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回 寶劍耀寒輝 一道長虹誅醜類 仙雲封古洞 滿山明月拜真人
關燈
小
中
大
含有許多因果和難言之痛。
至于所殺妖邪,并非賣弄風情,自去招惹。
隻因我素不拘小節,所學又雜而不純。
自從恩師轉劫,飛升以後,不論何派法術,見了就學,并且還練了不少法寶。
除不肯祭煉生魂害人而外,差不多我都學過。
恩師昔年曾為我用四十九日苦功,推算出好些因果。
隻等我那前生良友轉世重來,我固不作他念;而他累世修為之餘,功力更厚,成就也是極快,更不會再有人世兒女之想。
但我不向他交代幾句,心實難安。
意欲重逢之後,到了時機,陪他修煉些年,等他道成,我再自覓明路。
此時行事雖然不免任性,但是傷心人别有懷抱。
因為恨極這類狗男女,想起前恨,連類而及,隻圖快意一時,是功是罪,将來再看。
’大姊自然不便深勸。
“日前我和大姊正在卧眉峰頂閑眺,她忽飛來,滿面均是笑容。
說是恩師劫後重逢,青蓮正果之言,不久将要應驗。
我見她生得柔肌映雪,纖腰約素,豐神絕世,吐氣如蘭。
尤妙的是肥不露肉,瘦不露骨,仿佛周身上下都是圓的。
人是那麼美豔,性情又是那麼溫柔,一口江南語音非常好聽。
我因從小便蒙家姊由惡人手内救來山中隐居,見識自是不多。
聽家姊說,她海内外同道女友,也有不少品貌好的,像她那樣天公特運匠心制造出來,由頭到腳,無一不是美秀人骨,恰到好處的美人兒,竟找不出第二個來。
我對她真是愛慕到了極處。
據我所知,她平日對于男子隻有厭惡,除卻對方惑于他的美色,不知進退,有意捉弄而外,從不輕易向一男子表示好感。
方才聽大哥說那情勢,分明知道神僧所困妖人不懷好意,惟恐大哥吃虧,早在暗中守護,并還料定這裡有事,尾随至此。
累次出力相助,決非無因。
方才師父雖不許大哥入内,卻說事尚難定。
在去東海以前如不相見,大哥拜師便在十四年後。
話并不曾說準,大有早晚皆可,聽其自然之意。
此女自視甚高,表面溫柔和善,實則胸有成竹,性情堅忍。
她和大哥素昧平生,如此關切,與家姊所說她的平日為人大不相同。
大哥如是她前生良友,師父知道這段因果,想借這十四年的光陰,了此一段情緣,豈不為二弟所誤?” 任壽接口笑道:“弟妹何出此言?我對世情早已看破,何況雙方素昧平生。
此女那麼高法力,豈能垂青到我?即便果有前緣,我己虔心向道,也不會再有别念。
師父道妙通玄,二弟放我進來,未必不在師父算中,不過事情倉促。
二弟熱心義氣,固有徇私之嫌;我不在外待罪,擅自人洞,也有違命之咎。
自從拜别師父,已逾三年,每日想望宮牆,情切饑渴。
方才聽說恩師天明後便去東海,即便此時尚在入定,也應前往拜見,跪候訓示。
請快領我前往參拜如何?”鄭隐笑道:“拜師隻我一人。
弟妹本是自來求教,幸蒙師恩指示玄機,傳了一些道法,并不能算門人。
待小弟引大哥前去便了。
”随引任壽往甬道中走去。
無垢追上笑道:“我看二位師長至少還有個把時辰才得回醒。
我此時越想那位女仙越覺奇怪,意欲乘此時機,往洞外探看一回。
你代我封閉洞門如何?”鄭隐攔道:“你去不得,方才那兩個妖人來勢何等兇惡,萬一邪法厲害,陳仙子不是對手,你去觀戰,豈不吃虧?”無垢嗔道:“你怎如此自私?如非北海雙兇邪法厲害,怕她吃虧,我還不想去呢。
如論法力,我固不是妖人對手,但是古神圭自經大姊指點,用以防身,決可無害。
并且大姊、二姊均在家中等我回音,如有不測,稍一告警,立可來援。
我真愛此女,難得有此機會可以親近,攔我作什?”鄭隐見她不快,慌道:“姊姊不要見怪,依你就是。
”無垢朝任壽看了一眼,欲言又止。
任壽急于見師,也未理會。
随由鄭隐代閉洞門,并再三叮咛,此去務要小心。
