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回 究途落魄鬻書卧虎村月夜飛刀蹈險天王寺
關燈
小
中
大
忙立起身來說道:“姑娘喜歡些什麼?”一邊說,一邊指着牆壁。
玉琴走進房來,見四壁挂着不少書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玉琴将纖手指着東首的一聯,上聯寫着“低昂未免聞雞舞”,下聯是“慷慨猶能擊築歌”。
說道:“就是這一聯罷。
”書生道:“這是寫的放翁詩句,很有悲歌感慨之意,能蒙姑娘垂青,何幸如之。
” 便去取了下來。
又問玉琴道:“要寫上款麼?請教姑娘大名?”玉琴道:“珠玉之玉,琴劍之琴。
” 書生點點頭,遂取過筆硯,在上聯添上一行款道:“玉琴女史指謬”,放在桌上待幹,又請玉琴上坐。
老先生也坐在東連一隻破椅子裡,隻是摸着短須,細瞧玉琴。
玉琴問道:“先生這一聯需價幾何?” 書生道:“一串錢足矣!” 玉琴道:“這樣的好字,隻賣一串錢麼?太便宜了!” 2 書生歎一氣說道:“賣一串錢還沒有人顧問呢!” 玉琴遂從身邊摸出二兩碎銀,向桌上放下道:“我就出了這一些罷。
” 那書生和老先生見了燦燦的白銀,都現出驚異的面色,書生道:“姑娘賞賜得太多了!” 玉琴道:“一些也沒有多,你就收了罷。
” 書生又道:“多謝姑娘慷慨解囊。
”便把那聯卷好,交給玉琴,自己便把二兩碎銀塞在衣袋裡。
玉琴接了書聯,細瞧那書生,生得面目清秀,身上卻穿得一件破棉袍子,十分寒酸。
便又向他盤問道:“不是我喜歡多管閑事,聽先生口音是江南人氏,怎的在此賣字?又寫着‘江湖落魄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可能以實相告?” 書生道:“落魄窮途,阮囊羞澀,揶揄有鬼,慰藉無人。
可憐我這劫後餘生,空作故裡之癡夢,長為他鄉之幽魂!難得姑娘不棄,要詢問我的底細,左右無事,我就作個簡略的報告吧:下走姓戴,草字仰高,江南梁溪金匮縣人,生長太湖之濱,山明水秀。
自幼下帷攻書,博得一領青衿,卻恨文章無靈。
兩次鄉試,都是名落孫山,使我灰心之極,不作功名之想。
差幸家中薄有資産,父母旱喪,拙荊也還賢淑,在家閑居,終日以詩書琴酒自娛。
不料後來有一個朋友姓計名善的,介紹我認識一個吉林人,姓王名大吉,他們慫恿我到東三省販賣人參皮貨等物,運回江南,可以大獲其利。
我的妹夫紀鳳池也十分贊成,願意偕我同行。
于是我同妹夫各将私産或押或賣,湊足了二萬五千兩銀子,随着計善、王大吉二人同行。
計善也出五千兩銀子的股份,我以為他是好友,一切計劃都聽從他。
又把家事托付給我的一個老友姓包名勉的。
我們四人遂束裝北上,途中也不寂寞,乘着海船,到得大連,安然登岸,直到吉林邊界,在李家寨王大吉忽然遇見一個偉男子,姓阮名光。
據王大吉說,阮光以前曾在軍營中吃飯,很有武藝的。
阮光自言吉、黑兩省胡匪異常猖獗,他和幾處胡匪頗有交情,願意保護前去。
計善和王大吉都一口允諾,要他同行。
我是一個怯弱書生,聞得惡耗,心中即覺有些恐怖,既有此赳赳武夫,肯任保護之責,自然格外贊成。
我妹夫紀鳳池當然也答應了。
我們一行人到得吉省,路上也很平安。
我問王大吉幾時可以着手采辦,以便早去早回。
他說到了省城,自有人來接洽。
我也隻得聽他的話,朝晚趕路。
将近省城時,我們在一個青龍鎮上一家小客店内寄宿。
晚上計善倡議喝酒,王大吉首行贊成,遂端整了酒菜,五個人圍坐暢飲。
我妹夫夙有劉伶之癖,嗜酒要命,所以他喝得最多。
計善一一敬酒,對于我和妹夫紀鳳池尤其殷勤。
但我因為在外邊須自節制,喝了幾杯不喝了。
後來我的妹夫已喝得酩酊大醉方才散席,我扶着妹夫歸房安睡。
因這客店房屋狹小,我和妹夫同居一室。
他們三人在外邊合居一室。
我們回房後,我妹夫已醉卧床上,鼾聲如雷,我也睡在他的身旁,不知怎樣的輾轉反側,一時休想睡得着。
捱了良久,肚子裡忽然又作痛起來,要想入廁,再也熬不住了,于是披衣起身,輕輕地開了房門,仍将房門掩上,走到後面上去,腹痛不止,在廁中蹲了很久,才覺得舒暢些。
