大事,也是它的終身所倚,她必須要問問清楚,雖然在學識上她不如譚意哥,但是在人生的經驗上,她比譚意哥又老練多了,可是她的确對這兩個年輕人之間的感情不明白。
豈止是丁婉卿不明白,連當事人之一的張玉朗也一樣的不明白。
譚意哥隻跟他談了個起頭,雖以終身相許,但是并沒有進一步談下去。
自己的母親會不會同意,張玉朗都沒有把握,可是譚意哥卻已經想到了不會很順利地同意的,她又有什麼可高興的? 然而看看譚意哥的高興又不像是假的,因此張玉朗忍不住問道:“意娘,你看來很高興!” 譚意哥笑笑道:“是啊!我有高興的理由。
” “你有高興的理由?” 譚意哥道:“今天我去參加魯禦史的粥會,座上都是一些斯文名士,免不了即席聯詩,二十四韻詠秋海棠,結果是我一個人搶詠了十四韻奪得了魁首。
” 張玉朗有點意興索然地道:“那些老頭子怎麼能趕得上你的捷才,當然是你行。
” 譚意哥道:“也不能這麼說,他們都是些文壇宿将,用句老成凝練,逐字推敲,成句雖慢,卻可見火候,我的十四韻中,隻有一首被評在第二,一首被評在第四,一首被評在第十去了,加起來才列為魁首。
” “奪得一個魁首又能怎麼樣呢?” 譚意哥笑道:“他們這個粥會決定成立海棠詩社,每月舉行一次,輪流做東,我被舉為副社長,下個月就該我做東,在家中舉行吟詩聯唱。
” 張玉朗道:“隻可惜我那時不在,否則也可以給你來捧捧場,隻不過這都不是什麼值得高興的事呀。
” 譚意哥道:“你耐心聽下去呀,他們準備下一次把太守也邀來,因為他也雅好此道,大家準備即席為我請求脫籍。
” 張玉朗忙道:“他們能夠說得動嗎?” 譚意哥道:“絕對沒有問題,因為他們準備邀我的老師陸象翁老爺子出面擔任社長,魯禦史跟我兩人居副,這個詩社将來長期聯會,成為三湘地方的一大雅集,每次吟唱的詩篇,都刊刻了印集分贈各地的詩社而為三湘的盛事,這對太守的政聲也有好處,他一定高興,而詩社中有一個歌伎,究竟不是什麼好事,我想太守一定會同意的。
” 張玉朗笑道:“這倒是,京師中也有類似的集社,聽說兩位相國是主幹,有時連官家高興了也會去參加的,你的詩如果傳到京中去,說不定還會名動公卿,連官家都要召見你一下,見識一番你這位才女呢。
這樣吧,你們這次的吟稿先抄一份給我,我趁着上京之便,帶了去先為你們吹噓開來,預先打個底子。
” 譚意哥道:“魯禦史就是這個主意,你居然也想到了。
” 張玉朗笑道:“這就是先造成聲勢,做得欲罷不能,到時候太守如果不答應,就可以利用清議的力量來左右他了,這種局勢的運用,我怎麼會不懂呢。
” 譚意哥道:“我在黃太守一到任的時候,就向他請求過了,他對我很愛惜,倒是一口答應了,可是後來幾度酬酢,他發現我在場上很有用,又舍不得放我走了,這次我們動用那些斯文的清流力量,他就沒得說了。
” 張玉朗一歎道:“這也是多才之害,你若是平平庸庸的一個女孩子,他就不會留你了。
” 譚意哥道:“那也很難說,跟我同一條街上,也有幾個是官伎,做了十幾年,仍然沒湊齊贖身的官項,想要從良嫁人都辦不到,也是夠可憐的。
” 張玉朗憤然道:“這個官伎制度,也不知道是誰興起的,簡直該殺,父兄犯了法,怎麼牽累到妻女姊妹發配為官伎,來受折磨。
” 譚意哥道:“這是對做官的人一種警惕,要他們謹慎從事,不可貪墨誤民,否則就會殃及妻女家小,也是懲治貪官的一種條款,官吏牧民,嚴禁貪墨,立法的用意不為不佳。
” 張玉朗道:“你自己是身受其苦的人,怎麼會贊同這個方法呢?” 譚意哥道:“我是頂了娘的名籍,而且在娘的養育下長大,雖然承繼了她的伎籍,還是沒有受過苦,聽娘說起她少年時剛被發配入官伎養成所的情形,那才叫苦呢。
