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回 入谷訪幽蘭 翠浪因風散花雨 酬恩揮玉轸 魔雲如焰救靈鵝

關燈
姬平見無垢惶急,立吹蘆笙,召集寨人滿山搜尋,隻在二人玩月的後面土坡上發現幾處小人腳印和泥土中的膝痕。

    内有一處腳印較深,仿佛停立已久,但是背向前面。

    因為前日妖蟲帶水飛走,地是土質,尚未幹透,看得甚真,别的全無蹤迹可尋。

    無垢知道黃鐘走失與那白光有關,想起此子向道堅誠,不畏艱危,以及乃祖黃春行時重托,好生難過。

    暗忖:“前見白光雖未看出邪氣,如是正教中人經過,愛他資質靈慧,将其帶走,定必出面明言,何至背人行事?何況此子人小心高,立志相從,所立之處近在身後,如見外人,也必出聲驚呼,斷無不告而去之理。

    除非被人将其強行劫走,黃鐘為人所制,不能随意言動,決不會一言不發,便随外人走去。

    ”越想越不放心。

    偏生當時疏忽,不曾追趕,如今人去已久,何處尋蹤?再看天早大亮,這一尋人忙亂,已将近午,再停些時,便須趕往大鵬頂赴約,不能久延。

     鄭隐又在一旁力勸說:“此子聰明膽勇,根骨甚好,決非夭折之相。

    那白光如是對頭,不對我夫妻暗算,也必出面為敵。

    也許無心路過,發現此子,愛他靈慧,将其收去為徒。

    因有要事或有别的疑難,不願與我夫妻相見,就此帶了飛走。

    早晚終可探明下落,愁急無益。

    日前所交李道友法力甚高,我們先往大鵬頂等他到來,向其打聽,并托他設法尋訪,或能查出下落,也未可知。

    ”無垢也覺此外無計可施,又當與妖人訂約比鬥的要緊關頭,無暇他顧,又想李靜虛隐居西南多年,也許能問出一點蹤迹,隻得罷了。

    便照所說,勉強受山人款待,在寨中吃了一點酒食,匆匆起身,往大鵬頂飛去。

     當地原是哀牢山支脈,下臨元江,危崖千丈,突起亂山之中,兩面橫闊,孤峰中峙,下面岩凹,深廣遠數百大。

    面前更有大片平崖空地,松杉森秀,古木參天。

    遠望孤峰危崖,宛如巨鳥張翼,掠地欲飛,形勢極其雄峻奇險。

    上面景物也頗靈秀。

    左近更多危峰怪石,幽谷絕澗。

    外觀叢莽載途,林青深密,無路可通,舉足皆難。

    内裡卻是岩巒靈秀,澗谷幽深,繁花如笑,碧草成茵,美景無邊,觀之不盡。

     鄭隐初遇李靜虛時,已聽說過此地景緻。

    及至飛到大鵬頂,等了一陣,不見人來。

     偶于無意之中,談起前事。

    無垢最喜花木,久聞南疆深山之中多奇花異卉,此次前來,本想暇時選勝登臨。

    加以心中有事,想起黃鐘年幼可憐,口雖答應鄭隐暫時放開,等和妖人對敵,分了勝敗,事完之後,再往各處深山之中尋訪,心中仍是挂念。

    初意見了李靜虛可以探詢,見人未來,未免失望心煩。

    聞言忽想起天明前所見白光,正是飛往大鵬頂這一面,左近既有這樣風景靈秀的山谷,也許黃鐘落在其中。

    反正時候還早,李靜虛也還未到,何不姑往一試?就尋不見人,觀賞内中美景,也比枯坐強些。

    便和鄭隐說了。

     鄭隐知道愛妻仁厚心熱,不願拂她心意,便同起身。

     二人都是初來,也不知何處尋找是好。

    先駕遁光飛空查看,約飛出二十餘裡,見下面高山之後橫有一條溪谷,水色山光似頗佳勝。

    無垢查看方向,也與白光去路正對,便同往下降落。

    空中下望,已黨風景不惡;到地一看,越看出它的妙處。

    原來那谷又寬又大,到處古木蕭森,峰巒靈秀,水碧山青,花開似錦。

    最奇的是,那麼深險偏僻的幽谷,竟是淺草如茵,地無纖塵,所有花樹全都行列疏整,位列井然,直似有人時常打掃修治過的一般。

     二人所行之處,一面山光黛潑,花樹叢生,燦如錦雲。

    右側是條廣溪,淺岸清波,潺潺流水,沿溪柳浪千重。

    無數翠羽飛鳴往來,與泉響松濤相與應和,音聲清脆,如協宮商。

