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葛太古入川迎聖駕

關燈
詩曰: 塞下霜歸滿地黃,相思盡處已無腸。

     好知一夜秦關夢,軟語商量到故鄉。

     話說安慶緒同楊朝宗,領了安祿山旨意,來到潼關外邊巡視。

    卻被郭子儀差先鋒仆固懷恩,領骁卒五千,夜襲潼關,斷了安慶緒的歸路。

    慶緒、朝宗不敢交戰,隻得引兵望東而來。

    卻往各鄉鎮去打糧騷擾,攪得各處人民逃散,村落荒殘。

     是日,見一隊男女奔走,縱兵趕來,将明霞、妙香等一行人沖散。

    妙香與碧秋自回靜室,明霞與衛妪,随着衆人望山谷中而逃。

    慶緒大叫道:“前面有好些婦女,你們快上前擒擄。

    ” 衆兵呐喊一聲,正欲向前追趕,忽見孫孝哲一騎馬飛也似跑将來,叫道:“千歲爺住馬,小将有機密事來報知。

    ”慶緒忙回馬來,孝哲在馬上欠身道:“甲胄在身,且又事情急迫,恕小将不下馬施禮了。

    ”慶緒道:“你為什麼事這般慌張?” 孝哲叱退軍士,低低禀道:“主上自從斬了雷海清之後,終日心神恍惚,常常見海清站在面前,一雙眼睛竟昏了。

    不想李豬兒在東京回來,備說郭子儀并無西攻之意,勸主上放心,且圖歡樂。

    主上聽了那厮的話,晝夜酣飲,淫欲無度。

    前夜三更時分,李豬兒在宮中,乘主上熟睡,将刀戮破肚腹,肝腸盡吐出來,被他割了首級,賺開城門,投往郭子儀軍中去了。

    ” 慶緒聽罷大驚道:“有這等事,我們快快回去,保守長安。

    ”孫孝哲道:“長安回去不得了。

    ”慶緒道:“為何呢?”孝哲道:“李豬兒這厮,殺了主上,倒蘸血大書壁上,寫着‘安慶緒遣李豬兒殺安祿山于此處’十四個大字。

    史思明隻道真是千歲爺差來的,竟要點兵來與千歲爺厮殺,虧得尹子奇知是詭計,與他再三辯白,他還未信。

    如今尹子奇統領大兵離了長安,來保護千歲,差小将先來報知。

    ”慶緒道:“既如此,等尹子奇來了,再做理會。

    ” 不一時,那尹子奇的兵馬趕到。

    隻見子奇當先叫道:“千歲爺還不快走,唐兵随後殺來了。

    ”慶緒大驚道:“如今投何處去好?”子奇道:“史思明那厮假公濟私,頗有二心,長安是去不得了。

    聞得範陽尚未被李光弼攻破,彼處糧草尚多,可向範陽去罷。

    ”慶緒道:“有理。

    ”便同尹子奇、孫孝哲、楊朝宗,領兵望北而走。

     不上五十裡,望見塵頭起處,唐朝郭子儀大兵,漫山遍野殺到。

    軍中大白旗上,挂着安祿山的首級。

    那軍兵一個個利刃大刀,長槍勁弩,勇不可當。

    這些賊兵聽見郭子儀三字,頭腦已先疼痛,哪個還敢交鋒,一心隻顧逃走,唐兵掩殺前去。

    安慶緒大敗,連夜奔回範陽去了。

     郭子儀收兵,轉來進取西京,直抵長安城下。

    城内史思明聞報,暗自想道:“那郭子儀是惹他不得的。

    當初,我衆彼寡,倘然殺他不過,我如今孤軍在此,怎生抵敵?還不如原去修好安慶緒,與他合兵同回範陽,再圖後舉。

    ”計較已定,便在宮中搜刮了許多金珠寶貝,玩好珍奇并歌兒舞女,裝起車輛,吩咐軍士,一齊出了玄武門,望北而去。

     郭子儀不去追思明,乘勢奪門而入。

    下令秋毫無犯,出榜安民,百姓安堵如故。

    子儀便紮營房,教軍士将府庫倉廒盡皆封鎖。

    又教縱放獄中淹禁囚徒。

    李豬兒道:“有範陽佥判葛太古,原任禦史大夫。

    因安祿山造反,他罵賊不屈,被他們監禁。

    後來,安慶緒又将他帶到長安。

    現在刑部獄中。

    節度公速放他出來相見。

    ”郭子儀道:“不是公公說起,幾乎忘了這個忠臣。

    ”一面着将官去請,一面教李豬兒到宮中點視。

    豬兒領命去了。

     将官到獄裡請葛太古來到營中,子儀接着叙禮坐定。

    太古道:“學生被陷囹圄,自分必死賊人之手,不期複見天日,皆節度公再造之恩也。

    ”子儀道:“老先生砥柱中流,實為難得。

    目今車駕西狩,都中并沒一個唐家舊臣,學生又是武夫,不谙政務,凡事全仗老先生調護,老先生可權署原任禦史職銜,不日學生題請實授便了。

    ” 說罷,吩咐軍士取冠帶過來與葛太古換了。

    太古道:“節度公收複神京,速當舉行大義,以慰臣民之望。

    ”子儀道:“不知當舉行何事?”太古道:“今聖上在靈武,上皇在成都,須急草奏章,差人報捷,所宜行者一也;聖駕蒙塵,朝廷無主,當設上皇、聖上龍位在于乾元殿中,率領諸将朝賀,所宜行者二也;唐家九廟丘墟,先帝久已不安,我等當詣太廟祭谒,所宜行者三也;移檄附賊各郡,令歸正朔,所宜行者四也;赈濟難民,犒賞士卒,所宜行者五也;遣使迎請二聖還都,所宜行者六也。

    凡此六事,願明公急急舉行之。

    ”子儀道:“承領大教。

    ”連忙教幕賓寫起報捷奏章,差将官連夜往成都、靈武二處去報了。

     是晚,留太古在營中安歇。

    明早領了諸将同入乾元殿,擺列龍亭香案朝賀。

    出朝,就到太廟中來,子儀、太古等進去,隻見廟中通供着安祿山的祖宗,僭稱僞号的牌位。

    子儀大怒,親自拔劍将牌位劈得粉碎,令人拿去撇在糞坑内。

    重新立起大唐太祖、太宗神主。

    庭外豎起長竿,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