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回 寶劍耀寒輝 一道長虹誅醜類 仙雲封古洞 滿山明月拜真人
關燈
小
中
大
将你生魂救走。
這樣,本身元氣雖然損耗,此去轉世,修為也非容易,并還要受苦一甲子,再轉一劫,方可重返師門,再修仙業,但你前生糾結不解的仇敵魔障,均可避開。
不料事前忘了招呼你三師叔,突然飛來救你出險,以緻功虧一貫。
可見定數難移,人謀無用。
如再堅持成見,你必道我不念師徒之情。
現有兩條路走: 一是即日兵解,當時轉世,索性拜在海外一位旁門散仙門下,隻要心志堅定,不為大惡,在海外熬過八十三年,或者也能避免;二是由我将你封閉後洞地底,依我所傳,苦煉三百年,等到将來本教昌明,再行轉世,仍返師門。
彼時我已道成飛升,未來師長,也許比你還小一輩。
你意如何?’ “因這兩條路均非我所願,重又苦求。
力言:‘本來孽重,如何棄正投邪?本為眷念師恩,甯甘百死,不舍違顔。
還望師父大發宏恩,寬恕既往,哪怕受盡千災百難,隻求不離師門,于願已足。
’師父聞言,歎了口氣,說道:‘你既如此哀求,我也不便堅拒。
但你記住,轉世之後,最好拜在别人門下,萬一魔孽難解,仍返師門。
當你元貞失去,八十三年期滿,便你數盡之日。
在此期中,如不傷生害命,也并非沒有轉機。
事在人為,各自去吧。
’說完随即兵解。
“神僧說時,似有難言之隐。
除指點拜師明路而外,再三囑咐,任壽關系将來最大,對他必須誠敬。
好容易師父才允收容,如何又随三師叔往月兒島去?最可恨的是,夙因盡昧,隻憑神僧略微指示,餘盡茫然,拿不出主意,我随師父已曆三世,怎麼說師徒情分終較深些。
所習大清仙法乃玄門正宗,又和大哥同在一起。
” 鄭隐正想婉言辭謝,連山大師見他跪在身前,低頭沉吟,笑問道:“你不願随我去麼?”鄭隐忙答:“師叔深恩成全,弟子感激萬分。
無如前和任師兄約定,将來修道同在一起。
”底下話未說完,連山大師便搖手止住,朝樗散子對看了一眼,笑對鄭隐道: “不去也好。
現有靈符兩道,交你和你妻申無垢,遇到危急之時,如法施為,便可脫難。
我和你師父、師伯雖然心志略有不同,結果也有遲早難易之分,但都是玄門正宗,殊途同歸,情分仍是極深。
你不願去,也不勉強。
但是你妻申無垢,乃我至友之女,心性純厚,根骨極好,你隻要不負她,以後如有危難,我決不置身事外。
月兒島本是前古火山,經我行法,費了多年心力,修建出一座洞府。
常年烈焰飛揚,紅光黑煙上沖霄漢,外觀直似一片火海。
當中矗立着一根沖天火柱,把附近三千裡方圓海面和天空都映成了暗赤顔色,形勢十分險惡,下面又是千尋火窟。
無論仙凡,均所難進。
來人隻要能沖破那千丈烈火,直達火穴之下,走進洞去,裡面便是一座極華美的宮室。
不過烈火之外,更有我所設埋伏禁制,威力絕大,不經我允許,誰也不能擅人一步。
我現傳你通行火穴之法,以防萬一有人尋你為難,前往逃避。
隻要到時能知利害邪正之分,避上些年,立可轉危為安。
今日之言,關系你未來成敗甚大,到時稍一舉棋不定,便無幸理,除此八十三年有限數命而外,休說轉世投生,連殘魂剩魄都無法保全了。
” 鄭隐聞言,想起瘋和尚和以前初遇師父時所說之言,不禁心驚。
一面諾諾連聲,一面暗付,“自己前生不知造何罪孽,三位師長才會這等說法。
前途艱危,可想而知。
自來事在人為,我隻要拿定主意,從此立志清修,時刻謹慎,永遠随定大哥修為,不犯一惡,怎見得前世魔孽不能避開?師父既肯收我,當然有望。
也許因我前生屢犯師規,故意如此,使我知道畏懼,也未可知。
可恨夙因已昧,前生的事絲毫想它不起。
到底有何罪孽,如此嚴重?”心正尋思,樗散子忽然喝道:“無知業障,想知你前生之事麼?本意等你三年後靈智恢複,自行通曉。
