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回 楊林兵敗金雞嶺 邱瑞薦舉裴仁基

關燈
看你老人家不要替他賣命啦,我念過去之情,放你逃命,不過這殘兵敗将可得給我留下。

    ”楊林還不服,說:“好你秦瓊!拿命來!”一擺虬龍棒,催馬直取秦瓊。

    秦瓊把馬一閃,讓過了楊林和十二太保,截住隋軍的殘兵敗将,又是一場混戰,直殺到天亮。

    楊林出了山口,看看身後,除去十二太保以外,就剩下二十幾個親兵跟随,其餘的有投降的,有戰死的,有受傷的,漫山遍野到處扔的是旌旗、刀器、器皿、鑼鼓,連老楊林的金頂黃羅帳篷也給瓦崗義軍留下了。

    楊林想:我這一路打了敗仗,那三路官軍為什麼不來接應?等我回去再作道理。

    其實那三路人馬也是無能為力。

    原來,徐懋功早派王伯黨、謝映登帶兵一千,趕到虎牢關後方去騷擾,散布流言,說是瓦崗軍要搶奪虎牢關。

    尚師徒在瓦崗寨外得到報告,恐虎牢關有失,便撤兵走了。

    徐懋功又派金城、牛蓋領一千人馬趕奔虹霓關,八馬将辛文禮也把兵撤回了虹霓關。

    濟南大帥唐壁本來和隋朝就不是一條心,他奉楊林之命到瓦崗山來是不得已。

    秦瓊和唐壁過去交情不錯,他給唐壁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去,信裡說明了天下形勢,擺了唐壁的處境,勸他趁此和瓦崗山一起共圖大業。

    因此唐壁也把兵撤回了濟南。

     楊林帶着十二太保回到金堤關,越想越氣,病倒床上。

    十二家太保延醫調治,左右侍候,楊林病體稍好,命人修下告急本章,說明兵敗情由,請求朝廷火速派兵。

     昏君楊廣接到告急本章之後,吓得顔色大變。

    第二天早朝,楊廣升坐三寶殿,文武朝賀已畢,分列兩廂。

    楊廣說:“衆家愛卿!朕皇叔送來告急本章,言說:瓦崗寨聲勢浩大,皇叔兵敗,現今卧病金堤關,不知哪位将軍能替孤分憂解愁,挂帥平定瓦崗?”這時有一人出班跪倒,高舉象牙笏闆,三呼萬歲!楊廣一看,乃是長平王邱瑞。

    楊廣說:“老愛卿有何良策!”“啟奏萬歲!臣保舉一人挂帥,可平定瓦崗山之亂。

    ”“但不知你保舉何人?”“臣舉薦山馬關總兵裴仁基。

    ”“噢!你說的是鐵戟将軍裴仁基裴老将軍?”“正是!裴仁基善使一對鐵戟,六十四斤,勇冠三軍,武功蓋世。

    他有三個兒子,長子裴元龍,次子裴元虎,各使一口大鐵刀,也都武藝出衆,尤其他的三子裴元慶,勇力過人,十五歲時就能倒拔垂楊柳,十八歲時單臂力舉千斤鼎,如今已經二十歲了,他曾受紫陽真人傳授武藝,善使一對八楞梅花亮銀錘,力大錘重,無人能敵。

    依老臣看來,此子勇武不亞于天寶将軍宇文成都,況且他熟悉兵書戰策,攻殺戰守,鬥隐埋伏,用兵之道,無一不曉。

    請萬歲下旨調裴家父子進京,挂二路元帥,何愁瓦崗不平!”楊廣聽過之後,十分高興:“不是老愛卿提起,孤倒忘了。

    ”楊廣立刻命人寫了旨意,差人送往山馬關。

    裴仁基接旨之後,不敢贻誤,父子四人臨走之前,全家吃了一頓離别飯。

    裴老夫人和女兒彩霞都坐在一起。

    裴仁基隻彩霞一個女兒,愛如珍寶。

    彩霞姑娘不僅長得美貌,性格溫柔,而且知書達理。

    吃飯中間,裴仁基看看女兒,看看夫人,歎了一口氣說:“我已是六十開外的人了!此一番召見,是要我挂帥去征讨瓦崗山。

    有句俗話說得好:瓦罐難離井沿破,大将不免陣前亡。

    這一次前去,吉兇禍福難于預料。

    聖旨已下,又不能違抗。

    我們走後,望你等在家平安無事,彩霞要好生孝順你母,以免為父挂念。

    ”“爹爹隻管放心前去,吉人自有天相,母親面前孩兒自當孝順,請爹爹不必挂念!”“孩子!現在刀兵四起,兵荒馬亂,為父離去之後,你和母親在家要多加檢點。

    ”“爹爹放心,孩兒知道了!”吃完了離别飯,父子四人頂盔貫甲,戎裝整齊,帶了一百名親兵,全家灑淚而别。

    一路無話,這一天父子四人進了京城,住在迎賓館驿,先到午門報到,打聽萬歲何時召見,太監叫他先回館驿聽信,第二天太監告知:“萬歲明日在禦花園金水亭召見。

    ”爺兒四個一宿也沒有睡好覺。

    先是裴仁基令兒子演習君臣大禮,次日天明沐浴更衣,穿上朝服,由太監領着,從偏門進入皇宮,來到禦花園金水亭外。

    太監用拂塵一指:“老将軍請在此等候,待咱家啟奏聖上。

    ”“是!”太監進到亭内,不多時出來說:“萬歲傳旨,讓裴家父子金水亭上進見!”“謝恩!”裴仁基帶着三個兒子,低着頭,彎着腰,魚貫進到亭内,偷眼觀看,隻見楊廣和一個老頭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