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回 學武術名山拜師 顯奇能石屋殺虎
關燈
小
中
大
:“那大蟲的巢穴可是在石屋嶺上麼?”
陳四答道:“這卻不能知道,但知共有三四隻大蟲,一隻白額金睛的最是厲害,傷了許多人畜,我們有好多時不敢上嶺去了。
”玉琴點點頭,遂用話安慰她的母親說她已學得高深的武術,先要代她的弟弟複仇,那些猛虎并不在她的眼裡。
祁氏聽女兒說話,深信她必能對付猛虎,遂止住哭泣。
這夜母女倆絮絮談話,玉琴把昆侖山的事約略告訴,祁氏聽了也很駭異。
隔了三天,玉琴便挾了寶劍,獨自到石屋嶺上去殺虎。
她不知猛虎伏在哪裡。
上嶺見石屋牆壁傾圮,蛛網滿罩,荒涼得很,在樹下發見一根虎毛,料想那虎也在此處出入的,遂伏着等候。
果然守到傍晚,紅日西墜,蒼然暮色自遠而至,風起雲湧,四山呈着恐布的色彩,那邊草裡竄出一頭野豬,急忙忙地跑入山穴裡去。
玉琴也不驚動,便聽一聲虎吼,跳出一隻黃色的虎來,并不十分高大,見那野豬早已逃脫,睜圓虎眼,象是發怒的樣子。
她遂拔出寶劍,迎上前去,那虎見有人來,奮身前撲,想要一嘗人肉的滋味。
玉琴把劍一揮,白光一道,從虎的頭上落下,血雨四濺,那虎已身首異處,倒在血泊中。
玉琴覺得很爽快,拖了虎屍下嶺,回轉家中。
祁氏已在門口守候,心裡忐忑萬分。
見玉琴殺虎回來,心中快活。
鄰人和長工等都來觀看,一齊稱贊玉琴的神勇。
陳四又向玉琴乞取虎屍去剝虎皮。
這件事早已哄傳到飲馬寨裡,明天便有寨中獵戶和人民都到江邊來看這位單身殺虎的巾帼英雄,覺得玉琴是一個千嬌百媚的女子,哪裡有這種偉大的本領,獨自去殺大蟲,無不咋舌稱奇。
玉琴對他們說道:“石屋嶺出了大蟲,把我兄弟咬死,我一來要代弟複仇,二來為地方除害。
須殺盡山中大蟲,方才罷休。
”衆人回去,紛紛傳說,衆獵戶反覺得自己膽怯怕死,沒有本事,面有慚色。
玉琴每隔三、四天,便到嶺上去殺大蟲。
果然半個月内,被她一連殺死三虎,但不知是哪一隻虎咬死她兄弟的,據鄉人說,隻有那隻白額金睛的大虎了,狡猾得很,而且不易對付。
玉琴又去嶺上搜尋,卻不見虎蹤,空手而還,心中未免焦躁。
恰巧飲馬寨中有一個獵戶姓李的,自告奮勇願引導玉琴深入尋覓,因他嗅得出虎的氣味,且曾看見過那隻大虎的。
玉琴便請他引路,再到嶺上四周去搜。
李獵戶嗅來嗅去的說道:“大蟲已不在這裡了,大約那畜牲見同類都被人殺死,心裡也有些害怕,怕聞風遠揚哩!” 玉琴懊喪着問道:“那麼到什麼地方去找呢?”李獵戶且嗅且答道:“那畜牲走得不多幾時,大約還不甚遠,不怕它逃走的。
”遂又引着玉琴望東邊一座山頭走去。
到了山上,李獵戶深深地嗅了幾下,喜形于色,對玉琴說道:“大蟲正在這裡,此時恐怕不會出來,最好夜裡來守候。
”玉琴遂放心和李獵戶回去休息。
到晚上玉琴請李獵戶吃飽了飯,結束停當,李獵戶帶着一柄鋼叉,陪了玉琴到目的地去。
那山名小黑山,很是險峻,月色甚好,照得山上十分明晰,他們越過石屋嶺,來到小黑山上。
玉琴指着東邊一株大樹說道:“你可上樹去作壁上觀,省得大蟲來了,我要照顧你,反而不爽快。
”李獵戶答應道:“是。
”遂先攀援到樹枝上坐着等候。
