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回 鹿角溝喜獲新知雙龍坪巧逢老道

關燈
1 玉琴聽于定九回答這件事倒有幾分明白,心中覺得稍慰,遂要請他快講出來。

    大家回到院子裡坐定了,于定九開口說道:“這裡平安多年,并無盜匪。

    此次盜驢之人,當然絕非綠林英雄,況且布條上寫明來意,要和玉琴姑娘挑戰,自是有本領的人,不服玉琴姑娘,故意來此獻些本領,看玉琴姑娘如何去要回罷咧!離此十餘裡,有一個鄉村名喚鹿角溝,那處的居民多習武術,聞得有幾個女子亦精技擊,尚武之風很重。

     前天劍秋兄收服了那頭金眼雕歸來時,鹿角溝中也有幾個鄉民前來瞧熱鬧的。

    又在昨天我們縱獵時,途中遇見二三個鹿角溝鄉民,他們在道旁瞧看,指着玉琴姑娘說:‘這就是荒江女俠,有了不得本領的!’其中有一個快嘴阿金,我也認得,大概他回去後,不免在那裡傳說,遂有不服氣的人要試試玉琴姑娘的真本領,所以來此盜去花驢了,否則為什麼别的不偷,單盜玉琴姑娘的坐騎呢?” 玉琴聽了點頭道:“自然我也知道那人并無其他惡意,不過跟我一人鬧罷了,現在既然于先生說出那個鹿角溝地方,待我即刻自己去探訪罷。

    那人既要試試我的本領,不妨和她較量一下,看她究竟有多大能耐。

    若是真有本領的人,我也結交一個朋友,若是不識時務的,哼哼,那麼我的寶劍也不肯輕饒她!” 說罷面上微有一些薄嗔。

    劍秋道:“我當偕同師妹前來一探下落,再想對付方法可好?”玉琴道:“這人既然指名要我前往,何必有勞師兄?反惹她讪笑我太怯弱了。

    所以請師兄暫在王翁莊上耽擱,待我一人趕去,必要将我心愛的花驢奪回方才使她知道人家是不好欺侮的!”劍秋見玉琴已下決心,也就不敢勉強,遂道:“師妹之意如此,我也不必奉陪了,但請師妹自己留神,不要輕敵。

    ” 玉琴笑了一笑,又問于定九道:“鹿角溝在那一處?請即見告。

    ” 于定九道:“出了棗莊,一直向南,須走了十六七裡,便有一條小溪,再沿溪東行,和狼牙山遙遙相對的一個小小村莊,便是了。

    ” 玉琴道:“多謝指示,我馬上去吧!” 說着話,立起身來要行。

    劍秋忙把手攔住道:“且慢!那邊既然來此盜去花驢,一定要防備你去的,你若是這個樣子走去,人家便知道你是荒江女俠了,不要反中他們的暗算麼?”玉琴笑道:“劍秋兄說話不錯,不如待我改扮一下,他們便不相識了。

    ” 劍秋道:“很好。

    ”于是玉琴入内去化裝。

    不多一刻,回到外邊,大家見玉琴已裝成一個老婦模樣,身上穿着一件敝舊的棉襖,便是王翁的老妻穿剩的,伛偻而行,面上不知塗着什麼,添了許多皺紋,果然在陌生的人看來,誰還認得她是大名鼎鼎的女俠呢?大家不覺笑将起來。

     王翁道:“時已不早,不如既在寒舍用過了午飯再去,未為晚也!”玉琴點點頭,便在王翁家裡和劍秋、于定九等用了午飯,悄悄走出後園門,一路向鹿角溝行去。

     途中遇見幾個棗莊的鄉人,果然不認識她了。

    她一邊走一邊想,未免暗自好笑。

    照着于定九的說話,一直向南而走,約摸行了十六七裡的山路,路上風景倒也不惡,便聞水聲蠻蠻,前面有一條小溪。

     沿溪朝着東面走去。

    回顧已瞧見狼牙山尖銳的山頂,自己已走到一處村落了。

    料想這裡便是鹿角溝,便裝作行乞一般走進村來。

     細察那裡的居民,大半業農。

    有幾個鄉民走在道上,糾糾桓桓,鹹有好勇之狀。

    村中屋宇鱗次栉比,門前都有一個打麥場,有些牛羊在那裡齧草。

    卻向那裡去探訪得盜驢之人呢!玉琴正在蠽趄的時候,瞧見左邊一家門前打麥場上有兩三個鄉婦在那裡用力打麥,唱着很入調的俚歌。

     遂即走到他們面前,假做向他們乞食的模樣,其中便有一個身軀粗夯,相貌醜陋的鄉婦,厲聲叱道:“呔,乞婦快快走開去!我們辛辛苦苦在此做工,方才能夠得到一天的糧食,你年紀已老,又不能做工,誰肯給你白吃的?不要在這裡噜蘇!” 玉琴便正色答道:“你們認我年紀老邁,不能象你們這樣工作麼?那麼你們不認識人了!” 鄉婦聞言冷笑道:“老乞婦,不要說什麼夢話。

