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對枰試藏珍 紫電青霜森劍氣 深宵尋異境 清溪明月豔桃花
關燈
小
中
大
周身傷痛如折,依然咬牙暗忍,待要起身。
少女似不過意,含笑搖手道:“尊客昨夜誤入禁地,我一時不察,誤當惡人。
此時傷勢頗重,千萬行動不得,少安勿躁。
隻等日内取來靈藥,當時便可複原。
否則多受痛苦,我們心更難安了。
” 鄭隐早聽出瘋和尚與主人相識,心中暗喜。
聞言仍說:“素昧平生,不便驚擾。
稍微受傷,并無妨害。
”一面拼受奇痛,暗用苦肉計,強行坐起。
方要開口,似見少女把嘴微努。
旁立二女見鄭隐強忍痛苦,想要下地,疼得頭上熱汗直流,雙雙搶上前去。
内中一個嬌叱道:“你這人怎不知好歹:我三姑憐你無辜受傷,于心不忍。
又想問你怎能毫無動靜,越過四層禁制,是否有人指點。
還不與我睡下,找死不成?”還待往下說時,女主人微愠道:“你請客人卧倒靜養,何必多言?”鄭隐本心已不得能夠不走,原是故意做作。
因為機智靈敏,能夠忍痛,裝得極像,看不出來。
再說,也實疼得禁受不住,隻得裝作無奈,由二女扶住,緩緩卧倒。
說了一聲慚愧,忙又改口稱謝,躺在榻上,略微喘息。
女主人随去榻旁椅上坐下,笑問尊客因何至此。
鄭隐本不想提瘋和尚,假說遊山至此,無意深入。
忽想起少女回時,似見胡良随在門外,便具實奉告,說了來意。
轉問女主人姓名來曆,可是仙人。
主人點頭微笑,告以姓申名無垢。
大姊無妄、二姊無咎,均是散仙。
自己雖在修為,功力太淺,尚談不到。
因乃姊見無垢深山獨居,隻有兩個侄女陪伴,易受人欺,為此設下隐形禁制。
移居數年,均無事故發生。
偶俄有人來訪,均是兩姊同道至交。
昨夜月明花好,偶然花下彈琴,忽起商聲。
跟着便聽大侄女靈鵑來報,說有一人越禁深入,似想偷桃。
桃共十二株,乃是仙種,每樹隻結兩枚,十分珍貴。
心疑來了勁敵,妄将埋伏發動,等到擒住,才知是個常人,悔已無及,望勿見怪。
隻是前四重禁制均極厲害,怎會從容走入,毫無動靜?方才回時,曾見書僮在尋主人,問知昨夜發現對岸桃花盛開,主人一時心喜,縱将過去。
先還看見主人往林中走進,因溪水太闊,縱不過去,想在附近覓路。
剛一轉身,忽然雲煙四合,伸手不能見指,狂呼主人未應。
挨到天明一看,溪水桃花,全都不見,前面乃是一片童山秃崖,主人不知去向。
心中驚疑,到處哭喊尋找,均無蹤影。
也說為尋瘋和尚而來,與鄭隐所說正對,好生不解。
說完,便令二女取了一些酒果,與鄭隐吃了。
說瘋和尚乃兩姊好友,隻是言動滑稽,令人莫測。
日前來訪,要借丹藥救人,不容分說,全數取走,須要尋到,才能醫好。
暫時不免傷痛,還望忍耐原諒,安心靜養才好。
鄭隐自見申無垢,便自傾心,已不得能借養傷,多留些日。
因料對方是神仙中人,言行稍微失檢,立是禍事,心中盡管愛極,表面絲毫不露。
力言自己不好,如非見那仙桃大得可愛,曾想采走,後來雖覺有主之物,中止前念,形迹終是可疑,如何能夠怪人?并說家有好友,也在病中,十分懸念。