但見玉琴一聳身如飛鳥一般已到對面樹上,樹枝一些也不搖動,杳無聲息,心中暗暗佩服。
二人坐候至三更時分,還不見大蟲出來,正在焦慮,月光下忽見南面山崗上有一物慢慢移動,定睛一看,乃是一隻白額金睛的大虎,全身毛色斑斓奪目,不知在那裡窺伺什麼。
隔了一刻,那虎飛也似地向山頭上跑來,跟着一陣風聲,吹得樹枝東西搖擺,那虎已嗅着人的氣味,大吼一聲,望樹邊撲來,其勢十分兇猛。
李獵戶不覺股栗,隻見對面樹上飛下一道白光,聲如裂帛,環繞虎身,轉得幾轉,白光立時收斂,虎已倒斃地上。
玉琴橫着寶劍,立在虎旁。
李獵戶忙從樹上扒下,走到那邊,見那大虎仰卧在血泊裡,腹上一條絕細的血痕,鮮血從那裡淌下來,便向玉琴拜倒。
玉琴微笑,叫他起來,背着虎屍,一同回去。
祁氏和衆長工等都在守候,見了李獵戶背上的大虎,一齊歡呼。
李獵戶把虎屍抛在地上,跑得滿頭是汗,陳四又走過來看虎皮了。
玉琴對祁氏說道:“現在我已把山中的虎一一殺斃,可以報我弟弟的仇了。
”又謝了李獵戶引導的功勞,便把那大虎送給他以為報酬。
李獵戶向她拜謝。
等到天亮,歡歡喜喜地背着虎屍,走回飲馬寨去。
寨中人都來問訊,李獵戶告訴他們說道:“我從來沒有見過這種天人似的小姑娘,有此絕藝,隻見白光旋轉了幾下,那兇猛無匹的大蟲便仆地而死了。
不是親眼目睹也不會相信的。
”衆鄉人都道:“我們也沒有聞見過的,真是奇事。
”驚異不置。
玉琴殺虎以後,了卻一重心願,伴着她的母親度那安閑的光陰。
心中想要出去訪尋他父親的仇人,隻因弟弟已死,舍不得抛下她母親,隻得暫緩。
有一天下午,玉琴正坐在家裡看書,忽然有兩個飲馬寨的鄉民,慌慌張張地跑來,要見玉琴,說有要事商懇,玉琴隻好和他們相見,卻不知道為了何事。
”玉琴點點頭,遂用話安慰她的母親說她已學得高深的武術,先要代她的弟弟複仇,那些猛虎并不在她的眼裡。
祁氏聽女兒說話,深信她必能對付猛虎,遂止住哭泣。
這夜母女倆絮絮談話,玉琴把昆侖山的事約略告訴,祁氏聽了也很駭異。
隔了三天,玉琴便挾了寶劍,獨自到石屋嶺上去殺虎。
她不知猛虎伏在哪裡。
上嶺見石屋牆壁傾圮,蛛網滿罩,荒涼得很,在樹下發見一根虎毛,料想那虎也在此處出入的,遂伏着等候。
果然守到傍晚,紅日西墜,蒼然暮色自遠而至,風起雲湧,四山呈着恐布的色彩,那邊草裡竄出一頭野豬,急忙忙地跑入山穴裡去。
玉琴也不驚動,便聽一聲虎吼,跳出一隻黃色的虎來,并不十分高大,見那野豬早已逃脫,睜圓虎眼,象是發怒的樣子。
她遂拔出寶劍,迎上前去,那虎見有人來,奮身前撲,想要一嘗人肉的滋味。
玉琴把劍一揮,白光一道,從虎的頭上落下,血雨四濺,那虎已身首異處,倒在血泊中。
玉琴覺得很爽快,拖了虎屍下嶺,回轉家中。
祁氏已在門口守候,心裡忐忑萬分。
見玉琴殺虎回來,心中快活。
鄰人和長工等都來觀看,一齊稱贊玉琴的神勇。
陳四又向玉琴乞取虎屍去剝虎皮。
這件事早已哄傳到飲馬寨裡,明天便有寨中獵戶和人民都到江邊來看這位單身殺虎的巾帼英雄,覺得玉琴是一個千嬌百媚的女子,哪裡有這種偉大的本領,獨自去殺大蟲,無不咋舌稱奇。
玉琴對他們說道:“石屋嶺出了大蟲,把我兄弟咬死,我一來要代弟複仇,二來為地方除害。
須殺盡山中大蟲,方才罷休。
