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日曆·花瓶·熱帶魚
關燈
小
中
大
子,前後還不到三分鐘,已被那男女兩位主角,很不客氣地,當他是種“奇貨”,而把他“囤積”了起來!
哈哈!這真像一艘三萬噸的郵船,無端打翻到了小河裡!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說出來,真是很可笑的,原來對方這家“芳鄰”,在某種性質的營業上,卻是魯平的“同行”。
他們預知魯平住在這裡,又預先摸透了魯平那種專門“趁火打劫”的性情。
因此,他們特地為他而設就這一種小金魚缸的圈套,“專候”着這位“貴賓”!他們預料到這位“貴賓”,見到了這一件神奇的“古玩”,一定要加以“賞鑒”;而且一定要神經過敏地自投羅網。
哈!果然不出所料,這一位自命最聰明的人物,居然輕輕易易,大步踏進了這聰明的圈套! 這事情的最後一幕,魯平雖然仍舊仗着他的不可捉摸的機智,安然脫身,并無“損失”——這裡該要聲明:當然!他在回來時,他并沒有收到那些粉紅色而帶玫瑰香的鈔票。
——但在他的生平的活動史上,卻已永遠留下了最可笑的失敗的一頁! 讓我再把筆尖從回憶中收回來吧! 這時候,魯平呆望着對方四十三号三層陽台上的熱帶魚箱,他的腦内,不期而然,反映出了以前的這件失敗史。
他明知眼前的事,決不會是“舊瓶裝新酒”,但無論如何,他覺得對方把這些“日曆”“熱帶魚箱”等的東西,一一陳列到陽台上去,決不會毫無作用,那是可以斷言的。
寫到這裡,筆者又要請求讀者注意:眼前的魯平,卻已不是以前青年時代的魯平。
此時,他的年齡,已經達于中年的高峰。
他的閱曆,既已較前增長;當然他的性情,也不像青年時代的那樣“火暴”。
為此,他對這萍村中所發生的種種怪異事件,并不打算采取急進的态度,他隻仿效着那些所謂“國際觀察家”,沉機觀變,靜待這事件的自然發展。
又到了下一天,這天,魯平望見村道裡面,推進了一輛百貨公司的三輪送貨車,車子上,載着一對美麗的鹦鹉,連同兩座鍍鎳的架子,停在對方四十三号的門口,未及半小時,他見這一對鹦鹉,又高高陳列到了對方的三層陽台上。
哈!這一座小小的陽台,真的,成了一個小小的博覽會了。
這一天的新陳列品,除了那對鹦鹉以外,那熱帶魚箱卻已收去。
在那礬石面的小茶桌上,另外又供上了一個絕精緻的琺琅磁瓶,瓶内,插着一大簇各色間雜的折枝杜鵑花。
魯平雖然并不是一個莳花專家,但對于花木,卻有相當的癖好。
他細看這些杜鵑花,都是一些難得的名種;他覺得把這好好的盆栽植物,無端摧殘下來而插在瓶裡,這未免非常可惜!他這樣想着,同時他腦海裡,陡然又觸發了一種絕對奇異的思想;由這思想,又使他推起了無限的疑雲。
原來,他暗忖:自己到這萍村中來租屋,用的是“畫師俞石屏”的名義;這“俞石屏”三字,原來“魚日平”的諧音;再将“魚日平”三字拼合起來,便成為“魯平”兩字。
如今對方陽台上,第一次,高挂出了一個日曆;第二次,先後陳列了兩座熱帶魚箱;而今天第三次,又有一個花瓶,赫然陳列出來。
試将這魚箱的“魚”,日曆的“日”,花瓶的“瓶”,三種東西合并在一處,豈非清清楚楚,成了“魚日平”三個字! 照這樣看來,自己秘密搬進這萍村裡,難道又有人已經知道了嗎?難道對方陽台上種種新奇的陳列,是和自己有關的嗎?又難道對方這種神奇的搬演,真的和若幹年前的小金魚缸,是具有相同的作用的嗎? 他再仔細一想,不禁又啞然失笑。
覺得以上的揣測,設想未免太遠,有些神經過敏。
然而,除了以上那種揣想之外,對方陽台上的那些“日曆”“魚箱”“花瓶”“鹦鹉”以及日曆上的怪異數目,凡此種種,畢竟又是什麼解釋呢? 魯平最初,以為這萍村裡的事件,一定很容易解決,決不至于會有什麼困人的難題。
不料一到了這裡,立刻就發生了許多意外的枝節;而這些枝節,每一種都是迷離惝恍,不可捉摸。
最可恨的,他覺得自己的眼前,明明攤放着許多許多可供研究的線索,然而自己眼看着這些線索,竟無法加以貫串,甚至要想從這裡面找個比較清楚些的輪廓,那也絕不可能。
