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銀漢駛孤舟 人在鏡中 船真天上 暗雲藏大厲 驚逢血影 喜遇真仙

關燈
光照将上去,閃動起萬片金鱗,江寬浪急,壯麗無侍。

    還待看将下去,忽聽朱梅笑呼:“矮兄還不走麼?” 回顧二人,已回身相待,忙同趕上。

    所行乃是後山僻徑,本非入山正路。

    白谷逸見嶽雯愛極那馬,不時采些野果,喂與馬吃。

    前面山形又極高峻,便令嶽雯騎馬繞往前山,或是另覓易走途徑人山,以免上下不易。

     嶽雯巴不得能夠騎馬,當下約定,先在祝融峰下相會。

    馬也不再倔強,其行如飛,往前疾駛。

    嶽雯初騎這等通靈龍駒,高興非常。

    又見昨夜打賊的長鞭繞成一圈,隻剩數寸長鞭柄挂在馬上,因聽雪鴻說過此鞭妙用,越發膽壯。

    暗忖:“有此寶鞭,便遇山中虎狼,也無危害。

    師父不願在此六日之内被人發現行藏,改走小路。

    我由前山正路進去,即便師父走得快,照此飛馳,也必先到。

    ”心正尋思,馬已繞向近山一座大村鎮中。

    趕路心急,馬又絕塵而馳,晃眼穿過。

    嶽雯人地生疏,因白、朱二人以前來過多次,隻照師父所說途向,望着日影,環山馳去。

    後見沿途大小村鎮接連不斷,有的還可繞村而過,有的卻當正路,非過不可。

    因為馬大人小,跑得太快,所過之處,村衆驚呼喧嘩,詫為奇事,紛紛指說。

    嶽雯心中不耐,暗忖:“南嶽燒香人多,村鎮之中已如此大驚小怪,如走朝山正路,被人指說,還在其次,一不留神,傷人怎好?”因在途中越過兩處溪澗,一片斷崖,那馬上下飛越,如履平地,知道馬蹄有鈎,長于山行。

