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預言書苦制醒魂散 賠淚錄歸結愛國談

關燈
家生強壯之兒,為本族培聰明之種,是為天職。

    莫說你尚是童女,就是已嫁了人,丈夫死了,若年紀尚輕,也不可不嫁人。

    若自廢棄那為國生材、為族傳種之能,殊為不可。

    所以文明各國,皆視再嫁為年輕寡婦所應行之事。

    惟是,若不能養練身體,浚開智慧,考求學問,操練技藝,并考究那求良種、育嬰兒、教子女之法,則毋甯放棄生子之想,以免滋生劣種弱民,遺害于國。

    若是有智慧、有才德、有學問,而尚守迂儒之腐義,是自暴而且忘情于其國也。

    ”二二唯唯。

    于是王愛中擇了黃勃,花強中擇了軒轅适。

    那黃君、軒轅君二人也都願意。

    于是擇吉成劄,不在話下。

     且說衆人見夏震歐勸王、花二女嫁人,便問大統領陛下,年紀已長,何不擇一配偶。

    震歐道:“吾有一夫死了,今吾為撫遺孤,不得嫁人。

    ”衆問:“陛下實未有夫,此言何謂?”夏統領曰:“這中國就是我夫,如今中國亡了,便是我夫死了。

    這興華邦是中國的分子,豈不是我夫我兒子麼?我若嫁了人,不免分心有誤撫育保養這孤兒的正事,是以不敢嫁人。

    ”衆人盡皆歎服。

    就中卻有黃盛說道:“陛下愛國真摯誠可欽慕,我們獨立國中,惟華永年可以比美。

    臣問彼何以不娶?彼言:‘吾有一強壯美麗之妻,已經亡失了。

    剩這遺留簪珥,吾望着,每暗自神傷,不忍複娶也。

    ’臣訝問何謂?彼言:‘中國乃其愛妻,而今所存之興華邦璇潭,乃遺留的簪珥也。

    ’其言恰與陛下之言相似,故特述之。

    ”衆人不禁同聲贊歎。

    話畢散了。

    後來二人果然是終身不肯嫁娶,以便專心謀國。

    又當夏統領任滿,衆公舉永年為統領,承前統領之緒,益加修整,國勢驟益興隆。

    歐美各國新聞,皆言必能光複全省,以漸全複中國故址。

    此是餘話。

     且說此書原是一個先知之人所著,系是正文,由中江笃濟譯作東文,也是散文體。

    隻因内中弁言有雲:“若有人得了此書,照着原意編為章回體的小說,使我們人人讀之易曉。

    便由此書能知吾人身上一點血、一根毛,連那吾人宗祖父母的一點血、一根毛,都是這國培養的,不可不愛;又知那無國之民,必被人斥逐,無處栖身,不可不懼;并知國家本人民之公産,人民乃國土之主人,便能發出甯舍此身,以存吾國的思想。

    那中國非但不至瓜分,直可雄甲地球。

    隻可怕是讀此書的,不能将此書中可醜、可懼、可慘之事,作為鑒戒;将那可喜、可慰、可望之事,極力研究;那我的預言,恐怕都一一應驗了,豈不可痛。

    所以甚望有人得我此書編成小說,以醒國魂。

    ”雲雲。

    譯者才疏學淺,文筆谫陋,幸中江女士時常指教,故無舛誤之處。

    然譯者一片愛國熱誠,真個被此書激出。

    所以每譯一段,每編一回,不由得眼淚盈盈,紙濕墨渖;時而肝腸寸斷,俯首哽咽,目不能視,手不能書。

    但又恐此書太遲出版無補于事,故隻得勉強含淚,以盡編輯之勞。

    一直譯到末回,那眼淚已是賠盡了,隻剩着氣郁心痛,嘔血數口。

    未知我同胞作何感情也。

    今更将原書結尾之語錄後,詩曰: 浸著預言篇,書成淚泫然; 民心如有意,人事可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