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偷賣嫂錯賣親妻去 死守寡反守活夫歸

關燈
,見兩人打做一團,氣籲籲地說道:“打做恁的?二哥可快去追趕二嫂,還追得轉來。

    ” 花笑人聽見,即放了烏心誠,兩腳如飛的往河上就趕,一路找尋張洪裕,見船就喊,喊得喉嚨聲啞,竟喊不動了。

    跑了二十餘裡,竟無尋處。

    此時又氣又苦,又一身無力,冷汗如雨,見一所小廟在河邊,就一跤暈倒在廟門前。

    半時方醒,醒來時,手敲心,口叫屈,眼垂淚,痛切的半晌,慢慢兒掙将起來,垂頭喪氣地踱了回來。

    一路肝腸寸裂,挂念兩個兒子,隻得帶羞回家。

    已是五更時候,叫三弟開了牆門,就問兩侄兒何在,花隽人道:“大嫂領去一同睡了。

    ” 笑人走進自己房中,凄凄涼涼,沒情沒緒,哭了片時,上床欲睡,把手去解褲帶,腰間沒了肚兜,連那八十兩銀子竟沒有了。

    自從在白氏身上,忙亂穿衣,出門東跑西竄,不知失落何處。

    此時花笑人開了口,竟閉不上,真個是死不得,活不成。

    把自家的頭發恨恨地了一回,随即出房來,叫三弟點燈,在房裡房外、宅院門後細尋了一番,隻得進房去,上床呆呆細想了一遍,想不着頭,昏昏沉沉地睡去了。

    次日,鄰人得知,莫不掩口而笑,遠近喧傳,偏成了四句歌謠,說道: 村裡新聞真個新,讴歌不唱太平春。

     花郎妙計高天下,送了夫人又失銀。

     後邊這兩句,是《三國志》中唱那周瑜的,說道:“周郎妙計高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如今村間,就改換兩個字兒,做了花笑人的歌謠。

     話休閑叙。

    且說蘇鎮台轉遷内任,不多日,雲上升也報升了濟甯州知州,與花玉人一同歸來。

    三人自江甯蘇鎮台家中分路,恰好此日,日色将西,花玉人攜了絕色的貢氏、三歲的關甯,一個丫頭,一房義男義媳。

    自己一乘轎子,貢氏與關甯一乘轎子,又雇了許多馱擔,鬧鬧熱熱歸來。

    未曾到家,先已有人看見,報說花大爺回來了。

    ”花隽人進内報知大嫂。

    大嫂道:“莫非見鬼?”花玉人與貢氏下了轎,走進中堂,見有孝堂靈位排着,即吃一驚,問道:“此是何人的靈位?”文姿與隽人慌忙撤過,道:“坐了慢慢說。

    ”花玉人且檢點行李,打發了轎錢、擔錢、驢錢,然後一家見禮,坐下。

    玉人又問道:“這靈座可是何人的?吾家可是有變?”文姿道:“二叔十分強健。

    因前番從關中有書報來,後五六日,又有一人來報,說你死在蘇府任所,故此我排這靈位兒。

    ”花玉人吃驚道:“我在任中,托天康健,何曾有病?因邊關軍務匆忙,往來人少,并無家書帶回。

    ”文姿笑一笑道:“這又古怪了。

    這書我還藏着,去拿來你看。

    ”随即進内尋出書來。

    遞與花玉人。

    玉人看過道:“這書全沒影子,是何人做此妄孽?”文姿道:“看起來也是二叔做的孽了。

    ”花玉人道:“二弟為何做孽?”文姿道:“說說須一日也說不盡,且慢慢兒。

    ” 隽人在旁,将前開店,奸氵?柳氏,毆辱秀才,受打枷之事,粗粗說來。

    未完,文姿即接口道:“這也不奇,可笑他昨日又将我賣與濟甯府富商,叫他來搶我。

    因我帶孝在身,叫他們見穿白衣的,搶了便是。

    幸三叔說知,我将白衣換與二嬸穿着,竟搶了二嬸去了。

    昨夜去趕,五更方回,如今還睡在房中。

    ”玉人聽說,歎不絕聲,說道:“我起身時,将一百兩紋銀,一文不私妻子,盡付與他,叫他與三弟協力同心,看顧長嫂。

    如今竟不顧嫂之衣食,又賣嫂之肉身。

    如此為人,良心已死,原來自作自受。

    ”文姿進内安排茶飯,花玉人叫義男夫婦搬運行李進房。

     那花笑人自床上起來,不知大哥回來,低着頭,憧憧地一頭走将出來,看見大哥在坐,吃了一驚,忙忙縮進閉了門兒。

    玉人看見了,恨他悖逆無禮,隻作不見,竟不瞅睬。

    笑人縮進了,在門裡邊張探,見大哥下首坐着一個美婦,比大嫂又加嬌媚,手中抱着一個孩子,比自己的兒子分外魁梧。

    又看見兩個男婦,搬運皮箱行李,絡繹不絕。

    又聽見丫鬟口中喚一聲:“二奶奶,可進房中裡面去看着行李。

    ”那美婦人即抱了兒子進去。

    花笑人看見這些光景,肚腸好不癢,眼睛好不熱;走到那床邊竈邊,好不傷心凄楚。

    兩個兒子在中堂哭叫母親,大嫂擔些果子出來,阿修拿進去,好不慚愧。

    到黃昏時,文姿安排了一壺酒,一碗飯,兩碗菜蔬,叫三叔拿到二叔房中。

    隻見閉着眼,孤孤栖栖地卧着,叫起來,胡亂吃了兩杯酒,吃半碗飯,隽人出門,依舊卧了。

     夜深時候,聽見大哥與大嫂房中歡笑之聲,睡卧不安。

    又爬起來聽聽,初時像大哥說蘇府與邊關的事體,後來像大嫂說自己與本身的事體,笑作一團。

    花笑人此時真是有氣無伸,有苦難說。

    此夜,玉人歡暢了一宵,笑人又惶了一夜。

    次早,遠近親鄰都來拜賀,該留茶的留茶,該留飯的留飯,去了一班,又來一班。

    一連忙了三日。

    第四日,花玉人出門拜客,花笑人縮頭了數日,悶氣實難消得,這日絕早,乘着天色尚暗,獨自出門,輕輕開了牆門,走出外邊散散悶兒。

    但不知遇着何人,講着何話,且看下文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