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回 鋤強濟弱仁心義膽噓寒問暖病困情魔

關燈
他的母親,少婦是他的嫂子宋氏,他還有一個哥哥名夢熊,現在出外去了,他伴着父母在家中讀書。

    這地方便名曾家村,共有二十多戶人家,都是曾姓。

    他家有良田數千畝,富甲一鄉,曾翁又是個大慈善家。

     玉琴聽了,十分欽敬,他們隻知道玉琴姓方名玉琴,是關外人,其他卻不知道,但見她孑身獨行,很有俠氣,忖度她必是非常人物。

    宋氏便引玉琴到她的房中去換衣,因為玉琴上下衣服都被雨水濕透了,玉琴很是感激,換了衣服,回到客堂裡。

    天色已黑,掌上燈來,曾翁年老多病,自去休睡,沒有和玉琴多說話。

    曾毓麟卻和他的母親、嫂嫂伴着玉琴閑談,又殺雞做忝,款待玉琴,彬彬有禮。

    玉琴覺得十分過意不去,謝了又謝,他們便留玉琴在此過夜。

     客房裡窗明幾淨,床帳都很雅潔,玉琴睡了,不料到半夜,忽然周身發熱,筋骨很不舒适,夢魂颠倒,發起熱來,明天早上竟至不能起身。

    曾太太和毓麟知道了,進來探問,要請大夫來代她診治,玉琴自知南北奔波,受足了風寒,昨天又被大雨濕透了身體,故而發作起來,勢甚兇險,否則自己決不會支持不起的,遂聽他們的話,由毓麟去村裡請了一位大夫前來,把脈開方,那大夫說的話,也還不錯,可是服了他的藥後,非但無效反而沉重。

     自古道英雄隻怕病來磨,玉琴以孤女子奔走天涯,仗着她的大無畏精神,出入龍潭虎穴,倒也無所畏懼,現在病倒在他鄉,對影凄涼,有誰來顧憐她呢,想起劍秋,本來和她作伴同行,不料古塔探奇,遇見妖道,遂緻中途分散,不知相見何年。

    幸虧曾家的人,都是非常慈愛,曾太太和宋氏時時到她房裡來料理湯藥,還有毓麟也是十分關切,最使她心中感激,又因藥方無效,遂決計謝絕不吃,毓麟也不好勉強。

     她過了兩天,熱度漸低,病勢退了,隻是餘熱猶留戀不去,身體也很疲憊,略進些粥湯。

    毓麟母子見這情形,很覺放心。

    那知道便在這夜竟有不測之事發生,毓麟和他的母親從玉琴房裡走出來時,已近半夜,毓麟剛脫衣上床,思欲安寝,忽聽外面人聲喧嘩,大門上擂鼓似地打進來,屋上又有瓦響,知是有盜匪光顧了。

     他是一個文弱書生,慌得不知所雲,鑽在被中不敢響,忽聽在他房間的屋面上,有金鐵相擊之聲,一刹那間,隻聽哎喲一聲,好似有一個人從屋上滾落在窗前地下,跟着撲撲撲有幾人跳下在天井裡戰了幾個回合,便出去了。

     又聽門外喊聲漸遠,不多時卻聲息全無,并不見盜匪闖進室來行劫。

    心中正在奇異,隻聽房門外有足聲蹭蹭地跑來,輕輕叩門,毓麟心裡又跳起來,便聽有人說道:“少爺起來罷,方才是一群盜匪前來行劫,撞開大門,把我擒住,将要蜂擁而入,忽然我們内裡又跳出幾個同黨來,背後有一個小姑娘追着,那小姑娘和許多盜匪鬥在一起,但見一道白光,滾東滾西,把盜匪殺得大敗而去。

     現在門外有三個盜屍,少爺屋前庭心裡,也有一個奄奄垂斃的強盜呢。

    少爺起來罷,你道那小姑娘是誰,便是那位卧病的方家姑娘啊!少爺快快起來罷,老太太也起來了。

    ” 毓麟聽得是曾福的口音,心中又驚又喜,連忙披衣下床,開了房門。

     3 見曾福和書童小杜提着燈籠,立在一起,這時曾太太和嫂嫂宋氏,跟随幾個女仆走至,曾翁也扶杖而來,大家已飽受虛驚。

    曾福指手畫腳地講給他們聽,說方家姑娘如何勇敢,如何擊退盜匪,且說盜匪共有四、五十人,傷的傷,死的死,沒有能敵得過她,又指着那邊地上受傷的盜匪說道“這也是被方家姑娘刺倒的!” 曾太太等聽了,一齊吐舌,舌久不能收。

    毓麟道:“玉琴姑娘正在卧病,怎能起來獨退群盜呢?好奇怪!” 曾翁道:“古有聶隐娘能飛劍取人首級,不圖于今見之。

    玉琴姑娘誠是女俠也!” 毓麟聽他父親掉文,不覺好笑,便道:“我們快去看看她罷!”曾太太道:“是的。

    ” 四人遂走到玉琴房裡去,曾福等自去門前照顧。

    毓麟第一個跑到玉琴室前,把手去推房門,卻是緊閉着,心裡更是奇異,忙敲兩下,房門開了,衆人走進去,見玉琴立在床前,穿着淡紅色的睡衣,兩頰映着燈光,十分绛紅,左臂衣袖卷起,雪白粉嫩的玉臂上,受着一個小小創痕,鮮血沾染了袖子,正在包紮。

     桌上橫着那柄真剛寶劍,光閃閃地如秋水照人。

    毓麟先上前向她長揖道:“玉琴姑娘,你真是一位義勇的女俠,今夜寒舍不幸,猝遭盜匪,若沒有姑娘慨助,真不堪設想了。

    ” 曾翁、曾太太、宋氏都向玉琴道謝,玉琴遜謝不疊,請衆人坐下,自己也坐在床上,對他們微笑說道:“方才你們去後,我正朦胧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