    對岸危崖千尺,碧蟑排雲,時見大小泉瀑飛舞而下,不是玉龍倒挂,便是銀發飄空。

    偶然山風吹動,發為繁喧,與稷稷松濤合為洪籁。

    那粗如匹練,細如絡絲的大小飛瀑流泉,全都随風揚起,飛舞空中,再落下來,打向溪水山石之上。

    有的玉濺珠噴,激得雲浪翻飛,聲若雷鳴;有的靈雨珠簾,因風飄拂,繁音細碎,涼意侵肌,另有一種清趣。

    端的移步換形,耳目所及,無非妙境。

     無垢首先贊好。

    鄭隐正在随聲附和,忽然聞到一股蘭花香味,清馨染衣,沁人心脾,似與尋常蘭蕙不同,便循花香往前尋去。

    無垢忽然想起:“這等清麗明淑之景,比武當山舊居還好得多,地方又是這等清潔無塵,分明有人隐居在此。

    自己學道才得幾時,不知主人是何人物,萬一道路不同,豈不又生枝節?倘若昨夜白光飛行人隐居在此,黃鐘是他行強攝來,驟然發現,好了自然無事,一個不巧,必起争殺,對方來曆深淺又都茫然。

    大鵬頂事還未完,如再引來一個強敵,如何應付?怎的如此冒失,一路行來,直似尋常遊山,遠勝登臨,絲毫不曾戒備?”想到這裡,心念一動。

    正要招呼丈夫暗中留意,不可高聲說笑,觀察好了四外情勢,再緩步前行,相機行事。

    免得事起倉促,未曾看清,先吃人虧。

    那蘭花香味一陣接一陣随風吹來,越發濃郁;仿佛千萬朵幽蘭,多少年來隐居深谷之中,知有會心人到來,競吐奇芳,以迎佳客。

    一入鼻端,頓覺心神皆爽。

    方想: “這等仙靈美景,主人絕非左道旁門一流。

    ”峰回路轉,目光到處,面前突現出一片奇景。

    無垢乍見之下,由不得高興非常,連稱快事,把先前思慮顧忌全數忘卻,忙拉鄭隐朝前趕去。

     原來前面谷徑越發寬廣,當前大片古松林,大均四五抱以上,每株蔭蔽數畝,行列甚稀。

    有的華蓋亭亭,拔地直上,繁枝四出,黛色參天;有的虬幹盤行,蒼麟似鐵,龍蟠鳳翥,勢欲飛舞。

    殊形異态,各具清标,已是從所未見。

    最奇的是,松枝上面滿是寄生蘭惠,蘭葉花莖長達一、二、三丈不等,絲絲下垂。

    每一花莖之上,少說也開有數十百朵蘭花,大者如杯,小者如指,不下數十種之多。

    芳馨流溢,中人欲醉。

    偶然一陣風過,連花帶葉,齊翻彩浪;宛如億萬天花,随同翠縷飄空,缤紛而下,更是奇觀。

     二人徘徊花下,正在稱奇叫絕,忽聽有人呼叱道:“何人大膽,擅入神宮禁地?通名領死。

    ”二人大驚回顧,見發活的乃是一個身穿黃色宮裝的女子,年約二十多歲,身材高大,腰挂長劍,手持白玉拂塵。

    貌甚平常,衣飾卻極華美,一身珠光寶氣,神态威猛,不像是個正經修道的人。

    無垢性情溫和,因自己誤入人家禁地,雖受惡聲,并未在意。

    隻覺對方容貌粗俗,神态強橫,與那一身華美如仙的裝束不大相稱。

    正想開口與之辯理,鄭隐聞言已經大怒,接口答道:“我夫妻無心路過,偶然人谷閑遊,因聞花香,無心至此。

    你外面又未寫明内有主人,什麼叫作禁地?為何出口傷人?”說時,黃衣女子本是滿面怒容,似要發作。

    及與二人對面,忽然呆了一呆,怒容漸斂,隻把手中拂塵微微一揮。

    聽完,冷笑道:“你們叫什名字?何人門下?我這裡乃碧香谷,為火靈神君别府。

    就是未學後進,也應聽你們師長說過。

    今日有人出入,曾開谷口禁制,輪值女官忘了封閉,也許被你二人路過發現,走了進來,事出無心,也還可說。

    但神宮後苑的五色垂絲蘭,除卻滇池香蘭渚略有數十本外,海内外仙山靈域,隻此一處最多,難道你們也瞎了眼睛,不曾看出?快将來曆姓名說明,如你二人師長稍有淵源,還可從寬發落;否則,休想活命。

    ” 鄭隐前生靈智早已恢複,一聽當地乃火靈神君别府,知是西南十四洞天中五怪三魔之一,名頭高大,不是好惹。

    因前兩生修道時,神君已先閉宮隐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