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晉安帝時,侯官人謝端,少喪父母,無有親屬,為鄰人所養。
至年十七八,恭謹自守,不履非法。
始出居,未有妻,鄰人共愍念之,規為娶婦,未得。
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晝夜。
後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壺。
以為異物,取以歸,貯甕中。
畜之數日。
端每早至野還,見其戶中有飯飲湯火,如有人為者。
端謂鄰人為之惠也。
數日如此,便往謝鄰人。
鄰人曰:“吾初不為是,何見謝也。
“端又以鄰人不喻其意,然數爾如此。
後更實問,鄰人笑曰:“卿已自取婦,密著室中炊爨,而言吾為之炊耶?“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
後以雞鳴出去,平早潛歸,于籬外竊窺其家中,見一少女,從甕中出,至竈下燃火。
端便入門,徑至甕所視螺,但見女。
乃到竈下問之曰:“新婦從何所來,而相為炊?“女大惶惑,欲還甕中,不能得去,答曰:“我天漢中白水素女也。
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權為守舍炊烹。
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婦,自當還去。
而卿無故竊相窺掩,吾形已見,不宜複留,當相委去。
雖然,爾後自當少差。
勤于田作,漁采治生。
留此殼去,以貯米谷,常不可乏。
“端請留,終不肯。
時天忽風雨,翕然而去。
端為立神座,時節祭祀。
居常饒足,不緻大富耳。
于是鄉人以女妻之。
後任至令長。
雲今道中素女祠是也。
晉太康中,謝家沙門竺昙遂,年二十餘,白皙端正,流俗沙門。
常行經清溪廟前過,因入廟中看。
暮歸,夢一婦人來,語雲:“君當來作我廟中神,不複久。
“昙遂夢問:“婦人是誰?“婦人雲:“我是清溪廟中姑。
“如此一月許,便病。
臨死,謂同學年少曰:“我無福,亦無大罪,死乃當作清溪廟神。
諸君行過,當看之。
“既死後,諸年少道人詣其廟。
既至,便靈語相勞問,聲音如昔時。
臨去雲:“久不聞呗聲,思一聞之。
“其伴慧觐便為作呗訖。
其神猶唱贊。
語雲:“岐路之訣,尚有凄怆。
況此之怪,形神分散。
窈冥之歎,情何可言。
“既而歔欷不自勝,諸道人等皆為涕泣。
王導子悅為中書郎,導夢人以百萬錢買悅,導潛為祈禱者備矣。
尋掘地,得錢百萬,意甚惡之,一一皆藏閉。
及悅疾笃,導憂念時至,積日不食。
忽見一人,形狀甚偉,被甲持刀。
問是何人,曰:“仆,蔣侯也。
公兒不佳,欲為請命,故來爾。
公勿複憂。
“導因與之食,遂至數升。
食畢,勃然謂導曰:“中書命盡,非可救也。
“言訖不見。
悅亦隕絕。
會稽鄖縣東野有女子姓吳,字望子,路忽見一貴人,俨然端坐,即蔣侯像也。
因擲兩橘與之。
數數形見,遂隆情好。
望子心有所欲,辄空中得之。
常思脍,一雙鯉自空而至。
孫恩作逆時,吳興分亂,一男子忽急突入蔣侯廟。
始入門,木像彎弓射之,即卒。
行人及守廟者:無不皆見。
晉太元中,樂安高衡為魏郡太守,戍石頭。
其孫雅之在廄中,雲有神來降。
自稱白頭公,拄杖光輝照屋。
與雅之輕舉宵行,暮至京口來還。
後雅之父子為桓玄所殺。
永和中,義興人姓周,出都,乘馬,從兩人行。
未至村,日暮。
