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銀漢駛孤舟 人在鏡中 船真天上 暗雲藏大厲 驚逢血影 喜遇真仙
關燈
小
中
大
無望,又生希冀,跪在土堆之上,啞聲哭喊。
内一少年,更順土堆邊緣走往崖口,戰兢兢扶着那株斷樹,悲聲哭喊:“道爺相公,隻求救我爹爹一命。
”話未說完,一個浪頭打來,漫身而過,連人帶樹一齊被水卷去。
嶽雯見狀大驚,喊聲:“不好!”自恃從小喜歡遊水,頗通水性,也沒顧和道人說話。
瞥見浪花落處,樹已連根拔起,随流而來,水中似有人影一閃。
知道那樹沖到合流之處,吃上流石土一沖,少年必無生理。
心急救人,一個猛子,便往水中紮去。
雖覺水力奇大,與平日不同,中有污泥,腥穢難聞,心中發慌,依舊奮力逆流上駛,想将那人救出。
總算湊巧,樹身粗大,根須更多,其行較緩,不似别的小樹晃眼駛過。
快要近身,樹旁浪花和山一樣。
猛想起水中救人,最是危險,一個不巧,連救他的人也被帶累。
心正着急,微聞身後馬嘶。
回頭一看,馬已随後跟來,踏波而行,并未沉水,心中驚喜。
見少年緊抱樹身,已快淹死。
既要救人,又恐人馬被樹撞上;更恐少年昏迷中死力将樹抱住,無法分開,一個不巧,連自己也要受害。
仗着馬能逆流踏波,連忙一把将少年抓住,足登樹身,喝一聲:“起!”初意少年已死,定必緊抓不放,誰知手才一伸,便容容易易提了起來。
緊跟着,上流頭又是一個浪頭打到,水力更猛,再也禁受不住,方想要糟,回手一把抓住馬鬃,浪已排山也似,随着樹旁急漩橫湧過來,恰将斷樹沖向對岸,人馬也被浪頭打回原處。
就勢一躍,便到岸上。
道人連聲誇好。
随命嶽雯往救崖凹二人。
嶽雯見道人辭色甚做,因水力大猛,雖然有些膽怯,繼一想:“我知水性,至多随流沖走,出口一帶又頗曲折,隻要膽大心細,看準地勢,水中斷石并非不能避免。
方才被浪頭打回原處,便是明證,況有此馬相助,怕它何來?”聞言應諾,正待縱馬入水,忽聽道人喝道:“你怕難麼?隻許人去,馬快回來。
對面土崖将塌,馬怎去得?”嶽雯見馬本來要走,聞言竟然立定不動,口中連嘶,不住昂頭,意似催走,心又一動。
再一回顧,道人臉上似正将頭微點,口角上微露出一絲笑意。
猛想起:“昨夜衆人遇救和今朝留柬的仙長,師父說是長眉真人,生有兩道長眉。
這位道長不但具有長眉異相,回憶言行動作,俱都可疑。
尤其那條怪蟒能大能小,何等猛惡厲害,守伺在旁,并未傷他,忽然失蹤。
此馬何等烈性,師母曾說外人萬難近身,竟聽他話,好似熟人一般,豈非怪事?莫非真個仙緣遇合,有意相試?不可惜過。
” 念頭一轉,恭答:“弟子遵命。
”剛往水中蹿去,忽聽身後笑道:“孺子可教,無須去了。
”二次回頭一看,對崖兩人已伏在道人身前,淹死少年也已回生。
道人不令嶽雯開口,先向采藥人問道:“現在信我的話麼?”三人連呼:“小人該死,道爺恕罪。
”原來三人先與道人相遇,說他們面有晦色,最好回家。
三人卻因谷中崖壁上發現兩株珍藥,受人之托前來采取,不特不聽,反說道人妖言惑衆,意欲動武。
果然遇見山洪,幾乎送命,在崖凹中受了好些時活罪,九死一生。
未了仍仗道人法力,救其出險。
連嶽雯也是仙法暗助,否則那麼猛烈的山洪,如何禁受得住?三人中隻有那位少年是嶽雯水中救起,下餘二人困在崖凹之内,見崖壁受了洪水沖蕩,上面泥土整塊崩落,正在心驚膽寒,回醒的一個望見道人立在對面谷口,想起前事,當時醒悟,忙即拜跪求救。
猛覺身形一晃,似被大力吸緊,心神一迷,人便到了對崖。
他那兒子,恰在此時醒轉,俱把道人認作神仙,跪拜求恕,并謝救命之恩。
道人笑說:“世上哪有神仙,連我的命還是這娃兒救的呢,不信你問。
方才你兒子附在斷樹上面,落水淹死。
這娃兒不知從哪裡來的,水性甚好,肯聽我話,帶着一匹好馬,膽子更大,剛把你的兒子救起,你們已吓昏過去,被水沖來,折向岸上。