” 張玉朗道:“你縱未身受,也多少受了點影響,為什麼你不恨這種制度呢?” 譚意哥道:“因為我見過更多的做官的人,為了貪污陷害良民,輕則财産被剝奪,重則家破人亡,罪孽之深,尤為令人發指。
” 張玉朗道:“淩遲碎剮,罪上一身,不必殃及妻孥呀!這是報過于罪了。
” 譚意哥道:“一個做官的貪污,他的妻子家小,多少要負點責任,若不是家人奢侈,求過于供,他就不會貪贓枉法,那個時候享受得舒服,犯了事就應該受苦,這種情況娘身受最清楚,她在小的時候,父親做一個縣令,居然有二三十口人,還有着幾十個婢仆,若是正正當當的居官,怎麼養得活那一大家人的,她自己還記得,她是第六妾所出,姊妹兄弟有十個人,每個人都有個乳母領着,她的母親喜歡吃鴨掌,每天至少要十幾付,就得殺十幾隻鴨子,隻取其掌,其餘的鴨肉棄置了狗,這種窮奢極侈的生活,都是民脂民膏所積,小時候她不懂事,習以為常,長大後自己受了苦,她也不怨人,認為這是該受的。
” 譚意哥歎了口氣,又道:“有一次,她接了一個客人,那個客人并不富有,卻很大方,指明要她陪宿,到了房裡,卻将她拳打腳踢,毆辱一陣後,揚長而去,臨去時,說明以前被她父親害得家破人亡,他是來報複的。
” 張玉朗道:“這簡直豈有此理……” 譚意哥歎道:“娘心中并不怨恨,認為這是自己該受的,她告訴我說,朝廷立此條款;不僅是給做官的一個警惕,也是為宣民怨。
” 張玉朗道:“婉娘倒是想得深遠,我都不知道這官伎制度還有這一層作用。
” 譚意哥道:“也有受過這種報複的人,才會體會到的,隻可惜那警惕作用還是不太大,許多做官的人,對于我們視若無睹,貪者照貪,除非報應到他們身上,他們才會覺悟。
” 張玉朗憤然道:“我若是遇上了那種官兒……” 譚意哥忙道:“玉朗!你那一百件功德是受了師門之托,不可言而無信,所以我不加勸阻,而且還幫助你完成,但是你不能再做下去了,行俠仗義固然不錯,但不可違法。
” 張玉朗道:“可是法律不夠公平,使那些作奸犯科的人,逍遙法外。
” 譚意哥道:“法律是公平的,有些人行不義而未遭受懲罰,是人謀之不臧,而不是法律的漏失,再說冥冥之中,仍有天譴……” 張玉朗笑道:“那一套可騙不了我,隻有楊大年那種人才相信,什麼冥報,那是我做成的。
” 譚意哥道:“我可不這麼想,娘也說了,雖屬人為,未嘗不是天意使然,假手人為,楊大年如果沒做虧心事,你那一套就吓不了他,可見他怕的是天而不是你。
” 張玉朗道:“如果上天假手于我以行天心,就應該讓我繼續施行下去。
” 譚意哥道:“天心不是人意可以預測的,你若刻意行之,便是逆天而為了;你究竟不是神明,也不可以自己作主,代天行道。
” 張玉朗無言以對,可是心中仍有一股不平之氣,譚意哥道:“你如果看見誰作了不法之事,可以檢舉出來,告到官裡,我相信官方會給他懲罰的。
” 張玉朗道:“那需要證據,空口說白話,官中不會相信,犯法的人也不會承認的。
” 譚意哥道:“假如沒有證據,你更不能輕易施懲,萬一你冤枉了别人呢。
” 張玉朗道:“我相信不會的,我要懲誡一個人時,必是事先多方求證了,隻差沒有直接的人證或物證,就像楊大年這件強占人産的事件,如果不是我們來上這一手,他肯承認嗎?” 譚意哥道:“這件事已經做過了。
我也不便多說了。
事後我想,未必就不能平反的,徐家還有個孤兒在,仍然可以申告,州府不通,告到京裡去,徐家既然在當地務農數代,鄰近的人都可以作證的。
