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雙流縣贈金逃難 萬安屯借寇栖蹤

關燈
公道:"賣放不賣放,本縣不問。

    隻是不見了強盜,就該你抵罪。

    "張旺又假哭禀道:"求老爺天恩,着小人追緝便了。

    "高公道:"你好自在性兒,本縣若隻叫你緝獲,連你這奴才也走了,可不是賣一個饒一個。

    如今先打你一個半死,監了你妻子,着你追緝。

    三日一比,怕你連強盜飛上天去。

    "便把張旺打了二十闆子,家屬下了監,拿了廣捕牌,差人押着,前去緝拿未結盜犯湛翌王。

    又把回帖打發梅家家人道:"煩你緻意大爺,不意強盜越牢走了。

    如今把禁子家屬監候,佥牌廣捕,捕到時,便審結回複大爺。

    "梅家人答應而去,高公即刻打轎到陶公家,向陶公道了釋放湛翌王、贈銀遠避的始末,陶公感激緻謝。

    高公别過,陶公寫書,差人報與湛悅江知道,便忙到裡邊述與夫人媳婦,并杏芳小姐得知。

    各各歡喜。

    隻是慧姑知得哥哥逃走,不知此去到那裡安身,眼中珠淚不止。

    杏娘心上暗想:"湛生雖脫網羅,但是哥哥兇性尤存。

    官府雖不查究,花園已經封鎖。

    弄得歸家無路,進退無門。

    住在此門,又非長策。

    不覺撲簌簌淚珠抛下。

    幸得陶夫人是姑娘,慧姑又是表嫂,朝夕有佛奴在身邊不時勸解,亦不甚寂寞。

    這是後話不題。

     且說成都府東北上,有一地名萬安屯。

    靠着一山,名攢戟嶺。

    那山之高,隻有飛鳥在上,并無人迹可通。

    正是: 分來天半峨嵋,六月未消殘雪。

    欲近雲邊仙掌,三更即漏微曦。

    接劍閣而平斧鑿之痕,仰昆侖而有奔騰之勢。

    險逾鳥道,峻絕龍門。

    多神仙之窟宅,容高隐之栖遲。

    攜屐蹑危嶺,手扶紅日;披巾抵怪石,夢入清風。

    壁立如屏,夜聽孤猿嘯月;峰攢若戟,晚看衆鳥攜雲。

    邃壑幽崖,隻見山魈弄影;層巒疊嶂,頓聞木客通名。

    谷風箫瑟,山月濡遲。

    林木間叢荊,千古未逢樵子;饑鷹交餒兕,一向絕無遊人。

    倚撫長松,濤寒射青。

    竹窺絕頂,泉響擔心。

    豕鹿可友,木石堪居。

    慘岚迷斷澗,久違日色;怪木卧枯藤,向飽風聲。

    溪流瀉古寺殘鐘,欲門頑崖無路;夕陽亂荒天草色,堪迎真侶何時。

     那山雖高,下有一塊平陽之地,甚是空闊。

    當時一班強人,立營結寨,聚集此處,正在四川一省上下要沖之所。

    内中廣有錢糧,為首一人,姓賈名龍,自号綽天大王。

    全身武藝,兩臂有千斤之力。

    為人仗義好施,若遇貧困之家,不但不去害他,反叫人在夜間把财物送去周濟。

    撞了貪贓離任者,锱重到他地方經過,便叫人取了他的,隻不害他性命。

    若清廉官吏,竟兩下平交,不較長短。

    因此人都歡喜他。

    手下有一二千喽羅,俱是骁雄勇健之輩。

     話分兩頭,且說湛翌王。

    那夜看了範道人皂囊之言,在庵中等待天色微明,他便尋路出城,一徑望東北而走。

    行了半日,到一個去處,覺得肚中饑餓,棒瘡又疼。

    幸是照顧的,不十分為大害。

    又喜得有高公所贈之物。

    當夜送些與朱張二人,尚存十餘兩在身邊。

    當下取塊碎銀,尋個鋪子,買飯充饑。

    沽酒一壺,歇力消遺。

    正飲酒間,隻聽得背後有人叫道:"翌王兄。

    "翌王聽得那人叫他,吃了一驚。

    回頭看時,卻是範雲侶走來道:"我說兄還去不遠,你須快快望着走動,莫要怠慢,再入網羅。

    "翌王道:"多蒙仙翁盛情厚德,前日指教之言,已驗。

    依仙翁皂囊指教,來到此地,但未知此去,還有多少苦惱?梅家小姐,果是小子姻緣否?不知何日得還鄉裡?再乞仙翁細細詳示,以慰鄙懷。

    "雲侶道:"貧道正恐先生還放心不下,故此急急趕來明告。

    但依第一個皂囊之言,直向東北遠去。

    要問後來形境,須記要訣四句。

    "翌王請教,雲侶道: 遇戟急止,見榴流行。

     逢經驚喜,得辰人甯。

     翌王又請細道其意,雲侶道:"日後便見,與先生再會于彭蠡之濱。

    "又道:"不宜久留,隻此告别。

    "翌王依依不舍。

    正是: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别間。

     道人催促,隻得還了酒錢,作别,仍望着東北而行。

    在路饑餐渴飲,夜住曉行,一連走了四日。

    到了這晚,因連日勞頓辛苦,欲尋一個客店,早些住腳。

    又上前走去,但見四面高山峻嶺,鳥雀之聲不絕,路上并無人走動。

    心上正在驚疑,忽聽得樹林中一聲鑼響,走下十數個彪形大漢,一把扯住道:"你是那裡來的?敢是奸細麼?"翌王慌道:"是走路的。

    "那些人道:"既是走路的,你豈不知規矩,快送買路錢來。

    "徑在腰邊一搜,那所餘幾兩銀子,便一鼓而去。

    翌王道:"望大王饒命,還我這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