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回 老蚌孕明珠 灼灼桃花騰麗彩 金霞消毒眚 森森劍氣射驚虹
關燈
小
中
大
絕不至于全數葬送。
方喜這次一人未傷,取鹽又多,回山可以得獎。
不料妖道事前早已想好詭計,先用邪法把蟒引開,等到衆人援上崖去,立時發難,暗中又去激怒那蟒,引向人行路上。
同時幻化出兩條同樣大蟒,三面合圍,将衆人前後兩路一齊阻住,進退不得。
妖人也真心狠,先使當頭幾個壯漢被蟒吞入腹内,然後淩空現身,用一口飛刀殺死真蟒,再朝兩條假蟒追去,故意不與衆人相見。
衆人正在九死一生之際,見一短裝道人突由空中飛墜,将蟒殺死一條,下餘兩條也被迫走。
均疑天神下降,紛紛跪地求告,禮拜不已。
起身一看,人已無蹤。
便把死蟒切斷,棄去頭尾,運了回去。
當地山人喜吃蟒肉,視為美味,又得了一條蟒皮,死裡逃生,鹽包未失,均各喜慰,把妖道認為神仙。
正打算立廟供奉,不料曬那蟒皮時節,有兩條大蟒相繼尋到,衆人不知是邪法幻化,個個膽寒。
總算逃避得快,不曾傷人,隻傷了一些牛羊牲畜。
那蟒由此盤踞不去,不時在田野中亂竄,吞食豬牛,雞犬不甯。
所過之處,田禾花樹,蕩然無存。
有那膽大壯漢心中恨極,約了些人,埋伏蟒過之處,用寨中特制毒箭想射那蟒。
那蟒雖是幻象,但有邪法運用,比前殺真蟒還兇。
無論梭镖毒箭,投射上去,蟒口一張,全部震退回來,休想近身。
山人逃避不及,反死傷了好幾個。
所藏伏的崖洞山縫,吃蟒怒極發威,一尾鞭掃将上去,當時粉碎一大片。
端的猛惡無比。
吓得全寨山民個個膽寒,齊藏山洞之内,誰也不敢出外一步。
似這樣藏伏了七八天,眼看那蟒越來越兇,所種山糧以及好些花林果樹均被毀損,正當收割之時,近年人數又多,如何不急?後來實在無法,聚衆商議,想起前遇道人能除那蟒,除将此人尋來,日子一久,全族非滅亡不可。
隻得違背祖規,選出七八個敢死壯漢,去往出山路上,尋訪仙人求救。
其實妖人早已來到,隻在對面山上暗中作怪。
求救的人剛尋到那日殺蟒之處,便見妖道睡在石上,忙即下拜,向其求救。
妖道始而裝腔作态說:“修道之人,不願多開殺戒。
這三條大蟒俱都通靈變化,大有神通。
上次為救你們,已殺死一條。
你們就此回去,原可無事。
不該将蟒皮肉帶回,以緻二蟒懷恨,前往報仇。
照此形勢,非将你們全族殺死,決不肯退。
我除它們雖然不難,但是兩蟒運數未終,死後鬼魂定必尋我為難。
我奉師命,孤身在外行道,連個住處也沒有,早晚難免為其暗害,故此不能前往。
”山人再三跪求說:“仙人如肯将蟒除去,當立一廟,請神人在内居住,常受供養。
”妖道又做作了一陣,才裝勉強應諾,一起起身。
剛到山寨,兩蟒忽然追來,勢更猛惡。
妖道故示神奇,連用幻象和假蟒鬥了兩天一夜,才将兩蟒追往山谷之中殺死,将蟒屍當衆棄入絕壑之中。
衆人目睹靈異,對于妖道自更信仰,便按妖道心意,在桃花湖旁建了一所樓舍,請其住在裡面,敬若天神。