于是回轉房來,卻見黑暗中竄出兩個人,我疑是盜賊,急忙躲在僻隅,卻聽他們說道:‘那個胖子已剁死了,但那個姓戴的卻躲在那裡呢?怎麼偏尋不見?不然也要請他吃一刀!’那一個答道:‘不對吧,你不見房門已開,恐他聞風逃走,我們快快告知計兄,趕緊便走,好在銀子已到手了。
’說罷閃身走向外邊去。
我吓得不敢聲張,又躲了一歇,才摸回室中,燈火早熄,到炕上一摸,我妹夫果然剁作幾段了。
我遂大聲呼喊,店中人一齊驚起,方知謀财害命。
忙去找他們三人時,早已走得無影無蹤了。
可憐我妹夫竟死于非命,人财兩失。
我總算還僥幸,未遭毒手。
可是以後的事怎麼辦呢?一邊報官相驗,買棺收殓,一邊懇賞緝拿兇手,那裡會得破案呢?我又囊空如洗,不得已行乞而歸。
來到這裡卧虎村,忽又病倒,幸遇這位聶殿臣老先生,憐我窮途落魄,遂留我在這裡住下。
” 戴仰高說到這裡,那位聶老先生插嘴道:“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我雖家徒四壁,簟瓢屢空,然見戴君這樣可憐狀況,安忍袖手旁觀?況且讀書人惺惺相惜,所以留在草廬待他病愈了。
我見他寫得一手好趟字,遂慫恿他賣字,多少可以積幾個錢,以便回鄉。
誰知知音者少,賞識乏人,此所以荊山有泣玉之士也!似姑娘這樣慷慨,以前沒有見過呢!”玉琴聽了這一番說話,遂問戴仰高道:先生遭逢真是可憐,在此也非久長之計,有意早些回鄉麼?” 戴仰高歎了一口氣道:“雖有此心,卻無此力,隻恨自己沒有眼睛,交着那些沒有良心的朋友,害得我如此地步!”玉琴道:“先生要回鄉,我願資助的。
”說罷便從包裹内取出一百紋銀,放在桌上道:“這一些足夠你的盤川了。
” 戴仰高道:“啊呀呀!萍水相逢,我怎好受姑娘這許多的銀子呢?”玉琴笑道:“皆兄弟也,我的性子喜歡幫人家的忙的,先生收了不妨,我要走了!”說罷立起身來,取了那一卷書聯,塞在包裡,回身便走。
戴仰高和聶老先生又驚又喜,再要說話時,玉琴已走到外面,二人隻得送将出來,卻見那些小學生正在大柏樹下捉迷藏,一見先生出來,吓得立刻都逃歸原座。
隻有一個眼睛上縛着布的,還在那裡東摸西抓,引着玉琴笑起來
玉琴走進房來,見四壁挂着不少書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玉琴将纖手指着東首的一聯,上聯寫着“低昂未免聞雞舞”,下聯是“慷慨猶能擊築歌”。
說道:“就是這一聯罷。
”書生道:“這是寫的放翁詩句,很有悲歌感慨之意,能蒙姑娘垂青,何幸如之。
” 便去取了下來。
又問玉琴道:“要寫上款麼?請教姑娘大名?”玉琴道:“珠玉之玉,琴劍之琴。
” 書生點點頭,遂取過筆硯,在上聯添上一行款道:“玉琴女史指謬”,放在桌上待幹,又請玉琴上坐。
老先生也坐在東連一隻破椅子裡,隻是摸着短須,細瞧玉琴。
玉琴問道:“先生這一聯需價幾何?” 書生道:“一串錢足矣!” 玉琴道:“這樣的好字,隻賣一串錢麼?太便宜了!” 2 書生歎一氣說道:“賣一串錢還沒有人顧問呢!” 玉琴遂從身邊摸出二兩碎銀,向桌上放下道:“我就出了這一些罷。
” 那書生和老先生見了燦燦的白銀,都現出驚異的面色,書生道:“姑娘賞賜得太多了!” 玉琴道:“一些也沒有多,你就收了罷。
” 書生又道:“多謝姑娘慷慨解囊。
”便把那聯卷好,交給玉琴,自己便把二兩碎銀塞在衣袋裡。
玉琴接了書聯,細瞧那書生,生得面目清秀,身上卻穿得一件破棉袍子,十分寒酸。
便又向他盤問道:“不是我喜歡多管閑事,聽先生口音是江南人氏,怎的在此賣字?又寫着‘江湖落魄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可能以實相告?” 書生道:“落魄窮途,阮囊羞澀,揶揄有鬼,慰藉無人。
可憐我這劫後餘生,空作故裡之癡夢,長為他鄉之幽魂!難得姑娘不棄,要詢問我的底細,左右無事,我就作個簡略的報告吧:下走姓戴,草字仰高,江南梁溪金匮縣人,生長太湖之濱,山明水秀。
自幼下帷攻書,博得一領青衿,卻恨文章無靈。
兩次鄉試,都是名落孫山,使我灰心之極,不作功名之想。
差幸家中薄有資産,父母旱喪,拙荊也還賢淑,在家閑居,終日以詩書琴酒自娛。
