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懷春

關燈
與君聞知不知? 伯牙流水高山調,萬古知音隻子期。

     豈知堂上熒煌燭,偏照愁人庭下哭。

     悲哭何因淚許多?一江漲出春波綠。

     解我相思心,知我相思苦。

     為言君子有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君不見,上苑一枝花,深紅淺紫争春華。

     最惡江南連日雨,奇芬不久落塵沙。

     又不見半空一輪月,光浮萬裡尤高潔。

     仙籁雲間正可宜,團圓之時還又缺。

     多情惟有楚江流,晝夜滔滔常不竭。

     君兮君兮思又傷,凄複凄兮無可奈。

     願君好學楚江流,終須還了相思債。

     餘音 為問多才浣此情,試聽膝上兩三聲。

     曲終自冷畫堂夜,寂寂寥寥恨殺人。

     生曰:“佳哉指法,但此音未免金石之音。

    ”玉貞曰: “何為其然也?”生曰:“小姐心不應手故也。

    ”玉貞曰:“不然,心正則手正。

    ”俱各嬉笑相倚,時春半甚寒,生設言寒甚,願托一衣,意謂千金可以買笑,百媚由此春生。

    玉貞不逆其請,重于所私,即解衣衣之。

    生謝曰:“一衣可有,萬感難名,镂骨刻心,銜環結草。

    茲有此者,以為得幽人之伴,左右不忘君也。

    ”言未已,忽蘭英報曰:“相公疾笃。

    ”遂去。

    生因作律詩一首雲: 萬竹窗前理素琴,曾如飛瀑下遙岑。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樹黃鹂空好音。

     兀坐以思忘坐趣,即人所指見人心。

     韶光易上青雲鬓,幾度沉吟惜寸陰。

     時潘相國病笃,遺囑夫人曰:“家事多端,卿治内固優為矣,惟玉貞大婚未講,此女性質聰穎,出于尋常,不可以财帛論,不可為庸人婦。

    人思善馬,遠訪西域。

    我意骐骥近在比鄰。

    若蘇國華,豐姿隽逸,學問優長,誠卧東床而坦腹者,射屏雀而中目者。

    況故家文物,亦甚相宜,卿其念之。

    ”夫人怅然受命,召生至,握手與決别,悲不自勝。

    明旦卒于正寝,蓋庚戌年九月之秋也。

    生一如禮,助之喪事。

    殡殓既周,複效近體唐律一章,以哀之雲。

    詩曰: 早把文章奪錦标,急流勇退荷清朝。

     官居一品名猶在,人去千秋恨未消。

     潮水源流千古道,孔顔恩義一時凋。

     先生去也還知否,天上人間兩寂寥。

     玉貞痛父之殁,守喪哀毀,雖祁寒暑雨,侍立柩側。

    晨昏吊慰,未嘗廢離。

    闾闫鄭衛之音,未嘗一經于耳。

    不正非禮之書,未嘗一接于目。

    每想父容,辄為流涕。

    先于父病之時,衣不解帶,湯藥必親嘗,稽颡北辰,求以身代。

    如割股之貌,無所不至。

    及此,常有雙鳥,鳴于墓上,靈芝出乎庭前。

    衆以為孝感所緻,故并及之。

    生既别數月,一夕隔簾之間,見玉貞冠素冠,服素服,以家事行過于西簾下,若有追思不平之歎。

    生因見之,遂口占《虞美人》詞一阕,使聞之: 銀蟾光漏欄杆曲,照個人如玉。

    悠悠清夜兩交光,惟有梨花,高素向東牆。

    莫非玉府潭潭隔,乘作人間客,含嬌猶把翠眉颦,教我有私,何處度芳心? 玉貞聞之,乃托月意,哭詠一絕,以答生詩雲: 玉清宮下水悠悠,一種相思兩地愁。

     月色不知人事改,夜深還照粉牆頭。

     他日,潘夫人赴玉清觀,追薦相國,命生輔行。

    生至中場僭歸,見玉貞獨坐于覽繡窗下。

    生趨而揖之曰:“卿有所思乎?”玉貞從容作禮,答曰:“自嚴君去後,凄慘交集,何所思耶?”生曰:“心有所執,固不足以言思。

    思父之有,獨無我思。

    ”玉貞曰:“思若急于人而緩于父,正謂所厚者薄,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生無以答。

