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帖雞戶上 桃符鎮鬼

關燈
帖畫雞戶上,懸葦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按:魏議郎董勳雲:今正、臘旦,門前作煙火、桃人,絞索松柏,殺雞著門戶逐疫,禮也。《括地圖》曰:“桃都山有大桃樹,盤屈三千裡,上有金雞,日照則鳴。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壘,并執葦索以伺不祥之鬼,得則殺之。”應劭《風俗通》曰:“黃帝書稱上古之時,兄弟二人曰荼與郁,住度朔山上桃樹下,簡百鬼,鬼妄[扌骨]人,援以葦索,執以食虎

    。”

    于是縣官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索,虎畫于門,效前事也。

    [譯文]

    (正月初一)在紙帖上畫隻雞,帖在門上,把葦索懸挂在畫雞上面,桃符樹立在紙帖兩旁,各種鬼都會害怕。

    按語:魏朝議郎董勳說:現在正月初一和臘月的早晨,門前燒香紙,樹桃人,把松柏樹枝扭成繩索挂在上面,殺隻雞把雞血灑在門戶上,驅逐瘟疫,這是一種劄俗。《括地圖》上說:“桃都山上有顆大桃樹,盤旋彎曲三千裡,樹上有隻金雞,太陽照在樹上,金雞就啼叫。桃樹下有兩個神人,一個叫郁,一個叫壘。他倆手裡都拿着葦索在伺察為害作惡的鬼魅,抓到了這種鬼就将它殺死。”應劭的《風俗通》說:“據黃帝時的文字記載,上古時有兄弟二人,一個叫荼,一個叫郁,住在度朔山的大桃樹下面,專門察管各種鬼魅,如有鬼魅膽大妄為,傷害人類,就用葦索捆住,抓去喂老虎。”

    因此,皇帝在臘月除夕削飾桃人,懸挂葦索,并畫隻老虎帖在門上,來仿效以前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