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回 秘徑出奇仇頭斯得深山驚豔玉臂何來
關燈
小
中
大
最後的三間房屋是今春新築起來的,比較舊的屋子富麗得多。
蟾姑已用了左首的一間,右首的一間遂留給蓮姑了。
庭院十分寬敞,窗外種着許多花木,還有一座假山,奇石玲珑,境至幽靜,閑人不入的,新房是最好沒有的了。
到了吉期,龍骧寨中懸燈結彩,十分熱鬧。
楊乃光喜孜孜地做了新郎,和蓮姑交拜成儀。
大家見禮後,送入洞房。
許多部下健兒,趁此機會大吃喜酒,都是盡歡而散。
蓮姑和楊乃光正式成婚後,感情更是濃厚,常常一塊兒行走,好似膠漆不會分離。
可是李天豪是個精細的人,不久他從楊乃光、項雷部下探聽出,楊乃光乃是山西地方著名的飛賊。
便去告訴蟾姑,說蓮姑不能擇人而事,錯認楊乃光是個好人,鴉鳳非偶,深為可惜。
蟾姑知道了,心中未免有些不快。
但是木已成舟,蓮姑和楊乃光甜情蜜意的,很是和諧,他人難于啟齒。
所以也隻有悶在肚裡,不便去告訴蓮姑,也沒有去告知宇文亮。
恰巧在福建漳州地方,有個姓陳的,是天豪的老友,有好多年不見面了。
最近天豪曾到北京去一遊,逢着姓陳的族人從閩省來京,無意中在酒樓邂逅,談起那個姓陳的,方知他在前年到南洋去經商,獲得了一筆很大的橫财,現在已成暴富。
曾向人家問起李天豪消息,頗生她人之思。
天豪聽了這消息,心中不能無動,回轉龍骧寨和蟾姑商量,意欲自己動身到漳州去走一遭,借探望老友為名,暗中去聯絡他,勸他輸出家财,共圖革命大事。
因為那姓陳的娴熟武藝,也是個有志之士,自己去說服他,一定能夠成功的,好使龍骧寨對于饷械上得到資助。
蟾姑聽了也贊成她丈夫的說話,願随天豪同行。
次日天豪又去告知宇文亮,遂決定後天動身。
宇文亮設宴代二人餞行,楊乃光、蓮姑也備酒席相送。
天豪臨去時,暗中叮囑宇文亮,一切謹慎,不要将操練兵馬之權交與他人。
他們不久就要回來的。
宇文亮也囑他們早去早回。
天豪、蟾姑别了龍骧寨,跨上坐騎,踏上征途,離開北方,向南方來訪友。
他們曾在山東道上遇見劍秋與玉琴等一行人,但是匆匆一瞥,沒有将寨中詳細情形奉告。
琴、劍二人正要去破天王寺,急于趕路,沒有多問,當然也不知有這一回事了。
天豪夫婦到達漳州後,便去拜訪姓陳的老友。
姓陳的是個四旬以上的人,名喚其昌,幹練多才,精悍之色現于眉宇。
和天豪握手相見,非常喜悅。
又見天豪娶了這位剛健婀娜的夫人,拱手道賀。
又喚他的妻子出來招待。
陳其昌的夫人乃是一位樸實無華的婦人,拉着蟾姑的手請到内室去坐。
這裡天豪和其昌彼此奉告别後的經過。
晚上,陳其昌特地預備豐盛的筵席,為二人洗塵,大家舉杯痛飲。
夜間,其昌夫人已收拾一間精美的客房,為二人下榻。
其昌又和天豪在書房中談話,剪燭西窗,話雨巴山,直談至雞聲已起,方才各自回房安寝。
而龍骧寨的大概情形陳其昌都明白了。
次日其昌夫婦又陪着二人出遊。
但是那邊也沒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天豪此來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背着人便将自己的來意告訴其昌,要他慷慨解囊。
其昌和天豪本是志同道合的,所以一口答應,願先捐出十萬兩銀子相助。
說以後如有缺乏,隻要來使告知,定當源源捐贈。
天豪大喜,更請他在漳州地方秘密聯絡嶺南志士,組織革命的機關,預備将來起義時,可以南北呼應。
其昌也深表同意,又請天豪相助進行,天豪當然義不容辭,遂留在陳家積極進行。
因此,他們夫婦二人,不知不覺在漳州耽擱了三四個月。
直到這事稍有眉目,方才告辭北上。
臨行時,其昌和幾個新同志設宴相送,把自己捐助的軍饷,先寫了五萬元的莊票,彙到北京,以便天豪就近兌取。
其餘五萬,再緩二月彙奉。
