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一點精神(2)
關燈
小
中
大
衰,改業為正經規矩商人。
或帶劍從軍,參加各種内戰,犧牲死去。
或因犯案離鄉,漂流無蹤。
在日月交替中,地方人物新陳代謝,風俗習慣日有不同。
因此到近年來,遊俠者精神雖未絕,所有方式已大大有了變化。
在那萬山環繞的小小石頭城中,田三怒的姓名,已逐漸為人忘卻,少年子弟中有從圖書雜志上知道“飛将軍”,“小黑炭”,“美人魚”等人的事業,卻不知道田三怒是誰。
當年田三怒得力助手之一,到如今還好好存在,為人依然豪俠好客,待友以義,在苗民中稱領袖,這人就是去年使湘西發生問題,迫何鍵去職,使湖南政治得一轉機的龍雲飛。
二十年前眼目精悍,手腳麻利,勇敢如豹子,輕捷如猿猴,身體由城牆頭倒擲而下,落地時尚能作矮馬樁姿勢。
在街頭與人決鬥,殺人後下河邊去洗手時,從從容容如毫不在意。
現在雖尚精神矍铄,面目光潤,但已白發臨頭,謙和寬厚如一長者。
回首昔日,不免有英雄老去之慨! 這種遊俠者精神既浸透了三廳子弟的腦子,所以在本地讀書人觀念上也發生影響。
軍人政治家,當前負責收拾湘西的陳老先生,年過六十,體氣精神,猶如三十許青年壯健,平時律己之嚴,馭下之寬,以及處世接物,帶兵從政,就大有遊俠者風度。
少壯軍官中,如師長顧家齊、戴季韬輩,雖受近代化訓練,面目文弱和易如大學生,精神上多因遊俠者的遺風,勇鸷慓悍,好客喜弄,如太史公傳記中人。
詩人田星六,詩中就充滿遊俠者霸氣。
山高水急,地苦霧多,為本地人性格形成之另一面。
遊俠者精神的浸潤,産生過去,且将形成未來。
§§§第2節雜談 (中國人長于什麼?是很多禮貌。
) 中國人,不善于“幽默”,有吾家博士說過,還有其他人也說過。
倘若是人人真的莽撞直率,也不算頂無趣吧。
可惜者是倒并不如此。
中國人長于什麼?是很多禮貌。
“凡事不負責”,“走小路”,種種形成其他為君子。
中國的君子,真不少!在新的時代下生存的又有新的君子,不很有人注意過。
但這類君子,無往而不宜,“和氣”,“親密”,“忠厚”,頗為世所喜。
有人研究新的道德者,可師法這新君子。
在友中,我曾在心上深深佩服有着幾個人。
面上若北京城鋪子中人物,常是笑容可掬,似乎到處全可以同人拜把,心則很不易觀察。
到人面前說着各樣頗易于動聽的話,回頭又恨之若不難于生食其人之肉者,是這類新君子伎倆。
此不過伎倆之一種而已,其餘還很多。
欲罵一個人,又不敢,則在另一件事向另一人說,這又是一種頗好本事。
毀人于有意而無形中,自己不失為君子,聰明哉。
從這事上可以見我們民族的禮貌是怎樣的可貴可愛(?)! 這禮貌也可以說是幽默吧。
在文學的界域裡,也有這類同樣的情形。
卑卑不足道者多數是于自己無關。
到自己——假說一個小小比喻吧——要人幫忙,禮貌出來了。
我是那麼常常想:中國人,若果是人人都帶一種大憨子脾氣,大家真能在他興味上說出那衷心欲說的話語,看看我們的文藝批評情形将成什麼現象!可以說者,因“禮貌”而默默,不必說的又因“禮貌”而也得吹吹:結果成了今日的樣子。
講禮貌,凡事明利害,在一種全為禮貌支配下的社會情形中,一些人就自然而然成了一種中心人物了。
在另一種事業上可以證明這禮貌之不可缺者是作畫的人怎麼就能成名。
此時中國的人欲作藝術家或文學家麼?你去先把生活的藝術學成,再來動手作作你的事業吧。
你能活動于某一種階級間,這所靠的武藝并不是真的某種藝術。
這年頭誰要真純藝術幹嗎?所謂有禮貌的世界者,乃把一切維持到一種不很忠實的“面子”下頭之謂:懂怎樣去使人顧全到你的“面子”,不拘欲作什麼都很容易了。
看看我們近來的畫家,有那個專心一意去作顔色生涯忽略了待人接物而能悠然活着下來的麼?活且不讓,還可以給社會同情麼? 因習慣,大家似乎都學得聰明伶俐可愛,發現憨人就互相告語。
憨人不太多,又似乎常常使這類君子感到寂寞了。
憎着這人這事這時代,不敢明于評論,因此便以為忘了利害去說的人是憨子,君子本色固如是矣。
愛人不算是醜事,但倘若有人說到某某人可愛,這情形若為新君子所知者,更有嘲笑!這仿佛是本人如何有識而笑着的人是如何卑鄙淺陋的樣子,故笑之若不足,猶可以于茶餘飯後作談助。
這世界,實應在各人身上講求趨吉避兇法子的世界,勇于自表者便是呆子,多麼可笑呵! 君子的“笑”“罵”,是我在許多地方就領略過了。
為這事隻有痛心。
然而我一面為我中國聰明人的舉目皆是以為可賀。
外國人這時不正有許多在說俄國人是瘋子而誇獎黃色人講禮貌麼? §§§第3節中國人的病 (對一切事皆有從死裡求生的精神,對病人狂人永遠取不合作态度。
