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回 赴約憶深仇 萬裡長空飛比翼 救災憐涸鲋 一川渴土湧清泉
關燈
小
中
大
多,最好挑走,免得妨礙他人。
方才聽說龍眼井水已幹,萬一惡人遷怒為難,由我和他打賭,諸位千萬不可多事。
”衆人同聲應諾。
由此人民取水便走,不再聚集。
無垢心想:“荒年災民,最是難處,善門難開。
以前黃河水災,曾經嘗過味道。
這班人竟如此聽話,主人又無疾聲厲色,可見德能服人。
照此情勢,便無自己暗助,衆怒難犯,土豪也非吃虧不可。
隻是開頭不免争鬥,就算衆志成城,這班苦人均無武功,傷亡在所不免。
子夜又須趕往崆峒,與丈夫行法求雨,無多閑暇。
”正想用什麼方法,把那夥惡人引來,忽見遠遠塵沙滾滾,如飛而來。
靜齋為了人民取水方便,一面點起許多火把燈籠,一面設下許多條桌,趕制了好些鍋魁馍馍。
事前聲明,人力有限,散完為止。
暗中卻令數十人在莊後支上爐竈,連夜趕制。
一見莊外塵沙滾滾,料知對頭已到,表面鎮靜,面帶驚疑之容,四下張望,似在尋找自己。
無垢看出他良懦膽小,如無自己相助,照那來勢,也實可慮。
忙用傳聲說道: “你隻照計而行,不要害怕,自有道理。
”靜齋聽出前見女子語聲,心中大定,忙即暗中默祝,遵命而行。
池邊受赈濟的那班窮民,早就聽說土豪要來為難,全都激動怒火,準備不能善罷,便助靜齋與之拼命。
一見人到,故意示威,不約而同,轟的一聲暴噪起來。
土豪金富自恃财勢,橫行鄉裡,魚肉良民,已成習慣。
當日聞報靜齋因為佃工取水争執,自行賠話,帶了一桶水回去,不知用什方法,井水全幹。
守井賊黨先不曉得,後聽人說靜齋門前清泉暴湧,一有一無,兩下正是同時發生。
現正召集人民施水放糧。
對方專做好人。
平日已是不快。
再聽說井水幹涸,池泉暴湧,又在向衆施舍。
不問是否用什方法,單這行為,相形之下,也是難堪。
不禁惱羞成怒,決計惡人做到底,率衆趕來。
快要到達,忽聽人民暴噪示威,聲如雷轟。
不想衆怒難犯,死在臨頭,反倒逞強,準備給對方一個下馬威。
金賊連徒黨共是四十餘人,各持長鞭刀棍。
到時,見衆人民不曾讓路,一齊回身相望,手上多半拿着石塊、扁擔之類,神态甚強,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不禁怒從心起,大喝: “豬狗們,還不快滾,等死不成!”随說,和當頭兩個賊黨揚手一鞭,便朝衆人頭上打去。
靜齋知道,這班烏合之衆雖然滿腹悲憤,但是對頭兇威久著,能勝而不能敗。
好在仙人暗助,何必使他們吃虧?忙喝,“金堡主不可動武,你們散開,我還有話。
”說時遲,那時快,為首三賊已同發難。
滿拟這班人必不禁打,忽聽“哈哈”一聲,眼前一花,一條人影連閃兩閃,金富和當頭賊黨齊聲慘叫,早各挨了一下。
後面賊黨還未看清,一聽主人呼痛,往上一擁。
池旁聚集的人民一見賊黨被人打倒,落了下風,同聲怒吼,紛擁而上。
有的更将石塊朝賊黨打去,當時開花,傷了好幾個。
當頭三賊已全負痛起立,看出打人的是個年約十七八的道裝美少年,突然出現,也未近身,隻把手揚了兩下,三人兵器全數粉碎,各人又中了一下重的,其痛徹骨。
情知厲害,忙喝同黨暫緩前進。
又被鄉民打傷了好幾個,越發怒火燒心。
一面忍痛退下,暗命同黨回取救兵;一面朝前注視。
見那少年左手一揮,後面鄉民全被阻住,好似中有隔斷,不能沖破。
内中一賊武功最高,由後趕到,不曾受傷。
看出少年目射英光,神采照人,再一想到井水幹得奇怪,疑是道術之士。
悄告金賊:“敵人有妖道相助,不可力敵。
”第二句話還未出口,少年兩道秀眉往上一揚,将手一揮,叭的一聲,左臉當時連牙打碎,鮮血四流,人也倒地暈死。
金賊見狀,才知厲害。
忙喝:“這位道爺素昧平生,有話好說,何苦出手打人?” 少年冷笑道:“此時你也知道有話好說麼?這個容易。
