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 楊林搜府認義女 秦瓊奉命結姻緣
關燈
小
中
大
地室之内。
楊林傳令,叫他領着到後面搜查,果然從地下室中搜出幾百名民女,把她們都帶到銀安殿上。
楊林又問:“還有多少民女,藏在何處?”“哎呀!王爺!奴才不敢瞎說,所有的都在這裡了,再沒有啦!”“既然沒有啦,你就站在一旁。
”然後楊林開始發落這些民女。
這些民女被搶進府來,受盡淩辱,吃盡苦頭,現今把她們都帶到這裡,不知道是禍是福,一個個吓得掩面啼哭。
楊林說:“你們這些女子,不必啼哭,我是靠山王楊林,知道你們都是被搶進王府的。
現今我要查對明白,放你們回家。
”羅方喊道:“别哭啦!聽王爺問話,一會兒就放你們回家。
誰要是再哭,就不放誰。
”這麼一說,果然都不哭了。
衆女子聽說要放她們回家,真是半信半疑,又驚又喜,一個個靜等着問話。
楊林把秦瓊叫過來說:“在興隆鎮收的那些狀紙呢?”“回王爺!兒都帶在這裡。
”秦瓊把幾百份狀紙放在幾案之上。
楊林命秦瓊處理此事,看一份狀紙,點一個人的名字,差不多都查對上了。
還剩下幾份狀紙無人答應,也還有一些人無有狀紙。
有狀紙無人答應的是被折磨死了,無有狀紙有人的是家裡不敢告狀,或無人告狀。
無人告狀的也問明家鄉住處,和有狀紙的一起,楊林命手下官兵分頭把她們送回家去,并責成楊升到賬房每人支付二十兩紋銀,被折磨死的每人給五十兩紋銀,命官兵按狀紙上的地址送到家去。
這些民女這可遇到青天大老爺啦,一個個給楊林磕頭,然後歡天喜地地跟随官兵走了。
楊林理畢此事,已是日色平西,覺着肚子餓了,剛要吩咐楊升備飯,忽然五太保來禀:“父王!這有一個民女沒有走!”楊林說:“叫楊升到賬房給她支銀子,命官兵送她回去也就是了。
”“回父王!這個民女說,她沒有地方去,她要親自見您告狀!”“好,把她帶來!”五太保領來一個民女,年紀大約二十二三歲,青絲高挽,銅簪别頂,身穿素服,腰紮羅裙,瓜子臉,白淨淨面皮,秀眉俊目,櫻口桃腮,舉止穩重,好一個俊俏美貌的姑娘。
她來到楊林面前,飄飄萬福,說:“犯女給王駕叩頭!”說着跪了下去。
“這位姑娘,家住哪裡,姓字名誰,有何冤枉要對本王講說?”“王爺!我冤枉啊!”這姑娘滔滔不絕把她受冤被害的經過說了一遍。
原來,這個姑娘名叫張子豔,現年二十二歲,原籍是河北涿州人氏。
她父名叫張敬忠,官拜禦史之職,在朝為官,兩袖清風,秉性剛直,敢于直谏。
張敬忠有一子張金城,坐鎮明州,身為總兵;子豔自幼聰慧,琴棋書畫,無一不精,且又能歌善舞,生就一副俊美人材,張禦史愛如掌上明珠。
隻因嶽王楊素和宇文化及專權,欺文害武,作惡多端,張敬忠在楊廣面前,參了他們一本,列舉了二十條罪狀。
這件事傳到宇文化及和楊素耳中,他們對張敬忠恨之入骨。
宇文化及竟在楊廣面前誣說張敬忠背後辱罵皇帝,對朝廷不滿,和響馬串通一氣,有謀反之意。
楊廣對宇文化及言聽計從,竟然下了一道聖旨,把張敬忠革職查辦。
宇文化及命刑部嚴刑拷打,屈打成招,定了個抄斬滅族罪。
去冬,張敬忠全家被抄斬,隻因張子豔長得美貌,宇文化及特意把她留下,送給楊素,就這樣,張子豔僥幸得存,但又落到魔掌之中。
張敬忠的兒子張金城聽說全家無端被害,遂率兵造反,自立明州王,招兵買馬,一心要推倒隋朝,給家人報仇。
嶽王楊素是個酒色之徒,想把子豔納為妃子,朝夕取樂,誰知子豔至死不從,多虧了嶽王妃盧氏把她收入内宅,侍奉王妃,楊素這才沒有得手。
張子豔每天以淚洗面,就盼着有一天逃出虎口,去找哥哥,好為父母報仇。
無奈嶽王府好比大牢,看管甚嚴,張子豔幾次逃跑都沒有成功。
她也聽說過靠山王的為人,所以今日當面伸冤。
楊林聽罷,一聲長歎說:“隋朝休矣!”他對張子豔的遭遇甚表同情,說:“子豔姑娘!不必難過,待老夫奏明天子,一定給你全家報仇就是。
”張子豔是個聰明絕頂的姑娘,她怕事情中途有變,忙說道:“聽說王駕千歲東征西讨,為朝廷操勞,并沒有娶過王妃,也無有子女。
如若王駕不嫌子豔笨拙的話,子豔情願拜您老人家為義父,不知王駕可肯收留?”楊林一聽,哈哈大笑,連說:“好!好!好!我有十三家太保,還沒有一個幹女兒,能收你作我的幹女兒,于願足矣!”張子豔聞聽,趕緊上前,恭恭敬敬給楊林拜了三拜,說:“爹爹在上,不孝女子豔拜見爹爹!”“我兒免禮!哈哈哈哈!”楊林還從來沒