自信服過朱果,體力頗健,一二日内,便不痊愈,也可告辭回去。
當時打擾,卻是萬分難安。
申無垢隻當鄭隐好勝,也未深勸,略談片時,各自走去。
二女原住隔壁房内,夜聞痛楚呻吟之聲,喚了兩聲,未聽答應。
趕去一看,鄭隐面色十分苦痛,本就有些過意不去。
鄭隐忽然驚醒,借着說話問答,再朝二女竭力一恭維。
鄭隐少年英俊,出身世家,又具絕頂聰明,善于承顔希旨,話說出來,剛中帶柔。
一面把對方說得天上神仙,古今少有;一面暗示自己為人正直,英雄氣概,話說得也恰到好處,二女先與投緣,又向申無垢屢說好話。
無垢出身世家,靈心慧質,仙骨仙根,多才多藝,無所不通,愛花喜飲,更嗜琴棋。
先覺鄭隐受傷可憐,人又那麼英秀謙和。
日在苦痛之中,除睡夢中略現痛苦之容而外,平時相對,不特沒有絲毫怨意,反覺打擾主人,過意不去情景,對于上面所說幾樣癖好,不特具有同嗜,并還同是此中能手,各有所長。
次日午後,做完功課,為防客人煩悶,自己也正無聊,偶往清談,談起琴棋二事,居然頭頭是道,琴筝更是鄭氏家傳。
無垢大為贊賞,雙方越說越投機。
無垢看出鄭隐不願她離開,隻一見面,立時喜動顔色。
偏生瘋和尚老找不到,兩姊歸期又遠,這一成了朋友,越覺愧對。
心想:“病人心煩,自然想人在旁陪伴,何況彼此性情癖好,樣樣投機,人又那等端正。
” 第四天上,又聽鄭隐說起,将拜前輩地仙樗散子為師,翠屏峰朱果已被服食,隻洞中藏珍尚未尋到。
有一好友,名叫任壽,現在家中養傷,隻等痊愈,同往搜尋,必能如願相償等語。
無垢前兩月曾聽兩位前輩仙人說起此事,知道未來珍寶主人,具有長眉異相。
鄭隐是個美男子,雖與所說不符,但知此事十分隐秘,千餘年來均無人知。
新近有人在東海發現一座神碑,上有古仙人所留偈語,幾經猜詳,才知道寶藏武當後山,真實地點仍無人知,隻知内有紫、青雙劍和那靈藥仙草。
鄭隐一個凡人,如無絕大福緣,怎能将朱果得去?因此又加了好些重視。
雙方夙世情孽,本難避免。
無垢初見鄭隐時,已覺此人不惡,心生憐借。
哪再經得起對方深心巧計,盡管愛到極處,始終隐而不露,除談道論琴,旁及種花下棋諸事,辭色始終莊重,目不邪視。
幾天過去,情分漸厚,這才說到心中仰慕,意欲仰攀交遊。
以後時常來往,終于結為異姓骨肉。
無垢年長一歲,成了姊姊。
鄭隐因不願無垢離開一步,無垢也由不得具有同感,隻要功課一完,立時往晤。
到末一天,因為撫琴,無意之中看出鄭隐的傷絲毫未愈,隻更加重。
為想清談永日,以前他全是強自忍耐,猛想起為日已久,因鄭隐不願自己離開,每日均令兩侄女往前後山窮搜瘋和尚下落,至今未見。
如非曾服朱果,似此重傷,早成殘廢。
關心情急,不由現于辭色。
鄭隐見狀,慌道:“好姊姊,你對我如此恩深義重,百世難忘。
休說誤傷不是故意,便死在姊姊手内,也所心甘。
你這等愁急,豈不使我痛心?”二人連日相處,形迹親密,早無嫌忌。
這時鄭隐斜倚榻上,無垢為了陪他,并同練那指法,橫琴在側,相隔甚近。
鄭隐早望着那一雙纖纖玉手,春蔥也似,粉鑄脂凝,柔若無骨,恨不能把握它一下,才稱心意。