”随喚靜齋上前,把無垢所教的話說了一遍,問其願否。
金賊自是不願,無奈同黨已被敵人暗中困住,一個也不能離開,無論如何走法,隻在場中打轉。
人民卻有好些經主人好言遣散,通行自如。
賊黨想要尾随同行,走不幾步,便自己退了回來。
道人連手都未伸。
金賊料定求雨打賭之事兇多吉少,有心不從。
道人把手一揚,立時痛徹心肺,心寒膽怯,兇焰盡斂。
便向靜齋婉說: “雙方多年鄉黨,先前實是受人挑撥。
求雨好事,打的什賭?”少年怒喝:“放屁!因為你們這些惡徒土棍戾氣上升,崆峒山中還有一個旱魈,非用你們,多高法力,雨也不會下降。
此事不過适逢其會,經一位前輩仙人說在前面,其實我早打好主意。
方才來時,已與官府說好,在此設壇,将你連同徒黨放在壇上。
到第四日子時,雨求不下,不特與你無幹,還可由你處置。
想要退回,如何能夠?”說時,田岸上塵頭又起,乃是官府命人來設壇,在當地求雨。
來時奉有嚴令,不問何事,均聽道人之命而行。
于是糾合人民,匆匆将壇搭好。
道人便令金賊等上去。
群賊自是不願,知衆官差畏之如虎,雖奉官命,決不敢強。
便向官差訴說,身為道人所制,行動艱難,示意令其溜走,托人去向官府求救。
道人笑道:“你們惡貫滿盈,除非旱魈厲害,我除它不了,還有一線生機。
我們說話算數,隻要過第四夜子時,大雨不降,自然放你們回去,此時無用。
還不快上!”說到末句,把手一揚,朝空抓子幾下。
所有賊黨全似拎小雞一般,仿佛暗中有人平空抓起,丢向台上。
由此一任好說歹說,往來亂蹦,不能離開原處一步。
群賊知為法力所制,除了依他,别無善策。
同時又見随後追來的手下徒黨,隻一近前,便休想回去。
不到台上,一任大聲疾呼,均聽不出一句話;到了台上,立被困住。
情急心橫,厲聲喝道:“莫非我們為民求雨,就點水不進,粒米不沾,困在這裡四天四夜麼?”道人笑說:“你們不必忙,自然有你們吃的。
”随告主人:“可給這班狗賊準備食物,我還要尋人去呢。
”說罷,雙足一頓,一道金光,破空直上,由朗月疏星之下,往崆峒山飛去。
方才聽說龍眼井水已幹,萬一惡人遷怒為難,由我和他打賭,諸位千萬不可多事。
”衆人同聲應諾。
由此人民取水便走,不再聚集。
無垢心想:“荒年災民,最是難處,善門難開。
以前黃河水災,曾經嘗過味道。
這班人竟如此聽話,主人又無疾聲厲色,可見德能服人。
照此情勢,便無自己暗助,衆怒難犯,土豪也非吃虧不可。
隻是開頭不免争鬥,就算衆志成城,這班苦人均無武功,傷亡在所不免。
子夜又須趕往崆峒,與丈夫行法求雨,無多閑暇。
”正想用什麼方法,把那夥惡人引來,忽見遠遠塵沙滾滾,如飛而來。
靜齋為了人民取水方便,一面點起許多火把燈籠,一面設下許多條桌,趕制了好些鍋魁馍馍。
事前聲明,人力有限,散完為止。
暗中卻令數十人在莊後支上爐竈,連夜趕制。
一見莊外塵沙滾滾,料知對頭已到,表面鎮靜,面帶驚疑之容,四下張望,似在尋找自己。
無垢看出他良懦膽小,如無自己相助,照那來勢,也實可慮。
忙用傳聲說道: “你隻照計而行,不要害怕,自有道理。
”靜齋聽出前見女子語聲,心中大定,忙即暗中默祝,遵命而行。
池邊受赈濟的那班窮民,早就聽說土豪要來為難,全都激動怒火,準備不能善罷,便助靜齋與之拼命。
一見人到,故意示威,不約而同,轟的一聲暴噪起來。
土豪金富自恃财勢,橫行鄉裡,魚肉良民,已成習慣。
當日聞報靜齋因為佃工取水争執,自行賠話,帶了一桶水回去,不知用什方法,井水全幹。
守井賊黨先不曉得,後聽人說靜齋門前清泉暴湧,一有一無,兩下正是同時發生。
現正召集人民施水放糧。
對方專做好人。
平日已是不快。
再聽說井水幹涸,池泉暴湧,又在向衆施舍。
不問是否用什方法,單這行為,相形之下,也是難堪。
不禁惱羞成怒,決計惡人做到底,率衆趕來。
快要到達,忽聽人民暴噪示威,聲如雷轟。
不想衆怒難犯,死在臨頭,反倒逞強,準備給對方一個下馬威。
金賊連徒黨共是四十餘人,各持長鞭刀棍。