不料後來有一個朋友姓計名善的,介紹我認識一個吉林人,姓王名大吉,他們慫恿我到東三省販賣人參皮貨等物,運回江南,可以大獲其利。
我的妹夫紀鳳池也十分贊成,願意偕我同行。
于是我同妹夫各将私産或押或賣,湊足了二萬五千兩銀子,随着計善、王大吉二人同行。
計善也出五千兩銀子的股份,我以為他是好友,一切計劃都聽從他。
又把家事托付給我的一個老友姓包名勉的。
我們四人遂束裝北上,途中也不寂寞,乘着海船,到得大連,安然登岸,直到吉林邊界,在李家寨王大吉忽然遇見一個偉男子,姓阮名光。
據王大吉說,阮光以前曾在軍營中吃飯,很有武藝的。
阮光自言吉、黑兩省胡匪異常猖獗,他和幾處胡匪頗有交情,願意保護前去。
計善和王大吉都一口允諾,要他同行。
我是一個怯弱書生,聞得惡耗,心中即覺有些恐怖,既有此赳赳武夫,肯任保護之責,自然格外贊成。
我妹夫紀鳳池當然也答應了。
我們一行人到得吉省,路上也很平安。
我問王大吉幾時可以着手采辦,以便早去早回。
他說到了省城,自有人來接洽。
我也隻得聽他的話,朝晚趕路。
将近省城時,我們在一個青龍鎮上一家小客店内寄宿。
晚上計善倡議喝酒,王大吉首行贊成,遂端整了酒菜,五個人圍坐暢飲。
我妹夫夙有劉伶之癖,嗜酒要命,所以他喝得最多。
計善一一敬酒,對于我和妹夫紀鳳池尤其殷勤。
但我因為在外邊須自節制,喝了幾杯不喝了。
後來我的妹夫已喝得酩酊大醉方才散席,我扶着妹夫歸房安睡。
因這客店房屋狹小,我和妹夫同居一室。
他們三人在外邊合居一室。
我們回房後,我妹夫已醉卧床上,鼾聲如雷,我也睡在他的身旁,不知怎樣的輾轉反側,一時休想睡得着。
捱了良久,肚子裡忽然又作痛起來,要想入廁,再也熬不住了,于是披衣起身,輕輕地開了房門,仍将房門掩上,走到後面上去,腹痛不止,在廁中蹲了很久,才覺得舒暢些。
于是回轉房來,卻見黑暗中竄出兩個人,我疑是盜賊,急忙躲在僻隅,卻聽他們說道:‘那個胖子已剁死了,但那個姓戴的卻躲在那裡呢?怎麼偏尋不見?不然也要請他吃一刀!’那一個答道:‘不對吧,你不見房門已開,恐他聞風逃走,我們快快告知計兄,趕緊便走,好在銀子已到手了。
’說罷閃身走向外邊去。
我吓得不敢聲張,又躲了一歇,才摸回室中,燈火早熄,到炕上一摸,我妹夫果然剁作幾段了。
我遂大聲呼喊,店中人一齊驚起,方知謀财害命。
忙去找他們三人時,早已走得無影無蹤了。
可憐我妹夫竟死于非命,人财兩失。
我總算還僥幸,未遭毒手。
可是以後的事怎麼辦呢?一邊報官相驗,買棺收殓,一邊懇賞緝拿兇手,那裡會得破案呢?我又囊空如洗,不得已行乞而歸。
來到這裡卧虎村,忽又病倒,幸遇這位聶殿臣老先生,憐我窮途落魄,遂留我在這裡住下。
” 戴仰高說到這裡,那位聶老先生插嘴道:“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我雖家徒四壁,簟瓢屢空,然見戴君這樣可憐狀況,安忍袖手旁觀?況且讀書人惺惺相惜,所以留在草廬待他病愈了。
我見他寫得一手好趟字,遂慫恿他賣字,多少可以積幾個錢,以便回鄉。
誰知知音者少,賞識乏人,此所以荊山有泣玉之士也!似姑娘這樣慷慨,以前沒有見過呢!”玉琴聽了這一番說話,遂問戴仰高道:先生遭逢真是可憐,在此也非久長之計,有意早些回鄉麼?” 戴仰高歎了一口氣道:“雖有此心,卻無此力,隻恨自己沒有眼睛,交着那些沒有良心的朋友,害得我如此地步!”玉琴道:“先生要回鄉,我願資助的。
”說罷便從包裹内取出一百紋銀,放在桌上道:“這一些足夠你的盤川了。
” 戴仰高道:“啊呀呀!萍水相逢,我怎好受姑娘這許多的銀子呢?”玉琴笑道:“皆兄弟也,我的性子喜歡幫人家的忙的,先生收了不妨,我要走了!”說罷立起身來,取了那一卷書聯,塞在包裡,回身便走。
戴仰高和聶老先生又驚又喜,再要說話時,玉琴已走到外面,二人隻得送将出來,卻見那些小學生正在大柏樹下捉迷藏,一見先生出來,吓得立刻都逃歸原座。
隻有一個眼睛上縛着布的,還在那裡東摸西抓,引着玉琴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