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回 殲三雄大義衛鄰寨 驅一道英名震荒江

關燈
口,呐喊一聲,刀槍并舉,要沖過這道防線去寨中屠殺了。

     為首一個少年,渾身黑色衣服,手裡握着兩把明晃晃的雙刀,正是洪遠。

    他們以為寨裡沒有防備,并且他們也不把寨中的居民放在心上,整千的官兵尚且被他們殺退,區區飲馬寨,踏為平地也非難事,況且洪氏三雄複仇心切,更無多慮。

    卻不防半空中飛下一個人來,火光中瞧得十分清楚,乃是一個少女,右手橫着一把寒光逼人的寶劍,左手骈兩個指頭,指着他們喝道:“草寇橫行不法,竟敢興師動衆,來危害飲馬寨人民,人道何在?公義何在?如不速退,我的寶劍要渴飲你們的血了。

    ” 洪遠見這少女來得很是突兀,心中稍有些疑慮,終因她是個女子,況且孤身一人,他們又人多勢盛,豈肯退讓,遂擺開雙刀,說道:“好,先把你來開刀!”跳過來一刀當頭劈下,玉琴将劍望上一迎,隻聽嗆的一聲,已成兩截,随手一劍望他胸前進戮。

    洪遠又把左手刀一架,刀頭碰着劍鋒,又削落了,堕在地上。

     洪遠大驚,想回身退走,玉琴何等迅速,踏進一步,一劍橫掃過去,早飛去了洪遠半個頭顱,倒在地下。

    衆盜匪見此形景,大家沖殺過來。

    洪通在後面聽得這個風聲,氣得他胡須倒豎,揮動手中的長槍,把坐下的烏骓馬一夾,直馳而進。

     玉琴見一個虬髯黑面的壯士單槍匹馬沖上來,知道也是洪氏三雄中的一人,忙丢了其他盜匪,迎上前去。

    但見洪通一槍刺來,有車輪大的槍花,知道對手很是厲害,連忙揮劍迎住,劍光槍影攪成一片,不消幾個回合,洪通手中的槍被玉琴削斷,跟着白光一揮,洪通已從馬上跌下,身首異處。

     玉琴見已得手,便吹起觱篥,村口埋伏的鄉人,和山岡上的獵戶,一齊殺出。

    衆盜匪不防有這麼一着,又見兩個首領已死于這少女的劍光之下,心驚膽怯,不知寨中的虛實,都紛紛倒退。

    隻有洪逵還率着數十個心腹上前頑抗。

    但是洪氏三雄要算洪通最是勇猛,洪逵的本領還不高強,所以和玉琴接戰後,又死于劍下。

    飲馬寨鄉民聲勢頓壯,追上前去,把盜匪殺死無數。

     玉琴的白光到處,人頭亂落,殺得盜匪們抱頭鼠竄,四散逃去。

    玉琴便和衆鄉民奏凱而歸。

    寨中人都出來掌燈歡迎,大家圍住了玉琴,拜謝她救命之恩。

    玉琴徐徐拂拭身上的血迹,談笑自若,絕無矜色。

    次日天明,鄉人都到寨口去看地下的盜屍,七橫八豎的,斷頭折臂,簡直可憐。

     然而想到他們活的時候,殺人放火,作惡多端,也應該死了,方才見得天道報施不爽。

    玉琴便要告辭回去,衆鄉民留她不住,遂燃放着鞭炮,送她回家,一面又分頭把盜屍埋葬入土。

     這一役玉琴的英名愈加傳播開來,大家稱贊“荒江女俠”四個字,四周數百裡内婦孺皆知。

    但玉琴這次援助飲馬寨人,殺了洪氏三雄,因一時慷慨好義,拔刀不平,然而卻和黑省胡匪結下一重冤仇。

    自己的亡父本是此中出身,現在她反無情殺傷,一定有許多人對她不滿意,懷恨她,也要反對她。

    名氣愈大,自己的環境愈益危險,很想出門。

    但是祁氏卻不放她出去,要她再等一年,母女倆多聚幾時。

    玉琴隻好聽她母親的說話,免得她老人家悲傷。

     有一天忽然來了一個茅山道士,相貌兇惡,手腕上插着一把匕首,血迹淋漓,腰裡纏着又長又粗的鐵鍊,登門募化。

    說久仰方家是個财主,要募捐十萬元,建造祖師殿。

    長工們還答他,這裡是個苦地方,哪裡有重金捐輸,還是到别地方去罷。

    茅山道士卻說道:“請你們的小姑娘捐助些罷!” 遂坐在方家門前不去,把鐵鍊橫在地上,阻住出入的途徑。

    長工鄒阿福,不知利害,要想跨過他的鐵鍊,被茅山道士輕輕一抖,早已跌了一個狗吃屎,跑進去報告玉琴知道。

    玉琴料想這是來找她的了,但自己不得不出去見見,遂即走到門前。

     茅山道士見了玉琴,便合掌道:“小姑娘,請你慷慨解囊,施舍貧道一下。

    ”玉琴覺得他一合掌,便有一陳涼風直透過來,連忙運氣迎住,一邊冷笑道:“我們是小戶人家,請你到别處去募化的好。

    ”遂過去把地上的鐵鍊拉起來一撚,那碗口粗的鐵鍊,一節節地斷下來,都成赍粉。

     茅山道士不覺變色,立起身來把手一揚,他腕上插的那柄匕首,早如一點寒星,直奔玉琴的咽喉。

    玉琴不防,險些吃他的虧,幸虧她眼快手快,一伸手把那匕首抓住,向地上一擲,說道:“鼠輩伎倆不過耳。

    ”那匕首早陷入地下,隻剩一寸的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