” 張玉朗歎道:“打官司那有這麼簡單的,一般的老百姓都怕見官,那些鄰居并非不知道實情,可是要他們到官裡去作證,他們就搖頭不敢了。
案子判下來,徐老頭也曾動過反告的主意,求鄰居們跟他到京裡去告狀,卻沒人肯去,他才活活氣死的。
” 譚意哥想想也是實情,老百姓怕見官,自古皆然,為了别人的事,迢迢千裡去為告狀作個見證,的确沒人肯幹,何況還有層顧慮,萬一告不倒,自己反而吃誣告僞證的官司,那才更為犯不着呢。
因此她深深地歎了口氣道:“玉朗,這也難怪,官府的确是令一般老百姓畏縮不前,可是也不是每個做官的都如此,也有很多平易親民的好官的。
” 張玉朗道:“這個我承認,隻是多少的問題,十官九貪,真正一清如水、愛民如子的好官又有幾個?我之所以答應師兄,代他行道江湖,也是為了這個緣故;我所報應的那些人,大多數是貪官或其家人。
” 譚意哥道:“玉朗!世界上不能沒有官,否則天下将會更亂,這一點你是必須承認的。
再者,是朝廷的俸祿太少了,論句良心話,任何一個官兒,如果他一清如水,半點不沾,完全靠朝廷的俸祿過日子的話,四品以下的官兒,五口之家,每年至少有兩個月就要餓肚子,可見官吏俸祿,已不足以養廉,那是必須要蒙混一下才能過日子了,而且也等于是勢所必然的。
” 張玉朗道:“沒有這麼糟吧,要是如此的話,還有那麼多的讀書人,拼了命去博求個出身嗎?” 譚意哥道:“我說的是真話,一位七品縣太爺,年俸才一百四十兩。
” 張玉朗道:“那會這麼少?” 譚意哥笑道:“這是明文所載,我可比你清楚。
” 張玉朗道:“好吧,就算是如此,每個月平均過日子,也有十一兩多銀子,五口之家,尚可溫飽。
” 譚意哥笑道:“一年下來的人情應酬,三班衙役的節賞,幕内師爺三節的炭敬,統應支付起來已經不夠了;何況家裡多少還得用一兩個人……” 張玉朗笑道:“這些開銷那能也算進去,那是衙門中公帑上開銷的,連縣太爺家中的油監柴米,都有公支,那一百四十兩的年俸是他的淨廉,如果公帑用得省一點,還不止此數呢。
” 譚意哥歎道:“玉朗!你這個賬就算得糊塗含混了,縣太爺養家活口,是他自己的私事,真要一清如水,就不能動支公帑,一切凡屬私人的事項,都得自己掏腰包,那隻有一種人能做,就是未仕之前,家中帶着萬貫家财來貼補的,否則很難做到一清似水,絕對清廉。
” 張玉朗道:“你這是擡,我說的清,不是這樣子算賬的,隻要居官存心不在為财,能夠為老百姓身上着想,無偏無私,就是好官。
” 譚意哥道:“這種官就太多了,至少大部份看來都是這個樣子的,因為多少總有點不幹不淨,就沒有一定的标準了,你總不能定下個尺度,說是年長公帑多少兩以上的是貪官,多少兩以下就是清官吧。
” 張玉朗笑了起來道:“意娘,你真能擡,我說過了,世事本來就不能執着不變的,隻有以自己的良心為标準,該怎麼着就怎麼着,這雖然沒有一定的尺度,但是清濁好壞,大家仍然一望而知。
” 譚意哥道:“我不是喜歡擡,我隻是說明天下事,不能由表面去看的,必須推究到内裡根本,有些事雖然道理上是對的,卻不可為,有些事,雖然情有可原,卻法無可追,就以你頂着你師兄的名義……” 張玉朗一笑道:“我知道你的目的,就是要引到這個上面來。
” 譚意哥笑道:“你倒有先見之明。
” 張玉朗道:“那還用多說嗎,你一張口,我多少已經能夠揣摸到了,無非是勸告我,盜行之不可為。
” 譚意哥道:“不!盜行義舉,非不可為,像你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