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诋
關燈
小
中
大
人問顧長康:“何以不作洛生詠?”答曰:“何至作老婢聲!”
殷顗、庾恒并是謝鎮西外孫。
殷少而率悟,庾每不推。
嘗俱詣謝公,謝公熟視殷曰:“阿巢故似鎮西。
”于是庾下聲語曰:“定何似?”謝公續複雲:“巢頰似鎮西。
”庾複雲:“頰似,足作健不?” 舊目韓康伯:将肘無風骨。
符宏叛來歸國。
謝太傅每加接引,宏自以有才,多好上人,坐上無折之者。
适王子猷來,太傅使共語。
子猷直孰視良久,回語太傅雲:“亦複竟不異人!”宏大慚而退。
支道林入東,見王子猷兄弟。
還,人問:“見諸王何如?”答曰:“見一群白頸烏,但聞喚啞啞聲。
” 王中郎舉許玄度為吏部郎。
郗重熙曰:“相王好事,不可使阿讷在坐。
” 王興道謂:謝望蔡霍霍如失鷹師。
桓南郡每見人不快,辄嗔雲:“君得哀家梨,當複不烝食不?” ———————————— 【譯文】 太尉王衍問眉子說:“你叔父是名士,你為什麼不推重他?”眉子說:“哪有名士整天胡言亂語的呢!” 庾元規告訴周伯仁說:“大家都拿你和樂氏并列。
”周伯仁問道:“是哪個樂氏?是指的樂毅嗎?”庾元規說:“不是這樣,是樂令啊。
”周伯仁說:“怎麼竟美化無鹽來亵渎西施呢?” 竺法深說:“有人評論庾元規是名士,可是他心裡隐藏的柴棘,恐怕有三鬥之多!” 庾元規權勢很大,足以超過王導。
庾元規在石頭城,王導在冶城坐鎮。
一次,大風揚起了塵土,王導用扇子扇掉塵土說:“元規的塵土玷污人。
” 右軍将軍王菱之少年時很不善于說話。
他在大将軍王敦府上,王導和庾元規兩人後到,王羲之便站起來要走。
王敦挽留他,說:“是你家的司空和元規兩人,又為難什麼呢!” 丞相王導輕視蔡谟,說:“我和安期、千裡一道在洛水之濱遊覽時,哪裡聽說有蔡充的兒子呢!” 太傅褚季野剛到江南時,曾經到吳郡去,到了金昌亭,吳地的豪門大族,正在亭中聚會宴飲。
褚季野雖然一向有很高的名聲,可是當時那些富豪匆忙中不認識他,就另外吩咐手下人多給他茶水,少擺上粽子,茶喝完了就添上,讓他始終也吃不上。
褚季野喝完茶,慢慢和大家作揖、談話,說:“我是褚季野。
”于是滿座的人驚慌地散開,個個進退兩難。
右軍将軍王羲之在南方,丞相王導給他寫信,常常慨歎子侄輩才質平庸,說:“虎豚、虎犢,正像他們的名字一樣。
” 太傅褚季野到南方去鎮守京口,長樂侯孫綽到船上去看望他。
言談之間說到劉真長之死,孫綽流着眼淚,就背誦道:“人之雲亡,邦國殄瘁。
褚季野很生氣他說:“真長平生何嘗和他們相提并論,而你今天裝出這付面孔對着我!”孫綽收淚對褚季野說:“你應該同情我!”當時人都笑話他雖有才學可本性庸俗。
鎮西将軍謝尚寫信給揚州刺史殷浩,推薦劉真長主管會稽郡,殷浩回信說:“真長黨同伐異,是個大俠士。
他曾說刺史降級是很嚴重的事,你怎麼竟然為他奔走呢?” 桓溫進兵洛陽,經過淮水、泗水,踏上北方地區,和下屬們登上船樓,遙望中原,感慨地說道:“終于使國土淪陷,長時間成為廢墟,王夷甫等人不能不承擔這一罪責!”袁虎輕率地回答說:“國家的命運本來有興有衰,難道一走是他們的過錯?”桓溫神色威嚴,面露怒容,環顧滿座的人說:”諸位多少都聽說過劉景升吧?他有一條千斤重的大牛,吃的草料,比普通牛多十倍,可是拉起重載走遠路,簡直連一頭瘦弱的母牛都不如。
魏武帝進入荊州後,把大牛殺了來慰勞士兵,當時沒有人不叫好。
”桓溫本意是用大牛來比拟袁虎。
滿座的人都震驚了,袁虎也大驚失色。
袁虎和伏滔一同在桓溫的大司馬府中任職。
桓溫每逢遊樂宴飲,就叫袁虎和伏滔陪同。
袁虎對此感到非常羞愧,常常對桓溫歎息說:“您的深厚情意,不足以使國士感到光榮;把我和伏滔同等看待,還有什麼恥辱比得上這個呢!” 高柔在東邊,深為謝仁祖所敬重。
到京都以後,不被王濛、劉真長所賞識。
仁祖說:“近來看見高柔大力地呈上奏章,然而沒有什麼效果。
”劉真長說:“本來就不能在偏僻的地方居住,随便地住在一個角落,不過是被人當作議論的對象。
”高柔聽到這句話,說:“我和他交往并不圖什麼。
