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回 走古刹無意遇能僧殲劇盜同心成美眷

關燈
1 當玉琴跌入石坑的時候,自知不妙,一個翻身早落到坑底,幸虧她是有功夫的人,不緻跌傷。

    坐在坑底,鎮定心神,一柄真鋼寶劍還握在手中,擡頭見上面漆黑,知已給人家蓋住。

    四面一摸,都是很厚實的石塊砌成,一些也沒有出路。

     自悔一時孟浪,隻管追人,腳下沒有留心,反中了那道姑的詭計,身陷絕地,難以逃生。

    想起以前夜探寶林禅院,也和劍秋上了賊秃的當,墜入地窖幾乎送掉性命。

     後來幸和劍秋協力,尋得機關,出死入生,大破禅院。

    今番劍秋又已給人家擒去了,更有誰來救助呢?想劍秋本不欲我多管閑事,都是我極力主張,要冒險來探螺蛳谷。

     不料我們二人陷在谷中,後悔何及。

    但一轉念間,自己雖堕陷阱,然而還沒有死,總能想法出險的!何必這樣自餒呢?思至此,不由精神陡振,隻苦坑底黑暗,無從下手。

    躊躇了一回,忽地有一線光明,從上面漏下來。

    知道天已明亮,恐怕他們要來收拾她了。

     正把寶劍挺在手裡,準備抵抗,卻隐約聽見上面有鳥翅振撲之聲。

    才恍然大悟,是神雕所為。

    原來那金眼雕見玉琴誤堕石坑,上面蓋着大石,急切不易脫逃,它倒十分乖覺,躲在林子裡。

     待到風姑娘等走後,便飛下來,立在坑邊,用力把鐵鈎似的嘴,推動大石,推了多時,争奈石大力微,隻推開數寸空隙,依舊不能救出玉琴。

     可是玉琴卻已喜形于色,心想既非敵人到來,正好趁此脫身。

    細看四壁峭削,絲毫沒有攀緣之處。

    腳下确荦崎岖,都是骷髅,心上不禁一怔,不知道以前有多少人枉死在此? 後來忽然心生一計,就在骷髅堆中揀取幾根四肢硬骨,用寶劍削成了尖頭,再把寶劍向石坑的裂縫中,剁掘成了一個小窟窿,然後把削尖的肢骨塞進去,一端可以容足,她就使用輕身法,輕輕的立在上面。

    再用寶劍向上面的石壁剁掘,把肢骨當踏級,一步一步登上去,足足費了一個多時辰,才得攀住了坑上的大石。

    用力向前一推,将身一縱,就到了上面。

    那時給神雕瞥見了,便向她四周飛繞,表示它的高興。

     玉琴出了石坑想起劍秋被擒,非去救他不可!自量單身,恐怕難敵,不如先自離開此地,再從别路進去,好乘其無備。

    因此急急覓路而行,金眼雕也跟着她飛行。

    無如這螺蛳谷曲折盤旋,要不是熟識途徑的,萬難出險。

    玉琴走來走去,走了大半天,還是在山後,沒有遠離。

    可是方向大緻不差了,看看天色将晚,不敢怠慢,挨着餓,翻山越嶺而來。

     直走到日落崦嵫,方見前面隐約有些燈光。

    但是路徑并非直捷,也走了許多時候,眼前現出一座古舊的廟宇來。

    那時燈光反而沒有了,從月光下瞧出廟門上一張蟠龍紅地金字的匾額,寫着敕建“三清寺”三字。

     把廟門推了幾推,隻是不動,又把劍柄撞了幾撞,也沒有答應的聲音。

    繞過左側去,想找短牆跳過去,猛聽得裡面有铿铿锵锵的兵器打擊聲音,心中甚是驚奇。

    看那三清寺,雖是敕建,規模并不宏大,如何也有教武的和尚?她想此時孤力無助,倒要小心,便先跳上牆頭,向下張看。

     月明如晝,照見一片廣場上,有兩個頭陀,在那裡惡鬥。

    一個胖得像彌陀佛一般,使着一柄月牙鐵鏟;一個瘦得像夜叉一般,使着兩把戒刀。

    看他們雖是鬥得很厲害,卻處處照顧迥護,知道他們在那裡練武。

    看他們練得出神,冷不防神雕也飛了下來,躲立在一株松樹下。

     這飛動的聲音,早把兩陀頭驚住了手。

    那胖頭陀更是機警,已給他照見玉琴的影子,顫巍巍立在牆上,他也不問青紅皂白,便從袋裡摸出一枝鋼镖向玉琴飛來。

    玉琴見他們突然住了手,知道已被覺得,便靜待他們的舉動,果見有一镖飛來,她急忙用手接住。

    剛把那镖插到腰帶裡,第二镖又倏然飛上來了,她仍用手接住,插好了端正再接第三镖。

     誰知等了一回,并沒有飛來。

    她便放了心。

    大了膽,飛身跳下牆去,筆立在兩頭陀的中間,橫着寶劍問道:“你們是出家人,為什麼不去方丈參禅佛殿念經,倒在這裡使刀弄棒?” 胖頭陀見兩镖飛去,都給她接住,早慌了手腳,又見眼前立着的是一個年青女子,手裡寶劍寒光逼人,心知此人必非尋常賣解之流,自然不敢不實說。

     便指着瘦頭陀說道:“他名法明我名法空,同在此寺安身。

    因今夜月色甚好,故在此練習一番。

    還問女菩薩何方人氏?深夜到此,有何事故?” 玉琴見兩頭陀面目并不兇惡,就是量力也還敵得過,因此便老實通了姓名,又把深入螺蛳谷的前後始末,說個備細。

    法明道:“原來玉琴姑娘是一位巾帼英雄,且和我們是同志呢!此地非說話之所,請到方丈裡詳細奉告。

    ” 說着便先自打路,玉琴随着走去,法空在後,到了方丈。

    法明道:“姑娘挨了一天一夜的餓,還有這們的精神,真是佩服!” 法空笑道:“我們也鬧胡塗了,既然知道玉琴姑娘餓着,為什麼不去做飯來呢?”便喚一個小和尚到廚下去端飯菜出來。

     法明道:“姑娘不要客氣,不過是殘羹冷飯了。

    ” 玉琴道:“饑者易為食,多謝兩位師父厚待!哪裡還有客氣?我一壁吃飯,一壁請你們把怎樣和我同志的原因,說些出來。

    ” 法明道:“這裡是小羊山,我們來此,已有多年。

    和大羊山的螺蛳谷隻隔一山,那邊的事,時常有得傳來。

    我們隻抱着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家屋上霜的主意,明知他們所做所為,大不合理,也懶得去問訊。

    可是我們的行徑,也惹他們的注意。

    那風姑娘特地來過幾次,請我們上山去,同享安樂,共圖大事。

    我們見她甚是誠心,不好固卻,隻得從她上去。

     誰知到了山上,住了幾天,察言觀色,知道他們一輩子都是邪教餘孽,我們如何可以為虎添翼呢?便托故離山,還到寺内,從此就不和他們往來。

    心知他們不滿于我們,說不定要來尋釁,所以我們旦夕習練,以備不虞。

    即是姑娘要剪除此惡,我們正好相互了。

    ” 玉琴道:“剛才我立在牆頭,冷不防有鋼镖飛來,這是那一位所發?甚有功夫!我要是疏忽一點,必然無幸了。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