道邊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門,年可十六七,姿容端正,衣服鮮潔。
望見周過,謂曰:“日已向暮,前村尚遠。
臨賀讵得至?“周便求寄宿。
此女為燃火作食。
向一更中,聞外有小兒喚阿香聲,女應諾。
尋雲:“官喚汝推雷車。
“女乃辭行,雲:“今有事當去。
“夜遂大雷雨。
向曉,女還。
周既上馬,看昨所宿處,止見一新冢,冢口有馬尿及餘草。
周甚驚惋。
後五年,果作臨賀太守。
豫章人劉廣,年少未婚。
至田舍,見一女子,雲:“我是何參軍女,年十四而夭,為西王母所養,使與下土人交。
“廣與之纏綿。
其日,于席下得手巾,裹雞舌香。
其母取巾燒之,乃是火浣布。
桓大司馬從南州還,拜簡文皇帝陵,左右覺其有異說。
登車,謂從者曰:“先帝向遂靈見。
“既不述帝所言,故衆莫之知。
但見将拜時,頻言“臣不敢“而已。
又問左右殷涓形貌。
有人答:“涓為人肥短,黑色甚醜。
“桓雲:“向亦見在帝側,形亦如此。
“意惡之。
遂遇疾,未幾而薨。
———————————— 【譯文】 東晉時,侯官縣有個人叫謝端,小的時候父母不幸雙亡,沒有親戚依靠,被鄰居所收養。
年齡到了十七八歲,他待人恭敬謹慎而自己也很遵循操守,不做不符合禮法的事情。
他剛開始出來單獨生活,還沒有娶妻子,鄰居們都很憐憫同情他,勸說他娶一個妻子,但都沒有辦成。
謝端睡得晚起得早,自己耕田種地努力勞作,不分白天和黑夜。
後來他在村外拾得一隻大田螺,有如三升的水壺那麼大,認為這是很奇異的東西,就拿回了家來,放置在甕中。
這樣喂養了十多天,謝端每天早晨下地到從田野回來,都看到自己家裡有飯菜、酒湯、熱水、溫火,就像有人在家裡專門為他做好的一樣。
謝端以為這是鄰居們給他的照顧,幾天都是這樣,他就前去感謝鄰居們。
鄰居說:“這些事本來就不是我們做的,怎麼讓你來感謝呢?”謝端又以為鄰居們不理
至年十七八,恭謹自守,不履非法。
始出居,未有妻,鄰人共愍念之,規為娶婦,未得。
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晝夜。
後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壺。
以為異物,取以歸,貯甕中。
畜之數日。
端每早至野還,見其戶中有飯飲湯火,如有人為者。
端謂鄰人為之惠也。
數日如此,便往謝鄰人。
鄰人曰:“吾初不為是,何見謝也。
“端又以鄰人不喻其意,然數爾如此。
後更實問,鄰人笑曰:“卿已自取婦,密著室中炊爨,而言吾為之炊耶?“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
後以雞鳴出去,平早潛歸,于籬外竊窺其家中,見一少女,從甕中出,至竈下燃火。
端便入門,徑至甕所視螺,但見女。
乃到竈下問之曰:“新婦從何所來,而相為炊?“女大惶惑,欲還甕中,不能得去,答曰:“我天漢中白水素女也。
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權為守舍炊烹。
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婦,自當還去。
而卿無故竊相窺掩,吾形已見,不宜複留,當相委去。
雖然,爾後自當少差。
勤于田作,漁采治生。
留此殼去,以貯米谷,常不可乏。
“端請留,終不肯。
時天忽風雨,翕然而去。
端為立神座,時節祭祀。
居常饒足,不緻大富耳。
于是鄉人以女妻之。
後任至令長。
雲今道中素女祠是也。
晉太康中,謝家沙門竺昙遂,年二十餘,白皙端正,流俗沙門。