) 國際上流行一句對中國很不好的批評:“中國人極自私。
”
或帶劍從軍,參加各種内戰,犧牲死去。
或因犯案離鄉,漂流無蹤。
在日月交替中,地方人物新陳代謝,風俗習慣日有不同。
因此到近年來,遊俠者精神雖未絕,所有方式已大大有了變化。
在那萬山環繞的小小石頭城中,田三怒的姓名,已逐漸為人忘卻,少年子弟中有從圖書雜志上知道“飛将軍”,“小黑炭”,“美人魚”等人的事業,卻不知道田三怒是誰。
當年田三怒得力助手之一,到如今還好好存在,為人依然豪俠好客,待友以義,在苗民中稱領袖,這人就是去年使湘西發生問題,迫何鍵去職,使湖南政治得一轉機的龍雲飛。
二十年前眼目精悍,手腳麻利,勇敢如豹子,輕捷如猿猴,身體由城牆頭倒擲而下,落地時尚能作矮馬樁姿勢。
在街頭與人決鬥,殺人後下河邊去洗手時,從從容容如毫不在意。
現在雖尚精神矍铄,面目光潤,但已白發臨頭,謙和寬厚如一長者。
回首昔日,不免有英雄老去之慨! 這種遊俠者精神既浸透了三廳子弟的腦子,所以在本地讀書人觀念上也發生影響。
軍人政治家,當前負責收拾湘西的陳老先生,年過六十,體氣精神,猶如三十許青年壯健,平時律己之嚴,馭下之寬,以及處世接物,帶兵從政,就大有遊俠者風度。
少壯軍官中,如師長顧家齊、戴季韬輩,雖受近代化訓練,面目文弱和易如大學生,精神上多因遊俠者的遺風,勇鸷慓悍,好客喜弄,如太史公傳記中人。
詩人田星六,詩中就充滿遊俠者霸氣。
山高水急,地苦霧多,為本地人性格形成之另一面。
遊俠者精神的浸潤,産生過去,且将形成未來。
§§§第2節雜談 (中國人長于什麼?是很多禮貌。
) 中國人,不善于“幽默”,有吾家博士說過,還有其他人也說過。
倘若是人人真的莽撞直率,也不算頂無趣吧。
可惜者是倒并不如此。
中國人長于什麼?是很多禮貌。
“凡事不負責”,“走小路”,種種形成其他為君子。
中國的君子,真不少!在新的時代下生存的又有新的君子,不很有人注意過。
但這類君子,無往而不宜,“和氣”,“親密”,“忠厚”,頗為世所喜。
有人研究新的道德者,可師法這新君子。
在友中,我曾在心上深深佩服有着幾個人。
面上若北京城鋪子中人物,常是笑容可掬,似乎到處全可以同人拜把,心則很不易觀察。
到人面前說着各樣頗易于動聽的話,回頭又恨之若不難于生食其人之肉者,是這類新君子伎倆。
此不過伎倆之一種而已,其餘還很多。
欲罵一個人,又不敢,則在另一件事向另一人說,這又是一種頗好本事。
毀人于有意而無形中,自己不失為君子,聰明哉。
從這事上可以見我們民族的禮貌是怎樣的可貴可愛(?)! 這禮貌也可以說是幽默吧。
在文學的界域裡,也有這類同樣的情形。
卑卑不足道者多數是于自己無關。
到自己——假說一個小小比喻吧——要人幫忙,禮貌出來了。
我是那麼常常想:中國人,若果是人人都帶一種大憨子脾氣,大家真能在他興味上說出那衷心欲說的話語,看看我們的文藝批評情形将成什麼現象!可以說者,因“禮貌”而默默,不必說的又因“禮貌”而也得吹吹:結果成了今日的樣子。
講禮貌,凡事明利害,在一種全為禮貌支配下的社會情形中,一些人就自然而然成了一種中心人物了。
在另一種事業上可以證明這禮貌之不可缺者是作畫的人怎麼就能成名。
此時中國的人欲作藝術家或文學家麼?你去先把生活的藝術學成,再來動手作作你的事業吧。
你能活動于某一種階級間,這所靠的武藝并不是真的某種藝術。
這年頭誰要真純藝術幹嗎?所謂有禮貌的世界者,乃把一切維持到一種不很忠實的“面子”下頭之謂:懂怎樣去使人顧全到你的“面子”,不拘欲作什麼都很容易了。
看看我們近來的畫家,有那個專心一意去作顔色生涯忽略了待人接物而能悠然活着下來的麼?活且不讓,還可以給社會同情麼? 因習慣,大家似乎都學得聰明伶俐可愛,發現憨人就互相告語。
憨人不太多,又似乎常常使這類君子感到寂寞了。
憎着這人這事這時代,不敢明于評論,因此便以為忘了利害去說的人是憨子,君子本色固如是矣。
愛人不算是醜事,但倘若有人說到某某人可愛,這情形若為新君子所知者,更有嘲笑!這仿佛是本人如何有識而笑着的人是如何卑鄙淺陋的樣子,故笑之若不足,猶可以于茶餘飯後作談助。
這世界,實應在各人身上講求趨吉避兇法子的世界,勇于自表者便是呆子,多麼可笑呵! 君子的“笑”“罵”,是我在許多地方就領略過了。
為這事隻有痛心。
然而我一面為我中國聰明人的舉目皆是以為可賀。
外國人這時不正有許多在說俄國人是瘋子而誇獎黃色人講禮貌麼? §§§第3節中國人的病 (對一切事皆有從死裡求生的精神,對病人狂人永遠取不合作态度。
) 國際上流行一句對中國很不好的批評:“中國人極自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