妖道淫兇狠毒,自恃邪法和除假蟒之功,平日作威作福,暗用邪法背人入水,采那蚌珠。
山人見他性情兇暴,稍有冒犯,不出數日,不是無故身死,便是失蹤不見。
同時妖道為尋蚌珠,在一個大風雷雨之夜深入湖心,尋覓巨蚌。
發現泉眼中藏有一個怪物,形如蜈蚣,頭上有一大包,寶光外映,内裡并還藏有一個大蚌。
巨吻張合之間,寶光遠射,似與怪物身子相連。
看出怪物頭有内丹,好些奇處,當時引其出鬥。
不料怪物頗有神通,更煉有極毒的丹氣,幾為所傷,匆匆出水。
正在養傷,暗打主意,先前所棄假蟒忽被山人發覺。
原來寨主之于姬平,人甚機警,見妖道神情日益兇橫,近來常有山人無故身死或是失蹤,心已生疑。
這日偶和同輩壯漢往附近絕壑中采一珍藥,忽有一人失足下墜。
姬平人甚義氣,立用長索缒下,前去援救。
無意中發現一條天然石埂,可通壑底。
想起下面還有兩條死蟒,事隔數月,如何聞不到腐臭之味?一時好奇,率衆下去查看。
以為那壑雖深,下面寬隻一兩丈,這麼二十來丈的黃桶大蟒,當然一尋就到。
及至查遍壑底,毫無影迹,心正奇怪。
後在野草中發現幾段斷竹,内有兩節上畫蟒頭,餘者也均畫有鱗甲符箓。
想起前事,恍然大悟,知是妖道障眼法兒鬧鬼。
忙即回寨告知寨主。
寨主本就心中痛恨,偏生妖道命人傳話:每日須選兩個少年美貌山女,前往侍寝。
并說不久還有大禍,如敢違命,到時他就袖手,全寨山人便有滅族之禍。
衆人聞言,更動公憤,本意将其殺死除害。
寨主姬蒙年老多謀,覺着妖道邪法厲害,非人力所敵,力主慎重。
偏巧妖道所選山女有一情人,甚是武勇,得信悲憤,本想前往拼命,立告奮勇: 事成為衆除害;如非敵手,便說為了山女。
瞞着寨主,與之拼命,與衆無幹,以免連累大衆。
寨主攔勸不住,隻得令其立誓而去。
山人随帶梭镖、毒弩,前往行刺。
剛一動手,便被妖道擒住,死于非命。
總算妖道見寨中少年山女甚多,多半美秀可愛,意欲長期享受,役使衆人,自為雄長;行刺的山人事前又說,因見妖道奪他愛人,故來行刺,未吐真情。
雖未和衆人為難,由此現出本來面目,兇威越盛,對于衆人生殺由心,動加毒刑,少年山女多被蹂躏。
山民空自悲憤憂惶,無計可施。
姬平本就恨極,這日又因應答不善,觸怒妖道,已命人将其綁吊樹上。
幸而山女推說飲酒,哄了妖道回房。
姬平深知妖道狠毒,一經忤犯,早晚送命,連夜逃出山去。
行經元江哀牢山下,正遇鄭隐同一道裝少年,在一松林之内對坐撫琴。
覺得二人相貌俊美,豐神挺秀;又從未見過這等常有猛獸出沒的深山之中,在此彈琴說笑,如無其事。
尋常漢人哪有如此大膽?琴音又是那麼好聽,心中奇怪。
那道裝少年正是李靜虛,法力甚高。
鄭隐和他無心相遇,談得投機。
見對方攜有一張古琴,問出他是此中高手,觸動夙好,想學了去轉傳愛妻,向其求教。
剛見不久,學完一曲,忽然想起日前救一富人,家藏百年美酒,意欲取來同飲,便和靜虛說了,匆匆飛走。
姬平原是聞得琴聲跟蹤尋來,見内中一人駕着一道電光,騰空飛走,晃眼不見,想起前事,忙即人林跪拜求救,告以前事。