楊林傳令,叫他領着到後面搜查,果然從地下室中搜出幾百名民女,把她們都帶到銀安殿上。
楊林又問:“還有多少民女,藏在何處?”“哎呀!王爺!奴才不敢瞎說,所有的都在這裡了,再沒有啦!”“既然沒有啦,你就站在一旁。
”然後楊林開始發落這些民女。
這些民女被搶進府來,受盡淩辱,吃盡苦頭,現今把她們都帶到這裡,不知道是禍是福,一個個吓得掩面啼哭。
楊林說:“你們這些女子,不必啼哭,我是靠山王楊林,知道你們都是被搶進王府的。
現今我要查對明白,放你們回家。
”羅方喊道:“别哭啦!聽王爺問話,一會兒就放你們回家。
誰要是再哭,就不放誰。
”這麼一說,果然都不哭了。
衆女子聽說要放她們回家,真是半信半疑,又驚又喜,一個個靜等着問話。
楊林把秦瓊叫過來說:“在興隆鎮收的那些狀紙呢?”“回王爺!兒都帶在這裡。
”秦瓊把幾百份狀紙放在幾案之上。
楊林命秦瓊處理此事,看一份狀紙,點一個人的名字,差不多都查對上了。
還剩下幾份狀紙無人答應,也還有一些人無有狀紙。
有狀紙無人答應的是被折磨死了,無有狀紙有人的是家裡不敢告狀,或無人告狀。
無人告狀的也問明家鄉住處,和有狀紙的一起,楊林命手下官兵分頭把她們送回家去,并責成楊升到賬房每人支付二十兩紋銀,被折磨死的每人給五十兩紋銀,命官兵按狀紙上的地址送到家去。
這些民女這可遇到青天大老爺啦,一個個給楊林磕頭,然後歡天喜地地跟随官兵走了。
楊林理畢此事,已是日色平西,覺着肚子餓了,剛要吩咐楊升備飯,忽然五太保來禀:“父王!這有一個民女沒有走!”楊林說:“叫楊升到賬房給她支銀子,命官兵送她回去也就是了。
”“回父王!這個民女說,她沒有地方去,她要親自見您告狀!”“好,把她帶來!”五太保領來一個民女,年紀大約二十二三歲,青絲高挽,銅簪别頂,身穿素服,腰紮羅裙,瓜子臉,白淨淨面皮,秀眉俊目,櫻口桃腮,舉止穩重,好一個俊俏美貌的姑娘。
她來到楊林面前,飄飄萬福,說:“犯女給王駕叩頭!”說着跪了下去。
“這位姑娘,家住哪裡,姓字名誰,有何冤枉要對本王講說?”“王爺!我冤枉啊!”這姑娘滔滔不絕把她受冤被害的經過說了一遍。
原來,這個姑娘名叫張子豔,現年二十二歲,原籍是河北涿州人氏。
她父名叫張敬忠,官拜禦史之職,在朝為官,兩袖清風,秉性剛直,敢于直谏。
張敬忠有一子張金城,坐鎮明州,身為總兵;子豔自幼聰慧,琴棋書畫,無一不精,且又能歌善舞,生就一副俊美人材,張禦史愛如掌上明珠。
隻因嶽王楊素和宇文化及專權,欺文害武,作惡多端,張敬忠在楊廣面前,參了他們一本,列舉了二十條罪狀。
這件事傳到宇文化及和楊素耳中,他們對張敬忠恨之入骨。
宇文化及竟在楊廣面前誣說張敬忠背後辱罵皇帝,對朝廷不滿,和響馬串通一氣,有謀反之意。
楊廣對宇文化及言聽計從,竟然下了一道聖旨,把張敬忠革職查辦。
宇文化及命刑部嚴刑拷打,屈打成招,定了個抄斬滅族罪。
去冬,張敬忠全家被抄斬,隻因張子豔長得美貌,宇文化及特意把她留下,送給楊素,就這樣,張子豔僥幸得存,但又落到魔掌之中。
張敬忠的兒子張金城聽說全家無端被害,遂率兵造反,自立明州王,招兵買馬,一心要推倒隋朝,給家人報仇。
嶽王楊素是個酒色之徒,想把子豔納為妃子,朝夕取樂,誰知子豔至死不從,多虧了嶽王妃盧氏把她收入内宅,侍奉王妃,楊素這才沒有得手。
張子豔每天以淚洗面,就盼着有一天逃出虎口,去找哥哥,好為父母報仇。
無奈嶽王府好比大牢,看管甚嚴,張子豔幾次逃跑都沒有成功。
她也聽說過靠山王的為人,所以今日當面伸冤。
楊林聽罷,一聲長歎說:“隋朝休矣!”他對張子豔的遭遇甚表同情,說:“子豔姑娘!不必難過,待老夫奏明天子,一定給你全家報仇就是。
”張子豔是個聰明絕頂的姑娘,她怕事情中途有變,忙說道:“聽說王駕千歲東征西讨,為朝廷操勞,并沒有娶過王妃,也無有子女。
如若王駕不嫌子豔笨拙的話,子豔情願拜您老人家為義父,不知王駕可肯收留?”楊林一聽,哈哈大笑,連說:“好!好!好!我有十三家太保,還沒有一個幹女兒,能收你作我的幹女兒,于願足矣!”張子豔聞聽,趕緊上前,恭恭敬敬給楊林拜了三拜,說:“爹爹在上,不孝女子豔拜見爹爹!”“我兒免禮!哈哈哈哈!”楊林還從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