”衆人回去,紛紛傳說,衆獵戶反覺得自己膽怯怕死,沒有本事,面有慚色。
玉琴每隔三、四天,便到嶺上去殺大蟲。
果然半個月内,被她一連殺死三虎,但不知是哪一隻虎咬死她兄弟的,據鄉人說,隻有那隻白額金睛的大虎了,狡猾得很,而且不易對付。
玉琴又去嶺上搜尋,卻不見虎蹤,空手而還,心中未免焦躁。
恰巧飲馬寨中有一個獵戶姓李的,自告奮勇願引導玉琴深入尋覓,因他嗅得出虎的氣味,且曾看見過那隻大虎的。
玉琴便請他引路,再到嶺上四周去搜。
李獵戶嗅來嗅去的說道:“大蟲已不在這裡了,大約那畜牲見同類都被人殺死,心裡也有些害怕,怕聞風遠揚哩!” 玉琴懊喪着問道:“那麼到什麼地方去找呢?”李獵戶且嗅且答道:“那畜牲走得不多幾時,大約還不甚遠,不怕它逃走的。
”遂又引着玉琴望東邊一座山頭走去。
到了山上,李獵戶深深地嗅了幾下,喜形于色,對玉琴說道:“大蟲正在這裡,此時恐怕不會出來,最好夜裡來守候。
”玉琴遂放心和李獵戶回去休息。
到晚上玉琴請李獵戶吃飽了飯,結束停當,李獵戶帶着一柄鋼叉,陪了玉琴到目的地去。
那山名小黑山,很是險峻,月色甚好,照得山上十分明晰,他們越過石屋嶺,來到小黑山上。
玉琴指着東邊一株大樹說道:“你可上樹去作壁上觀,省得大蟲來了,我要照顧你,反而不爽快。
”李獵戶答應道:“是。
”遂先攀援到樹枝上坐着等候。
但見玉琴一聳身如飛鳥一般已到對面樹上,樹枝一些也不搖動,杳無聲息,心中暗暗佩服。
二人坐候至三更時分,還不見大蟲出來,正在焦慮,月光下忽見南面山崗上有一物慢慢移動,定睛一看,乃是一隻白額金睛的大虎,全身毛色斑斓奪目,不知在那裡窺伺什麼。
隔了一刻,那虎飛也似地向山頭上跑來,跟着一陣風聲,吹得樹枝東西搖擺,那虎已嗅着人的氣味,大吼一聲,望樹邊撲來,其勢十分兇猛。
李獵戶不覺股栗,隻見對面樹上飛下一道白光,聲如裂帛,環繞虎身,轉得幾轉,白光立時收斂,虎已倒斃地上。
玉琴橫着寶劍,立在虎旁。
李獵戶忙從樹上扒下,走到那邊,見那大虎仰卧在血泊裡,腹上一條絕細的血痕,鮮血從那裡淌下來,便向玉琴拜倒。
玉琴微笑,叫他起來,背着虎屍,一同回去。
祁氏和衆長工等都在守候,見了李獵戶背上的大虎,一齊歡呼。
李獵戶把虎屍抛在地上,跑得滿頭是汗,陳四又走過來看虎皮了。
玉琴對祁氏說道:“現在我已把山中的虎一一殺斃,可以報我弟弟的仇了。
”又謝了李獵戶引導的功勞,便把那大虎送給他以為報酬。
李獵戶向她拜謝。
等到天亮,歡歡喜喜地背着虎屍,走回飲馬寨去。
寨中人都來問訊,李獵戶告訴他們說道:“我從來沒有見過這種天人似的小姑娘,有此絕藝,隻見白光旋轉了幾下,那兇猛無匹的大蟲便仆地而死了。
不是親眼目睹也不會相信的。
”衆鄉人都道:“我們也沒有聞見過的,真是奇事。
”驚異不置。
玉琴殺虎以後,了卻一重心願,伴着她的母親度那安閑的光陰。
心中想要出去訪尋他父親的仇人,隻因弟弟已死,舍不得抛下她母親,隻得暫緩。
有一天下午,玉琴正坐在家裡看書,忽然有兩個飲馬寨的鄉民,慌慌張張地跑來,要見玉琴,說有要事商懇,玉琴隻好和他們相見,卻不知道為了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