”有人拿這句話向劉真長學舌,劉真長說:“我實在也沒有什麼東西可給他。
”然而遊樂宴飲時還是給各位寫信說:“可以邀請安固。
”安固,就是
殷少而率悟,庾每不推。
嘗俱詣謝公,謝公熟視殷曰:“阿巢故似鎮西。
”于是庾下聲語曰:“定何似?”謝公續複雲:“巢頰似鎮西。
”庾複雲:“頰似,足作健不?” 舊目韓康伯:将肘無風骨。
符宏叛來歸國。
謝太傅每加接引,宏自以有才,多好上人,坐上無折之者。
适王子猷來,太傅使共語。
子猷直孰視良久,回語太傅雲:“亦複竟不異人!”宏大慚而退。
支道林入東,見王子猷兄弟。
還,人問:“見諸王何如?”答曰:“見一群白頸烏,但聞喚啞啞聲。
” 王中郎舉許玄度為吏部郎。
郗重熙曰:“相王好事,不可使阿讷在坐。
” 王興道謂:謝望蔡霍霍如失鷹師。
桓南郡每見人不快,辄嗔雲:“君得哀家梨,當複不烝食不?” ———————————— 【譯文】 太尉王衍問眉子說:“你叔父是名士,你為什麼不推重他?”眉子說:“哪有名士整天胡言亂語的呢!” 庾元規告訴周伯仁說:“大家都拿你和樂氏并列。
”周伯仁問道:“是哪個樂氏?是指的樂毅嗎?”庾元規說:“不是這樣,是樂令啊。
”周伯仁說:“怎麼竟美化無鹽來亵渎西施呢?” 竺法深說:“有人評論庾元規是名士,可是他心裡隐藏的柴棘,恐怕有三鬥之多!” 庾元規權勢很大,足以超過王導。
庾元規在石頭城,王導在冶城坐鎮。
一次,大風揚起了塵土,王導用扇子扇掉塵土說:“元規的塵土玷污人。
” 右軍将軍王菱之少年時很不善于說話。
他在大将軍王敦府上,王導和庾元規兩人後到,王羲之便站起來要走。
王敦挽留他,說:“是你家的司空和元規兩人,又為難什麼呢!” 丞相王導輕視蔡谟,說:“我和安期、千裡一道在洛水之濱遊覽時,哪裡聽說有蔡充的兒子呢!” 太傅褚季野剛到江南時,曾經到吳郡去,到了金昌亭,吳地的豪門大族,正在亭中聚會宴飲。
褚季野雖然一向有很高的名聲,可是當時那些富豪匆忙中不認識他,就另外吩咐手下人多給他茶水,少擺上粽子,茶喝完了就添上,讓他始終也吃不上。
褚季野喝完茶,慢慢和大家作揖、談話,說:“我是褚季野。
”于是滿座的人驚慌地散開,個個進退兩難。
右軍将軍王羲之在南方,丞相王導給他寫信,常常慨歎子侄輩才質平庸,說:“虎豚、虎犢,正像他們的名字一樣。
” 太傅褚季野到南方去鎮守京口,長樂侯孫綽到船上去看望他。
言談之間說到劉真長之死,孫綽流着眼淚,就背誦道:“人之雲亡,邦國殄瘁。
褚季野很生氣他說:“真長平生何嘗和他們相提并論,而你今天裝出這付面孔對着我!”孫綽收淚對褚季野說:“你應該同情我!”當時人都笑話他雖有才學可本性庸俗。
鎮西将軍謝尚寫信給揚州刺史殷浩,推薦劉真長主管會稽郡,殷浩回信說:“真長黨同伐異,是個大俠士。
他曾說刺史降級是很嚴重的事,你怎麼竟然為他奔走呢?” 桓溫進兵洛陽,經過淮水、泗水,踏上北方地區,和下屬們登上船樓,遙望中原,感慨地說道:“終于使國土淪陷,長時間成為廢墟,王夷甫等人不能不承擔這一罪責!”袁虎輕率地回答說:“國家的命運本來有興有衰,難道一走是他們的過錯?”桓溫神色威嚴,面露怒容,環顧滿座的人說:”諸位多少都聽說過劉景升吧?他有一條千斤重的大牛,吃的草料,比普通牛多十倍,可是拉起重載走遠路,簡直連一頭瘦弱的母牛都不如。
魏武帝進入荊州後,把大牛殺了來慰勞士兵,當時沒有人不叫好。
”桓溫本意是用大牛來比拟袁虎。
滿座的人都震驚了,袁虎也大驚失色。
袁虎和伏滔一同在桓溫的大司馬府中任職。
桓溫每逢遊樂宴飲,就叫袁虎和伏滔陪同。
袁虎對此感到非常羞愧,常常對桓溫歎息說:“您的深厚情意,不足以使國士感到光榮;把我和伏滔同等看待,還有什麼恥辱比得上這個呢!” 高柔在東邊,深為謝仁祖所敬重。
到京都以後,不被王濛、劉真長所賞識。
仁祖說:“近來看見高柔大力地呈上奏章,然而沒有什麼效果。
”劉真長說:“本來就不能在偏僻的地方居住,随便地住在一個角落,不過是被人當作議論的對象。
”高柔聽到這句話,說:“我和他交往并不圖什麼。
”有人拿這句話向劉真長學舌,劉真長說:“我實在也沒有什麼東西可給他。
”然而遊樂宴飲時還是給各位寫信說:“可以邀請安固。
”安固,就是