無垢微笑未答。
人去以後,鄭隐笑道:“弟妹仙風道骨,秀外慧中,小弟對她敬愛已極,隻惜性情稍剛而已。
”任壽原知雙方約定作一名色夫妻,看出鄭隐愛極無垢,未必能守前言,便勸他道:“我看弟妹外和内剛,向道堅誠,實在難得。
二弟有此仙福奇緣,須知人生百年,猶如夢幻,繁華快樂,轉眼空花,何況又是神仙中人。
據我連日觀察,此中必有文章。
深望你二人互相敬愛,以後同修仙業,作一神仙美眷,豈不比世俗夫妻強勝萬倍? 如若隻圖眼前情好恩愛,不特自誤仙業,井使弟妹失意傷心,豈非愛之适以害之?務以千秋道業為重,情關一念,必須勘破才好。
”鄭隐暗忖:“大哥之言,并非無理。
無如佳麗當前,又是同裳共枕的人,天長地久,情何以堪?二位師長方才對談,說起将來第三代門人有好幾對,均是曆劫多生的情侶。
尤其第二代承繼道統的未來教主齊漱溟,便是夫婦同修。
可見本門不禁婚嫁。
此時愛妻性情固執,尚說不動。
等我道法有了根基,使知有恃無恐,再謀好合,也許有望。
”心中癡相二人本順甬道前行,且談且走。
任壽見他沉吟未答,恐其心志不堅,還想勸說幾句,忽聽遠遠一聲清磐。
鄭隐連忙搖手示意,低聲說道:“今早來時,師父也在入定,後聽磐聲,人便醒轉。
我們快往參拜。
”說罷,一同加急前馳。
那洞深藏山腹之中,内外相隔約三四裡。
走完甬道,忽然開朗,現出大片廣場。
對面一座高約七八丈,形若穹頂的大洞,通體玉質,氣象莊嚴,光明如晝,比起魔宮所見,又是一種光景。
到了門前,任壽忙和鄭隐跪倒,重又虔誠祝告,向師請罪。
還未說完,兩扇玉門忽然開放。
跟着,便見樗散子走來,笑呼:“徒兒來了也好,難得你三師叔剛由月兒島回來,福緣不淺,快些随我進見。
”二人應命起立。
任壽見師父所穿道裝非絲非棉,霞光隐隐,與以前所見迥不相同。
随到裡面一看,内裡乃是一座形似宮殿的廣堂,中坐一個身材高大,年約七旬,白發紅顔的道裝老人。
至于所殺妖邪,并非賣弄風情,自去招惹。
隻因我素不拘小節,所學又雜而不純。
自從恩師轉劫,飛升以後,不論何派法術,見了就學,并且還練了不少法寶。
除不肯祭煉生魂害人而外,差不多我都學過。
恩師昔年曾為我用四十九日苦功,推算出好些因果。
隻等我那前生良友轉世重來,我固不作他念;而他累世修為之餘,功力更厚,成就也是極快,更不會再有人世兒女之想。
但我不向他交代幾句,心實難安。
意欲重逢之後,到了時機,陪他修煉些年,等他道成,我再自覓明路。
此時行事雖然不免任性,但是傷心人别有懷抱。
因為恨極這類狗男女,想起前恨,連類而及,隻圖快意一時,是功是罪,将來再看。
’大姊自然不便深勸。
“日前我和大姊正在卧眉峰頂閑眺,她忽飛來,滿面均是笑容。
說是恩師劫後重逢,青蓮正果之言,不久将要應驗。
我見她生得柔肌映雪,纖腰約素,豐神絕世,吐氣如蘭。
尤妙的是肥不露肉,瘦不露骨,仿佛周身上下都是圓的。
人是那麼美豔,性情又是那麼溫柔,一口江南語音非常好聽。
我因從小便蒙家姊由惡人手内救來山中隐居,見識自是不多。
聽家姊說,她海内外同道女友,也有不少品貌好的,像她那樣天公特運匠心制造出來,由頭到腳,無一不是美秀人骨,恰到好處的美人兒,竟找不出第二個來。
我對她真是愛慕到了極處。
據我所知,她平日對于男子隻有厭惡,除卻對方惑于他的美色,不知進退,有意捉弄而外,從不輕易向一男子表示好感。
方才聽大哥說那情勢,分明知道神僧所困妖人不懷好意,惟恐大哥吃虧,早在暗中守護,并還料定這裡有事,尾随至此。
累次出力相助,決非無因。
方才師父雖不許大哥入内,卻說事尚難定。
在去東海以前如不相見,大哥拜師便在十四年後。
話并不曾說準,大有早晚皆可,聽其自然之意。
此女自視甚高,表面溫柔和善,實則胸有成竹,性情堅忍。
