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回 鹿角溝喜獲新知雙龍坪巧逢老道

關燈
琴遂把自己昆侖習藝,石屋殺虎,火燒韓家莊,夜探白牛山為父複仇,歸家省墓的經過,大略告訴一遍。

    小鸾母女聽了,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齊說:“女俠真天人也!” 這時聽外更鑼已報四下,玉琴立起身來說道:“棗莊尚有劍秋師兄和王翁等在那裡守候回音,此時已過子夜,我要立刻回去報信了,免得他們心焦。

    ” 小鸾道:“既然姊姊要去,小妹不敢多留,即請姊姊坐了花驢回去罷。

    明天務必請求姊姊惠臨,并邀劍秋兄同來,藉此暢叙一切,千萬不要推辭!” 玉琴答應道:“準從妹妹之命,明日再來拜望。

    ”小鸾秉着燭台,伴了玉琴走到後邊廊下拴驢的所在,玉琴過去解下繩子,那花驢雖在黑夜,然而兩眼圓睜,在燭光之下,認得主人到臨,立即将頭搖搖,鳴了一聲,四蹄擺動起來,好似歡迎一般。

    玉琴伸手在驢背上撫摩數下,牽了花驢,随小鸾走出。

     小鸾母女命下人開了大門,恭送玉琴。

    幸喜四下無人,小鸾道:“姊姊黑夜回去,識得途徑麼?” 玉琴道:“我走了兩次,已熟了。

    不然,怎會前來呢?明天再見罷!”看她一翻身,早已坐上驢背,将絲繩一拎,那花驢便放開四蹄,得得地向東北跑去。

    小鸾母女便關好大門,入内再行安睡。

     玉琴卻騎着花驢,照準方向而跑,五更時分已到棗莊。

     這時劍秋和王翁、于定九坐談佚事,烹茗解渴,等候玉琴早歸。

    但是看看已到五更,村雞已喔喔而啼,四處唱和,真是劉琨起舞之時了,仍不見玉琴回來,大家很是疑訝。

    尤其是劍秋,放心不下,不知玉琴此去,和那年家姑娘對壘,可能穩穩得勝,取得花驢而歸?料那年家姑娘一定也有高大的本領,萬一失敗,如何是好? 又因玉琴有言在先,自己沒有随去,雖有危急,不能援助,這都是玉琴好勝心太重之故。

    于定九卻認為女俠已有非常精妙的武藝,一定不會敗在他們手裡的。

    正在盼望之際,卻聽庭中有一陣微微的風聲,玉琴已翩然走入,三人一齊立起來相迎。

    劍秋首先問道:“怎樣了?可曾得手麼?” 玉琴點點頭,含笑說道:“還好,沒有跌倒在人家手裡。

    ”遂把自己如何和小鸾交手,以及小鸾罷戰,自願認輸,結成新知的情形,告訴三人聽。

    他們聽了,無不喜悅。

    玉琴又道:“我騎花驢而歸,因為不欲驚動他人,便從後園隔牆跳入,開了園門,牽進花驢,照舊拴在廄中,園門也閉上。

    隻是那個園丁卻睡得正熟,沒有知道,否則他還疑心有人再來盜馬呢!”說罷又是微微一笑,蠾犀顯露更覺妩媚可笑,但她身上依然穿着老婆子的衣服呢!這時天色微明,大家也不再睡了,玉琴到裡邊去換了自己衣服。

     衆人也已起身,見花驢已還,各人驚奇不置。

    玉琴用罷早餐,便要和劍秋到鹿角溝去踐小鸾之約。

    王翁和于定九是千叮萬囑,要求二人仍要回來,多聚幾天,二人含糊應允。

    劍秋帶了金眼雕辭别王、于二位,下人們早已牽過花驢和龍駒,各自一躍上鞍,向王翁等點點頭,鞭影一揮,飛也似的跑向鹿角溝去了。

     劍秋因為不識途徑,故讓玉琴當先,于是玉琴在前引導,行行重行行,不多時已望見狼牙山尖,而鹿角溝也已到了。

    二人來到年家門前,一齊下鞍,把驢馬系在大榆樹上。

     4 早見一個侍婢,本立在門口瞧望的,一見他們駕臨,一溜煙的跑進門裡去了。

    二人方踏上階沿,隻見小鸾母女已迎将出來。

    小鸾已換上一件紫色的衣服,格外見得靓麗。

    玉琴便代劍秋介紹一過,小鸾母女即請二人入内寬坐。

    下人奉上八樣細色茶點和香茗,玉琴道:“妹妹要我等來談談,我等老實不客氣便趕來了。

    但是你們為什麼要這般客氣呢?” 小鸾的母親道:“菲薄得很,不足以待佳客的,不過盡一點兒心罷了,姑娘不要說這種話。

    ” 玉琴笑道:“老太太這樣謙卑,愈使我坐立不安了。

    ” 小鸾道:“我們都是一見如故的好朋友,不必多叙客套,大家都不要說罷。

    ”于是四人坐定了,細談衷腸。

     玉琴道:“我本有一個弟弟,但自幼兒便被大蟲所害,其他并無姊妹,覺得一個人凄涼得很,蠿臆誰訴?幸有劍秋師兄伴我奔走天涯,複了不共戴天的大仇!現在回裡省墓,又蒙他願意同行,才使我不緻形單影隻,隻苦并沒有知心的姊妹。