既知害怕,使你早點明白也好。
”說罷,将手一揚,立有一片金霞迎面飛來,透身而過。
當時機伶伶打了一個冷戰,恍然大悟,前兩生的經曆,立時湧上心頭。
不禁愧悔交集,忙朝中坐大無真人和樗散子身前膝行過去,伏在地上,悲聲痛哭道:“弟子先見師父對大師兄較厚,雖然自愧弗如,仍欲奮志虔修,來博師長歡心。
自經神光照體,得知前因,才知弟子真個罪孽深重,辜負二位恩師和三師叔的深恩大德,如今悔恨無及。
幸蒙二位恩師深恩成全,許我重返師門。
此時想起前生罪孽和所樹強敵,心膽皆寒。
此後惟有追随大師兄努力虔修,以報委曲求全,格外寬容之德。
自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還望恩師、師叔憐念弟于百死餘生,已知悔罪,加以訓海,并将前生法寶、飛劍恩賜發還,憚作防身之用,免受妖邪仇敵暗算,感恩不盡。
” 大元真人始終神态莊嚴,面帶笑容,一言未發。
聞言笑道:“你師父昔年收你時,原知你魔孽大深。
隻因見你資質靈慧,心性強毅,一念憐才,幾鑄大錯。
你已累他遲卻三百年飛升,今生本不許你入門。
偏生瘋和尚半癫,感你助他脫去冰凍之厄,再四代你苦求。
你師父因你追随已曆三世,雖然罪大惡極,前兩生已受孽報,抵消好些,隻要那最後魔孽能夠躲過,并非無望,你又苦志誠求,加上别的因果,方始勉強應允。
所遺法寶、飛劍,當初原要毀去,經我收來。
此後共隻八十餘年數限,你那外功修積甚于内行,必須在此期中,将前生所許善願完滿,才能有望。
學完這兩部道書,不滿三年,便要下山,不必你說,也要發還。
将來禍福成敗,全在自身。
你大師兄雖然無什罪孽,任重道遠,勝你百倍,下山行道,也在你之後。
人貴自立,任何險阻艱難,均應以定力戰勝,倚賴别人,有何用處?你師父天明便往東海,為時無多。
我雖不走,因正勤修仙業,入定時多,無暇傳授。
飛劍、法寶均在左邊石室之内,無須多言,快向你師父求教去吧。
”
這樣,本身元氣雖然損耗,此去轉世,修為也非容易,并還要受苦一甲子,再轉一劫,方可重返師門,再修仙業,但你前生糾結不解的仇敵魔障,均可避開。
不料事前忘了招呼你三師叔,突然飛來救你出險,以緻功虧一貫。
可見定數難移,人謀無用。
如再堅持成見,你必道我不念師徒之情。
現有兩條路走: 一是即日兵解,當時轉世,索性拜在海外一位旁門散仙門下,隻要心志堅定,不為大惡,在海外熬過八十三年,或者也能避免;二是由我将你封閉後洞地底,依我所傳,苦煉三百年,等到将來本教昌明,再行轉世,仍返師門。
彼時我已道成飛升,未來師長,也許比你還小一輩。
你意如何?’ “因這兩條路均非我所願,重又苦求。
力言:‘本來孽重,如何棄正投邪?本為眷念師恩,甯甘百死,不舍違顔。
還望師父大發宏恩,寬恕既往,哪怕受盡千災百難,隻求不離師門,于願已足。
’師父聞言,歎了口氣,說道:‘你既如此哀求,我也不便堅拒。
但你記住,轉世之後,最好拜在别人門下,萬一魔孽難解,仍返師門。
當你元貞失去,八十三年期滿,便你數盡之日。
在此期中,如不傷生害命,也并非沒有轉機。
事在人為,各自去吧。
’說完随即兵解。
“神僧說時,似有難言之隐。
除指點拜師明路而外,再三囑咐,任壽關系将來最大,對他必須誠敬。
好容易師父才允收容,如何又随三師叔往月兒島去?最可恨的是,夙因盡昧,隻憑神僧略微指示,餘盡茫然,拿不出主意,我随師父已曆三世,怎麼說師徒情分終較深些。
所習大清仙法乃玄門正宗,又和大哥同在一起。
” 鄭隐正想婉言辭謝,連山大師見他跪在身前,低頭沉吟,笑問道:“你不願随我去麼?”鄭隐忙答:“師叔深恩成全,弟子感激萬分。
無如前和任師兄約定,将來修道同在一起。
”底下話未說完,連山大師便搖手止住,朝樗散子對看了一眼,笑對鄭隐道: “不去也好。
