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拒美色得美又多金 造假書弄假成真節
關燈
小
中
大
算。
”烏心誠封好了,外又寫道: 五月十五日陝西延安府蘇鎮台府中附行煩勞附至南京句容縣花村中二舍弟花笑人收拆 寫完說道:“趁你不在家中,央人拿去,令嫂必然如此如此。
”随即去央一個鄰家小子,叫他到花大娘家中,說花大爺有家信帶回在此。
那小子擔了書去,到花家依樣兒說,文姿聽見丈夫有家書回來,忙忙接過,等不得二叔回家,自己拆開,央鄰人來讀。
讀完,文姿嗚嗚咽咽地哭将起來。
小子跑回家下,烏心誠道:“想必中計。
你且吃酒,我去問問小子的。
”走去問時,果然說花大娘忙拆了書,如此如此。
烏心誠即走回道:“花二哥,事已有緒了,再過三五日,我自央人來報死信。
然後覓一個好主兒嫁她。
自伏妥貼。
”兩人歡别。
花笑人到家,即尋大嫂道:“外邊謠言大哥有家信回來,可是真的麼?”文姿道:“正要等二叔回來,等不得,我先拆看了。
”即将書遞與笑人。
笑人假意讀了一遍,說些寬話道:“原是一個文人,不該去惹武事。
當時去時,我甚不喜。
如今弄得我又苦,他又苦了!”過了五日,文姿與秦氏閑立在中堂,說些舊話,隻見有一個人自外走來,高叫:“花笑人可在麼?”文姿與秦氏忙避進了。
笑人走出來道:“尊兄何處人氏?有何話說?”那人道:“我小弟居住在城,有一敝友,向來在陝西做客,今避亂回來,到舍下拜望,說令兄花大爺于今年六月初病重身故,特叫小弟來報一聲。
”笑人假意吃驚道:“果有此事?恐有訛傳。
”那人道:“敝友在陝時,與蘇鎮爺相處,是親眼見的。
蘇鎮爺買衣棺殡殓了,寄在廟中。
”花笑人假意跌足道:“唉!這樣果是真的了!怎好!怎好!”送了那人出門。
文姿聽見,就号啕大哭,自曉達旦,竟不絕聲。
次日,即将自己做下的綿布做些孝衣,又設一座孝堂靈位,朝夕焚香上飯。
正是: 别時容易兮相見時難, 夢處歡娛兮醒處抛殘。
自斷天涯兮幾樹雲煙, 人疑花影兮倚遍欄杆。
去時桃柳兮春到仍妍, 昔年人面兮有鏡無顔。
悔教夫婿兮去入樓阙, 安得夫婿兮生入玉門關? 一日,花笑人對文姿道:“大哥既死,哭也徒然。
大哥未死時,曾有書回,說大嫂無子,諒難守節,總是嫁人,還是長久之計。
”文姿即拭淚道:“二叔休出此言,我生為花門婦,死為花門鬼。
我但随汝兄到黃泉,仍做夫妻,吾願足矣!”花笑人即應口道:“恐你守節煩難,不能透底。
我是好意說話。
以後我不管,恁憑大嫂便是。
”又耽擱了月餘。
一日,踱到烏心誠家中計議。
烏心誠道:“河上有一位大商,姓張,号洪裕,系濟甯人氏。
因發妻貌醜,要讨一房美妾去家受用受用。
我昨日已曾說過,他說要瞧一瞧兒,果然人物好,便多出些禮金也甘心。
”花笑人道:“這有何難?我們大嫂每日出到中堂靈前上飯的,可引他來一瞧便是。
”當日,二人就到張洪裕寓中,約定次日相親。
第二日絕早,烏心誠便去引了張洪裕偕來。
卻好日中時候,文姿果然到靈前上飯。
張洪裕在外一瞧,隻見。
