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回 陶藥侯重荷天恩 範雲侶複申仙語

關燈
花園中所拿之盜,你表弟的阿舅湛翌王是也。

    "富春伏地道:"侄兒該死。

    "陶公笑道:"老夫欲與你們冰釋前仇,同聯姻好,不知你可肯把妹子許翌王兄否?"富春道:'但不敢仰攀。

    若得姑爹作主,湛爺肯不念舊惡,侄兒再生有幸矣。

    "湛翌王聽到這句,覺得慘然。

    況且又在陶公面上,便起身下來,與他相見。

    富春跪地不起,口稱罪該萬死總求海涵。

    翌王亦跪下去,你要拜,我要拜,兩人推做一團。

    陶公對富春道:"不消如此,隻要你認他是妹丈就勝是伏地請罪了。

    但是,你妹子不知何處下落。

    "富春滿面羞慚,隻得起來與翌王作揖。

    輔廷、景節亦走過來叙了禮。

    朝南一椅,陶公坐了。

    餘各依次昭穆而坐。

    少停入席,陶公叫梅富春道:"瑞臣,你一向家中之事,不必問了。

    隻把你擄到賊巢,他的虛實光景,可細說來。

    我目下便有勞你之處。

    "富春便把前後事情,湖中光景,一一分說明白。

    陶公正在默想破賊之策,翌王接口道:"今據瑞老所言,親台莫若做個裡應外合。

    即煩瑞老一行,庶不緻曠日持久,易于報功。

    "陶公道:"正合愚意,但未知瑞臣果肯為朝廷出力否?"富春道:"姑爺差遣,雖赴湯蹈火,亦所不辭。

    "陶公歡喜道:"必如此如此,方為萬全。

    "當下正是二更時分,即傳令各營,即有幾個将校,到轅門聽令。

    陶公密密授計,又分付了富春,要緊言語,即教他同諸将前去行事。

    忽又見中軍官報入,轅門外有一道者,自稱範雲侶,說夤夜而來,有要緊話見元帥。

    卑職不敢擅使,特請鈞旨定奪。

    "陶公正在躊躇,隻見翌王道:"此即小侄常道及的雲侶道人也,宜速令其進來。

    "說罷,走進後邊,竊聽他說些什麼。

     陶公傳令請進,隻見他從東角門内昂然大踏步而來。

    到得堂上,見陶公,長揖不拜。

    陶公不即為禮,假意問道:"足下是何方遊道,有何事來見?"雲侶不慌不忙答道:"特來助公平寇,并要會湛翌王先生之面。

    湛先生此時為何不來迎見貧道也?"翌王在堂後聽了,即忙出來,讓陶公先與他作了揖,然後亦叙了禮,說些契闊之談。

    又向陶公稱其術法道行之高。

    陶公便起身道:"夜深不便相款,後堂便飯,幸勿見罪。

    "一齊到内來,景節、輔廷等俱拜見過。

    入席後,并無一言道及軍中之事,隻草草飲了幾巡酒,便同翌王等書房歇宿。

    翌王與雲侶同榻,直至就枕後,兩人方才抵足而談。

    雲侶道:"先生大難已過,好事将近,還有幾日虛驚,亦是天數,莫可逃逭。

    然貧道不來,恐亦難保無虞。

    "翌王道:"多荷仙翁覆庇,無以為報。

    今又蒙指迷,幸示其詳。

    "雲侶道:"日後便知。

    "翌王又道:"承賜皂囊,已驗其二。

    要訣四句,亦驗其半。

    餘者還是如何?"雲侶道:"所存皂囊,隻在旬日間便當驗之。

    至要訣四句,已驗其三,先生為何言其半耶?即末後一句,已驗七八。

    "翌王道:"小子愚昧,乞仙翁詳解為幸。

    "雲侶道:"前者朝廷诏下,令親家重荷恩寵,先生亦沐榮光,捧诏者非張明經乎?故曰'逢經驚喜'。

    湖寇郜長彪,雖一勇之夫,然上應列宿。

    若以強力取勝,不啻殉師損衆,幸先生輩以義招來賈龍,其号非應辰乎?彼亦上合天宿,以狼制鼠,所以得勝,故曰'得辰人甯'。

    湖寇授首之期,隻在旬日間耳。

    先生幸勿以此言語人。

    "翌王道:"未來之事,仙翁皆洞悉如見,殊令人欽敬。

    "兩下又說些閑話,一覺睡去。

     不題湛範二人之事,再說當夜梅富春,領了陶公之命,到得營中,便有幾個降兵遇見,問道:"你為何這時候才來?為何點名時獨留你在内?為何你身上都是濕透的?"富春假做個謊道:"不要說起,我本是陶提督同鄉人,我在家時,曾得罪于他。

    今日撞在他手裡,正好報仇。

    因見衆人在下,不便獨奈何我。

    直至發放了你們,才将我綁在丹墀之内,方要施為,恰被裡邊軍師請議事,進去了好一會,隻見黑暗裡一人走來,像似酒醉的模樣,問我道:'你是什麼人?'我便以實告之。

    他道千死萬死,總是一死,前死後死,也隻一死,不過你造化低,先死幾個時辰。

    我便問他為何如此說,他道你不曉得麼,方才軍師請元帥到内議事,道是日間這些降卒,不該編入隊伍,恐其中有變,為害不淺。

    明日元帥開門時,傳谕衆将,你們這些人,盡行斬首了。

    可憐,可憐,說完竟去了。

    我正心慌無計,幸喜老天救我,隻聽得嘭的一聲,卻是綁索斷了一股,被我乘勢用力繃斷,便尋空越牆走出,又從水門底下扒将出來,特與你們商議,不如趁此夜靜更深,大家一溜走回湖中,豈不為妙。

    隻是同來的此時俱在睡夢裡,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