    大破韓家莊時,曾遇宋彩鳳,意氣很是投合,但她早回虎牢去了。

    今番忽和小鸾妹妹無端邂逅,結個新交,心中快活得很。

    所以我們如同一家人模樣,你們母女倆也不必多禮了。

    ” 小鸾聞言,含笑答道:“姊姊的話,真是打入人家心坎。

    我也自憾沒有姊妹弟兄,父母單生我一人,寂寞得很。

     平時隻有一個鄰家小姊姊,姓孟名瑤貞,也略谙武技,常和我一起的。

    她也久慕姊姊的大名,頗思一見,少停我要請她來拜見呢!” 玉琴道:“很好。

    ”其時日已近午,小鸾母女吩咐下人大擺筵席請琴劍二人暢飲。

    小鸾又命侍婢到間壁去請孟家小姊前來。

    一會兒孟瑤貞已款款走來。

    玉琴是早已在昨日打麥場邊暗地裡見過了的,小鸾代為介紹。

    瑤貞見劍秋、玉琴并立着,一個兒如太原公子,儀表不凡,一個兒如紅妝季布,婀娜剛健,不禁愛慕之心油然而生,說了許多敬愛的話。

     大家入席,玉琴、劍秋見肴馔豐盛,又遜謝一番,舉杯痛飲,都覺得心裡非常融洽。

    席散後,劍秋又向小鸾要了一隻雞兩斤肉,給那金眼雕果腹,金眼雕已餓得慌了,好如風卷殘雲般,何消片刻吃得精光。

    小鸾母女和瑤貞在旁觀看着,也是驚歎不已。

     劍秋便把金眼雕放至樹上,教他練習口号,玉琴、小鸾等都立旁邊觀看,果然那雕給劍秋教得有幾分熟了,說來便來,說去便去,一些沒有錯誤。

    少停,劍秋又到外邊曠野上,放那金眼雕飛去後,他口裡一聲長嘯,便見金眼雕在天空中鼓翅飛回來了。

    瞧得小鸾嘻開了嘴拍手大樂。

     這夜琴劍二人便宿在小鸾家中。

    一連住了三天,小鸾母女竭誠款待。

    下午時候,劍秋和玉琴、小鸾總是到曠到上去放雕,教得那金眼雕十分靈活,指揮如意。

    連玉琴、小鸾也都聞聲認識,又似略知人言,劍秋又教以尋找三人的口号,試了幾遍,已是娴熟。

    有一次玉琴和小鸾匿在園中,劍秋把一隻萊陽大梨用了口号,教金眼雕送去,那金眼雕果能把梨銜着送到小鸾閨中,小鸾歎為神鳥,不可多得。

     玉琴和小鸾聚首數日,雖覺快樂,而思回鄉之念,萦繞心頭,便告訴小鸾,日内即須告辭。

    小鸾知堅留無效,請求他們入關路過之時,再來暢叙。

    玉琴滿口答應。

    恰巧王翁和于定九又來相請,二人遂與小鸾母女作别,重返棗莊。

    臨行時握手絮語,依依不舍。

     小鸾家中也養着一區桃花駿馬,親自坐着送二人至棗莊,和王于二人見面,王翁等見了小鸾,也非常恭敬,設宴款接。

     至晚小鸾跨馬别去,還揮灑了幾點熱淚呢。

    琴劍二人在棗莊又住了一夜,次日一定要動身了,王翁送上二百兩程儀,琴劍二人初時不肯接收,後經王翁幾番申說,聊表敬意的,方才受了。

    在早晨時,二人跨上坐騎,帶了金眼雕,辭别王翁而去。

    于定九送出村口,衆鄉人也随着相送,贊美不絕,直看到琴劍二人的影子已被山林所蔽,方才回去。

    玉琴和劍秋一邊趕路,一邊閑談在棗莊和鹿角溝的事情,想不到收複了一頭神鳥,結識了一個女傑,這真是佛說有緣了! 二人在路上趕行了數天,将近山海關。

    這天早晨二人出了旅店上馬撲奔前程,老天卻起了一場大霧,白茫茫的罩遍大地,對面看不出人影來。

    二人在霧中隻得緩緩而行,玉琴道:“這樣大霧好幾年沒有瞧見了。

    ”忽聽前面鸾鈴聲響,劍秋道:“也有客人來了,我們讓開些,不要誤撞。

    ”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