柳腰櫻口海棠姿,素缟妝來愈勤思。
三寸金蓮常布地,一心想着向天時。
原來濟甯婦人,多是不裹足的,一雙腳兒,就發尺櫃一般。
那張洪裕見了這雙小腳,便已勾了魂兒,況人物原是标緻,帶了孝,愈加俊俏,十分醉意。
花笑人烏心誠在外,急忙走出來,見張洪裕同在,問道:“家嫂何如?”張洪裕道:“果然佳妙。
”烏心誠道:“就是今日兌銀,明日成親,便是不必耽擱。
” 花隽人看見三人張張探探,交頭接耳,有些古怪,便遠遠尾着二哥與烏心誠之後,一路跟随到張洪裕寓中,悄悄在外竊聽,聽見二哥說:“要一百财禮作正猶可,況是做小的,一百是不可少。
”張洪裕道:“人物果好,一百也不多。
隻是小弟的貨還在舟中,未經兌賣,手中不足,還求讓些。
”烏心誠道:“交銀是實,兌起來便讓些。
” 張洪裕老到,恐怕人在他鄉,地方有話,定要笑人寫了一張賣婚文契,又見烏心誠俱下了花押,然後兌銀。
兌到七十兩,張洪裕不肯兌了。
花笑人道:“若是七十兩,是不安的,要一百兩。
”烏心誠道:“依我,九十兩罷。
你們不依我,我不管事。
”張洪裕隻得兌到九十兩。
張家收契,花家收銀。
張洪裕又備了幾味酒肴,與二人一酌。
酌完,又拿出五兩二封,謝了烏心誠。
臨别時,花笑人道:“家嫂心中要嫁,奈口中賣清。
若好好的與她說,必然耽擱了日子。
明日傍晚,可多遣許多人役,擡了軒輿,見穿白衣的,竟奪了上轎。
一溜兒擡到船中,然後把溫存的手段弄出來,與她偎偎傍傍、弄盞傳杯,自然與你一頭了。
前後事情俱托烏心誠周旋便是。
”我想此番文姿雖有貞操,也難逃密計。
且看下文演出。
”烏心誠封好了,外又寫道: 五月十五日陝西延安府蘇鎮台府中附行煩勞附至南京句容縣花村中二舍弟花笑人收拆 寫完說道:“趁你不在家中,央人拿去,令嫂必然如此如此。
”随即去央一個鄰家小子,叫他到花大娘家中,說花大爺有家信帶回在此。
那小子擔了書去,到花家依樣兒說,文姿聽見丈夫有家書回來,忙忙接過,等不得二叔回家,自己拆開,央鄰人來讀。
讀完,文姿嗚嗚咽咽地哭将起來。
小子跑回家下,烏心誠道:“想必中計。
你且吃酒,我去問問小子的。
”走去問時,果然說花大娘忙拆了書,如此如此。
烏心誠即走回道:“花二哥,事已有緒了,再過三五日,我自央人來報死信。
然後覓一個好主兒嫁她。
自伏妥貼。
”兩人歡别。
花笑人到家,即尋大嫂道:“外邊謠言大哥有家信回來,可是真的麼?”文姿道:“正要等二叔回來,等不得,我先拆看了。
”即将書遞與笑人。
笑人假意讀了一遍,說些寬話道:“原是一個文人,不該去惹武事。
當時去時,我甚不喜。
如今弄得我又苦,他又苦了!”過了五日,文姿與秦氏閑立在中堂,說些舊話,隻見有一個人自外走來,高叫:“花笑人可在麼?”文姿與秦氏忙避進了。
笑人走出來道:“尊兄何處人氏?有何話說?”那人道:“我小弟居住在城,有一敝友,向來在陝西做客,今避亂回來,到舍下拜望,說令兄花大爺于今年六月初病重身故,特叫小弟來報一聲。
”笑人假意吃驚道:“果有此事?恐有訛傳。
”那人道:“敝友在陝時,與蘇鎮爺相處,是親眼見的。