李靜虛隐居本山雄獅嶺長春崖,以前曾由山寨上空飛過,見當地山青水碧
方喜這次一人未傷,取鹽又多,回山可以得獎。
不料妖道事前早已想好詭計,先用邪法把蟒引開,等到衆人援上崖去,立時發難,暗中又去激怒那蟒,引向人行路上。
同時幻化出兩條同樣大蟒,三面合圍,将衆人前後兩路一齊阻住,進退不得。
妖人也真心狠,先使當頭幾個壯漢被蟒吞入腹内,然後淩空現身,用一口飛刀殺死真蟒,再朝兩條假蟒追去,故意不與衆人相見。
衆人正在九死一生之際,見一短裝道人突由空中飛墜,将蟒殺死一條,下餘兩條也被迫走。
均疑天神下降,紛紛跪地求告,禮拜不已。
起身一看,人已無蹤。
便把死蟒切斷,棄去頭尾,運了回去。
當地山人喜吃蟒肉,視為美味,又得了一條蟒皮,死裡逃生,鹽包未失,均各喜慰,把妖道認為神仙。
正打算立廟供奉,不料曬那蟒皮時節,有兩條大蟒相繼尋到,衆人不知是邪法幻化,個個膽寒。
總算逃避得快,不曾傷人,隻傷了一些牛羊牲畜。
那蟒由此盤踞不去,不時在田野中亂竄,吞食豬牛,雞犬不甯。
所過之處,田禾花樹,蕩然無存。
有那膽大壯漢心中恨極,約了些人,埋伏蟒過之處,用寨中特制毒箭想射那蟒。
那蟒雖是幻象,但有邪法運用,比前殺真蟒還兇。
無論梭镖毒箭,投射上去,蟒口一張,全部震退回來,休想近身。
山人逃避不及,反死傷了好幾個。
所藏伏的崖洞山縫,吃蟒怒極發威,一尾鞭掃将上去,當時粉碎一大片。
端的猛惡無比。
吓得全寨山民個個膽寒,齊藏山洞之内,誰也不敢出外一步。
似這樣藏伏了七八天,眼看那蟒越來越兇,所種山糧以及好些花林果樹均被毀損,正當收割之時,近年人數又多,如何不急?後來實在無法,聚衆商議,想起前遇道人能除那蟒,除将此人尋來,日子一久,全族非滅亡不可。
隻得違背祖規,選出七八個敢死壯漢,去往出山路上,尋訪仙人求救。
其實妖人早已來到,隻在對面山上暗中作怪。
求救的人剛尋到那日殺蟒之處,便見妖道睡在石上,忙即下拜,向其求救。
妖道始而裝腔作态說:“修道之人,不願多開殺戒。
這三條大蟒俱都通靈變化,大有神通。
上次為救你們,已殺死一條。
你們就此回去,原可無事。
不該将蟒皮肉帶回,以緻二蟒懷恨,前往報仇。
照此形勢,非将你們全族殺死,決不肯退。
我除它們雖然不難,但是兩蟒運數未終,死後鬼魂定必尋我為難。
我奉師命,孤身在外行道,連個住處也沒有,早晚難免為其暗害,故此不能前往。
”山人再三跪求說:“仙人如肯将蟒除去,當立一廟,請神人在内居住,常受供養。
”妖道又做作了一陣,才裝勉強應諾,一起起身。
剛到山寨,兩蟒忽然追來,勢更猛惡。
妖道故示神奇,連用幻象和假蟒鬥了兩天一夜,才将兩蟒追往山谷之中殺死,将蟒屍當衆棄入絕壑之中。
衆人目睹靈異,對于妖道自更信仰,便按妖道心意,在桃花湖旁建了一所樓舍,請其住在裡面,敬若天神。
妖道淫兇狠毒,自恃邪法和除假蟒之功,平日作威作福,暗用邪法背人入水,采那蚌珠。
山人見他性情兇暴,稍有冒犯,不出數日,不是無故身死,便是失蹤不見。