又送了不少土貨給天豪夫婦,情願很是優渥。
天豪夫婦很快活地回轉龍骧寨去。
不料在這短期間,寨中的情形已發生了變化,這豈是二人出外時所能預料的呢! 4 來宇文亮在這幾年漂泊江湖,沒有甯息。
以前曾娶過一位妻子,不多時便因病亡故。
直到如今,未嘗重續。
現在眼見他自己的兩個妹妹都已有了俊俏的郎君,帳隐鴛鴦,蓮姑開并蒂,一種恩恩愛愛,伉俪和好的情景,令人望而生羨。
他自己卻孤衾獨擁,好夢難成,心中自然不能無動,而感覺到生活的枯寂了。
他自李天豪夫婦南下後,每朝依然訓練部下,而楊乃光和蓮姑盡享受溫柔豔福,不及天豪夫婦的雞鳴戒旦,往往日高三竿,還沒有起身。
宇文亮因他們新婚的夫婦,不便說話,一任他們的自由,但自己更覺得寂寞無聊。
有一天,他帶了十數名部下到北面叢山中去行獵,他追逐禽獸入山很深,不覺迷失了道路,和部下相失。
天色已晚,不能回去,心中稍覺慌亂,縱馬亂奔。
穿過一座樹林,忽見對面山坳裡有一個穹廬,裡面有燈光隐隐射出。
他見了這穹廬,便知是蒙古人的居所。
既然迷失道途,不得不前去問信,遂跳下馬來,牽了馬慢慢地走過去。
夜色昏茫中,忽見穹廬中走出兩個女子來,手中執着燭台,向四下裡瞧看。
宇文亮以前學習過蒙語,所以用蒙語向她們開口道:“我是打獵到此,不認得歸途,所以跑來探問一聲。
”那兩個蒙女把燈台向宇文亮照了一照,一個身子較長的,打着蒙語吃吃地笑将起來,道:“啊呀!這客人生得一臉的胡子,好不怕人。
”那一個卻說道:“這獵人雖多須髯,卻生得十分威武,不象壞人。
我們請他進去坐坐好嗎?” 那身長的蒙女點點頭,表示同意。
宇文亮細瞧這兩個蒙女,裝束雖然異樣,面貌卻一樣豔麗,不輸于漢女。
深山之中遇此奇女,心中未免有些忐忑。
那蒙女早向他說道:“客人既然迷途,不能歸去,何妨入内憩坐。
廬中别無他人,可以放心。
” 宇文亮遂将馬系于樹下,跟着蒙女走到穹廬裡去。
見一切動用器具,甚是簡單,大家席地而坐。
長身的蒙女帶着笑對他說道:“我們方才聽得馬蹄聲,以為有人來盜取我家
蟾姑已用了左首的一間,右首的一間遂留給蓮姑了。
庭院十分寬敞,窗外種着許多花木,還有一座假山,奇石玲珑,境至幽靜,閑人不入的,新房是最好沒有的了。
到了吉期,龍骧寨中懸燈結彩,十分熱鬧。
楊乃光喜孜孜地做了新郎,和蓮姑交拜成儀。
大家見禮後,送入洞房。
許多部下健兒,趁此機會大吃喜酒,都是盡歡而散。
蓮姑和楊乃光正式成婚後,感情更是濃厚,常常一塊兒行走,好似膠漆不會分離。
可是李天豪是個精細的人,不久他從楊乃光、項雷部下探聽出,楊乃光乃是山西地方著名的飛賊。
便去告訴蟾姑,說蓮姑不能擇人而事,錯認楊乃光是個好人,鴉鳳非偶,深為可惜。
蟾姑知道了,心中未免有些不快。
但是木已成舟,蓮姑和楊乃光甜情蜜意的,很是和諧,他人難于啟齒。
所以也隻有悶在肚裡,不便去告訴蓮姑,也沒有去告知宇文亮。
恰巧在福建漳州地方,有個姓陳的,是天豪的老友,有好多年不見面了。
最近天豪曾到北京去一遊,逢着姓陳的族人從閩省來京,無意中在酒樓邂逅,談起那個姓陳的,方知他在前年到南洋去經商,獲得了一筆很大的橫财,現在已成暴富。
曾向人家問起李天豪消息,頗生她人之思。
天豪聽了這消息,心中不能無動,回轉龍骧寨和蟾姑商量,意欲自己動身到漳州去走一遭,借探望老友為名,暗中去聯絡他,勸他輸出家财,共圖革命大事。
因為那姓陳的娴熟武藝,也是個有志之士,自己去說服他,一定能夠成功的,好使龍骧寨對于饷械上得到資助。
蟾姑聽了也贊成她丈夫的說話,願随天豪同行。
次日天豪又去告知宇文亮,遂決定後天動身。
宇文亮設宴代二人餞行,楊乃光、蓮姑也備酒席相送。
天豪臨去時,暗中叮囑宇文亮,一切謹慎,不要将操練兵馬之權交與他人。
他們不久就要回來的。
宇文亮也囑他們早去早回。
天豪、蟾姑别了龍骧寨,跨上坐騎,踏上征途,離開北方,向南方來訪友。
他們曾在山東道上遇見劍秋與玉琴等一行人,但是匆匆一瞥,沒有将寨中詳細情形奉告。