    你能打麥,我再也不信!至多打得幾下,便将跌倒了。

    ” 玉琴道:“不妨待我試一下子看,你們不見也不會相信的。

    ” 于是她便代鄉婦去打麥。

    鄉婦退立一邊,看玉琴施展兩臂,一起一落的打麥,似乎絕不費力一般,非常迅速,同伴都及不上她。

    便是自己雖有些蠻力,也不能夠到如此地步,心裡不覺詫異。

     鄉婦的同伴也在旁看得出神,停着手都不打麥了,大家覺得這個老乞婦倒着實有些氣力的,不要欺她年老,我們年輕的反不及她咧!玉琴便停了說道:“大概你們已瞧得了,我在青年時候,曾習武技,但至今年已老邁,不高興工作罷了,若是工作起來,比較你們還要好呢!我在外邊行乞多年,走過了多少地方,從沒有遇見女子能武的,我也可以自豪了。

    ”說罷呵呵地笑将起來。

    這幾句話乃是玉琴故意說出,借此激動她們,以探虛實的。

     果然那個蠢婦人聽了,大大的不服氣,翹起大拇指,對玉琴說道:“老乞婆,你有了一些力量,不要自負其能,以為别的女子都沒有驚人武藝的。

    須知這裡年家姑娘能舉石擔作天魔舞,跳丈餘高的牆垣,如跨門檻一般,身輕如燕一般,男子都拜倒裙下,說她是個巾帼英雄,也是我們鹿角溝婦女裡頭的第一人了。

    其他能武的也不少。

    你這樣狂言,若被他們聽在耳中,必要向你斥責,驅逐你出去了!” 鄉婦說的時候,把手搖指着西邊走來兩個女子道:“那個靠左手走的小姑娘便是了,你千萬不要高聲驚動了她。

    ” 玉琴不及答話,回過臉去,瞧見兩個小姑娘生得都是姿容妙曼。

    而左邊一個穿着青色衣服,更是身長玉立,婀娜多姿,而眉宇之間,更饒英氣,正在十八九妙年華,可說是鄉娃中的翹楚。

    若和大破韓家莊有宋彩鳳比較起來,真不愧大喬小喬,并世之美,自愧勿如了。

    那兩個女子沒有覺察到這裡有人偷瞧,所以緩緩地走了過去。

    玉琴仔細看了一回,又向鄉婦探問,始知年家小姑娘閨名小鸾。

     她的父親在此墾田為業,隐居不出,但喜結交朋友,時常有遠道的人前來拜訪,一住便是十天八天,一月兩月,也說不定的。

    所以好客之名,傳播遠近,現在早已故世了。

    家中惟有一位老母,别無他人。

     2 小鸾姑娘自幼經她的父親教授,即精武術。

    溝中人俱聞名的那個一同走的姑娘姓孟,也谙些武技,是她的鄰居和她十分知己的。

    玉琴聽了,又向鄉婦探聽年家的住址。

    鄉婦告訴她說:“離此向東而行,走過一座闆橋,那裡門前有兩株大榆樹就是了。

    ” 玉琴記在心裡,便假作驚奇的樣子說道:“原來此地有這麼一位了不得的小姑娘,我也不敢自誇了。

    ”說罷一步一步的折向東首走去,耳邊還聽得那幾個鄉婦尚在說笑道:“這老乞婆目中無人,年老心不老,卻被我這麼一說,把她吓唬跑了。

    ” 玉琴也不暇去管他,心裡自思昨夜盜驢的留下布條,署名有一個鸾字,現在他們說這個年家姑娘芳名小鸾,可謂巧合。

    又說她是鹿角溝婦女中間的第一人,大凡有本領的人,總是不負氣,不肯輕易佩服他人的,尤其是沒有在外邊走過的少年人。

    無論如何她總是一個嫌疑犯了!我且到她門前去一瞧,待到晚上再去,把我的花驢盜還,也使她知道荒江女俠不是好欺的啊! 想定主意,遂照着鄉婦的話一直望東走去,果有一座闆橋。

    走過了橋,有一門牆較大的人家,門前兩株老榆,遮得陰森森地,寂靜無人,門上挂着一塊大牌,年公館三個黑漆大字映入眼簾,旁邊有一帶籬笆,很是清曠。

    玉琴在門前徘徊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