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人生有何意義(7)
關燈
小
中
大
提了一卷行李,出了北京前門的車站,呆頭呆腦在車站前面廣坪中站了一會。
走來一個拉排車的,高個子,一看情形知道我是個鄉巴佬,就告給我可以坐他的排車到我所要到的地方去。
我相信了他的建議,把自己那點簡單行李,同一個瘦小的身體,擱到那排車上去,很可笑的讓這運貨排車把我拖進了北京西河沿一家小客店,在旅客簿上寫下——沈從文年二十歲學生湖南鳳凰縣人便開始進到一個使我永遠無從畢業的學校,來學那課永遠學不盡的人生了。
到達三天後,我又由一個在農業大學讀書的黃表弟,陪送我遷入前門附近不遠楊梅竹斜街酉西會館一個窄小房間裡,暫時安頓下來。
北京當時南城一帶,有上百成千大小不等的“會館”,都是全國各省各州府沿襲明清兩代科舉制度,為便利入京會試、升學,和留京候差大小官吏而購地建成的。
大如“西湖會館”,内中寬廣宏敞,平時可免費留住百十個各自開火的家庭。
附近照例還另外有些房産出租給商人,把年租收入作維持會館修補經費開銷。
我遷入的是由湘西所屬辰沅永靖各府十八縣私人捐款籌建的,記得當時正屋一角,就還留下花垣名士張世準老先生生前所作百十塊梨木刻的書畫闆片,附近琉璃廠古董商,就經常來拓印。
書畫風格看來,比湖南道州何紹基那種肥蠕蠕的字還高一着。
此外辛亥以後袁世凱第一任總統時,由熊希齡主持組成的第一任“名流内閣”,熊就是我的小同鄉,在本城正街上一個裱畫店裡長大的。
初次來京會試,也就短期住在這個小會館裡,會試中舉點翰林後,才遷入湖廣會館。
尚有我的父親和同鄉一個阙耀翔先生,民三來京同住館中一個房間裡,充滿革命激情,悄悄組織了個“鐵血團”,企圖得便謀刺大總統袁世凱。
兩人都是大少爺出身,阙還是初次出遠門,語言露鋒芒,不多久,就被當時的偵緝隊裡眼線知道了消息。
我的父親原是個老譚的戲迷,那天午飯後去看戲時,阙耀翔先生被幾個偵緝隊捉去。
管理會館那個金姓遠親,趕忙跑到戲院去通知我父親。
他知道情形不妙,不宜再返回住處。
金表親和幫會原有些關系,就和他跑到西河沿打磨廠一個跑熱河的镖局,花了筆錢,換了身衣服,帶上镖局的紅色“通行無阻”的包票,雇了頭騾車,即刻出發跑了。
因為和熱河都統姜桂題、米振标是舊識,到了熱河後得到庇護,隐姓埋名,且和家中斷絕了消息,在赤峰建平兩縣作了幾年科長,還成了當地著名中醫。
直到“五四”那年,才由我那賣畫為生的哥哥,萬裡尋親,把父親接回湘西,在沅陵住下。
至于那個阙先生,據說被捉去問明情形,第二天就被綁到天橋槍斃了。
我初初來時,在這個會館裡住下,聽那個金姓遠親叙述十年故事,自然漩起了種種感情,等于上了回嶄新的曆史課。
當時宣統皇帝已退位十二年,袁世凱皇帝夢的破滅,亦有了好幾年,張勳複辟故事也成了老北京趣聞。
經過“五四”運動一場思想革命,象征滿清皇權尊嚴的一切事事物物,正在我住處不遠前門一條筆直大街上,當成一堆堆垃圾加以掃蕩。
到京不久,那個在農業大學習園藝的表弟,帶我去過宣内大街不遠那個京師圖書分館閱覽室參觀過一次。
以後時間已接近冬天,發現那個小小閱覽室,不僅有幾十種新報刊,可以随意取讀,還有取暖飲水等設備,方便群衆。
這事對我說來可格外重要。
因為我随身隻有一件灰藍布夾衫,即或十月裡從農大同鄉方面,借來了件舊毛繩裡衣,在北京過冬,可還是一件麻煩事。
住處距宣武門雖比較遠,得走廿來分鐘灰塵仆仆的泥土路,不多久,我就和宣内大街的“京師圖書館”與“小市”相熟,得到閱書的種種便利了。
特别是那個冬天,我就成了經常在大門前等待開門的窮學生之一,幾乎每天都去那裡看半天書,不問新舊,凡看得懂的都翻翻。
所以前後幾個月内,看了不少的書,甚至于影響到此後大半生。