現有靈符兩道,交你和你妻申無垢,遇到危急之時,如法施為,便可脫難。
我和你師父、師伯雖然心志略有不同,結果也有遲早難易之分,但都是玄門正宗,殊途同歸,情分仍是極深。
你不願去,也不勉強。
但是你妻申無垢,乃我至友之女,心性純厚,根骨極好,你隻要不負她,以後如有危難,我決不置身事外。
月兒島本是前古火山,經我行法,費了多年心力,修建出一座洞府。
常年烈焰飛揚,紅光黑煙上沖霄漢,外觀直似一片火海。
當中矗立着一根沖天火柱,把附近三千裡方圓海面和天空都映成了暗赤顔色,形勢十分險惡,下面又是千尋火窟。
無論仙凡,均所難進。
來人隻要能沖破那千丈烈火,直達火穴之下,走進洞去,裡面便是一座極華美的宮室。
不過烈火之外,更有我所設埋伏禁制,威力絕大,不經我允許,誰也不能擅人一步。
我現傳你通行火穴之法,以防萬一有人尋你為難,前往逃避。
隻要到時能知利害邪正之分,避上些年,立可轉危為安。
今日之言,關系你未來成敗甚大,到時稍一舉棋不定,便無幸理,除此八十三年有限數命而外,休說轉世投生,連殘魂剩魄都無法保全了。
” 鄭隐聞言,想起瘋和尚和以前初遇師父時所說之言,不禁心驚。
一面諾諾連聲,一面暗付,“自己前生不知造何罪孽,三位師長才會這等說法。
前途艱危,可想而知。
自來事在人為,我隻要拿定主意,從此立志清修,時刻謹慎,永遠随定大哥修為,不犯一惡,怎見得前世魔孽不能避開?師父既肯收我,當然有望。
也許因我前生屢犯師規,故意如此,使我知道畏懼,也未可知。
可恨夙因已昧,前生的事絲毫想它不起。
到底有何罪孽,如此嚴重?”心正尋思,樗散子忽然喝道:“無知業障,想知你前生之事麼?本意等你三年後靈智恢複,自行通曉。
既知害怕,使你早點明白也好。
”說罷,将手一揚,立有一片金霞迎面飛來,透身而過。
當時機伶伶打了一個冷戰,恍然大悟,前兩生的經曆,立時湧上心頭。
不禁愧悔交集,忙朝中坐大無真人和樗散子身前膝行過去,伏在地上,悲聲痛哭道:“弟子先見師父對大師兄較厚,雖然自愧弗如,仍欲奮志虔修,來博師長歡心。
自經神光照體,得知前因,才知弟子真個罪孽深重,辜負二位恩師和三師叔的深恩大德,如今悔恨無及。
幸蒙二位恩師深恩成全,許我重返師門。
此時想起前生罪孽和所樹強敵,心膽皆寒。
此後惟有追随大師兄努力虔修,以報委曲求全,格外寬容之德。
自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還望恩師、師叔憐念弟于百死餘生,已知悔罪,加以訓海,并将前生法寶、飛劍恩賜發還,憚作防身之用,免受妖邪仇敵暗算,感恩不盡。
” 大元真人始終神态莊嚴,面帶笑容,一言未發。
聞言笑道:“你師父昔年收你時,原知你魔孽大深。
隻因見你資質靈慧,心性強毅,一念憐才,幾鑄大錯。
你已累他遲卻三百年飛升,今生本不許你入門。
偏生瘋和尚半癫,感你助他脫去冰凍之厄,再四代你苦求。
你師父因你追随已曆三世,雖然罪大惡極,前兩生已受孽報,抵消好些,隻要那最後魔孽能夠躲過,并非無望,你又苦志誠求,加上别的因果,方始勉強應允。
所遺法寶、飛劍,當初原要毀去,經我收來。
此後共隻八十餘年數限,你那外功修積甚于内行,必須在此期中,将前生所許善願完滿,才能有望。
學完這兩部道書,不滿三年,便要下山,不必你說,也要發還。
将來禍福成敗,全在自身。
你大師兄雖然無什罪孽,任重道遠,勝你百倍,下山行道,也在你之後。
人貴自立,任何險阻艱難,均應以定力戰勝,倚賴别人,有何用處?你師父天明便往東海,為時無多。
我雖不走,因正勤修仙業,入定時多,無暇傳授。
飛劍、法寶均在左邊石室之内,無須多言,快向你師父求教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