    玉貞見生失容,複曰:“吾以思君,以其事端百出。

    願得為吾家柱石,願意之必報也。

    ”生曰:“若報,當以何事?”玉貞起,取白璧二雙,黃金五錠,緻生前曰:“聊贈客邊之需。

    ”生艴然曰:“黃金百镒,唾視于轲氏之口。

    白璧二雙,芥拾于虞卿之手。

    何以利而見誘。

    ”玉貞笑曰:“吾為君蓄此久耳,正所謂敬以将之以玉帛則為禮。

    愛敬之心,假此以達,何必曰利。

    ”生揖而受之,曰:“國華願贈百倍以謝卿,可乎?”貞曰:“百倍特可以謝桂英之軀耳。

    ”生曰:“如桂英,發蒙振落耳,安敢以撮土而拟泰華哉。

    ”生雖與語,視其色多不自安。

    遂引身促之,玉貞環柱而走。

    複正色制之曰:“君不聞乎,君子之交淡若水,始雖疏而終必親。

    小人之交濃若醴,始雖親而終必疏。

    盍不以君子相待乎?”生曰:“吾豈不知君子小人之分,若就以君子而論,吾聞以禮食則饑而死,不以禮食則得食,必以禮乎?親迎則不得娶,不親迎則得娶,必親迎乎?”玉貞未及答,生竟掩扉留之。