同時妖道為尋蚌珠,在一個大風雷雨之夜深入湖心,尋覓巨蚌。
發現泉眼中藏有一個怪物,形如蜈蚣,頭上有一大包,寶光外映,内裡并還藏有一個大蚌。
巨吻張合之間,寶光遠射,似與怪物身子相連。
看出怪物頭有内丹,好些奇處,當時引其出鬥。
不料怪物頗有神通,更煉有極毒的丹氣,幾為所傷,匆匆出水。
正在養傷,暗打主意,先前所棄假蟒忽被山人發覺。
原來寨主之于姬平,人甚機警,見妖道神情日益兇橫,近來常有山人無故身死或是失蹤,心已生疑。
這日偶和同輩壯漢往附近絕壑中采一珍藥,忽有一人失足下墜。
姬平人甚義氣,立用長索缒下,前去援救。
無意中發現一條天然石埂,可通壑底。
想起下面還有兩條死蟒,事隔數月,如何聞不到腐臭之味?一時好奇,率衆下去查看。
以為那壑雖深,下面寬隻一兩丈,這麼二十來丈的黃桶大蟒,當然一尋就到。
及至查遍壑底,毫無影迹,心正奇怪。
後在野草中發現幾段斷竹,内有兩節上畫蟒頭,餘者也均畫有鱗甲符箓。
想起前事,恍然大悟,知是妖道障眼法兒鬧鬼。
忙即回寨告知寨主。
寨主本就心中痛恨,偏生妖道命人傳話:每日須選兩個少年美貌山女,前往侍寝。
并說不久還有大禍,如敢違命,到時他就袖手,全寨山人便有滅族之禍。
衆人聞言,更動公憤,本意将其殺死除害。
寨主姬蒙年老多謀,覺着妖道邪法厲害,非人力所敵,力主慎重。
偏巧妖道所選山女有一情人,甚是武勇,得信悲憤,本想前往拼命,立告奮勇: 事成為衆除害;如非敵手,便說為了山女。
瞞着寨主,與之拼命,與衆無幹,以免連累大衆。
寨主攔勸不住,隻得令其立誓而去。
山人随帶梭镖、毒弩,前往行刺。
剛一動手,便被妖道擒住,死于非命。
總算妖道見寨中少年山女甚多,多半美秀可愛,意欲長期享受,役使衆人,自為雄長;行刺的山人事前又說,因見妖道奪他愛人,故來行刺,未吐真情。
雖未和衆人為難,由此現出本來面目,兇威越盛,對于衆人生殺由心,動加毒刑,少年山女多被蹂躏。
山民空自悲憤憂惶,無計可施。
姬平本就恨極,這日又因應答不善,觸怒妖道,已命人将其綁吊樹上。
幸而山女推說飲酒,哄了妖道回房。
姬平深知妖道狠毒,一經忤犯,早晚送命,連夜逃出山去。
行經元江哀牢山下,正遇鄭隐同一道裝少年,在一松林之内對坐撫琴。
覺得二人相貌俊美,豐神挺秀;又從未見過這等常有猛獸出沒的深山之中,在此彈琴說笑,如無其事。
尋常漢人哪有如此大膽?琴音又是那麼好聽,心中奇怪。
那道裝少年正是李靜虛,法力甚高。
鄭隐和他無心相遇,談得投機。
見對方攜有一張古琴,問出他是此中高手,觸動夙好,想學了去轉傳愛妻,向其求教。
剛見不久,學完一曲,忽然想起日前救一富人,家藏百年美酒,意欲取來同飲,便和靜虛說了,匆匆飛走。
姬平原是聞得琴聲跟蹤尋來,見内中一人駕着一道電光,騰空飛走,晃眼不見,想起前事,忙即人林跪拜求救,告以前事。
李靜虛隐居本山雄獅嶺長春崖,以前曾由山寨上空飛過,見當地山青水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