蘇鎮爺買衣棺殡殓了,寄在廟中。
”花笑人假意跌足道:“唉!這樣果是真的了!怎好!怎好!”送了那人出門。
文姿聽見,就号啕大哭,自曉達旦,竟不絕聲。
次日,即将自己做下的綿布做些孝衣,又設一座孝堂靈位,朝夕焚香上飯。
正是: 别時容易兮相見時難, 夢處歡娛兮醒處抛殘。
自斷天涯兮幾樹雲煙, 人疑花影兮倚遍欄杆。
去時桃柳兮春到仍妍, 昔年人面兮有鏡無顔。
悔教夫婿兮去入樓阙, 安得夫婿兮生入玉門關? 一日,花笑人對文姿道:“大哥既死,哭也徒然。
大哥未死時,曾有書回,說大嫂無子,諒難守節,總是嫁人,還是長久之計。
”文姿即拭淚道:“二叔休出此言,我生為花門婦,死為花門鬼。
我但随汝兄到黃泉,仍做夫妻,吾願足矣!”花笑人即應口道:“恐你守節煩難,不能透底。
我是好意說話。
以後我不管,恁憑大嫂便是。
”又耽擱了月餘。
一日,踱到烏心誠家中計議。
烏心誠道:“河上有一位大商,姓張,号洪裕,系濟甯人氏。
因發妻貌醜,要讨一房美妾去家受用受用。
我昨日已曾說過,他說要瞧一瞧兒,果然人物好,便多出些禮金也甘心。
”花笑人道:“這有何難?我們大嫂每日出到中堂靈前上飯的,可引他來一瞧便是。
”當日,二人就到張洪裕寓中,約定次日相親。
第二日絕早,烏心誠便去引了張洪裕偕來。
卻好日中時候,文姿果然到靈前上飯。
張洪裕在外一瞧,隻見。
柳腰櫻口海棠姿,素缟妝來愈勤思。
三寸金蓮常布地,一心想着向天時。
原來濟甯婦人,多是不裹足的,一雙腳兒,就發尺櫃一般。
那張洪裕見了這雙小腳,便已勾了魂兒,況人物原是标緻,帶了孝,愈加俊俏,十分醉意。
花笑人烏心誠在外,急忙走出來,見張洪裕同在,問道:“家嫂何如?”張洪裕道:“果然佳妙。
”烏心誠道:“就是今日兌銀,明日成親,便是不必耽擱。
” 花隽人看見三人張張探探,交頭接耳,有些古怪,便遠遠尾着二哥與烏心誠之後,一路跟随到張洪裕寓中,悄悄在外竊聽,聽見二哥說:“要一百财禮作正猶可,況是做小的,一百是不可少。
”張洪裕道:“人物果好,一百也不多。
隻是小弟的貨還在舟中,未經兌賣,手中不足,還求讓些。
”烏心誠道:“交銀是實,兌起來便讓些。
” 張洪裕老到,恐怕人在他鄉,地方有話,定要笑人寫了一張賣婚文契,又見烏心誠俱下了花押,然後兌銀。
兌到七十兩,張洪裕不肯兌了。
花笑人道:“若是七十兩,是不安的,要一百兩。
”烏心誠道:“依我,九十兩罷。
你們不依我,我不管事。
”張洪裕隻得兌到九十兩。
張家收契,花家收銀。
張洪裕又備了幾味酒肴,與二人一酌。
酌完,又拿出五兩二封,謝了烏心誠。
臨别時,花笑人道:“家嫂心中要嫁,奈口中賣清。
若好好的與她說,必然耽擱了日子。
明日傍晚,可多遣許多人役,擡了軒輿,見穿白衣的,竟奪了上轎。
一溜兒擡到船中,然後把溫存的手段弄出來,與她偎偎傍傍、弄盞傳杯,自然與你一頭了。
前後事情俱托烏心誠周旋便是。
”我想此番文姿雖有貞操,也難逃密計。
且看下文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