    玉貞恐不可脫,因制之曰:“吾見善始者多,克終若寡,君當議以悠久之交可也。

    後園有一小祠之神,甚靈,宜請盟于神,未晚也。

    ”生信之,遂與同行。

    玉貞又曰:“交神明若無香,一念之敬安在哉?”生感其言,大喜過望,遂往取香,玉貞從他路而歸。

    生至,則行矣。

    生自歎甚愚,’徨無措,因賦近體一律詩雲: 躊蹰無地憶元晖,一握薰風下紫薇。

     魯矢拟飛聊必下,秦都不割趙空歸。

     水流東澗朝西澗,雲過南扉下北扉。

     攜手不堪分手處,閑庭日永燕交飛。

     玉貞一旦獨步于愛蓮亭上,生從會勝園内奔入,踵其後,以手抱之。

    玉貞力拒堅制,生求之曰:“國華于此,蓋有日矣。

    豈不以父母之心為心,故卿之念為念。

    隻為玉人情重,是以燕子忘歸。

    感朝露以興嗟,見秋蟾而增歎。

    茕茕骨立,形影相吊。

    君豈得坐視而忍心耶?”玉貞曰:“吾豈不自知,但見一念之差,百年之恨。

    是故,閉門童子,一善尚求孔氏之賢;奔夜文君,萬載而污蘇瞻之齒。

    眼底紛紛,心中怏怏,倘失自裁,不惟我之名節喪失,亦且君之士風掃地。

    第可望者,适聞我母有結姻之言,可因其勢而交之,庶得以遂兼葭之倚美玉,兔絲之附絲蘿矣。

    ”生曰:“斯願克諧,是天來相,雖藉一時之歡合,亦何補于終身;三生之念,豈偶然耶。

    ”玉貞深喜其志,遂攜手于亭東畔,并坐留連,不覺金烏西墜,玉兔東升。

    生益為色所奪,口雖言而心不逮,又逼之曰:“室迩入遐,當如暮夜無知何?”玉貞笑曰:“君何為是,吾豈刻舟求劍,膠柱鼓瑟之流。

    夫人,立心不為昭昭信,伸節不為冥冥惰。

    豈可暗昧,廢其所立哉。

    ”又從而诳之曰:“子欲圖我之私,我欲求君之制,得聞《酹江月》一詞可矣。

    若然,吾當刻燭為信,若君燭至詞成,吾即定期從約,不敢以爽。

    否則非所知也。

    ”生曰:“固當應命,奈無徵之言,誤人有素。

    請命何題?”玉貞曰:“不過即其所處之景,自寫所蓄之懷。

    生曰:“欲寫吾之郁抱,但恐筆舌不能盡焉。

    ”乃用辛幼安之韻,俄頃而成。

    其詞曰: 天涯寥落,等閑間,又近端陽時節。

    竹箪微涼無限好,争奈騷人偏怯。

    綠樹蔭移,水晶簾卷,此境塵寰别。

    暗中揮淚,萬千心緒難說。

    誰信藕斷絲連,淚幹痕在,夜夜窗前月。

    舊恨眉峰舒不起,怎禁新愁又疊。

    默想歸期,悠悠似水,空把肝腸折。

    不思歲月,無情白添華發。

     燭至刻而詞成,玉貞雖甚歎賞,亦甚推托抵牾,終不肯從約。

    生不能強,郁郁無奈,乃曰:“吾之詞即占,君之言又背,此夜月白風清,不可以無佳句,卿當賦一《臨江仙》調以抵之可也。

    吾擊缽為信,若立刻響絕而就則已。

    ”因戲曰:“不然,則上自玉樓,下自冰室,亦與君俱往然。

    ”擊缽之音未終,而玉貞之詞随繼。

    詞曰: 扇動笙箫聲袅袅,玉輪光浸寒波。

    風搖花影美嬌娥。

    欲憑十二曲,試問夜如何?天柱指迷人去久,疏星空繞銀河。

    細思好景暗消磨。

    天街涼似水,素露接飛蛾。

     生見玉貞所賦之詠,不無枯淡之意。

    其中所蘊者,例此可知其餘。

    無可奈何,知玉貞決不可犯,言語颠倒,進退怆惶。

    玉貞又慰之曰:“慎宜鄭重,願君抽織錦之一機,露操月之半指,但遲之以歲月,即當期報。

    吾豈守株待兔者耶。

    ”生曰:“不再青春,光陰流水,無憑白發,百年身世一浮萍。

    若遲之以歲月,吾知心與時馳,意與歲去,雞皮鶴發,是之誰愆?”言畢,忽聞衆聲喧嘩,遂循去,不得再語。

    生次早,聞鹧鸪鳴,因占七言絕句一首: 苦竹山頭苦竹西,山寒竹苦鹧鸪啼。

     逢前正好□徨立,又向相思樹畔啼。

     複因愛蓮亭下有含蓮數朵,故題一絕于亭之右,以示玉貞雲: 浴罷貴妃出水隈,便将玉手托香腮。

     薰風盡作催花鼓,何事含情不肯開? 生自會玉貞之後,醞成采薪之憂。

    桂英以告玉貞,玉貞遂作《天仙子》詞一曲示生雲: 流水橋頭舟一帶,情重騷人不堪載。

    謂言消瘦怕郎招,憂未解,愁先礙,謾說江山如有待。

    阆苑多春無處買,撫景平懷增感慨。

    寄君着力把金鈎,宜作态,須甯耐,都付五湖明月在。

     生見桂英持至,大喜。

    開視,竟無遂願之意。

    複淚筆題《長相思》曲以答雲: 風一林,月一林。

    景少情多兩不禁,羞彈靖節琴。

    憶歸心,數歸心。

    血淚滂滂滿素襟,西山日半沉。

     玉貞見生詩意飄蕩,又恐有累生軀。

    所謂(娘者,乃女之從婢,雖容貌不及玉貞一二,但其體态窈窕,真仿佛一玉貞也。

    玉貞平日喜其姿容類己,以善遇之。

    至此,不得已,以厚謀之。

    且曰:“以意感人,人以意投。

    以德感人,人以德報。

    報施之道自然。

    你在我蔭下有日,未嘗以薄亦未嘗寄一切己事。

    奈我因與武功蘇官人有約,今日我疾作,不可以風。

    願汝代我可否?”又以行事之實告之。

    □娘平時,蒙恩戴德之良多,奔走承順之不暇,即應曰:“敢不從命。

    若于明燭中,不無妍媸之别乎?”玉貞曰:“不妨,吾有善處之之術。

    且我與蘇公子,交日無多,而汝又不為熟。

    願汝勿以圭角太露。

    ”遂使調己之言,服己之服。

    又先遣桂英,持《畫堂春》詞以許生雲: 銀河一派鵲成橋,因風吹下文箫。

    牛郎織女會今宵,還詠桃夭。

    好把雅情持重,雨暮雲朝。

    花窗月上影斜搖,報道佳招。

     生見詞意有許,欣慰有加,乃扣桂英曰:“吾聞,輕諾者必寡信,小姐欺我乎?”桂英曰:“小姐豈有欺官人之心。