她和大哥素昧平生,如此關切,與家姊所說她的平日為人大不相同。
大哥如是她前生良友,師父知道這段因果,想借這十四年的光陰,了此一段情緣,豈不為二弟所誤?” 任壽接口笑道:“弟妹何出此言?我對世情早已看破,何況雙方素昧平生。
此女那麼高法力,豈能垂青到我?即便果有前緣,我己虔心向道,也不會再有别念。
師父道妙通玄,二弟放我進來,未必不在師父算中,不過事情倉促。
二弟熱心義氣,固有徇私之嫌;我不在外待罪,擅自人洞,也有違命之咎。
自從拜别師父,已逾三年,每日想望宮牆,情切饑渴。
方才聽說恩師天明後便去東海,即便此時尚在入定,也應前往拜見,跪候訓示。
請快領我前往參拜如何?”鄭隐笑道:“拜師隻我一人。
弟妹本是自來求教,幸蒙師恩指示玄機,傳了一些道法,并不能算門人。
待小弟引大哥前去便了。
”随引任壽往甬道中走去。
無垢追上笑道:“我看二位師長至少還有個把時辰才得回醒。
我此時越想那位女仙越覺奇怪,意欲乘此時機,往洞外探看一回。
你代我封閉洞門如何?”鄭隐攔道:“你去不得,方才那兩個妖人來勢何等兇惡,萬一邪法厲害,陳仙子不是對手,你去觀戰,豈不吃虧?”無垢嗔道:“你怎如此自私?如非北海雙兇邪法厲害,怕她吃虧,我還不想去呢。
如論法力,我固不是妖人對手,但是古神圭自經大姊指點,用以防身,決可無害。
并且大姊、二姊均在家中等我回音,如有不測,稍一告警,立可來援。
我真愛此女,難得有此機會可以親近,攔我作什?”鄭隐見她不快,慌道:“姊姊不要見怪,依你就是。
”無垢朝任壽看了一眼,欲言又止。
任壽急于見師,也未理會。
随由鄭隐代閉洞門,并再三叮咛,此去務要小心。
無垢微笑未答。
人去以後,鄭隐笑道:“弟妹仙風道骨,秀外慧中,小弟對她敬愛已極,隻惜性情稍剛而已。
”任壽原知雙方約定作一名色夫妻,看出鄭隐愛極無垢,未必能守前言,便勸他道:“我看弟妹外和内剛,向道堅誠,實在難得。
二弟有此仙福奇緣,須知人生百年,猶如夢幻,繁華快樂,轉眼空花,何況又是神仙中人。
據我連日觀察,此中必有文章。
深望你二人互相敬愛,以後同修仙業,作一神仙美眷,豈不比世俗夫妻強勝萬倍? 如若隻圖眼前情好恩愛,不特自誤仙業,井使弟妹失意傷心,豈非愛之适以害之?務以千秋道業為重,情關一念,必須勘破才好。
”鄭隐暗忖:“大哥之言,并非無理。
無如佳麗當前,又是同裳共枕的人,天長地久,情何以堪?二位師長方才對談,說起将來第三代門人有好幾對,均是曆劫多生的情侶。
尤其第二代承繼道統的未來教主齊漱溟,便是夫婦同修。
可見本門不禁婚嫁。
此時愛妻性情固執,尚說不動。
等我道法有了根基,使知有恃無恐,再謀好合,也許有望。
”心中癡相二人本順甬道前行,且談且走。
任壽見他沉吟未答,恐其心志不堅,還想勸說幾句,忽聽遠遠一聲清磐。
鄭隐連忙搖手示意,低聲說道:“今早來時,師父也在入定,後聽磐聲,人便醒轉。
我們快往參拜。
”說罷,一同加急前馳。
那洞深藏山腹之中,内外相隔約三四裡。
走完甬道,忽然開朗,現出大片廣場。
對面一座高約七八丈,形若穹頂的大洞,通體玉質,氣象莊嚴,光明如晝,比起魔宮所見,又是一種光景。
到了門前,任壽忙和鄭隐跪倒,重又虔誠祝告,向師請罪。
還未說完,兩扇玉門忽然開放。
跟着,便見樗散子走來,笑呼:“徒兒來了也好,難得你三師叔剛由月兒島回來,福緣不淺,快些随我進見。
”二人應命起立。
任壽見師父所穿道裝非絲非棉,霞光隐隐,與以前所見迥不相同。
随到裡面一看,内裡乃是一座形似宮殿的廣堂,中坐一個身材高大,年約七旬,白發紅顔的道裝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