這裡,魯平正在那種軟性的霧網裡面亂撞,不料,對方陽台上的神奇的表演,卻還層出不窮,而且,所變更的節目,竟也愈出愈奇——這好像那暗中搬演魔術的神奇主角,知道有人正在“欣賞”他的演出,因而他也格外賣力起來咧。
他們預知魯平住在這裡,又預先摸透了魯平那種專門“趁火打劫”的性情。
因此,他們特地為他而設就這一種小金魚缸的圈套,“專候”着這位“貴賓”!他們預料到這位“貴賓”,見到了這一件神奇的“古玩”,一定要加以“賞鑒”;而且一定要神經過敏地自投羅網。
哈!果然不出所料,這一位自命最聰明的人物,居然輕輕易易,大步踏進了這聰明的圈套! 這事情的最後一幕,魯平雖然仍舊仗着他的不可捉摸的機智,安然脫身,并無“損失”——這裡該要聲明:當然!他在回來時,他并沒有收到那些粉紅色而帶玫瑰香的鈔票。
——但在他的生平的活動史上,卻已永遠留下了最可笑的失敗的一頁! 讓我再把筆尖從回憶中收回來吧! 這時候,魯平呆望着對方四十三号三層陽台上的熱帶魚箱,他的腦内,不期而然,反映出了以前的這件失敗史。
他明知眼前的事,決不會是“舊瓶裝新酒”,但無論如何,他覺得對方把這些“日曆”“熱帶魚箱”等的東西,一一陳列到陽台上去,決不會毫無作用,那是可以斷言的。
寫到這裡,筆者又要請求讀者注意:眼前的魯平,卻已不是以前青年時代的魯平。
此時,他的年齡,已經達于中年的高峰。
他的閱曆,既已較前增長;當然他的性情,也不像青年時代的那樣“火暴”。
為此,他對這萍村中所發生的種種怪異事件,并不打算采取急進的态度,他隻仿效着那些所謂“國際觀察家”,沉機觀變,靜待這事件的自然發展。
又到了下一天,這天,魯平望見村道裡面,推進了一輛百貨公司的三輪送貨車,車子上,載着一對美麗的鹦鹉,連同兩座鍍鎳的架子,停在對方四十三号的門口,未及半小時,他見這一對鹦鹉,又高高陳列到了對方的三層陽台上。
哈!這一座小小的陽台,真的,成了一個小小的博覽會了。
這一天的新陳列品,除了那對鹦鹉以外,那熱帶魚箱卻已收去。
在那礬石面的小茶桌上,另外又供上了一個絕精緻的琺琅磁瓶,瓶内,插着一大簇各色間雜的折枝杜鵑花。
魯平雖然并不是一個莳花專家,但對于花木,卻有相當的癖好。
他細看這些杜鵑花,都是一些難得的名種;他覺得把這好好的盆栽植物,無端摧殘下來而插在瓶裡,這未免非常可惜!他這樣想着,同時他腦海裡,陡然又觸發了一種絕對奇異的思想;由這思想,又使他推起了無限的疑雲。
原來,他暗忖:自己到這萍村中來租屋,用的是“畫師俞石屏”的名義;這“俞石屏”三字,原來“魚日平”的諧音;再将“魚日平”三字拼合起來,便成為“魯平”兩字。
如今對方陽台上,第一次,高挂出了一個日曆;第二次,先後陳列了兩座熱帶魚箱;而今天第三次,又有一個花瓶,赫然陳列出來。
試将這魚箱的“魚”,日曆的“日”,花瓶的“瓶”,三種東西合并在一處,豈非清清楚楚,成了“魚日平”三個字! 照這樣看來,自己秘密搬進這萍村裡,難道又有人已經知道了嗎?難道對方陽台上種種新奇的陳列,是和自己有關的嗎?又難道對方這種神奇的搬演,真的和若幹年前的小金魚缸,是具有相同的作用的嗎? 他再仔細一想,不禁又啞然失笑。
覺得以上的揣測,設想未免太遠,有些神經過敏。
然而,除了以上那種揣想之外,對方陽台上的那些“日曆”“魚箱”“花瓶”“鹦鹉”以及日曆上的怪異數目,凡此種種,畢竟又是什麼解釋呢? 魯平最初,以為這萍村裡的事件,一定很容易解決,決不至于會有什麼困人的難題。
不料一到了這裡,立刻就發生了許多意外的枝節;而這些枝節,每一種都是迷離惝恍,不可捉摸。
最可恨的,他覺得自己的眼前,明明攤放着許多許多可供研究的線索,然而自己眼看着這些線索,竟無法加以貫串,甚至要想從這裡面找個比較清楚些的輪廓,那也絕不可能。
這裡,魯平正在那種軟性的霧網裡面亂撞,不料,對方陽台上的神奇的表演,卻還層出不窮,而且,所變更的節目,竟也愈出愈奇——這好像那暗中搬演魔術的神奇主角,知道有人正在“欣賞”他的演出,因而他也格外賣力起來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