無奈對方盡管笑語從容,神情親切,但是風度娴
少女似不過意,含笑搖手道:“尊客昨夜誤入禁地,我一時不察,誤當惡人。
此時傷勢頗重,千萬行動不得,少安勿躁。
隻等日内取來靈藥,當時便可複原。
否則多受痛苦,我們心更難安了。
” 鄭隐早聽出瘋和尚與主人相識,心中暗喜。
聞言仍說:“素昧平生,不便驚擾。
稍微受傷,并無妨害。
”一面拼受奇痛,暗用苦肉計,強行坐起。
方要開口,似見少女把嘴微努。
旁立二女見鄭隐強忍痛苦,想要下地,疼得頭上熱汗直流,雙雙搶上前去。
内中一個嬌叱道:“你這人怎不知好歹:我三姑憐你無辜受傷,于心不忍。
又想問你怎能毫無動靜,越過四層禁制,是否有人指點。
還不與我睡下,找死不成?”還待往下說時,女主人微愠道:“你請客人卧倒靜養,何必多言?”鄭隐本心已不得能夠不走,原是故意做作。
因為機智靈敏,能夠忍痛,裝得極像,看不出來。
再說,也實疼得禁受不住,隻得裝作無奈,由二女扶住,緩緩卧倒。
說了一聲慚愧,忙又改口稱謝,躺在榻上,略微喘息。
女主人随去榻旁椅上坐下,笑問尊客因何至此。
鄭隐本不想提瘋和尚,假說遊山至此,無意深入。
忽想起少女回時,似見胡良随在門外,便具實奉告,說了來意。
轉問女主人姓名來曆,可是仙人。
主人點頭微笑,告以姓申名無垢。
大姊無妄、二姊無咎,均是散仙。
自己雖在修為,功力太淺,尚談不到。
因乃姊見無垢深山獨居,隻有兩個侄女陪伴,易受人欺,為此設下隐形禁制。
移居數年,均無事故發生。
偶俄有人來訪,均是兩姊同道至交。
昨夜月明花好,偶然花下彈琴,忽起商聲。
跟着便聽大侄女靈鵑來報,說有一人越禁深入,似想偷桃。
桃共十二株,乃是仙種,每樹隻結兩枚,十分珍貴。
心疑來了勁敵,妄将埋伏發動,等到擒住,才知是個常人,悔已無及,望勿見怪。
隻是前四重禁制均極厲害,怎會從容走入,毫無動靜?方才回時,曾見書僮在尋主人,問知昨夜發現對岸桃花盛開,主人一時心喜,縱将過去。
先還看見主人往林中走進,因溪水太闊,縱不過去,想在附近覓路。
剛一轉身,忽然雲煙四合,伸手不能見指,狂呼主人未應。
挨到天明一看,溪水桃花,全都不見,前面乃是一片童山秃崖,主人不知去向。
心中驚疑,到處哭喊尋找,均無蹤影。
也說為尋瘋和尚而來,與鄭隐所說正對,好生不解。
說完,便令二女取了一些酒果,與鄭隐吃了。
說瘋和尚乃兩姊好友,隻是言動滑稽,令人莫測。
日前來訪,要借丹藥救人,不容分說,全數取走,須要尋到,才能醫好。
暫時不免傷痛,還望忍耐原諒,安心靜養才好。
鄭隐自見申無垢,便自傾心,已不得能借養傷,多留些日。
因料對方是神仙中人,言行稍微失檢,立是禍事,心中盡管愛極,表面絲毫不露。
力言自己不好,如非見那仙桃大得可愛,曾想采走,後來雖覺有主之物,中止前念,形迹終是可疑,如何能夠怪人?并說家有好友,也在病中,十分懸念。
自信服過朱果,體力頗健,一二日内,便不痊愈,也可告辭回去。
當時打擾,卻是萬分難安。
申無垢隻當鄭隐好勝,也未深勸,略談片時,各自走去。