    ”臨行又曰:“請官人勿秉燭以待,恐隔窗有耳,傍隙有人。

    ”生信之,如其言,候至三鼓,果見前至。

    遠迎曰:“卿今日作個信人也。

    ”挽之入室,引于帳下。

    交好之情,雖翡翠之在青霄,鴛鴦之遊綠水,未足谕也。

    相與枕藉,不知東方之既白。

    □娘告歸,生送之數步,乃覺。

    且笑且喜,遂作近體一律,托□娘示玉貞雲: 嘉會相逢實不期,思因依反好因依。

     藍田美玉雙呈端,滄海明珠兩蘊輝。

     異草肯同繁草夢,野花偏豔好花枝。

     充腸不及靈薯蓣,一粟安能止得饑。

     玉貞見機不密,深為失意。

    明日接生于凝碧亭後,撫掌大笑,戲生。

    生笑曰:“一□娘亦足以慰山伯耳,非卿陰德乎。

    ”計其何以得解白登,自後疑怨更生。

    因作一《思歸謠》雲: 望雲憶歸期,歸期是何時?卷簾對明月,明月天一方。

    故園松菊知猶芳,清風滿林誰主張。

    倚樓醉把梁州按,孤情正屬人倚闌。

    千裡家鄉回春晚,惟有故山勞望眼。

     生父母,以生久在他鄉,遣書促歸甚急。

    生無奈,告禀夫人。

    夫人知其勢不可留,謂生曰:“久勞調護,飄然非願。

    郎君遠念,音書宿諾,可乘便俯臨。

    命酒餞行。

    酒罷,生緻謝而退。

    時節在端午,生寫一律,并前所賦之謠與桂英,以達玉貞。

    詩曰: 清湖競渡屬端陽,解語瓊荷作意妝。

     爰俗且從傳角黍,洗心猶愧浴蘭湯。

     詩因趣少吟來澀,花為風多滅去香。

     萬古無私天上月,照人窗下讀離章。

     玉貞見詩,已知生去,悒怏滿懷。

    是夜,伺夫人睡盡,欲與生寄别,又恐生竊私之意未除。

    乃率從妾三五,潛出别生,相視飲泣。

    生曰:“風景幾番,我懷為之牢,窘甚矣。

    正所謂落花随水抛人去,芳草連天何處歸。

    然國華早夜思卿,或輾轉在旁,或舉目如見。

    故詩曰,既見君子,我心寫兮,若則未見,而寫我心。

    卿何寡情若此哉?”玉貞曰:“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吾忝風流餘韻,情私恐玷于品流,父道母儀,家教素遵于弱質,誠閨阃是非,吾恐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周公戒子,責在成王耳。

    在我,固所甘心,于君誠恐累德。

    至曰附會支離之詞,緻之勿論。

    八極雖廣,寸眸可圓,萬物雖多,一朝可齊。

    卿若以心視我,何憚事之不周,但無心故也。

    一念之中,惟君是仰。

    我固有解)之情,君隻恐贻養鷹之诮。

    幸吾嚴君,有室家之遺命,慈母有敬愛之宿心。

    但子力為維持,庶幾種玉之緣克諧也,同心之願永于也。

    ”生但含默不言。

    玉貞無奈,又慰之曰:“君到家,因便速來,休輕遠别,向後當期所報,勿以凄怆之情,見累青雲之體。

    ”言畢,雙淚交流,須臾告歸。

    生無已,乃姑留之。

    玉貞亦不忍舍去,因并坐中庭之前。

    生遂綴一律以與玉貞,詩曰: 琥珀杯中酒正濃,卻教馬首駐江東。

     蒼茫别意雞三唱,迢遞煙波恨幾重? 眉黛鎖愁山聚碧,淚痕輕墜燭搖紅。

     凄涼不盡相思話,驚起沙頭一個鴻。

     玉貞依韻答生雲: 留别空餘夜色濃,傷懷人坐竹林東。

     薰風拂席荷香滿,明月穿簾樹影重。

     綠鬓多因愁裡白,朱顔非為酒中紅。

     相看莫便移青眼,好把平安報便鴻。

     頃聞庭樹中有慈鳥,驚林飛鳴。

    玉貞吟一絕以賦之雲: 驚鳥飛過斷橋頭,揀盡寒枝不肯投。

     莫道栖身無定處,海棠花外有高樓。

     生疑玉貞“海棠花外有高樓”句有異志,謂之曰:“吾暫舒飛燕之眉,又餌祖翁之計,每于君前白諸懷抱,不憚煩勞,第感道及前詞,足慰黃金其諾。

    但日睽顔角,則時曳心旌,正謂‘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卿何謂出此落句?”玉貞正色對曰:“獨不聞乎說詩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義,不可以一句而害說辭之意,當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

    且君與我之私,名雖無點水之交,情則有丘山之固。

    偶然之句,何足疑哉。

    定不以此身而落他人之手,如果不遂所志,吾有死而已。

    ”遂剪發為信。

    生信其義,不勝所慰。

    玉貞面生,再拜曰:“吾隻此别君,明日不能出矣。

    ”生曰:“吾明早言還,必欲願卿一見,胡雲不出,使我心傷。

    ”玉貞曰:“百結愁腸,難謄口說。

    吾于一日十二時,時時興歎。

    五更兩三點,點點思君。

    豈不願見,若見則情重,浃連而不自知其醜,人衆中猜疑之诮何追。

    ”生曰:“彼此皆然。

    ”各辭退,明清晨,玉貞遣□娘行《陽關曲》一阕,及白淩絹數十匹贈生,曲雲: 風飄落葉蓬蓬雨,水面芙渠猶泣露。

    洪都人去海茫茫,夢魂不到陽台處。

    天長地久兩鴛鴦,愛合雙飛便雙死。

    早來勉強傍妝台,欲插花枝淚如許。

    蘇卿錦上織回文,渾是相思徐作縷。

    盡多恩愛隻如此,願君勿作無根樹。

    苦苦留君君不住,贈君一阕陽關語。

     再有絕句一首: 獨憐幽草雨中殘,遊子思歸淚不幹。

     南望關山雲不斷,怎禁惆怅送君還。

     生立綴前韻,并以大珠數十顆,以答玉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