我連路都走不動,如何救人?”話未說完,對面三四丈高一片土崖已崩塌下來。
采藥人聞言,仍是将信将疑,改朝嶽雯拜謝。
嶽雯知仙人不肯顯露行藏,隻得設詞答道:“我雖幼童,素來不說假話。
因往山中尋人,走錯了路,途遇這位老道長,不知何故卧地不起,命我扶來此地,救三位出險,才得知道,否則人地生疏,路都不識,怎能效勞呢?”嶽雯原因前一人還可說是自己所救,後兩人連怎麼過來的都未看出,惟恐道人不快,故意這等答法。
采藥人見嶽雯和那白馬都是周身水泥污濕,年紀雖輕,人甚精神,不由不信。
忙問:“小恩人貴姓?因何至此?” 嶽雯還未答話,道人已向嶽雯道:“你這娃兒,孤身騎馬遊山,又不認路,如今鬧得周身水濕,還不找個地方洗去。
”嶽雯會意,忙答:“弟子本意也是如此,請老道長上馬如何?”道人怒道:“你這娃兒,怎沒記性?不是早和你說過,我向不騎馬麼?你走你的,管我做什?你那兩個大人還在前途等你一同吃飯呢。
”嶽雯聞言,猛想起随帶食物,除酒以外全在馬上,忙即回顧,尚幸不曾污濕。
時已不早,師父早起還未吃過東西,不能再延。
心想:“所遇就是長眉真人,師恩深厚,斷無見異思遷之理。
且喜奉命惟謹,不曾失禮,對方如有深意,早晚必能相遇。
何況第六日紫蓋峰還來赴約,是否長眉真人,問過師父,必知底細。
”隻是心仍戀戀。
正想湊近身前,請問姓名來曆,忽聽耳旁低聲笑道:“你這娃兒甚好,我便是你所料那人,當着俗人,不便詳言。
你師長現在祝融峰下,代我轉告:你們今晚可宿在水簾洞内。
你由小路順着谷徑第三條路口左折,便上正路。
如想背人,可由青屏蟑後小徑側走,便可直達祝融峰下。
出谷以前,高崖之下有一水潭,可将泥污洗淨,自然會幹。
不要當着人禮拜,即速去吧。
”嶽雯聞言,驚喜過望,平素恭謹,仍想禮别。
因見道人面現怒容,隻得暗中祝告:“弟子遵命,敬求真人今夜光降,感謝不盡。
”祝罷,不聽回音。
轉對采藥人道:“我從小習武,略知水性。
雖幫你們一個小忙,事出無心,鬧了一身水泥,如被師長知道,就許受罰。
不必多問,我要走了。
”
内一少年,更順土堆邊緣走往崖口,戰兢兢扶着那株斷樹,悲聲哭喊:“道爺相公,隻求救我爹爹一命。
”話未說完,一個浪頭打來,漫身而過,連人帶樹一齊被水卷去。
嶽雯見狀大驚,喊聲:“不好!”自恃從小喜歡遊水,頗通水性,也沒顧和道人說話。
瞥見浪花落處,樹已連根拔起,随流而來,水中似有人影一閃。
知道那樹沖到合流之處,吃上流石土一沖,少年必無生理。
心急救人,一個猛子,便往水中紮去。
雖覺水力奇大,與平日不同,中有污泥,腥穢難聞,心中發慌,依舊奮力逆流上駛,想将那人救出。
總算湊巧,樹身粗大,根須更多,其行較緩,不似别的小樹晃眼駛過。
快要近身,樹旁浪花和山一樣。
猛想起水中救人,最是危險,一個不巧,連救他的人也被帶累。
心正着急,微聞身後馬嘶。
回頭一看,馬已随後跟來,踏波而行,并未沉水,心中驚喜。
見少年緊抱樹身,已快淹死。
既要救人,又恐人馬被樹撞上;更恐少年昏迷中死力将樹抱住,無法分開,一個不巧,連自己也要受害。
仗着馬能逆流踏波,連忙一把将少年抓住,足登樹身,喝一聲:“起!”初意少年已死,定必緊抓不放,誰知手才一伸,便容容易易提了起來。
緊跟着,上流頭又是一個浪頭打到,水力更猛,再也禁受不住,方想要糟,回手一把抓住馬鬃,浪已排山也似,随着樹旁急漩橫湧過來,恰将斷樹沖向對岸,人馬也被浪頭打回原處。
就勢一躍,便到岸上。
道人連聲誇好。
随命嶽雯往救崖凹二人。
嶽雯見道人辭色甚做,因水力大猛,雖然有些膽怯,繼一想:“我知水性,至多随流沖走,出口一帶又頗曲折,隻要膽大心細,看準地勢,水中斷石并非不能避免。
方才被浪頭打回原處,便是明證,況有此馬相助,怕它何來?”聞言應諾,正待縱馬入水,忽聽道人喝道:“你怕難麼?隻許人去,馬快回來。
對面土崖将塌,馬怎去得?”嶽雯見馬本來要走,聞言竟然立定不動,口中連嘶,不住昂頭,意似催走,心又一動。