到時,見衆人民不曾讓路,一齊回身相望,手上多半拿着石塊、扁擔之類,神态甚強,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不禁怒從心起,大喝: “豬狗們,還不快滾,等死不成!”随說,和當頭兩個賊黨揚手一鞭,便朝衆人頭上打去。
靜齋知道,這班烏合之衆雖然滿腹悲憤,但是對頭兇威久著,能勝而不能敗。
好在仙人暗助,何必使他們吃虧?忙喝,“金堡主不可動武,你們散開,我還有話。
”說時遲,那時快,為首三賊已同發難。
滿拟這班人必不禁打,忽聽“哈哈”一聲,眼前一花,一條人影連閃兩閃,金富和當頭賊黨齊聲慘叫,早各挨了一下。
後面賊黨還未看清,一聽主人呼痛,往上一擁。
池旁聚集的人民一見賊黨被人打倒,落了下風,同聲怒吼,紛擁而上。
有的更将石塊朝賊黨打去,當時開花,傷了好幾個。
當頭三賊已全負痛起立,看出打人的是個年約十七八的道裝美少年,突然出現,也未近身,隻把手揚了兩下,三人兵器全數粉碎,各人又中了一下重的,其痛徹骨。
情知厲害,忙喝同黨暫緩前進。
又被鄉民打傷了好幾個,越發怒火燒心。
一面忍痛退下,暗命同黨回取救兵;一面朝前注視。
見那少年左手一揮,後面鄉民全被阻住,好似中有隔斷,不能沖破。
内中一賊武功最高,由後趕到,不曾受傷。
看出少年目射英光,神采照人,再一想到井水幹得奇怪,疑是道術之士。
悄告金賊:“敵人有妖道相助,不可力敵。
”第二句話還未出口,少年兩道秀眉往上一揚,将手一揮,叭的一聲,左臉當時連牙打碎,鮮血四流,人也倒地暈死。
金賊見狀,才知厲害。
忙喝:“這位道爺素昧平生,有話好說,何苦出手打人?” 少年冷笑道:“此時你也知道有話好說麼?這個容易。
”随喚靜齋上前,把無垢所教的話說了一遍,問其願否。
金賊自是不願,無奈同黨已被敵人暗中困住,一個也不能離開,無論如何走法,隻在場中打轉。
人民卻有好些經主人好言遣散,通行自如。
賊黨想要尾随同行,走不幾步,便自己退了回來。
道人連手都未伸。
金賊料定求雨打賭之事兇多吉少,有心不從。
道人把手一揚,立時痛徹心肺,心寒膽怯,兇焰盡斂。
便向靜齋婉說: “雙方多年鄉黨,先前實是受人挑撥。
求雨好事,打的什賭?”少年怒喝:“放屁!因為你們這些惡徒土棍戾氣上升,崆峒山中還有一個旱魈,非用你們,多高法力,雨也不會下降。
此事不過适逢其會,經一位前輩仙人說在前面,其實我早打好主意。
方才來時,已與官府說好,在此設壇,将你連同徒黨放在壇上。
到第四日子時,雨求不下,不特與你無幹,還可由你處置。
想要退回,如何能夠?”說時,田岸上塵頭又起,乃是官府命人來設壇,在當地求雨。
來時奉有嚴令,不問何事,均聽道人之命而行。
于是糾合人民,匆匆将壇搭好。
道人便令金賊等上去。
群賊自是不願,知衆官差畏之如虎,雖奉官命,決不敢強。
便向官差訴說,身為道人所制,行動艱難,示意令其溜走,托人去向官府求救。
道人笑道:“你們惡貫滿盈,除非旱魈厲害,我除它不了,還有一線生機。
我們說話算數,隻要過第四夜子時,大雨不降,自然放你們回去,此時無用。
還不快上!”說到末句,把手一揚,朝空抓子幾下。
所有賊黨全似拎小雞一般,仿佛暗中有人平空抓起,丢向台上。
由此一任好說歹說,往來亂蹦,不能離開原處一步。
群賊知為法力所制,除了依他,别無善策。
同時又見随後追來的手下徒黨,隻一近前,便休想回去。
不到台上,一任大聲疾呼,均聽不出一句話;到了台上,立被困住。
情急心橫,厲聲喝道:“莫非我們為民求雨,就點水不進,粒米不沾,困在這裡四天四夜麼?”道人笑說:“你們不必忙,自然有你們吃的。
”随告主人:“可給這班狗賊準備食物,我還要尋人去呢。
”說罷,雙足一頓,一道金光,破空直上,由朗月疏星之下,往崆峒山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