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人生有何意義(3)

關燈
上星期下午,我過呈貢去看孩子,下車時将近黃昏,騎上了一匹栗色瘦馬,向西南田埂走去。

    見西部天邊,日頭落處,天雲明黃媚人,山色凝翠堆藍。

    東部長山尚反照夕陽餘光,剩下一片深紫。

    豆田中微風過處,綠浪翻銀,蘿蔔花和油菜花黃白相間,一切景象莊嚴而兼華麗,實在令人感動。

    正在馬上凝思時空,生命與自然,曆史或文化,種種意義,俨然用當前一片光色作媒觸劑,引起了許多奇異感想。

    忽然有兩匹馬從身後趕上,超過我馬頭不遠,又依然慢下來了。

    馬上兩個二十歲左右大學生模樣女子,很快樂的一面咬嚼酸梨,一面談笑,說的是你吃三個我吃五個一類的話語。

    末後在前面一個較胖一點的,忽回頭把個水淋淋的梨骨猛然向同伴抛去。

    同伴笑着一閃,那梨骨就不偏不斜打在我的身上。

    兩個女學生一聲不響,卻笑嘻嘻的趕馬向前跑了。

    那馬夫像嘲笑又好像安慰我,“那是學生”。

    我知道,這是學生——把眼前自然景物和人事情形兩相對照,使我感覺一種極其痛苦的印象,許多日以來不能去掉。

    一個人天生兩隻眼睛一張嘴,意思正似乎要我們多看少吃。

    這些近代女子做的事,竟恰恰像有意在違反自然的恩惠! ××也是一個大學生,年紀二十二歲,在國立大學二年級。

     關于讀書事,連她自己也不大明白,為什麼就入了大學英文系。

     功課還能及格,有一兩門學科教員特别認真,就借同學筆記抄抄,寫報告時也能勉強及格。

    家庭經濟情況和愛好性情來說,她屬于中産階級的近代型女子,樣子還相當好看,衣服又能夠追随風氣,所以在學校就常有男同學稱她為“美人”。

    用“時代輪子轉動了,我們一同漂流到這山國來”一類庸俗句子起始,寫一些雖帶做作氣還不失去青春的熱與香的信件。

    可是學校的書本和同學的殷勤都并不引起她多少興趣。

    她需要的隻是玩一玩,此外都不大關心。

     出門時也歡喜穿幾件比較好看時興的衣服,打扮得體體面面,雖給人一個漂亮印象,宿舍中衣被可零亂而無秩序。

    金錢大部分用在吃食,最小部分方用來買書。

    她也學美術,曆史,生物學,這一切知識都似乎隻能同考試發生關系,決不能同生活發生關系。

     也努力學外國文,最大目的,隻是能說話同洋人一樣,得人贊美,并不想把它當成一個向人類崇高生命追求探索工具。

    做人無信心,無目的,無理想,正好像二十年前有人為她們争求解放,已解放了,但事實上她并不知道真正要解放的是什麼。

    因此在年齡相差不多的女同學中,最先解放了一個胃口,随時都需要吃,随處都可以吃。

     俨若每天任何一時都能夠用食物填塞到胃囊中,表示消化力之強,同時象征生命正是需要最少最少的想象,需要最多最多實際事物的年齡。

    想起她們那個還待解放或已解放的“性”,以及并無機會也好像不大需要解放的“頭腦”,使人默然了。

    若想起這種青年女子,在另一時社會上還稱她們為“摩登女郎”,能煽起有教養紳士青春的熱,找回童年的夢,會覺得這個社會退化的可怕。

     這正是另外一種類型,大凡家中有三五個子侄親友的,總可以在其中發現那麼一個女孩子,引起感想是這些女人舊知識學不了,新知識說不上,一眼看去還好,可不許人想想好在那裡。

     從這種類型女子說來,上帝真像有點草率處,使人想要詢問,“老天爺,你究竟拿的是個什麼主意,你是在有計劃故意來試驗訓練男子?還是在無目的而任性情形中改造女人?”如果我們不宜把這問題牽引到“上帝”方面去,那就得承認這是“現代教育” 的特點,隻要她們讀書,照二十年前習慣讀書。

    讀什麼書?有什麼用?誰都不大明白。

    作教育部長或大學教授的,作家長的,且似乎也永遠不必需對這問題明白,或提出一些明智有益的意見。

     科學工作方面,我們雖然已經承認了豆類栽培可以發現遺傳定律,稻棉可以用雜交法育種,即在犬與鴿子身上,也知道采取了一個較新觀點,加以訓練。

    對于人的教育,尤其是和民族最有關系的女子教育,一直到如今還脫不了在因習的自然狀态下進行。

    這并不是人的蠢笨,實在是負責者懶惰與無知的表現! 這種現代教育的特點,如果不能引起當局的關心,有計劃的來勇敢改造,我們就得自己想辦法。

    這同許多問題差不多,總得有個辦法,方能應付“明天”和“未來”。

    對婦女本身幸福快樂言,若知道關心明天和未來,也方能夠把生命有個更合理更有意思的安排。

     現代教育特點事實上應當稱為弱點,改造運動必需從修正這個弱點着手。

    修正方法消極方面是用禮貌節制她們的“胃部”,積極方面是用書本訓練她們的“腦子”。

    一個“摩登女郎”的新的含義,應當是在飲食方面明白自制,在自然美方面還能夠有興緻欣賞,且知道把從書本吸收的一切人類廣泛知識,看成是生命存在的特别權利,不僅僅當作學校或爸爸派定義務。

    擴大母性愛,對人類崇高美麗觀念或現象充滿敬慕與傾心,對是非好惡反應特别強,對現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