再一回顧,道人臉上似正将頭微點,口角上微露出一絲笑意。
猛想起:“昨夜衆人遇救和今朝留柬的仙長,師父說是長眉真人,生有兩道長眉。
這位道長不但具有長眉異相,回憶言行動作,俱都可疑。
尤其那條怪蟒能大能小,何等猛惡厲害,守伺在旁,并未傷他,忽然失蹤。
此馬何等烈性,師母曾說外人萬難近身,竟聽他話,好似熟人一般,豈非怪事?莫非真個仙緣遇合,有意相試?不可惜過。
” 念頭一轉,恭答:“弟子遵命。
”剛往水中蹿去,忽聽身後笑道:“孺子可教,無須去了。
”二次回頭一看,對崖兩人已伏在道人身前,淹死少年也已回生。
道人不令嶽雯開口,先向采藥人問道:“現在信我的話麼?”三人連呼:“小人該死,道爺恕罪。
”原來三人先與道人相遇,說他們面有晦色,最好回家。
三人卻因谷中崖壁上發現兩株珍藥,受人之托前來采取,不特不聽,反說道人妖言惑衆,意欲動武。
果然遇見山洪,幾乎送命,在崖凹中受了好些時活罪,九死一生。
未了仍仗道人法力,救其出險。
連嶽雯也是仙法暗助,否則那麼猛烈的山洪,如何禁受得住?三人中隻有那位少年是嶽雯水中救起,下餘二人困在崖凹之内,見崖壁受了洪水沖蕩,上面泥土整塊崩落,正在心驚膽寒,回醒的一個望見道人立在對面谷口,想起前事,當時醒悟,忙即拜跪求救。
猛覺身形一晃,似被大力吸緊,心神一迷,人便到了對崖。
他那兒子,恰在此時醒轉,俱把道人認作神仙,跪拜求恕,并謝救命之恩。
道人笑說:“世上哪有神仙,連我的命還是這娃兒救的呢,不信你問。
方才你兒子附在斷樹上面,落水淹死。
這娃兒不知從哪裡來的,水性甚好,肯聽我話,帶着一匹好馬,膽子更大,剛把你的兒子救起,你們已吓昏過去,被水沖來,折向岸上。
我連路都走不動,如何救人?”話未說完,對面三四丈高一片土崖已崩塌下來。
采藥人聞言,仍是将信将疑,改朝嶽雯拜謝。
嶽雯知仙人不肯顯露行藏,隻得設詞答道:“我雖幼童,素來不說假話。
因往山中尋人,走錯了路,途遇這位老道長,不知何故卧地不起,命我扶來此地,救三位出險,才得知道,否則人地生疏,路都不識,怎能效勞呢?”嶽雯原因前一人還可說是自己所救,後兩人連怎麼過來的都未看出,惟恐道人不快,故意這等答法。
采藥人見嶽雯和那白馬都是周身水泥污濕,年紀雖輕,人甚精神,不由不信。
忙問:“小恩人貴姓?因何至此?” 嶽雯還未答話,道人已向嶽雯道:“你這娃兒,孤身騎馬遊山,又不認路,如今鬧得周身水濕,還不找個地方洗去。
”嶽雯會意,忙答:“弟子本意也是如此,請老道長上馬如何?”道人怒道:“你這娃兒,怎沒記性?不是早和你說過,我向不騎馬麼?你走你的,管我做什?你那兩個大人還在前途等你一同吃飯呢。
”嶽雯聞言,猛想起随帶食物,除酒以外全在馬上,忙即回顧,尚幸不曾污濕。
時已不早,師父早起還未吃過東西,不能再延。
心想:“所遇就是長眉真人,師恩深厚,斷無見異思遷之理。
且喜奉命惟謹,不曾失禮,對方如有深意,早晚必能相遇。
何況第六日紫蓋峰還來赴約,是否長眉真人,問過師父,必知底細。
”隻是心仍戀戀。
正想湊近身前,請問姓名來曆,忽聽耳旁低聲笑道:“你這娃兒甚好,我便是你所料那人,當着俗人,不便詳言。
你師長現在祝融峰下,代我轉告:你們今晚可宿在水簾洞内。
你由小路順着谷徑第三條路口左折,便上正路。
如想背人,可由青屏蟑後小徑側走,便可直達祝融峰下。
出谷以前,高崖之下有一水潭,可将泥污洗淨,自然會幹。
不要當着人禮拜,即速去吧。
”嶽雯聞言,驚喜過望,平素恭謹,仍想禮别。
因見道人面現怒容,隻得暗中祝告:“弟子遵命,敬求真人今夜光降,感謝不盡。
”祝罷,不聽回音。
轉對采藥人道:“我從小習武,略知水性。
雖幫你們一個小忙,事出無心,鬧了一身水泥,如被師長知道,就許受罰。
不必多問,我要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