    偶一眼瞥見左側一條山徑,似可深入,便把馬頭一掉,朝那谷中駛去。

    谷勢向外傾斜,原是山洪出口,常受激流沖刷,地甚清潔。

    直達衡山深處,二十多裡,向無人家。

    山洪說來就來,并不限于天色晴雨。

    嶽雯自然不知,一見有路,便飛馳進去。

    入谷以後,見兩面危崖壁立,所有石土均作紅色。

    稍低肢陀上多是水蝕之痕,形如鋸齒,殘缺不全,地上卻幹淨得和洗過一樣。

     正走之間,忽見那馬昂首長嘶,不住聞嗅,偏頭微望,仿佛有什感覺,跑得比前更快。

    心方奇怪,遙聞轟轟之聲遠遠傳來,先未留意。

    那條山谷原是衡山發水時,各處溪流的總彙,後半歧徑甚多,犬牙交錯。

    嶽雯信馬急馳,方恐把路走岔,先聞轟轟之聲又起。

    剛辨出那是水響,馬已到了前面轉角之上。

    歧徑共是大小四條,形如人手,内有一條最為險窄。

    恐山路不好走,正想挑選内中一條較為平整的坡徑往上馳去,忽聽有人急喊救命。

    定睛四顧,并無人影。

    來路似在那條崎岖小徑之内。

    暗忖:“出家人原重修積,斷無見死不救之理。

    這等哭喊,必定遇見蛇虎之類,還是救人要緊。

    ”心念一動,便朝小路馳去。

    原意路必難走,前途如不能過,便舍馬步行,救人之後,再回來騎馬,繞走原路。

    誰知這四條路,隻這小徑不是水道,這一救人,反倒免卻一場驚恐。

    并且小徑前半段看似崎岖,到了中段,略一轉折,便可走上平路。

    隻是途徑彎環,繞遠得多。

     跑了一段,耳聽水聲越近,已然響到馬後來路。

    因被小崖擋住,救人之心又切,也未回馬查看。

    那馬起初本是邊走邊叫,神情浮躁,改路以後,便複常态。

    嶽雯不知馬性通靈,早已聞出水氣,向其報警。

    見它繞行險徑之中,又快又穩。

    有時途徑寬隻二尺,下臨絕澗,還有斷缺之處,均是一躍而過,輕快非常。

    笑問道:“師母說你通靈,方才有人哭喊求救,你當聽見,可能帶我尋去麼?” 話未說完,目光到處,瞥見前面斷崖之上一石突出,廣約丈許。

    上面卧着一個腳穿草鞋,衣已敝舊的老年道人。

    身旁樹上盤着一條似蟒非蟒,獨角紅鱗,長約丈許的怪物。

     知是一條毒蟒,方才求救的定是這老道人無疑。

    不是中了蟒毒,便被吓死,本就激動義憤。

    再見道人仰卧地上,好似氣還未斷,正待取出兵器,下馬查看。

    那馬跑得正急,忽似受驚,倒退回來,想要轉身逃去。

    嶽雯見馬勒不住,知其怕蟒,忙道:“有我在此,你不要怕,隻是不可走遠。

    ”随說,人已縱落。

    因馬退甚快,已離那崖二三十丈。

    忙取兵刃暗器,随手摘下鞍上長鞭,打開活結。

    剛一舉步,猛覺衣襟被馬咬住不放。

    暗忖: “那蟒又粗又大,口似血盆,果然厲害,難怪此馬害怕。

    ”便對馬道:“你不要拉我,救人要緊,我有這條鞭,怕它作什?快些張口,放我前去。

    再不放,我要拿鞭打你了。

    ” 那馬好似無奈,将口松開。

     嶽雯更不回顧,飛步往前趕去。

    仗着天生異禀,力大身輕,從小練就幼功,根紮得好。

    近年連經高明指點傳授,朱梅又把昔年防身利器雙頭騰蛇刺,連暗器一起傳授,本領頗高。

    天性又義俠。

    到了崖前,便往上跑。

    本意援往突石之上,相好地勢,先發暗器,打瞎蟒目,再作計較。

    哪知崖勢曲折,人在下面沒有看清,及至往上一探身,正是道人所卧石崖側面,也是一片平崖。

    瞥見那蟒仍盤樹上,兇睛睒睒,注定道人頭臉,電炬也似。

    血口張處,不見長信吞吐,卻有一圈接一圈的紫色毒氣,連串噴出。

    道人似沒有死,仿佛裝死神氣。

    想起師父常說,好些猛惡東西,多不喜吃死物,遇時裝死,可以脫難,但不能久,隻要被看破,仍無生理。

    此蟒身粗如碗,想必厲害,何不乘其張口噴毒之際,用連珠手法打它頭頸雙目?便将左手持鞭,右手一揚,接連五粒鋼丸朝蟒打去。

    那蟒盤踞樹上,見了人來,神态自若,本無異狀。

    經此一來,立時激怒,身形暴長好幾倍,猛張血口,朝人沖來。

    嶽雯見那五粒鋼丸明似打中,不知怎的,毫未受傷,反倒迎面攻來。

     身子竟比先前長大了好幾倍,宛如朱虹飛射,其疾如電,猛惡非常。

    知難抵禦,慌不疊順着原路便往下縱。

    因聽頭上呼呼風生,料知蟒已追近,情急之下,回手一鞭,往上撩去。

    百忙中猛覺手中一緊,虎口生疼,鞭梢似被蟒咬緊,再也拿它不住。

    同時微聞有人哼了一聲,身已落到崖下。

    驚顧上面,一條巨大紅影帶着那鞭往後倒退,一閃不見。

    這才知道厲害,且喜不曾窮追。

     跑出不遠,驚魂乍定,忽想起:“所失鋼丸已是可惜,那鞭更是師母心愛寶物,因看重我,連馬一齊交管,就此失去,何顔見人?尤其那道人本可詐死脫難,被我将蟒激怒,定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