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郭汾陽建院蓄歌姬

關燈
此住下,待我回到衙内,差人夫、轎子來接你。

    ”碧秋應聲:“曉得。

    ”太古别了妙香,出靜室上馬,衙役随着,又到各處巡行了幾日。

     回至衙門,吩咐軍士、人役,擡着轎子,到慈航靜室迎接小姐。

    又封香金三十兩,送與妙香。

    承差、人役領命而去,接了碧秋到衙。

    太古又叫人着媒婆在外買丫鬟十名,進來伏侍。

    碧秋雖是貧女,卻也知書識字,太古甚是愛她,買了許多古今書籍與她玩讀。

    碧秋雖未精通,一向與明霞、妙香談論,如今又有葛太古指點,不覺心領神會,也就能吟詩作賦。

    太古一發喜歡。

     隔了數日,門上傳報說:“河北經略使鐘景期在此經過,特地到門拜訪。

    ”太古心下躊躇道:“鐘郎人才并美,年少英奇,他屬意我女,我前日又向他說死了。

    倘他别締良緣,可不錯過了這個佳婿。

    莫若對他說知我女尚在,隻說已尋取回來,就與他訂了百年之約。

    後日尋着明霞不消說得,就是尋不着,好歹将碧秋嫁與他,卻不是好。

    ” 一頭想,一頭已走至堂前。

    一聲雲闆,吹打開門,接入景期上堂,叙禮分賓主坐下。

    兩人先叙了些寒溫,茶過一通。

    太古道:“老夫有一喜信,報知經略公。

    ”景期道:“有何喜信?”太古道:“原來,小女不曾死,一向逃難在外,前日,老夫已尋取回來了。

    ”景期忙問道:“老先生在何處相逢令愛的?”太古道:“老夫因踏勘災荒,偶到慈航靜室中歇馬。

    卻有虢國夫人在彼出家,小女恰好亦避難庵中,與老夫一時團聚,方知前日所聞之誤。

    ”景期道:“如此說,那範陽死節的又是哪一個?” 太古便将紅于代死,挈伴同逃的話一一說了。

    景期不勝嗟歎。

    太古道:“如今小女既在,經略公可酬宿願矣。

    ”景期道:“千裡睽違,三年夢寐,好逑之念,何日忘之?今學生種玉有緣,老先生諾金無吝,當即遣媒納采,豈敢有負初心。

    ”太古笑道:“經略公與老夫,今日始訂姻盟,如何預先在人前說:‘曾經聘定小女?’”景期道:“我并不曾向人說甚話兒,這話從何處來?”太古道:“小女逃難,曾遇睢陽副将雷萬春,承他給與路引,他說:‘當日要将侄女相配,因你說有了原聘葛明霞,故此他将侄女倒送與你為側室。

    所以路引上在小女名下就注定是鐘某原聘室。

    ’老夫見了不覺好笑。

    ”景期道:“彼時我意中但知有明霞小姐,不知有别人,隻恐鵲巢鸠占,故設言以推卻。

    現今尚虛中饋以待令愛。

    ”說罷,二人大笑。

     忽見中軍官來禀道:“有翰林學士李白老爺來拜。

    ”景期暗喜道:“今日正少一個媒人,他來得恰好。

    ”太古就出去迎接進來,各相見坐定。

    太古道:“李兄為何不在朝廷,卻來此處?”太白道:“小弟已告休林下,在各處遊玩。

    近欲往嵩山縱覽,經過貴治,特來相訪。

    ”景期道:“李大人來得湊巧,葛老先生一位令愛,蒙不棄學生鄙陋,許結絲蘿,敢求李大人執柯。

    ”李白道:“好!好!别的事體學生誓不饒舌,做媒人是有酒吃的,自當效勞。

    ”景期道:“既如此,學生即當擇吉行聘,待讨平逆賊,便來迎娶。

    ”李白道:“說得有理。

    ”一齊起身作别。

     太古送出衙門,回身進來,心上忽然猛省,跌足道:“适才不該說她是慈航靜室中尋着的。

    倘他到彼處問明端的,不道是我的好意,倒道我說謊騙他了。

    ”又想道:“看景期一心若渴,今日方且喜不自勝,何暇去問,隻索由他罷了。

    ”便進内去說與碧秋知道不題。

     卻說鐘景期回至館驿,歡喜欲狂,忙與雷天然說知此事。

    天然不惟不妒忌,倒還替景期稱賀。

    景期吩咐軍兵“暫屯住數日。

    ”一面叫人去找陰陽官擇了吉日,一面發銀子去買辦行聘禮物,忙了一日。

    景期向雷天然道:“葛公說:‘虢國夫人在慈航靜室中出家。

    ’我明日清早要去見她。

    ”天然道:“相公若去,可着馮元随往。

    ” 次早,景期吩咐馮元跟着,又帶幾個侍從,喚土人領路,上馬竟投慈航靜室中來。

    到得山門首,隻見裡面一個青衣女童出來道:“來的可是鐘狀元麼?”景期大驚。

    下馬問道:“你如何就曉得下官到此?”女童道:“家師妙香姑姑,原是虢國夫人。

    三日前說:‘有故人鐘狀元來訪,恐相見又生魔障。

    ’昨日已入終南山修道去了。

    教我多多拜上鐘老爺,說:‘宦海微茫,好生珍重,功成名就,及早回頭。

    ’留下詩箋一紙在此。

    ”景期接來一看,上面寫道: 割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