琴、劍二人正要去破天王寺,急于趕路,沒有多問,當然也不知有這一回事了。
天豪夫婦到達漳州後,便去拜訪姓陳的老友。
姓陳的是個四旬以上的人,名喚其昌,幹練多才,精悍之色現于眉宇。
和天豪握手相見,非常喜悅。
又見天豪娶了這位剛健婀娜的夫人,拱手道賀。
又喚他的妻子出來招待。
陳其昌的夫人乃是一位樸實無華的婦人,拉着蟾姑的手請到内室去坐。
這裡天豪和其昌彼此奉告别後的經過。
晚上,陳其昌特地預備豐盛的筵席,為二人洗塵,大家舉杯痛飲。
夜間,其昌夫人已收拾一間精美的客房,為二人下榻。
其昌又和天豪在書房中談話,剪燭西窗,話雨巴山,直談至雞聲已起,方才各自回房安寝。
而龍骧寨的大概情形陳其昌都明白了。
次日其昌夫婦又陪着二人出遊。
但是那邊也沒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天豪此來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背着人便将自己的來意告訴其昌,要他慷慨解囊。
其昌和天豪本是志同道合的,所以一口答應,願先捐出十萬兩銀子相助。
說以後如有缺乏,隻要來使告知,定當源源捐贈。
天豪大喜,更請他在漳州地方秘密聯絡嶺南志士,組織革命的機關,預備将來起義時,可以南北呼應。
其昌也深表同意,又請天豪相助進行,天豪當然義不容辭,遂留在陳家積極進行。
因此,他們夫婦二人,不知不覺在漳州耽擱了三四個月。
直到這事稍有眉目,方才告辭北上。
臨行時,其昌和幾個新同志設宴相送,把自己捐助的軍饷,先寫了五萬元的莊票,彙到北京,以便天豪就近兌取。
其餘五萬,再緩二月彙奉。
又送了不少土貨給天豪夫婦,情願很是優渥。
天豪夫婦很快活地回轉龍骧寨去。
不料在這短期間,寨中的情形已發生了變化,這豈是二人出外時所能預料的呢! 4 來宇文亮在這幾年漂泊江湖,沒有甯息。
以前曾娶過一位妻子,不多時便因病亡故。
直到如今,未嘗重續。
現在眼見他自己的兩個妹妹都已有了俊俏的郎君,帳隐鴛鴦,蓮姑開并蒂,一種恩恩愛愛,伉俪和好的情景,令人望而生羨。
他自己卻孤衾獨擁,好夢難成,心中自然不能無動,而感覺到生活的枯寂了。
他自李天豪夫婦南下後,每朝依然訓練部下,而楊乃光和蓮姑盡享受溫柔豔福,不及天豪夫婦的雞鳴戒旦,往往日高三竿,還沒有起身。
宇文亮因他們新婚的夫婦,不便說話,一任他們的自由,但自己更覺得寂寞無聊。
有一天,他帶了十數名部下到北面叢山中去行獵,他追逐禽獸入山很深,不覺迷失了道路,和部下相失。
天色已晚,不能回去,心中稍覺慌亂,縱馬亂奔。
穿過一座樹林,忽見對面山坳裡有一個穹廬,裡面有燈光隐隐射出。
他見了這穹廬,便知是蒙古人的居所。
既然迷失道途,不得不前去問信,遂跳下馬來,牽了馬慢慢地走過去。
夜色昏茫中,忽見穹廬中走出兩個女子來,手中執着燭台,向四下裡瞧看。
宇文亮以前學習過蒙語,所以用蒙語向她們開口道:“我是打獵到此,不認得歸途,所以跑來探問一聲。
”那兩個蒙女把燈台向宇文亮照了一照,一個身子較長的,打着蒙語吃吃地笑将起來,道:“啊呀!這客人生得一臉的胡子,好不怕人。
”那一個卻說道:“這獵人雖多須髯,卻生得十分威武,不象壞人。
我們請他進去坐坐好嗎?” 那身長的蒙女點點頭,表示同意。
宇文亮細瞧這兩個蒙女,裝束雖然異樣,面貌卻一樣豔麗,不輸于漢女。
深山之中遇此奇女,心中未免有些忐忑。
那蒙女早向他說道:“客人既然迷途,不能歸去,何妨入内憩坐。
廬中别無他人,可以放心。
” 宇文亮遂将馬系于樹下,跟着蒙女走到穹廬裡去。
見一切動用器具,甚是簡單,大家席地而坐。
長身的蒙女帶着笑對他說道:“我們方才聽得馬蹄聲,以為有人來盜取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