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 楊林搜府認義女 秦瓊奉命結姻緣

關燈
羅士信往前跑着,忽然迎面出現一條河攔住去路。

    官兵們一看高興了,大喊:“羅士信!快投降吧!前面就是河,看你還往哪兒跑!”他們不知道,羅士信看見河水,比他們還要高興。

    因為羅士信的水性最好。

    他跑到河邊,一頭就跳進河裡。

    官兵追到河邊,唐璧命人往水裡放箭。

    羅士信順着河底往前遊,這條河通到城外護城河,城牆下有個水洞,安着栅欄。

    栅欄是鐵條編的,一般人到這裡是無法過去的。

    羅士信力大無比。

    他遊到這裡,碰到栅欄,就用手把住鐵條,雙臂用力把鐵條掰彎,然後從彎處鑽了出去,遊到城外護城河對岸,一蹿身跳到岸上,提着大鐵槍,漫無目的地跑了起來。

    這時候,城裡的官兵還往水裡放箭哪。

     羅士信跑了一天又一天,渴了找個河灣喝點水,餓了看見吃的拿起就吃,人家看他那模樣也不敢惹他,困了找個山林僻靜處倒頭就睡。

    也不知道跑出去有多遠了,這一天又鑽進一座大山,但見山嶺重疊,怪石橫生,連個人家也看不見。

    天黑時,他走到一座山崖上邊,實在跑不動了,就倒在石崖上睡着了。

    一覺醒來,天已大亮。

    他覺得頭昏腦脹,四肢酸疼,稍微活動了一下,翻身還想再睡。

    這時突然聽見山崖下邊有馬蹄聲,再聽:還有人高喊:“秦瓊!我看你哪裡走?”羅士信一驚,一翻身就坐了起來:這不是說我哥哥嗎?他探頭順聲音往崖下觀看,見前邊一匹馬,馬鞍橋上一員大将,全身戎裝,手提大槍,正是哥哥秦瓊,背後追趕的也是一員大将,鳳翅盔,金鎖連環甲,大紅戰袍,胯下騎一匹大青馬,名叫千裡一陣風。

    隻見他手中端着五金摺鐵寶刀,寒光閃閃,逼人二目。

    此人颔下一部花白胡須,足有六十歲年紀,滿臉殺氣,正緊追秦瓊。

    羅士信看罷,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秦瓊随楊林進京見駕,秦瓊本不願去,可是又不能推辭,隻好勉強動身。

    在路上秦瓊滿腹心事,他挂念程咬金、尤俊達兩個兄弟被押,不知徐懋功搭救他們沒有?又不知自己家裡如何,真是憂心如焚,可是表面上還得裝作無事一般。

    就這樣一站一站地往前走,這一天,來到離長安不遠的興隆鎮上。

    秦瓊和十二家太保陪着楊林用過晚飯,正在房中閑談,忽聽外面喊聲一片,楊林一愣,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

    他叫秦瓊到外面看看。

    秦瓊奉命來到外邊,隻見滿地跪的都是老百姓,多數都是年邁的人,一個個頭頂狀紙,跪在那裡哭泣。

    官兵們拿着武器,正在轟趕他們。

    秦瓊把官兵喝退,問那些老百姓。

    “你們這是幹什麼呀?”有一個老者回答:“這位軍爺有所不知,我們都是京城左近的安善良民,奉公守法。

    可是,嶽王楊素,依仗權勢,把我的女兒搶入王宮,逼她習歌學舞。

    我的女兒不從,被活活打死,抛屍郊野。

    小老兒無奈,進京告狀,卻被官府攆了出來。

    我聽說靠山王公正無私,來京見駕,所以不避兇險,在此伸冤,望軍爺把我的狀紙呈交王爺,我一家七口不忘大恩!”老頭說罷又哭又磕頭。

    秦瓊聽完這番話後,甚為老頭抱不平。

    他又問另一個老太太:“老媽媽為了何事?”老太太也哭訴道:“我是京西趙家莊人氏,丈夫早年去世,隻留下我母女二人。

    我女兒名叫小芳,現年一十九歲,前些時被嶽王楊素搶入王府,至今生死不知,下落不明。

    我到王府找過多次,都讓門上的官兵打回,無處伸冤告狀。

    聽說靠山王爺鐵面無私,因此前來告狀,望軍爺容我見王爺一面,訴訴冤屈,死也瞑目了。

    ”秦瓊又問了幾個人,幾乎都是女兒、孫女被搶的事,異口同聲都要告楊素。

    秦瓊安慰大家一番,然後進來把外邊的情況禀告了楊林。

    靠山王楊林聞聽之後,須眉皆奓。

    他當即在衆太保圍擁之下,親自來到外邊。

    告狀的老百姓雖然不認識楊林,但一看這氣派,這穿戴,也就知道了,于是異口同聲:“王駕千歲!給小民作主啊!”大家都跪着向前爬行,官兵趕緊擋住。

    楊林一擺手止住官兵,然後叫秦瓊收了幾份狀紙,他略一看過,即令:“羅方!薛亮!你們把所有的狀子都給我收上來,并把這些百姓的姓名、住處留下,叫他們五天後到城内靠山王府去聽信兒。

    并每人發給五兩紋銀,叫他們先回去吧!”“遵命!”羅方、薛亮把楊林的話告訴告狀的百姓,百姓們不禁高呼:“千歲!千千歲!” 楊林一夜沒有睡好。

    他暗自埋怨楊素:三弟!你怎麼不想想,自古以來,曆朝曆代都是亡在你們這種人手裡。

    可惜我們楊家竟然出了這麼多豬狗不如的東西。

    此次我進京之後,一定要重整朝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