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僧尼道俗 盂蘭盆會
關燈
小
中
大
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營盆供諸佛。
按:《盂蘭盆經》雲:“有七葉功德,并幡花歌鼓果食送之。”蓋由此也。《經》曰:目連見其亡母在餓鬼中,即以缽盛飯往饷其母,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連大叫,馳還白佛。佛言:“汝母罪重,非汝一人奈何。當須十方衆僧威神之力。至七月十五日,當為七代父母厄難中者,具百味五果,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佛[來力]衆僧皆為施主,祝願七代父母,行禅定意,然後受食。”是時目連母得脫一切餓鬼之苦。目連白佛:“未來世佛弟子行孝順者,亦應奉盂蘭盆供養。”佛言:“大善!”故後人因此廣為華飾,乃至刻木割竹,饴蠟剪[纟采],模花葉之形,極工妙之巧。
[譯文]七月十五日,和尚、尼姑和出家的、在家的佛教信徒都設置盂蘭盆會供養衆佛。
按語:《盂蘭盆經》說:“有為解脫七代父母而供奉十方衆僧的功德,用金銀彩花、果食味品,敲鼓奏樂誦經,奉獻給佛爺。”七月十五作盂蘭盆會大概就是從這裡來的。
《盂蘭盆經》說:“目連看到他已故的母親處在餓鬼群中,立即盛了一缽飯給他母親吃,飯沒有吃進口,就變成了火炭,這樣目連的母親未能得食,目連大聲喊叫,跑回來禀告佛爺。佛爺說:“你母親的罪重,不是你一個人對付得了的,需要十方衆僧神威的力量。到七月十五那天,你應當為正在地獄受苦的七代父母備辦各種美味和五果,放在盆盂中,供奉十方高僧大德。佛爺會告誡衆僧都祝願施主的七代父母進入‘禅定’,然後去接受食物。”(目連照佛爺講的作了)這時目連的母親就解脫了俄鬼的一切痛苦。目連告禀佛爺說:“以後佛家弟子孝順父母的,也應當設置盂蘭盆會供養(十方高僧大德)”佛爺說:“說得好!”所以後人根據這個經義(對盂蘭盆會)大肆美化裝飾,甚至于雕木刻竹、做糖果,膠蠟燭、剪彩綢,都模仿花和葉子的形狀,窮盡美妙的技巧。
按:《盂蘭盆經》雲:“有七葉功德,并幡花歌鼓果食送之。”蓋由此也。《經》曰:目連見其亡母在餓鬼中,即以缽盛飯往饷其母,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連大叫,馳還白佛。佛言:“汝母罪重,非汝一人奈何。當須十方衆僧威神之力。至七月十五日,當為七代父母厄難中者,具百味五果,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佛[來力]衆僧皆為施主,祝願七代父母,行禅定意,然後受食。”是時目連母得脫一切餓鬼之苦。目連白佛:“未來世佛弟子行孝順者,亦應奉盂蘭盆供養。”佛言:“大善!”故後人因此廣為華飾,乃至刻木割竹,饴蠟剪[纟采],模花葉之形,極工妙之巧。
[譯文]七月十五日,和尚、尼姑和出家的、在家的佛教信徒都設置盂蘭盆會供養衆佛。
按語:《盂蘭盆經》說:“有為解脫七代父母而供奉十方衆僧的功德,用金銀彩花、果食味品,敲鼓奏樂誦經,奉獻給佛爺。”七月十五作盂蘭盆會大概就是從這裡來的。
《盂蘭盆經》說:“目連看到他已故的母親處在餓鬼群中,立即盛了一缽飯給他母親吃,飯沒有吃進口,就變成了火炭,這樣目連的母親未能得食,目連大聲喊叫,跑回來禀告佛爺。佛爺說:“你母親的罪重,不是你一個人對付得了的,需要十方衆僧神威的力量。到七月十五那天,你應當為正在地獄受苦的七代父母備辦各種美味和五果,放在盆盂中,供奉十方高僧大德。佛爺會告誡衆僧都祝願施主的七代父母進入‘禅定’,然後去接受食物。”(目連照佛爺講的作了)這時目連的母親就解脫了俄鬼的一切痛苦。目連告禀佛爺說:“以後佛家弟子孝順父母的,也應當設置盂蘭盆會供養(十方高僧大德)”佛爺說:“說得好!”所以後人根據這個經義(對盂蘭盆會)大肆美化裝飾,甚至于雕木刻竹、做糖果,膠蠟燭、剪彩綢,都模仿花和葉子的形狀,窮盡美妙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