消化吸收力既特别強,記憶力又相當好,不少圖書雖隻看過一二次,記下了基本内容,此後二三十年多還得用。
走來一個拉排車的,高個子,一看情形知道我是個鄉巴佬,就告給我可以坐他的排車到我所要到的地方去。
我相信了他的建議,把自己那點簡單行李,同一個瘦小的身體,擱到那排車上去,很可笑的讓這運貨排車把我拖進了北京西河沿一家小客店,在旅客簿上寫下——沈從文年二十歲學生湖南鳳凰縣人便開始進到一個使我永遠無從畢業的學校,來學那課永遠學不盡的人生了。
到達三天後,我又由一個在農業大學讀書的黃表弟,陪送我遷入前門附近不遠楊梅竹斜街酉西會館一個窄小房間裡,暫時安頓下來。
北京當時南城一帶,有上百成千大小不等的“會館”,都是全國各省各州府沿襲明清兩代科舉制度,為便利入京會試、升學,和留京候差大小官吏而購地建成的。
大如“西湖會館”,内中寬廣宏敞,平時可免費留住百十個各自開火的家庭。
附近照例還另外有些房産出租給商人,把年租收入作維持會館修補經費開銷。
我遷入的是由湘西所屬辰沅永靖各府十八縣私人捐款籌建的,記得當時正屋一角,就還留下花垣名士張世準老先生生前所作百十塊梨木刻的書畫闆片,附近琉璃廠古董商,就經常來拓印。
書畫風格看來,比湖南道州何紹基那種肥蠕蠕的字還高一着。
此外辛亥以後袁世凱第一任總統時,由熊希齡主持組成的第一任“名流内閣”,熊就是我的小同鄉,在本城正街上一個裱畫店裡長大的。
初次來京會試,也就短期住在這個小會館裡,會試中舉點翰林後,才遷入湖廣會館。
尚有我的父親和同鄉一個阙耀翔先生,民三來京同住館中一個房間裡,充滿革命激情,悄悄組織了個“鐵血團”,企圖得便謀刺大總統袁世凱。
兩人都是大少爺出身,阙還是初次出遠門,語言露鋒芒,不多久,就被當時的偵緝隊裡眼線知道了消息。
我的父親原是個老譚的戲迷,那天午飯後去看戲時,阙耀翔先生被幾個偵緝隊捉去。
管理會館那個金姓遠親,趕忙跑到戲院去通知我父親。
他知道情形不妙,不宜再返回住處。
金表親和幫會原有些關系,就和他跑到西河沿打磨廠一個跑熱河的镖局,花了筆錢,換了身衣服,帶上镖局的紅色“通行無阻”的包票,雇了頭騾車,即刻出發跑了。
因為和熱河都統姜桂題、米振标是舊識,到了熱河後得到庇護,隐姓埋名,且和家中斷絕了消息,在赤峰建平兩縣作了幾年科長,還成了當地著名中醫。
直到“五四”那年,才由我那賣畫為生的哥哥,萬裡尋親,把父親接回湘西,在沅陵住下。
至于那個阙先生,據說被捉去問明情形,第二天就被綁到天橋槍斃了。
我初初來時,在這個會館裡住下,聽那個金姓遠親叙述十年故事,自然漩起了種種感情,等于上了回嶄新的曆史課。
當時宣統皇帝已退位十二年,袁世凱皇帝夢的破滅,亦有了好幾年,張勳複辟故事也成了老北京趣聞。
經過“五四”運動一場思想革命,象征滿清皇權尊嚴的一切事事物物,正在我住處不遠前門一條筆直大街上,當成一堆堆垃圾加以掃蕩。
到京不久,那個在農業大學習園藝的表弟,帶我去過宣内大街不遠那個京師圖書分館閱覽室參觀過一次。
以後時間已接近冬天,發現那個小小閱覽室,不僅有幾十種新報刊,可以随意取讀,還有取暖飲水等設備,方便群衆。
這事對我說來可格外重要。
因為我随身隻有一件灰藍布夾衫,即或十月裡從農大同鄉方面,借來了件舊毛繩裡衣,在北京過冬,可還是一件麻煩事。
住處距宣武門雖比較遠,得走廿來分鐘灰塵仆仆的泥土路,不多久,我就和宣内大街的“京師圖書館”與“小市”相熟,得到閱書的種種便利了。
特别是那個冬天,我就成了經常在大門前等待開門的窮學生之一,幾乎每天都去那裡看半天書,不問新舊,凡看得懂的都翻翻。
所以前後幾個月内,看了不少的書,甚至于影響到此後大半生。
消化吸收力既特别強,記憶力又相當好,不少圖書雖隻看過一二次,記下了基本内容,此後二三十年多還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