常行經清溪廟前過,因入廟中看。
暮歸,夢一婦人來,語雲:“君當來作我廟中神,不複久。
“昙遂夢問:“婦人是誰?“婦人雲:“我是清溪廟中姑。
“如此一月許,便病。
臨死,謂同學年少曰:“我無福,亦無大罪,死乃當作清溪廟神。
諸君行過,當看之。
“既死後,諸年少道人詣其廟。
既至,便靈語相勞問,聲音如昔時。
臨去雲:“久不聞呗聲,思一聞之。
“其伴慧觐便為作呗訖。
其神猶唱贊。
語雲:“岐路之訣,尚有凄怆。
況此之怪,形神分散。
窈冥之歎,情何可言。
“既而歔欷不自勝,諸道人等皆為涕泣。
王導子悅為中書郎,導夢人以百萬錢買悅,導潛為祈禱者備矣。
尋掘地,得錢百萬,意甚惡之,一一皆藏閉。
及悅疾笃,導憂念時至,積日不食。
忽見一人,形狀甚偉,被甲持刀。
問是何人,曰:“仆,蔣侯也。
公兒不佳,欲為請命,故來爾。
公勿複憂。
“導因與之食,遂至數升。
食畢,勃然謂導曰:“中書命盡,非可救也。
“言訖不見。
悅亦隕絕。
會稽鄖縣東野有女子姓吳,字望子,路忽見一貴人,俨然端坐,即蔣侯像也。
因擲兩橘與之。
數數形見,遂隆情好。
望子心有所欲,辄空中得之。
常思脍,一雙鯉自空而至。
孫恩作逆時,吳興分亂,一男子忽急突入蔣侯廟。
始入門,木像彎弓射之,即卒。
行人及守廟者:無不皆見。
晉太元中,樂安高衡為魏郡太守,戍石頭。
其孫雅之在廄中,雲有神來降。
自稱白頭公,拄杖光輝照屋。
與雅之輕舉宵行,暮至京口來還。
後雅之父子為桓玄所殺。
永和中,義興人姓周,出都,乘馬,從兩人行。
未至村,日暮。
道邊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門,年可十六七,姿容端正,衣服鮮潔。
望見周過,謂曰:“日已向暮,前村尚遠。
臨賀讵得至?“周便求寄宿。
此女為燃火作食。
向一更中,聞外有小兒喚阿香聲,女應諾。
尋雲:“官喚汝推雷車。
“女乃辭行,雲:“今有事當去。
“夜遂大雷雨。
向曉,女還。
周既上馬,看昨所宿處,止見一新冢,冢口有馬尿及餘草。
周甚驚惋。
後五年,果作臨賀太守。
豫章人劉廣,年少未婚。
至田舍,見一女子,雲:“我是何參軍女,年十四而夭,為西王母所養,使與下土人交。
“廣與之纏綿。
其日,于席下得手巾,裹雞舌香。
其母取巾燒之,乃是火浣布。
桓大司馬從南州還,拜簡文皇帝陵,左右覺其有異說。
登車,謂從者曰:“先帝向遂靈見。
“既不述帝所言,故衆莫之知。
但見将拜時,頻言“臣不敢“而已。
又問左右殷涓形貌。
有人答:“涓為人肥短,黑色甚醜。
“桓雲:“向亦見在帝側,形亦如此。
“意惡之。
遂遇疾,未幾而薨。
———————————— 【譯文】 東晉時,侯官縣有個人叫謝端,小的時候父母不幸雙亡,沒有親戚依靠,被鄰居所收養。
年齡到了十七八歲,他待人恭敬謹慎而自己也很遵循操守,不做不符合禮法的事情。
他剛開始出來單獨生活,還沒有娶妻子,鄰居們都很憐憫同情他,勸說他娶一個妻子,但都沒有辦成。
謝端睡得晚起得早,自己耕田種地努力勞作,不分白天和黑夜。
後來他在村外拾得一隻大田螺,有如三升的水壺那麼大,認為這是很奇異的東西,就拿回了家來,放置在甕中。
這樣喂養了十多天,謝端每天早晨下地到從田野回來,都看到自己家裡有飯菜、酒湯、熱水、溫火,就像有人在家裡專門為他做好的一樣。
謝端以為這是鄰居們給他的照顧,幾天都是這樣,他就前去感謝鄰居們。
鄰居說:“這些事本來就不是我們做的,怎麼讓你來感謝呢?”謝端又以為鄰居們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