二女原住隔壁房内,夜聞痛楚呻吟之聲,喚了兩聲,未聽答應。
趕去一看,鄭隐面色十分苦痛,本就有些過意不去。
鄭隐忽然驚醒,借着說話問答,再朝二女竭力一恭維。
鄭隐少年英俊,出身世家,又具絕頂聰明,善于承顔希旨,話說出來,剛中帶柔。
一面把對方說得天上神仙,古今少有;一面暗示自己為人正直,英雄氣概,話說得也恰到好處,二女先與投緣,又向申無垢屢說好話。
無垢出身世家,靈心慧質,仙骨仙根,多才多藝,無所不通,愛花喜飲,更嗜琴棋。
先覺鄭隐受傷可憐,人又那麼英秀謙和。
日在苦痛之中,除睡夢中略現痛苦之容而外,平時相對,不特沒有絲毫怨意,反覺打擾主人,過意不去情景,對于上面所說幾樣癖好,不特具有同嗜,并還同是此中能手,各有所長。
次日午後,做完功課,為防客人煩悶,自己也正無聊,偶往清談,談起琴棋二事,居然頭頭是道,琴筝更是鄭氏家傳。
無垢大為贊賞,雙方越說越投機。
無垢看出鄭隐不願她離開,隻一見面,立時喜動顔色。
偏生瘋和尚老找不到,兩姊歸期又遠,這一成了朋友,越覺愧對。
心想:“病人心煩,自然想人在旁陪伴,何況彼此性情癖好,樣樣投機,人又那等端正。
” 第四天上,又聽鄭隐說起,将拜前輩地仙樗散子為師,翠屏峰朱果已被服食,隻洞中藏珍尚未尋到。
有一好友,名叫任壽,現在家中養傷,隻等痊愈,同往搜尋,必能如願相償等語。
無垢前兩月曾聽兩位前輩仙人說起此事,知道未來珍寶主人,具有長眉異相。
鄭隐是個美男子,雖與所說不符,但知此事十分隐秘,千餘年來均無人知。
新近有人在東海發現一座神碑,上有古仙人所留偈語,幾經猜詳,才知道寶藏武當後山,真實地點仍無人知,隻知内有紫、青雙劍和那靈藥仙草。
鄭隐一個凡人,如無絕大福緣,怎能将朱果得去?因此又加了好些重視。
雙方夙世情孽,本難避免。
無垢初見鄭隐時,已覺此人不惡,心生憐借。
哪再經得起對方深心巧計,盡管愛到極處,始終隐而不露,除談道論琴,旁及種花下棋諸事,辭色始終莊重,目不邪視。
幾天過去,情分漸厚,這才說到心中仰慕,意欲仰攀交遊。
以後時常來往,終于結為異姓骨肉。
無垢年長一歲,成了姊姊。
鄭隐因不願無垢離開一步,無垢也由不得具有同感,隻要功課一完,立時往晤。
到末一天,因為撫琴,無意之中看出鄭隐的傷絲毫未愈,隻更加重。
為想清談永日,以前他全是強自忍耐,猛想起為日已久,因鄭隐不願自己離開,每日均令兩侄女往前後山窮搜瘋和尚下落,至今未見。
如非曾服朱果,似此重傷,早成殘廢。
關心情急,不由現于辭色。
鄭隐見狀,慌道:“好姊姊,你對我如此恩深義重,百世難忘。
休說誤傷不是故意,便死在姊姊手内,也所心甘。
你這等愁急,豈不使我痛心?”二人連日相處,形迹親密,早無嫌忌。
這時鄭隐斜倚榻上,無垢為了陪他,并同練那指法,橫琴在側,相隔甚近。
鄭隐早望着那一雙纖纖玉手,春蔥也似,粉鑄脂凝,柔若無骨,恨不能把握它一下,才稱心意。
無奈對方盡管笑語從容,神情親切,但是風度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